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溃败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蜀山之玄门正宗 ()”整本免费阅读!
那些早前溃败的骑兵冲回蛮军阵营之后,因为多摩的疏忽并没有遭到斩首的厄运,但是他们将自己在战场上遇到的面具杀神的遭遇告诉了身边熟悉的朋友和亲近的部落,那个面具杀神手中长槊没有一合之敌,无论是蛮族中多么有名的猛士、战将,只要遇到面具杀神就只能看到槊锋一闪或者剑光跃动,随后就统统倒在了马下!
于是几乎此后所有的蛮军都在不由自主地绕着这个面具杀神走,甚至有的猛将极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比如将原来自己趁手的武器换成了普通骑兵手里的弯刀……要知道那位杀神可是在蛮军最精锐的怯薛军中横行无忌,如入无人之境的啊!
于是殿后的蛮军不由自主地开始后退,开始溜边儿,开始,嗯,就是开始准备逃走了。
然已经开始冲刺起来的隋军可不是现在驻马停蹄的蛮军能躲避的,一阵旋风过后,徘徊在隋军圆阵后方的蛮军骑兵就只剩下一匹匹无主的战马还在随意的游荡。
随着大隋帝国骑兵的横扫,很快蛮军殿后的骑兵就被扫荡一空,剩余的不是已经穿过隋军无数圆阵,开始转向再度进攻,就是依旧被困在无数圆阵当中,还在接受隋军弩箭和龙枪的洗礼。
然而,很快这种情况就发生了改变。随着蛮军殿后部队被清理干净,一个个的隋军圆阵解体,重新组合成一个个的横列阵型,开始向隋军后方的圆阵开始靠拢,而打头阵的依旧是李青率领的重骑兵以及数量再度增加的轻骑兵。
就好象是一行行涂抹文书一样,李青率领的隋军就是那只粗大的毛笔,正在一行一行地抹去在隋军大阵中筋疲力竭的蛮军骑兵。
不过重骑兵的体力终究是有限度的,扫荡了四个横列之后,重骑兵也不得不再度下马休息,不过这并不是说蛮军就得到了脱身的机会,因为横扫了四个横列之后,腾出身来的隋军圆阵已经足以排成横列将前方留下的一个个缺口全部补全!
鏖战持续了两个时辰之后,不管是全力冲击隋军圆阵的蛮军,还是以圆阵对抗的隋军,手边的箭矢都已经消耗殆尽!现在双方作战,依靠的都是手中的大刀长枪,只不过隋军占据了优势!谁让隋军装备的甲胄比蛮军更齐整,布置的拒马枪也足够的多呢——别忘了拒马枪是经过巧手匠人改革的,不用的时候,可以分成三节,需要的时候只要则将三节枪身旋转卡住,就是一杆长达三丈的龙枪,即使是最中间的一节,一样可以单独配上一个枪头,变成一杆长枪!
只不过这种龙枪唯一的缺点就是比较粗罢了,但是粗是问题吗?不利于格斗,难道还能阻止隋军士兵将其当作标枪投掷出去吗?这玩意又不是什么精致玩意儿,也不过就是用一根粗一点的硬木(当然还有用竹竿的)配上一个钢铁打制的钢圈用来扭接其他枪身或者枪头嘛,即使损坏,也是只需要换一根木头就可以了,为了此战,李虎这位国公可是准备了两百万根!几乎是每一个隋军都有携带两杆龙枪的量呢!
当然了,这些东西平时都是放置在一辆辆大车上的,不需要将士们自己负担,不过每一个将士都会组成小队,小队组成中队,中队组成大队,以百夫长为基础,一直到万夫长,这才组成一个个的圆阵,载辅以数量众多的木质方盾,这才构成了隋军的乌龟壳刺猬阵。
就像蛮军围攻最急的隋军中军圆阵,就集结了不小三万隋军,虽然其中没有骑兵,但依靠数量众多的马车车厢,隋军足以扛住十万蛮军的同时猛攻!
这样说当然是不现实的,因为此时隋军无数个圆阵构成的大阵中,实在没有多少空间,给蛮军施展马上功夫的地方。且不说战马天生就厌恶那些大大小小的刺儿一样的东西看到了就会不由自主地躲避,就算是蛮军战马在主人的驱赶下,强行接近,面对三丈长的龙枪,马上的骑兵又拿什么伤害到圆阵中的隋军士兵?
