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页
有人说话时候没人会在意,但他不一样,这位负责人甚至直接掏出小本子记下来,不管是不是真记不住,反正表面工作肯定做足了。
叶冬青最近不太爱社交的原因之一,就是走到哪都能受到太多赞美和恭维,好像因为有钱,就不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了一样,他不太喜欢那样,或者说听太多、看太多,已经觉得乏味了,最初那会儿还是挺不错的。
抽了点时间,又去已经临近完工的商场和学校看了看。
按照负责人的说法,招商工作已经差不多联系好,有星巴克之类的咖啡馆,也有专门卖家具的零售商,沃尔玛觉得这边市场小了不乐意开店,取而代之的是家乐福,规模足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距离更大的超级市场也不远。
这样看看,以后在这边生活估计会比较惬意,基本上挑不出大毛病,这就足够了。
互联网产业热潮又一次兴起。
2000年、2001年那会儿资金不断撤出,如今又一次蜂拥而入,在众多企业估值、市值上涨的同时,叶冬青的身价也被不断推高。
作为全球范围内市值最高的未上市互联网企业,Facebook一直都是投资者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它的全球注册用户数量超过六亿,频繁使用的账户也多达三亿九千多万个,估值当中固然有泡沫存在,但是比较小,因为Facebook确实能赚到不少钱,主要是通过广告业务实现盈利。
相比而言,另一家公司的用户数量也不低,但直到现在依旧没有找到太好的盈利增长点。
Whatsapp,自从ICQ逐渐落伍之后,刚崛起不久的又一家社交巨头,跟脸书一样,全部股权都在叶冬青手里,凭借全球范围内的两亿多用户,最新估值高达七十五亿美金,总共有二十三家券商开出这个报价,只可惜叶冬青一直没有融资或者上市的意愿,估值仅仅只是估值而已。
怎么说呢。
这家公司崛起得太过于顺利了,凭借Facebook积累出来的用户资源,仅仅只花了三个月用户数量就超过四千万人,随后又是一路疯涨,推出视频通讯业务之后更是如日中天,语音简讯技术也随之被推出,目前找不到任何强大的竞争对手。
正是发展太过于顺利了,以至于叶冬青很少去关注它,就那么四百多位员工,撑起了如此庞大的市场,几乎不用费什么心去管理。
这趟来硅谷,叶冬青也是为了宣布一个大消息他准备让Whatsapp先行上市了,首次募股时间被他定在明年一月份,主要是一直憋着劲不上市,导致华府方面在某些人的推动下传出些负面声音,同时也是因为这家公司盈利规模有限,继续握在手上短时间内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大的起色,反而在不断消耗资金用于市场扩张。
自从腾讯上市之后时隔半年,它将是第二家上市的由叶冬青孵化出来的公司,明年Facebook多半也要上市了,倒不是已经养不起它,Facebook自身赚的钱就足够维持运营。
只不过到了这种规模之后,增长空间已经逐渐变小,不如套现一些将钱用在其他地方继续投资,另外也可以消减淡水投资集团的债务压力,拿钱去干一些叶冬青更想干的事情。
还没放出消息,其他人暂时还不清楚,叶冬青不止一次想过这件事,得到的结论都是现在可以上市了,别忘记后面还有半年到几年不等的禁售期呢,到那时他手里的股票肯定更加值钱
第409章 股权奖励计划
陆续套现一部分去还债、去做自己更想做的事,另外也留一点股份当成保障,这对叶冬青来说大概是最优方案了。
如今身价高,但实际现金并不多,债务占总资产的比例大约为百分之三十一出头,既有银行的债务,也有投资者们的钱,总体来看比较稳健,风险较小。
拿第三方的钱来为自己挣钱,仅仅只需要支付部分合理利息,其他有能力的人大多也在这样做,完全没负债的企业极少,所以欠钱不可怕,可怕的是总资产与总负债的比率不合理。
互联网企业在发展初期,大多都是投入多,实际盈利能力弱。
叶冬青自己手里的企业也不例外,脸书之所以能涨到那么高的估值,主要是因为走了一条比较不错的发展模式,顺利实现了高额盈利,并且业绩还在不断上涨。
人们喜欢投资互联网产业股。
普通老牌传统企业的股票已经没什么可赌的空间,股价波动百分之二都算是了不得的数字,人们能够计算出大概的收益或者亏损规模,就像是被明码标价了一样,可能股价会上涨,但周期比较漫长,短时间内很难出现大的波动。
互联网产业股就不同了。
一年内股价翻倍不是什么难事,两三年内股价连翻好几倍的也有,总体来看可赌的空间更大些,高利润也伴随着高风险,只要一家公司的表现足够好,市盈率几乎可以被忽略,也更容易产生泡沫。
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们而言,泡不泡沫无所谓,别在自己手里爆掉就可以,像巴菲特先生那样既稳妥又有耐心的投资者毕竟是少数。
叶冬青知道投资者们的赌徒心理,所以在他看来用一段时间去上市,再用一段时间去陆续抛售部分股票,回笼的资金份额应该会挺不错。
他手里的持股份额过多,回笼抛售的周期也会很长,就像当年盖茨决定定期减持微软股份一样,十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还在定期减持,一次性抛售过多会对市场造成冲击,另外也不符合叶冬青的利益,他知道这些资产的价值,上升空间是有的。
