第16页
梅叶不言,感到身体发热,微微疲惫,于是裹上保暖外套,保持体温。一会儿就上场了,要保持好体力。
“接下来有请青年组女单选手,梅叶上场。”
终于轮到她了。梅叶脱下外套,伸展了一下手脚,踏上冰面,绕场一周,再次熟悉一遍比赛的氛围,许多观众已经低头玩手机,但还有不少目光在审视自己。
观众席响起嗡嗡的议论声。
“哎,那小姑娘挺漂亮啊。”
“是挺好看,不过滑的不好顶啥用啊。”
“人还没比呢,你咋知道滑的不好啊?”
“反正我不认识,而且女单那小猫三两只有啥好看的,要技术没技术,要力度没力度。”
“也是,不过就冲这脸,我也愿意看她滑。”
“爸,好无聊啊,我饿了。”一个小男孩抬头。
“才刚吃了午饭,儿子你咋这能吃呢,你看看人家滑冰的选手多苗条。你以后要是上场比赛,就像只熊在冰上滚。”
“那您不就成熊爹了吗?”
“那你就是熊儿子!”熊爹恨铁不成钢。
别紧张,征服他们,你可以的,梅叶深呼吸。
钢琴声响起。
“这选曲,前面有点平,短节目里不好表现。”一位裁判点评道。
“节奏点不明显,合乐有点难度。”另一位应和。
音乐不好听吗,不是的,是太难了,让人无从下手,难以表现出起伏,怎么吸引观众和评委呢?
开场十秒内,梅叶舞蹈步伐起手,开场直接勾手三周,接,后外点冰三周。
观众席响起一阵惊呼,啪啪啪,热烈的掌声响起。观众们可能外行,不似裁判专业,但他们也懂三周跳的难度,也会兴奋,鼓掌!刚刚看了两个小时的摔跤比赛,这个3+3接跳令人精神一振。
这是梅叶所能熟练掌握的,分值最高的连跳,选择在开场体力充足的时候拿出,就是为了制造起伏,先声夺人!
诶?
跳跃高度和远度优秀!
起跳落冰流畅!
空中姿态也无可挑剔!
轻松完成!
执行分加分!
裁判纷纷点头,惊喜地坐直了身,这是goe加分的3+3连跳,质量非常高,怎么回事,这届女单选手不按套路来啊。
再看,噢哟,这个姿态,这个冰感,这个教科书般的用刃。赏心悦目,让人舒展了毛孔,一下就看进去了。不再是以挑剔扣分的目光,而是以欣赏节目的眼光。
冰感是什么?是天赋也是刻苦。有的人在冰上如履平地,一举一动都自然飘逸,年轻选手身上很少看到这特质,一般都是驰骋大赛多年的老将才有的,经年累月的训练,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梅叶是怎么做到的呢?
前世数十年的训练,出产视频需要不停学习,要输出就要不断输入。不光是编排动作,还有对不同选手滑法悉心研究,集百家之长,总结出了她属于自己的方法,这赋予了她在冰上天然的流畅。今生,在系统的帮助下,做了许多瑰丽的梦:不光是花滑比赛标准冰面,还有大峡谷里的野冰、格陵兰岛无尽的冰原和海上气势磅礴的冰川。在上面行走、跑步、滑行,常常连冰鞋都没有,穿着薄薄的睡衣,躺在冰面,跟企鹅依偎在一起,静静感受0度以下的寒冷,眉眼结霜,仿佛血管都要被冰冻。
这些奇妙的经历让梅叶从来不惧怕冰,一站到上面就安心,仿佛掌控了这1800㎡的空间。
她仿佛生在冰上,长在冰上,一举一动,每个步伐、舞蹈,都浑然天成,不带有刻意训练的痕迹,天然美好!
仿佛饮了一口冰,冷的胸膛沁凉。精神一振,裁判们惊疑不定,什么时候冒出来一个这样的选手。不对,去年也是见过的,是少年组的冠军,但今年仿佛突然开窍了,脱胎换骨,整个风格完全转变。印象里明明只有跳跃优秀啊,现在宛若脱缰野马,往滑行艺术家的方向一去不复返。
音乐节奏渐紧,手部舞蹈配合编排步伐,梅叶面带微笑,绕场半周,带来一阵清凉的风。
音乐一顿,忽然插入了其他声音:
叮——,这是自行车的铃声。
哔——,这是汽车喇叭声。
当当当,这是妈妈切菜的声音。
滋滋滋滋,咔哒,这是煤气灶点燃的声音。
还混入了嘈杂难辨的人声,让人仿佛置于闹市。
眼前,仿佛出现了熟悉的家,每天起床,洗漱,收拾好,上学,上班,晚上回来,家人聚到一桌吃晚饭,分享着每天的见闻。
明明平平无奇,但是为什么想哭呢?为什么,有点感动呢?
明明是最简单的生活,也值得珍惜呢。
听见熟悉的声音,几个玩手机的观众也陆续抬起头,望向了冰面。
正巧,舞蹈步伐结束。
跳进燕式旋转,
接,蹲踞旋转!
冰面的身影,转成了一个陀螺,留下一圈圈残影。
速度快极快,好看的旋转也能吸引掌声,只要精彩,观众们都欢迎。
音乐节奏忽然加快。
梅叶腾空而起,2A+3T!