于是几乎所有的蛮军深入隋军大阵之后,都身不由己地从骑兵变成了步兵,依靠自己手里的小圆盾和弯刀、狼牙棒,一边招架隋军圆阵中不停刺出、收回、再刺出的龙枪,一边试图穿透龙枪林攻击到隋军士兵。
当然也不是没有隋军的圆阵被蛮军攻破,只不过一个是那些圆阵规模都比较小,一般都不超过千人,另一个蛮军也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与隋军的交换比足足超过了十倍之数,即使如此,还是因为驱赶了大量的蒙眼战马,才取得了胜利,再有就是隋军中也有强有弱,不少隋军乃是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事的新兵,一旦有人因为血战而发生了动摇,在这种四敌环伺的环境里,难免就会造成某一个角度防御上的缺口,于是就会导致这个小型圆阵的崩溃。
其实李青虽然停止了不停冲刺的脚步,不仅仅是因为麾下的重骑兵体力消耗过大,还有一点,那就是前方的地面已经不利于骑兵的冲锋了。
映入李青眼底的是遍地的人马尸体,满眼的残损折断的兵器,还有烧着了火,依旧冒着青烟的马车车厢,仍然飘动的被撕成布条的旗帜,就连天空看起来都是一片血色。
与蛮军越战越无力的表现截然相反,同样筋疲力竭的隋军此时却是斗志昂扬,尽管疲惫,但是越来越多的圆阵被李青解放以后,他们已经有时间有精力分批次地补充食物和水,并且得到短暂的休息,然后再度满血复活,重新回到与蛮军作战的第一线。
蛮军可就没有这个待遇了,深入隋军大阵的蛮军是四面八方都会遭遇到隋军的攻击,哪里有时间吃点儿东西,喝口水,两个时辰的剧烈运动,和精神亢奋的结果,就是每一个蛮军士兵都是满脸的苍白,两眼充满血光,而嘴唇都已经干渴的泛起了白色的唇皮。
蛮军在前方与隋军厮杀,但是蛮军大营中却鸦雀无声。
不是蛮军大营中的留守部队不愿意出动接应主力,而是短短眨眼功夫,原本在蛮族贵族眼中的胜势就发生了逆转——隋军多大十多万骑兵的出击,令蛮军后队迅速完结,而解放出来的隋军圆阵已经构成了一道略显薄弱的龙枪防线,与此同时,横扫了四列圆阵之后,隋军的重骑兵开始下马修整,但是每一个蛮军骑兵都知道,那绝对不是重骑兵作战的极限!
蛮族大营距离战场的距离,也有十里之遥,如果从大营发兵,那么就在蛮军整队的时候,就足够那些杀得蛮军尸横遍地的重骑兵重新坐上战马,甚至都有时间开始冲锋。
轻骑兵和重骑兵之间的较量,是从来不讲对冲的,而是要轻骑兵不断的反复接近、拉开这样的作战,直到将重骑兵的体力耗尽,才是轻骑兵进攻的时刻。但是对冲?呵呵,除非是自己找死是没有一个轻骑兵愿意干的事情。大营中的蛮族贵族是不会逼迫自己麾下的士卒干这种事情的,与其那样做,还不如趁机掉转马头,逃回大草原呢。
其实几乎所有留守在大营的蛮族贵族都让手下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唯一还让他们犹豫的地方,就是现在大汗多摩的死活还不清楚,一旦多摩战死或者重伤,那么就是他们逃走的时候了。大凡蛮族的贵族头领,都会有与其亲近的蛮族王子,谁让蛮族的统治就是这样的特点呢。
只要有新的蛮族大汗登位,就会立刻开展与各个部族的联姻,那么他的子女也会有各自的母族支持,一旦大汗驾崩,唯一能决定下一位大汗的就是各自麾下聚集的实力是否足够压服其他兄弟了!
隋军的主将李虎对于草原蛮族的特点十分清楚,所以根本就没有打算将此次出兵的蛮族一网打尽的想法,所以对于蛮族的大营里的兵力,给予李青的唯一命令就是:只要蛮族大营不再出兵,就只需要用骑兵监视就好;如果出兵,那么就坚决地将他们打回去!决不能影响隋军主力与蛮军的决战。
没错。李虎的计划只是击溃蛮军,包括蛮军主力在内。李虎知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道理,正面对决,不给蛮军留下逃跑的余地,换来的只有蛮军的决死攻击,这样只会换来隋军同样的重大伤亡,所以即使进攻,隋军也是准备好了无数的大车,依旧是以守为攻的圆阵方式。除此之外,隋军还给蛮军留下了从隋军圆阵另一方向冲出大阵的通道,并且反复强调只要冲出了大阵,并且不再回身进攻的蛮军就可以不再理会,只需要监视即可,而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无数圆阵相互之间的通道上,以箭矢为主进行杀伤,而不是以龙枪做刺猬式的进攻。
那些早前溃败的骑兵冲回蛮军阵营之后,因为多摩的疏忽并没有遭到斩首的厄运,但是他们将自己在战场上遇到的面具杀神的遭遇告诉了身边熟悉的朋友和亲近的部落,那个面具杀神手中长槊没有一合之敌,无论是蛮族中多么有名的猛士、战将,只要遇到面具杀神就只能看到槊锋一闪或者剑光跃动,随后就统统倒在了马下!
