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李忠
【今天起改为四更模式】
“为王爷分忧,乃小人本分!”陈东义顺势而起,嘴角不由勾起一抹弧度。
“听先生一言,胜读十年书,不过……本王此去朝堂,该如何帮那祝修远一把,还请先生教我!”
陈东义微微一笑,当即便如此这般的与金陵王说了许多话。
金陵王连连点头,怒赞陈东义一番,然后离府入宫,准备参加本次朝议。
紫禁城。
谨身殿。
众臣齐聚,左右分文武各自站好。
御阶之上,陈皇与尤贵妃也已端坐在那。
另外,梁国副使也来了,此刻,他正站在大殿正中间,慷慨激昂,唾沫横飞,说话的声音,以及手势摆动的幅度都很大。
颇有种在自己家里的随意。
“……在那乌衣巷入口,董玉楼门前,我梁国乾王,身为梁国使者,竟差点遇刺身亡!幸好有惊无险,刺客未能得逞,但我梁国乾王至今还昏迷不醒!”
“众所周知,那乌衣巷的董玉楼,乃贵国江城伯府中产业,而那个地方,也是江城伯带去的!”
“若说这是巧合,那也太巧了!江城伯,与刺客勾结,企图暗害我梁国使者,其罪孽深重!外臣当抓捕江城伯归案,解赴大梁,交由我梁国陛下处置!”
梁国副使言辞激烈,还是一口咬定这是祝修远的阴谋。
大殿之下,众臣都没有乱动,纷纷保持低头的姿势。
不过,也有许多大臣的心思,开始活络起来……这真是一个天赐良机啊。
不过现在,还不是扑上去撕咬的时候,尚需一个领头人,并且还要挑个好时机。
至于领头人的人选,众臣私下看来看去,最后汇聚到金陵王身上……
御阶之上,陈皇与尤贵妃交换了一下眼神。
陈皇拍了拍龙椅扶手,微叹口气,然后看着下面的祝修远:“祝爱卿,你有何话说?”
祝修远出列拜道:“陛下,遇刺之事,臣事先丝毫不知,去董玉楼暂歇,也是临时起意,如何与刺客勾结?”
“再者,在那场刺杀中,臣也差点命丧当场,就算臣勾结刺客,也没必要杀了自己吧!”
“梁国使者,乾王李继业,与臣私交甚好,并且臣还担着梁国使者接待官,若乾王遇刺,无论如何,臣都讨不了好去!”
“若说臣勾结刺客,完全没有理由!眼下,当紧急查明真相,给梁国使者,及梁国陛下一个交代。而不是对臣喊打喊杀,以至于耽误了捉拿刺客的时机!”
祝修远再次一拜,表示自己说完了。
“一派胡言!”
祝修远刚刚拜完,这大殿之上陡然响起另外一个声音,其声洪亮,带着金属质感,让人一听就感觉不太舒服。
不过这个声音,不是来自梁国副使,而是在朝堂上极少发言的国相李忠!
李忠终究还是出手了。
“陛下,若梁国使者有恙,我大陈与梁国之间,势必大动刀兵。而到了那个时候,谁在坐收渔翁之利?相信大家都猜到了,一定就是燕国!”
李忠老而弥坚,短短两句话,就将此事上升为了事关梁、燕、陈三国的严重“国际事件”。
“江城伯,与梁国使者作陪的是你,带梁国使者去董玉楼大门前的,也是你!无论你如何狡辩,这都是不可磨灭的事实!”
“陛下,依老臣之见,江城伯乃燕国奸细,其目的就是为了煽动我大陈与梁国之间的仇恨,大动刀兵,然后他燕国才好坐收渔利!”
“陛下,燕国亡我之心不死啊!为了重挫燕国诡计,老臣恳请陛下答应梁国副使所请,带走江城伯,以平息梁国之怒火。”
李忠再次拱手,然后退回原位,安静的立在那里,好似方才出来说话的人不是他一般。
李忠话音一落,那些心思活络的大臣们,顿时眼睛一亮。
终于来了个重量级的“领头人”!
他们原先,还想等金陵王愤而出列,痛斥江城伯误国,然后他们再一起扑上去撕咬。
却没想到,竟是国相大人出来了,这个领头人,可是比金陵王高级多了。
所以他们心中的激动无以言表,当即便准备跳出去附议。
“陛下!”