漂亮,没有失误。
啪啪啪,又响起一阵掌声。
音乐节奏加快,进入高潮,这里密集安排三周跳,简直就是炫技,就是要告诉你,我能跳。
--
“接下来有请青年组女单选手,梅叶上场。”
终于轮到她了。梅叶脱下外套,伸展了一下手脚,踏上冰面,绕场一周,再次熟悉一遍比赛的氛围,许多观众已经低头玩手机,但还有不少目光在审视自己。
观众席响起嗡嗡的议论声。
“哎,那小姑娘挺漂亮啊。”
“是挺好看,不过滑的不好顶啥用啊。”
“人还没比呢,你咋知道滑的不好啊?”
“反正我不认识,而且女单那小猫三两只有啥好看的,要技术没技术,要力度没力度。”
“也是,不过就冲这脸,我也愿意看她滑。”
“爸,好无聊啊,我饿了。”一个小男孩抬头。
“才刚吃了午饭,儿子你咋这能吃呢,你看看人家滑冰的选手多苗条。你以后要是上场比赛,就像只熊在冰上滚。”
“那您不就成熊爹了吗?”
“那你就是熊儿子!”熊爹恨铁不成钢。
别紧张,征服他们,你可以的,梅叶深呼吸。
钢琴声响起。
“这选曲,前面有点平,短节目里不好表现。”一位裁判点评道。
“节奏点不明显,合乐有点难度。”另一位应和。
音乐不好听吗,不是的,是太难了,让人无从下手,难以表现出起伏,怎么吸引观众和评委呢?
开场十秒内,梅叶舞蹈步伐起手,开场直接勾手三周,接,后外点冰三周。
观众席响起一阵惊呼,啪啪啪,热烈的掌声响起。观众们可能外行,不似裁判专业,但他们也懂三周跳的难度,也会兴奋,鼓掌!刚刚看了两个小时的摔跤比赛,这个3+3接跳令人精神一振。
这是梅叶所能熟练掌握的,分值最高的连跳,选择在开场体力充足的时候拿出,就是为了制造起伏,先声夺人!
诶?
跳跃高度和远度优秀!
起跳落冰流畅!
空中姿态也无可挑剔!
轻松完成!
执行分加分!
裁判纷纷点头,惊喜地坐直了身,这是goe加分的3+3连跳,质量非常高,怎么回事,这届女单选手不按套路来啊。
再看,噢哟,这个姿态,这个冰感,这个教科书般的用刃。赏心悦目,让人舒展了毛孔,一下就看进去了。不再是以挑剔扣分的目光,而是以欣赏节目的眼光。
冰感是什么?是天赋也是刻苦。有的人在冰上如履平地,一举一动都自然飘逸,年轻选手身上很少看到这特质,一般都是驰骋大赛多年的老将才有的,经年累月的训练,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梅叶是怎么做到的呢?
前世数十年的训练,出产视频需要不停学习,要输出就要不断输入。不光是编排动作,还有对不同选手滑法悉心研究,集百家之长,总结出了她属于自己的方法,这赋予了她在冰上天然的流畅。今生,在系统的帮助下,做了许多瑰丽的梦:不光是花滑比赛标准冰面,还有大峡谷里的野冰、格陵兰岛无尽的冰原和海上气势磅礴的冰川。在上面行走、跑步、滑行,常常连冰鞋都没有,穿着薄薄的睡衣,躺在冰面,跟企鹅依偎在一起,静静感受0度以下的寒冷,眉眼结霜,仿佛血管都要被冰冻。
这些奇妙的经历让梅叶从来不惧怕冰,一站到上面就安心,仿佛掌控了这1800㎡的空间。
她仿佛生在冰上,长在冰上,一举一动,每个步伐、舞蹈,都浑然天成,不带有刻意训练的痕迹,天然美好!
仿佛饮了一口冰,冷的胸膛沁凉。精神一振,裁判们惊疑不定,什么时候冒出来一个这样的选手。不对,去年也是见过的,是少年组的冠军,但今年仿佛突然开窍了,脱胎换骨,整个风格完全转变。印象里明明只有跳跃优秀啊,现在宛若脱缰野马,往滑行艺术家的方向一去不复返。
音乐节奏渐紧,手部舞蹈配合编排步伐,梅叶面带微笑,绕场半周,带来一阵清凉的风。
音乐一顿,忽然插入了其他声音:
叮——,这是自行车的铃声。
哔——,这是汽车喇叭声。
当当当,这是妈妈切菜的声音。
滋滋滋滋,咔哒,这是煤气灶点燃的声音。
还混入了嘈杂难辨的人声,让人仿佛置于闹市。
眼前,仿佛出现了熟悉的家,每天起床,洗漱,收拾好,上学,上班,晚上回来,家人聚到一桌吃晚饭,分享着每天的见闻。
明明平平无奇,但是为什么想哭呢?为什么,有点感动呢?
明明是最简单的生活,也值得珍惜呢。
听见熟悉的声音,几个玩手机的观众也陆续抬起头,望向了冰面。
正巧,舞蹈步伐结束。
跳进燕式旋转,
接,蹲踞旋转!
冰面的身影,转成了一个陀螺,留下一圈圈残影。
速度快极快,好看的旋转也能吸引掌声,只要精彩,观众们都欢迎。
音乐节奏忽然加快。
梅叶腾空而起,2A+3T!
漂亮,没有失误。
啪啪啪,又响起一阵掌声。
音乐节奏加快,进入高潮,这里密集安排三周跳,简直就是炫技,就是要告诉你,我能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