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冠军之心

第1120页

    排名第二地多的多特蒙德就比第一拜仁慕尼黑少两分,拜仁慕尼黑是四十八分,多特蒙德是四十六分。而联赛第三的勒沃库森则是三十七分,差了九分之多。一场比赛的胜负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大家都说本赛季的联赛冠军争夺还是在多特蒙德和拜仁慕尼黑之间展开,剩下的不管是勒沃库森,还什么法兰克福、美因茨、沙尔克04都是打酱油的。
    多特蒙德的眼中只有拜仁慕尼黑这一个对手,对于其他球队他们都没放在眼里。
    从比赛的进程来看,这样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比赛才刚刚开始了三分钟,罗伊斯就为多特蒙德首开纪录了。
    为他助攻的人是莱万多夫斯基。
    仅仅六分钟之后,周易在禁区前的一次突然直塞,给马克制造了一个单刀球面对门将的机会,在射门的时候,马克被出击的勒沃库森门将本德·莱诺扑倒在地,主裁判果断判罚了点球,并且向莱诺出示了一张黄牌。
    随后制造点球的马克亲自操刀,把这球踢进了球门。
    多特蒙德在比赛开始十分钟都不到的时候就取得了两球领先地优势,这场比赛已经没有悬念了。
    勒沃库森显然也被多特蒙德这闪击战打懵了,在比赛重新开始之后,他们自己踢得都很乱,有人想要迅速反攻,争取进球。但也有球员担心被打疯了的多特蒙德再进球,更愿意在后面防守。
    这种思想上的不统一反映在场面上,那就是惨不忍睹的乱。
    面对自乱阵脚的勒沃库森,多特蒙德踢得则很放松。他们也不着急,有机会就进攻,没机会就传传球倒倒脚什么的。
    反正现在两球的领先优势在手,以我们的实力和表现,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或许是因为过于放松了,多特蒙德上半场有一些机会,但也没抓住。
    而勒沃库森就别说了,他们没有继续丢球就应该谢天谢地了,更不要说什么扳平比分。
    就这样,上半场结束,多特蒙德客场2:0领先勒沃库森,这比分在比赛开始十分钟之后就再也没变过。
    这让在马克进球之后断言说这场比赛将是大比分的解说员马塞尔·莱夫有些失望。
    ……
    下半场刚刚开始,勒沃库森就做出了换人调整。
    主教练萨沙·莱万多夫斯基用黑人中场球员西德尼·萨姆换下了另外一名中场球员西蒙·罗尔费斯。
    这是因为上半场勒沃库森的中场表现不力,这也被认为是多特蒙德能够踢得那么轻松的原因。
    下半场一开始,勒沃库森就向多特蒙德的球门发起了猛烈的攻势,这和他们上半场的表现简直判若两队,让多特蒙德完全没想到。
    勒沃库森下半场地反扑又都凶猛呢?
    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一二。
    下半场开始十分钟之后,勒沃库森已经有七脚射门了,而多特蒙德只有两脚。
    要知道整个上半场,勒沃库森也才五脚射门,而且其中打在门框范围内的只有两脚。
    下半场这七脚射门中有五脚都打在了门框范围内。
    如果不是魏登费勒地出色发挥,搞不好多特蒙德的球门就失守了。
    这段时间,勒沃库森进攻有威胁,看台上的勒沃库森球迷们也兴奋,他们的呐喊声响彻球场上空,勒沃库森终于有在主场作战的感觉了。
    除了攻势猛烈之外,勒沃库森球员们不惜犯规的凶猛防守也让多特蒙德球员很不适应。
    十分钟时间里,勒沃库森球员就有六次犯规,而多特蒙德才一次。
    这巨大地反差可以说明为什么现在勒沃库森占据了优势。
    靠着凶狠的防守和拼命的气势,勒沃库森一点点抢回了主动权。
    反观多特蒙德球员,经过了一个中场休息之后,完全没想到勒沃库森的反扑来的这么快这么迅猛,他们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而当他们被压制之后,再想要扭转局势,可就困难了。
    现在变成他们怎么踢都踢不顺了。
    他们的球员拿球之后会被勒沃库森的球员放倒在地,有些时候主裁判会鸣哨示意勒沃库森球员犯规了,但有些时候,则是合理的身体接触,并不犯规。
    多特蒙德球员们的比赛节奏,完全被勒沃库森的这种战术打乱了,想要重新组织起来非常困难。
    第五十八分钟,下半场开始十三分钟之后,勒沃库森疯狂的反扑终于收到了回报。
    他们的后腰斯特凡·赖纳茨先是在中场抢断了格策的球之后把足球分了出去,随后他没有继续留在后面防守,而是直接前插,一口气跑到了多特蒙德的禁区里。这个时候,足球已经被传到了边路的基斯林脚下,基斯林边路传中,赖纳茨在冲入禁区的同时,高高跃起!
    由于赖纳茨一直都是在后面防守的后腰,多特蒙德在防守的时候,并没有把他考虑在内,所以他突然出现在禁区里打了多特蒙德一个措手不及!
    完全没有人去防守他!
    无人防守的赖纳茨跳在空中,非常舒服的顶中了足球,一个有力的冲顶!
    魏登费勒这次没有能够拦住足球,球飞进了他把守的球门!
    “赖纳茨——!!!”马塞尔·莱夫兴奋地狂呼起来。“赖纳茨!漂亮的头球!他一头撞开了魏登费勒坚不可摧的防守!”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