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她眼睛所看到的

第205页

    黑衣加身的少女身姿窈窕玲珑,精致的小脸蒙在黑色面罩里,连那双水蓝色的狐狸眼也被她用轻薄的白纱绢给蒙上了。
    透过白纱绢,她可以看到有两个提灯的宫女朝她的方向走了过来。
    宫女小声抱怨着,似乎是被主子扣了月俸。
    初弥迅速缩进假山的缝隙里,在两个宫女走过的下一秒,剑柄毫不留情地像打地鼠一样一敲了下去,两个宫女软软得倒了下来。
    初弥先把宫灯给灭了,以免被人远远看到这有灯火来巡查,然后她把两个宫女依次拉进了假山后的竹林里。
    夜风吹过,竹影摇曳。这竹林里一层外一层,又加上假山的遮掩,如果不发出什么动静的话,短时间内并不会被发现。
    初弥把两名宫女都用提前准备好的衣料撮成的绳子绑了起来,其中一位嘴巴也被塞上了帕子。
    十分钟过后,两位宫女悠悠转醒,她们先是一脸慌张,看到旁边的黑衣人后没被塞嘴巴的刚想出声求救,一把锋利的匕首就抵在了她的脖子边上。
    黑衣人声音嘶哑低沉:“我问你答,如果你敢有什么小心思,别怪我手抖直接抹了你的脖子。”黑衣人说完又看了一眼被堵住嘴巴的宫女:“我先问她,待会到你,老实点。”
    在初弥询问其中一位宫女时,另一位宫女从竹叶的缝隙中隐约看到提灯而过的一行侍卫,她的后背是一块棱角锋利的石块,被绑的手恰好可以利用石块把绳子磨断。
    就在她心中一喜,绳子快要磨断时,少女却像是背后长了眼睛一样,在她欲逃跑的一瞬间,长剑划破空气,鲜血淋漓迸出,直接溅到了另一个宫女的脸上,染红了竹叶,却没有沾上少女半点。
    悄悄磨断绳子准备逃跑的宫女直接变成了一具尸体,体温逐渐冷却。
    被溅了一脸血宫女瞬间变成了鹌鹑,害怕地说不出话来。
    最后声音颤抖地回答了面前这个杀人不眨眼的黑衣人的问题,生怕自己也像旁边那具尸体一样,死不瞑目。
    初弥十分满意她的回答状态,不得不说,旁边的尸体的确起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把宫女想要逃跑的小心思都打散了。
    问完问题后,初弥掏出一颗自己最不喜欢的芥末味的糖豆,塞到了宫女的嘴里,威胁道:“如果敢把事情败露出去,相信我,你肯定会比她死的更惨。”
    刺激辛辣的味道让宫女呛了几下,她疑心自己是被下了毒药,眼泪汪汪的流了下来。
    黑衣人轻笑一声,捏住了她的下巴:“方心,只是蛊毒而已。只要你不背叛我,保证能平平安安地活下去。”
    演完这一处戏后,初弥再次把宫女给弄晕了,这次不必刚才,约摸要一炷香的时间她才会醒过来。
    通过这次审问,初弥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线索。
    魏姝在齐灭魏的那年,也就是魏朝兆华五十七年被上一任齐帝接进了宫,因为容色姝丽直接被封为丽嫔。
    有了魏姝后,齐帝眼里再也看不下其他人。短短半年间,魏姝就升到了贵妃的位置,不得不说这升位的速度差不多比得上坐火箭炮了。
    但这还不够,就因为魏姝一句怀念故国的“雕栏玉彻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齐帝便不顾大臣们的反对,用一个月的时间迁都。
    没错,现在她所在的皇宫并不是齐国的皇宫,而且魏国以前的皇宫。
    齐帝甚至为魏姝重修了一次金雀楼,只因为她好在高处起舞。但自她住进金雀楼后不过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她就被状告行巫蛊之术,贬入了冷宫。
    原本先皇后也就是现在的太后想要拆掉金雀楼,谁知道工匠只要动了金雀楼一分,第二天都会离奇死亡。就算是名盛京师的道士也表示无能为力,纷纷推辞。
    最后金雀楼被留了下来,成了名副其实的鬼楼,根本就没人敢接近。每到夜里,金雀楼上的灯笼就会自动燃起,远远望去美妙绝伦,璀璨夺目。世人便说那是魏姝那不甘心死去的鬼魂点燃的。
    初弥站在假山上远眺,金雀楼比宫中其他的楼阁都要高的多,她数了数似乎有九层,每层的灯笼都亮了起来,闪闪一片,的确十分漂亮。
    不过这金雀楼这么奇怪,为什么皇帝没有要求迁都呢?任谁都不想自家后花园里有一座鬼楼吧。
    这个问题被初弥暂时放到了脑后,金雀楼如此显眼,倒是省了她去寻找的时间。
    少女的身影重新隐没在夜色中,朝金雀楼的方向前进。
    初弥一边走,一边记住走过的建筑和路线。绕了一圈,前面灯火通明,似是某个妃子的宫殿。
    初弥刚准备离开,耳边朝听到了一阵脚步声。她赶紧换了一身太监打扮,畏畏缩缩地低头站在路边。
    皇帝的步辇在眼前经过,走在最后面的太监走到她的面前,斥责道:“你是那个宫的,没点颜色,看到皇上也不知道跪下。”
    小太监声音慌张:“公公息怒……小的是第一次见到皇上,一时愣住了。”
    太监轻蔑一笑:“你是蘅湘宫那里来的吧。行了行了回去吧,不然你们娘娘又得急了。”
    小太监惊讶:“公公怎知?”
    太监因为听到这声音里的崇拜,这时候倒也愿意多说几句:“你们主子哪次不派人出来打听。皇上愿意宠幸谁是皇上的自由,你们主子还是注意点,要是被皇上看到,免不得一顿责罚。”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