于是几乎此后所有的蛮军都在不由自主地绕着这个面具杀神走,甚至有的猛将极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比如将原来自己趁手的武器换成了普通骑兵手里的弯刀……要知道那位杀神可是在蛮军最精锐的怯薛军中横行无忌,如入无人之境的啊!
于是殿后的蛮军不由自主地开始后退,开始溜边儿,开始,嗯,就是开始准备逃走了。
然已经开始冲刺起来的隋军可不是现在驻马停蹄的蛮军能躲避的,一阵旋风过后,徘徊在隋军圆阵后方的蛮军骑兵就只剩下一匹匹无主的战马还在随意的游荡。
随着大隋帝国骑兵的横扫,很快蛮军殿后的骑兵就被扫荡一空,剩余的不是已经穿过隋军无数圆阵,开始转向再度进攻,就是依旧被困在无数圆阵当中,还在接受隋军弩箭和龙枪的洗礼。
然而,很快这种情况就发生了改变。随着蛮军殿后部队被清理干净,一个个的隋军圆阵解体,重新组合成一个个的横列阵型,开始向隋军后方的圆阵开始靠拢,而打头阵的依旧是李青率领的重骑兵以及数量再度增加的轻骑兵。
就好象是一行行涂抹文书一样,李青率领的隋军就是那只粗大的毛笔,正在一行一行地抹去在隋军大阵中筋疲力竭的蛮军骑兵。
不过重骑兵的体力终究是有限度的,扫荡了四个横列之后,重骑兵也不得不再度下马休息,不过这并不是说蛮军就得到了脱身的机会,因为横扫了四个横列之后,腾出身来的隋军圆阵已经足以排成横列将前方留下的一个个缺口全部补全!
鏖战持续了两个时辰之后,不管是全力冲击隋军圆阵的蛮军,还是以圆阵对抗的隋军,手边的箭矢都已经消耗殆尽!现在双方作战,依靠的都是手中的大刀长枪,只不过隋军占据了优势!谁让隋军装备的甲胄比蛮军更齐整,布置的拒马枪也足够的多呢——别忘了拒马枪是经过巧手匠人改革的,不用的时候,可以分成三节,需要的时候只要则将三节枪身旋转卡住,就是一杆长达三丈的龙枪,即使是最中间的一节,一样可以单独配上一个枪头,变成一杆长枪!
只不过这种龙枪唯一的缺点就是比较粗罢了,但是粗是问题吗?不利于格斗,难道还能阻止隋军士兵将其当作标枪投掷出去吗?这玩意又不是什么精致玩意儿,也不过就是用一根粗一点的硬木(当然还有用竹竿的)配上一个钢铁打制的钢圈用来扭接其他枪身或者枪头嘛,即使损坏,也是只需要换一根木头就可以了,为了此战,李虎这位国公可是准备了两百万根!几乎是每一个隋军都有携带两杆龙枪的量呢!
当然了,这些东西平时都是放置在一辆辆大车上的,不需要将士们自己负担,不过每一个将士都会组成小队,小队组成中队,中队组成大队,以百夫长为基础,一直到万夫长,这才组成一个个的圆阵,载辅以数量众多的木质方盾,这才构成了隋军的乌龟壳刺猬阵。
就像蛮军围攻最急的隋军中军圆阵,就集结了不小三万隋军,虽然其中没有骑兵,但依靠数量众多的马车车厢,隋军足以扛住十万蛮军的同时猛攻!
这样说当然是不现实的,因为此时隋军无数个圆阵构成的大阵中,实在没有多少空间,给蛮军施展马上功夫的地方。且不说战马天生就厌恶那些大大小小的刺儿一样的东西看到了就会不由自主地躲避,就算是蛮军战马在主人的驱赶下,强行接近,面对三丈长的龙枪,马上的骑兵又拿什么伤害到圆阵中的隋军士兵?