可是这个时候,那梁国副使忽然发言,生生打乱了那些大臣的节奏。
他们不由止住脚步,且听梁国副使怎么说。
“我梁国乾王,极得我梁国陛下看重,若贵国不给出一个合理的交代,外臣想,我梁国陛下恐不惜挥兵南下,就算生灵涂炭,也要讨得一个说法!”
梁国副使这话,就带着浓浓的威胁意味了。
众所周知,梁国的军力,是当世诸国中最为强盛的。
梁国以一国之力,不仅北抗北元,南拒大蕃,往西,还能镇住西域诸国……
如此军力,就算十个陈国加起来,恐怕也比不上啊!
高高御阶之上的陈皇,脸色不由一变,抓着龙椅扶手的两手,不由用力,将之握紧,青筋都冒了出来。
再怎么说,他都是堂堂陈国的皇帝,一国之君!
结果在自己朝廷的朝堂上,竟被一个外臣给威胁了……
让人抓狂的是,他受了威胁,还不敢大声怒骂斥责回去,还得小心的担待着……这是堂堂一国之君吗?
不,这是窝囊废!
此刻,陈皇心中犹如火烧。
可是梁国的军力……诶!
陈皇两手青筋直冒,抓紧龙椅扶手,并狠狠闭目……
“陛下,江城伯勾结刺客,谋害梁国使者,罪在不赦!”
“江城伯乃燕国奸细,意图煽动梁、陈两国刀兵,当褫夺其爵位,贬为庶民,再解赴梁国,以平梁国陛下之怒火!”
“燕国亡我之心不死,陛下,决不能中了燕人的奸计!”
“臣请陛下准允梁国副使所请,带走江城伯,任梁国处置,借以平息刀兵,破碎燕人的阴谋!”
“臣等附议!”……
一瞬间,满朝文武,竟有一大半都跳了出来。
对祝修远口诛笔伐,言辞犀利,不仅给祝修远安上“勾结刺客”的罪名,还给他戴上“燕国奸细”的高帽。
(未完待续)
“为王爷分忧,乃小人本分!”陈东义顺势而起,嘴角不由勾起一抹弧度。
“听先生一言,胜读十年书,不过……本王此去朝堂,该如何帮那祝修远一把,还请先生教我!”
陈东义微微一笑,当即便如此这般的与金陵王说了许多话。
金陵王连连点头,怒赞陈东义一番,然后离府入宫,准备参加本次朝议。
紫禁城。
谨身殿。
众臣齐聚,左右分文武各自站好。
御阶之上,陈皇与尤贵妃也已端坐在那。
另外,梁国副使也来了,此刻,他正站在大殿正中间,慷慨激昂,唾沫横飞,说话的声音,以及手势摆动的幅度都很大。
颇有种在自己家里的随意。
“……在那乌衣巷入口,董玉楼门前,我梁国乾王,身为梁国使者,竟差点遇刺身亡!幸好有惊无险,刺客未能得逞,但我梁国乾王至今还昏迷不醒!”
“众所周知,那乌衣巷的董玉楼,乃贵国江城伯府中产业,而那个地方,也是江城伯带去的!”
“若说这是巧合,那也太巧了!江城伯,与刺客勾结,企图暗害我梁国使者,其罪孽深重!外臣当抓捕江城伯归案,解赴大梁,交由我梁国陛下处置!”
梁国副使言辞激烈,还是一口咬定这是祝修远的阴谋。
大殿之下,众臣都没有乱动,纷纷保持低头的姿势。
不过,也有许多大臣的心思,开始活络起来……这真是一个天赐良机啊。
不过现在,还不是扑上去撕咬的时候,尚需一个领头人,并且还要挑个好时机。
至于领头人的人选,众臣私下看来看去,最后汇聚到金陵王身上……
御阶之上,陈皇与尤贵妃交换了一下眼神。
陈皇拍了拍龙椅扶手,微叹口气,然后看着下面的祝修远:“祝爱卿,你有何话说?”
祝修远出列拜道:“陛下,遇刺之事,臣事先丝毫不知,去董玉楼暂歇,也是临时起意,如何与刺客勾结?”