--
叶冬青最近不太爱社交的原因之一,就是走到哪都能受到太多赞美和恭维,好像因为有钱,就不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了一样,他不太喜欢那样,或者说听太多、看太多,已经觉得乏味了,最初那会儿还是挺不错的。
抽了点时间,又去已经临近完工的商场和学校看了看。
按照负责人的说法,招商工作已经差不多联系好,有星巴克之类的咖啡馆,也有专门卖家具的零售商,沃尔玛觉得这边市场小了不乐意开店,取而代之的是家乐福,规模足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距离更大的超级市场也不远。
这样看看,以后在这边生活估计会比较惬意,基本上挑不出大毛病,这就足够了。
互联网产业热潮又一次兴起。
2000年、2001年那会儿资金不断撤出,如今又一次蜂拥而入,在众多企业估值、市值上涨的同时,叶冬青的身价也被不断推高。
作为全球范围内市值最高的未上市互联网企业,Facebook一直都是投资者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它的全球注册用户数量超过六亿,频繁使用的账户也多达三亿九千多万个,估值当中固然有泡沫存在,但是比较小,因为Facebook确实能赚到不少钱,主要是通过广告业务实现盈利。
相比而言,另一家公司的用户数量也不低,但直到现在依旧没有找到太好的盈利增长点。
Whatsapp,自从ICQ逐渐落伍之后,刚崛起不久的又一家社交巨头,跟脸书一样,全部股权都在叶冬青手里,凭借全球范围内的两亿多用户,最新估值高达七十五亿美金,总共有二十三家券商开出这个报价,只可惜叶冬青一直没有融资或者上市的意愿,估值仅仅只是估值而已。
怎么说呢。
这家公司崛起得太过于顺利了,凭借Facebook积累出来的用户资源,仅仅只花了三个月用户数量就超过四千万人,随后又是一路疯涨,推出视频通讯业务之后更是如日中天,语音简讯技术也随之被推出,目前找不到任何强大的竞争对手。
正是发展太过于顺利了,以至于叶冬青很少去关注它,就那么四百多位员工,撑起了如此庞大的市场,几乎不用费什么心去管理。
这趟来硅谷,叶冬青也是为了宣布一个大消息他准备让Whatsapp先行上市了,首次募股时间被他定在明年一月份,主要是一直憋着劲不上市,导致华府方面在某些人的推动下传出些负面声音,同时也是因为这家公司盈利规模有限,继续握在手上短时间内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大的起色,反而在不断消耗资金用于市场扩张。
自从腾讯上市之后时隔半年,它将是第二家上市的由叶冬青孵化出来的公司,明年Facebook多半也要上市了,倒不是已经养不起它,Facebook自身赚的钱就足够维持运营。
只不过到了这种规模之后,增长空间已经逐渐变小,不如套现一些将钱用在其他地方继续投资,另外也可以消减淡水投资集团的债务压力,拿钱去干一些叶冬青更想干的事情。
还没放出消息,其他人暂时还不清楚,叶冬青不止一次想过这件事,得到的结论都是现在可以上市了,别忘记后面还有半年到几年不等的禁售期呢,到那时他手里的股票肯定更加值钱
第409章 股权奖励计划
陆续套现一部分去还债、去做自己更想做的事,另外也留一点股份当成保障,这对叶冬青来说大概是最优方案了。
如今身价高,但实际现金并不多,债务占总资产的比例大约为百分之三十一出头,既有银行的债务,也有投资者们的钱,总体来看比较稳健,风险较小。
拿第三方的钱来为自己挣钱,仅仅只需要支付部分合理利息,其他有能力的人大多也在这样做,完全没负债的企业极少,所以欠钱不可怕,可怕的是总资产与总负债的比率不合理。
互联网企业在发展初期,大多都是投入多,实际盈利能力弱。
叶冬青自己手里的企业也不例外,脸书之所以能涨到那么高的估值,主要是因为走了一条比较不错的发展模式,顺利实现了高额盈利,并且业绩还在不断上涨。
人们喜欢投资互联网产业股。
普通老牌传统企业的股票已经没什么可赌的空间,股价波动百分之二都算是了不得的数字,人们能够计算出大概的收益或者亏损规模,就像是被明码标价了一样,可能股价会上涨,但周期比较漫长,短时间内很难出现大的波动。
互联网产业股就不同了。
一年内股价翻倍不是什么难事,两三年内股价连翻好几倍的也有,总体来看可赌的空间更大些,高利润也伴随着高风险,只要一家公司的表现足够好,市盈率几乎可以被忽略,也更容易产生泡沫。
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们而言,泡不泡沫无所谓,别在自己手里爆掉就可以,像巴菲特先生那样既稳妥又有耐心的投资者毕竟是少数。
叶冬青知道投资者们的赌徒心理,所以在他看来用一段时间去上市,再用一段时间去陆续抛售部分股票,回笼的资金份额应该会挺不错。
他手里的持股份额过多,回笼抛售的周期也会很长,就像当年盖茨决定定期减持微软股份一样,十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还在定期减持,一次性抛售过多会对市场造成冲击,另外也不符合叶冬青的利益,他知道这些资产的价值,上升空间是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