于是几乎所有的蛮军深入隋军大阵之后,都身不由己地从骑兵变成了步兵,依靠自己手里的小圆盾和弯刀、狼牙棒,一边招架隋军圆阵中不停刺出、收回、再刺出的龙枪,一边试图穿透龙枪林攻击到隋军士兵。
当然也不是没有隋军的圆阵被蛮军攻破,只不过一个是那些圆阵规模都比较小,一般都不超过千人,另一个蛮军也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与隋军的交换比足足超过了十倍之数,即使如此,还是因为驱赶了大量的蒙眼战马,才取得了胜利,再有就是隋军中也有强有弱,不少隋军乃是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事的新兵,一旦有人因为血战而发生了动摇,在这种四敌环伺的环境里,难免就会造成某一个角度防御上的缺口,于是就会导致这个小型圆阵的崩溃。
其实李青虽然停止了不停冲刺的脚步,不仅仅是因为麾下的重骑兵体力消耗过大,还有一点,那就是前方的地面已经不利于骑兵的冲锋了。
映入李青眼底的是遍地的人马尸体,满眼的残损折断的兵器,还有烧着了火,依旧冒着青烟的马车车厢,仍然飘动的被撕成布条的旗帜,就连天空看起来都是一片血色。
与蛮军越战越无力的表现截然相反,同样筋疲力竭的隋军此时却是斗志昂扬,尽管疲惫,但是越来越多的圆阵被李青解放以后,他们已经有时间有精力分批次地补充食物和水,并且得到短暂的休息,然后再度满血复活,重新回到与蛮军作战的第一线。
蛮军可就没有这个待遇了,深入隋军大阵的蛮军是四面八方都会遭遇到隋军的攻击,哪里有时间吃点儿东西,喝口水,两个时辰的剧烈运动,和精神亢奋的结果,就是每一个蛮军士兵都是满脸的苍白,两眼充满血光,而嘴唇都已经干渴的泛起了白色的唇皮。
蛮军在前方与隋军厮杀,但是蛮军大营中却鸦雀无声。
不是蛮军大营中的留守部队不愿意出动接应主力,而是短短眨眼功夫,原本在蛮族贵族眼中的胜势就发生了逆转——隋军多大十多万骑兵的出击,令蛮军后队迅速完结,而解放出来的隋军圆阵已经构成了一道略显薄弱的龙枪防线,与此同时,横扫了四列圆阵之后,隋军的重骑兵开始下马修整,但是每一个蛮军骑兵都知道,那绝对不是重骑兵作战的极限!
蛮族大营距离战场的距离,也有十里之遥,如果从大营发兵,那么就在蛮军整队的时候,就足够那些杀得蛮军尸横遍地的重骑兵重新坐上战马,甚至都有时间开始冲锋。
轻骑兵和重骑兵之间的较量,是从来不讲对冲的,而是要轻骑兵不断的反复接近、拉开这样的作战,直到将重骑兵的体力耗尽,才是轻骑兵进攻的时刻。但是对冲?呵呵,除非是自己找死是没有一个轻骑兵愿意干的事情。大营中的蛮族贵族是不会逼迫自己麾下的士卒干这种事情的,与其那样做,还不如趁机掉转马头,逃回大草原呢。
其实几乎所有留守在大营的蛮族贵族都让手下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唯一还让他们犹豫的地方,就是现在大汗多摩的死活还不清楚,一旦多摩战死或者重伤,那么就是他们逃走的时候了。大凡蛮族的贵族头领,都会有与其亲近的蛮族王子,谁让蛮族的统治就是这样的特点呢。
只要有新的蛮族大汗登位,就会立刻开展与各个部族的联姻,那么他的子女也会有各自的母族支持,一旦大汗驾崩,唯一能决定下一位大汗的就是各自麾下聚集的实力是否足够压服其他兄弟了!
隋军的主将李虎对于草原蛮族的特点十分清楚,所以根本就没有打算将此次出兵的蛮族一网打尽的想法,所以对于蛮族的大营里的兵力,给予李青的唯一命令就是:只要蛮族大营不再出兵,就只需要用骑兵监视就好;如果出兵,那么就坚决地将他们打回去!决不能影响隋军主力与蛮军的决战。
没错。李虎的计划只是击溃蛮军,包括蛮军主力在内。李虎知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道理,正面对决,不给蛮军留下逃跑的余地,换来的只有蛮军的决死攻击,这样只会换来隋军同样的重大伤亡,所以即使进攻,隋军也是准备好了无数的大车,依旧是以守为攻的圆阵方式。除此之外,隋军还给蛮军留下了从隋军圆阵另一方向冲出大阵的通道,并且反复强调只要冲出了大阵,并且不再回身进攻的蛮军就可以不再理会,只需要监视即可,而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无数圆阵相互之间的通道上,以箭矢为主进行杀伤,而不是以龙枪做刺猬式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