“再者,在那场刺杀中,臣也差点命丧当场,就算臣勾结刺客,也没必要杀了自己吧!”
“梁国使者,乾王李继业,与臣私交甚好,并且臣还担着梁国使者接待官,若乾王遇刺,无论如何,臣都讨不了好去!”
“若说臣勾结刺客,完全没有理由!眼下,当紧急查明真相,给梁国使者,及梁国陛下一个交代。而不是对臣喊打喊杀,以至于耽误了捉拿刺客的时机!”
祝修远再次一拜,表示自己说完了。
“一派胡言!”
祝修远刚刚拜完,这大殿之上陡然响起另外一个声音,其声洪亮,带着金属质感,让人一听就感觉不太舒服。
不过这个声音,不是来自梁国副使,而是在朝堂上极少发言的国相李忠!
李忠终究还是出手了。
“陛下,若梁国使者有恙,我大陈与梁国之间,势必大动刀兵。而到了那个时候,谁在坐收渔翁之利?相信大家都猜到了,一定就是燕国!”
李忠老而弥坚,短短两句话,就将此事上升为了事关梁、燕、陈三国的严重“国际事件”。
“江城伯,与梁国使者作陪的是你,带梁国使者去董玉楼大门前的,也是你!无论你如何狡辩,这都是不可磨灭的事实!”
“陛下,依老臣之见,江城伯乃燕国奸细,其目的就是为了煽动我大陈与梁国之间的仇恨,大动刀兵,然后他燕国才好坐收渔利!”
“陛下,燕国亡我之心不死啊!为了重挫燕国诡计,老臣恳请陛下答应梁国副使所请,带走江城伯,以平息梁国之怒火。”
李忠再次拱手,然后退回原位,安静的立在那里,好似方才出来说话的人不是他一般。
李忠话音一落,那些心思活络的大臣们,顿时眼睛一亮。
终于来了个重量级的“领头人”!
他们原先,还想等金陵王愤而出列,痛斥江城伯误国,然后他们再一起扑上去撕咬。
却没想到,竟是国相大人出来了,这个领头人,可是比金陵王高级多了。
所以他们心中的激动无以言表,当即便准备跳出去附议。
“陛下!”
可是这个时候,那梁国副使忽然发言,生生打乱了那些大臣的节奏。
他们不由止住脚步,且听梁国副使怎么说。
“我梁国乾王,极得我梁国陛下看重,若贵国不给出一个合理的交代,外臣想,我梁国陛下恐不惜挥兵南下,就算生灵涂炭,也要讨得一个说法!”
梁国副使这话,就带着浓浓的威胁意味了。
众所周知,梁国的军力,是当世诸国中最为强盛的。
梁国以一国之力,不仅北抗北元,南拒大蕃,往西,还能镇住西域诸国……
如此军力,就算十个陈国加起来,恐怕也比不上啊!
高高御阶之上的陈皇,脸色不由一变,抓着龙椅扶手的两手,不由用力,将之握紧,青筋都冒了出来。
再怎么说,他都是堂堂陈国的皇帝,一国之君!
结果在自己朝廷的朝堂上,竟被一个外臣给威胁了……
让人抓狂的是,他受了威胁,还不敢大声怒骂斥责回去,还得小心的担待着……这是堂堂一国之君吗?
不,这是窝囊废!
此刻,陈皇心中犹如火烧。
可是梁国的军力……诶!
陈皇两手青筋直冒,抓紧龙椅扶手,并狠狠闭目……
“陛下,江城伯勾结刺客,谋害梁国使者,罪在不赦!”
“江城伯乃燕国奸细,意图煽动梁、陈两国刀兵,当褫夺其爵位,贬为庶民,再解赴梁国,以平梁国陛下之怒火!”
“燕国亡我之心不死,陛下,决不能中了燕人的奸计!”
“臣请陛下准允梁国副使所请,带走江城伯,任梁国处置,借以平息刀兵,破碎燕人的阴谋!”
“臣等附议!”……
一瞬间,满朝文武,竟有一大半都跳了出来。
对祝修远口诛笔伐,言辞犀利,不仅给祝修远安上“勾结刺客”的罪名,还给他戴上“燕国奸细”的高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