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疑路寻踪

第135页

    出事的那年夏天,萧默9岁,也是何之念事业蒸蒸日上的时间。
    萧默记得,出事之前,萧泽频繁出现在他们家里。
    那个时候的萧泽穷困潦倒,不务正业。
    每回来家里,大都是管母亲朱梅要钱。
    朱老师很强势,她一个子儿也不肯给,但是何爸爸是一个老好人,他总是背着朱老师资助萧泽。
    朱老师虽然很强势,但对于萧泽是萧默父亲的身份倒是没有隐瞒。
    她当着萧默的面说的,不管怎么说,萧泽是萧默的父亲的身份是改变不了的。她也没有阻止萧泽时常和萧默套近乎。
    但那个时候的萧默已经9岁了,9岁的小孩,半大小子有了自己的自主意识。
    尽管何之念和朱老师给了萧泽创造了不少的机会,但萧默始终对萧泽这个亲生父亲感冒不起来,甚至到了后来,只要萧泽一到家里来,他就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出来。
    萧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母亲朱梅并没有武断的评判。
    只是说萧泽是萧默的父亲,他有和自己亲生儿子相处的权利,不管他混成了什么不堪的样子,但世界上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亲。
    萧默是从外婆嘴里零零星星地知道了萧泽的一些事情。
    萧泽与母亲朱梅算得上青梅竹马,高中毕业之后一同考上了师范学校。
    师范毕业之后,回到了小城各自当了一名光荣的老师。
    萧泽的骨子里就是一个不太安分的人,用外婆这位乡村老师的话来说,他这就是好高骛远,这山看到那山高。
    萧泽当老师没多久,就辞了职。学人家做起了生意,但他这生意做得不太顺当,接二连三的被骗,在外头欠了一屁股债。
    那年大年三十,萧泽为了躲债连家都没有回。
    三岁的萧默和母亲朱梅这个年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家里的门槛都被要债的踏破了,但凡值钱的东西也被要债的洗劫一空。
    母亲朱梅向来性格要强,家里发生了那么大的事情,她愣是瞒着没让娘家人知道。
    外婆说,当年的萧默和母亲朱梅娘俩个那叫一个凄惨啊,如果不是走投无路了,朱老师是不会回到娘家的,当朱老师抱着萧默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家姑娘都瘦脱了相,三岁的萧默跟个瘦猴子一样。
    后来,上了年岁的外婆提起这一茬的时候总要抹两把眼泪。
    那个夏天的晚上,有人来了家里,不知道有多大的仇,他能要了何之念与朱老师的命。
    萧默知道,那个凶手就是他从二楼的窗户看到的那个黑影。
    他也只在一瞬间的记忆里知道那个黑影似乎很高大。
    总之,在那一个晚上之后,这个温馨的三口之家分崩离析,只剩下9岁的萧默在这个人世间懊恼。
    那天晚上,如果他够警觉一点的话,他会早一点下去看一看。如果他够强大的话,一定不会让那个凶手在作案之后,还能扬长而去。
    但一切只是如果。
    警察来了又走了,快二十年了,凶手是谁没有人知道。
    案发之后,萧泽不见了人影,起初警方将萧泽锁定为嫌疑人。后来在千里之外的一个城市里找到了他。
    但他很快就被释放了,警方说,萧泽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
    那之后的数年,外婆总会去小城公安局问案情的进展,得到的回复总是令人失望。
    尽管何老师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但树倒猢狲散,公司的生意经过清点之后,除了那一栋成为了凶案现场的二层小楼之外,几乎没有剩下什么财产留给萧默。
    外婆将萧默领回了家,她总是在萧默的耳边说,不管萧泽是不是凶手,但何老师与朱老师的死铁定与萧泽有关。
    萧默也一度认为睿智的外婆说的是对的,因为,两年之后,曾经穷得丁当响的萧泽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了小城里的风云人物。
    他做了和何之念一样的生意,也几乎是一夜之间发达了起来。
    萧泽发达了之后,也来请了萧默几回,让萧默和他一起生活。
    但萧默对他的敌意已经深入了骨髓,说死也不干。
    后来,萧泽有了新的妻子,新的妻子又给他添了一个女儿,那之后,他几乎没有再过问过萧默的消息。
    乡村退休老教师外婆将萧默送进了大学的门槛,萧默之所以上了警察学校,一大半的原因是想要查出当年的真凶到底是谁?
    第10章 陈年旧事之三
    大学的第二年,一向身体硬朗的外婆一夜之间病倒了。
    医生说,得了胃癌的外婆急需要做手术,手术费用是一个天文数字。
    本来就清贫的家里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钱来?萧默想过那栋二层小楼,但因为当年发生过命案,那一栋二层小楼在中介挂牌之后,一直无人问津。
    走投无路之时,萧默想到了萧泽。
    为了外婆,他放低了身姿,去了小城的别墅区找萧泽。
    富丽堂皇的豪宅,刺得萧默两眼发晕。
    萧泽不在,他那位年青的妻子接待了萧默,在萧默说明来意之后,那个年青的女人回屋拿出来一个信封。
    信封里装有五千块钱。
    女人抱歉地说“萧默,你来的不是时候,虽然家里的生意做得大,但你知道的,做生意嘛,资金总是流动的。家里现在拿得出来的钱就是这些了。”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