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页
林如海此刻表现得很开明,点着头道:“原是应当。”但是他立即露出患得患失之心,愁眉苦脸地道:“万一令妹……”
贾放继续盯着他说:“所以,簪花宴那一天,你若是见到了我家‘四弟’,请千万不要惊讶!”
贾敏是女儿家,大观园中皇族宴请,即便是贾府的地盘贾敏也不便抛头露面。所以贾放打算请她故技重施,扮成一个俊俏的小郎君,在大观园中见林如海一面。当然贾敏还需要避开红香圃这样的热门地标,估计贾放到时会安排两人在潇湘馆这样幽静的地方见面,好好交谈一番。
贾放又朝水宪拱拱手:“到时子衡请千万帮我一起,为他们二人遮掩一二。”
水宪叹了一口气:“……怎地又是我?”
林如海哀求道:“子衡兄!”
“好了好了,我答应了!”水宪连忙将手一摊应下,“为了朋友的终身大事,我水宪自然是赴汤蹈火,两肋插刀。”
他故意板着一张脸:“将来你们两位成了亲戚,可千万别忘了我这个帮忙的。”
林如海登时笑逐颜开,道:“将来无论子衡兄要我做什么,我林如海也一样是赴汤蹈火,决不食言。”
“子放这边也是一样!”林如海向他“未来”的三舅哥也许下承诺。
这时水宪目光灼灼,盯着贾放,却笑着对林如海说:“你记得就好。”
*
贾放与水宪和林如海大致敲定了安排贾敏与林如海两人见面的事。他心中有数,这事风险比较大,一旦传扬出去,于贾敏的闺誉有碍,所以一定要谨慎行事。
但是此事乃是林如海先求到他头上来的,女方这边只是应邀会面罢了。
此外贾放也确实不希望自己的妹妹聋婚哑嫁,与一个不喜欢的人共度终身。按照红楼原书中所记,贾敏与林如海的这段姻缘,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些不如意,贾敏过世亦早。贾放私心里希望能把潜在隐患在这两人婚前就解决掉。
另外就是贾敏那边要点头同意,否则他再如何心热,也不敢贸然邀妹妹出面与一个陌生男子私会。
于是贾放从晚晴楼回来,便找了个机会去见贾敏,问她将那《会真记》看得如何了。
贾敏点头答道:“读过了,确实是词藻警人,读来余香满口。很是有趣。”
但是她面露犹豫之色,道:“但前日里母亲来寻过我,说了好一通话……母亲说起了那些故事话本里说的‘才子佳人’。”
贾放忽然觉得这话好像似曾相识,登时问:“太太说了什么?”
贾敏低下头,小声道:“太太说,但凡书里的才子佳人,必定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理,无所不晓,是个绝代佳人。但这小姐只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儿是佳人了①……”
贾放心想,这史夫人也不晓得是不是觉得妹妹长大了,为了防止好好的白菜被猪拱了去,所以多方位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严防死守,防止早恋。
关键是,这个时空里的少年人,别说早恋,明明都是恋都不恋,双方父母磋商决定之后就送入洞房,这辈子就这么过了。
“再说……我看那《会真记》里,崔莺莺也是可怜。”贾敏这时抬起头,出神地说,“明明是张生弃她如履,偏偏还要巧言矫饰,称莺莺为‘尤物’‘祸水’,末了又责她另嫁,仿佛一切都是莺莺之错……”
贾放心想:这当然了。《会真记》是《西厢记》的前身,在这一部里主人公张生尚且是个大渣男。贾敏读书能将这些警示含义都读出来,这书真的没有白读。
但倒也不能因为主角的“渣”,就把这本书中的一切内容和所有进步的思想意义一棍子都打死。贾放在心里慢慢措辞,想尽量用平实清晰的语言,将这古代文学作品之中的“三观问题”说清楚。
“我们需要以两分法,辩证的角度来看待《会真记》中的人物形象问题……”
贾敏便抬起眼望着哥哥:两分法?辩证的角度?
贾放:“我是说,古时流传的文学作品,在我们现在看来,必定有观念与如今不合,甚至值得批判的内容,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其中的积极意义。”
“就拿这《会真记》来说,其文中最值得一读的,乃是张生与莺莺相遇之后,彼此产生出的真实情感——这种感情肯定不同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暂时抛却了双方的家世背景与礼教约束,但却是年轻人之间最自然不过的情感流露……”
贾放尽量用贾敏能够接受的言语,向她解释自由恋爱这回事,不是说佳人小姐抛了父母又忘了书理,也不是才子男人满腹文章却去做贼——这些都只是人类最正常最真实的情感而已。
“三哥与你说这么多,只是希望你能明白一件事——这个世上,总会有这么一个人,你与他之间,将有一种奇异的心灵感应。你知道他是懂你的,甚至他懂你只有一瞬间,但是你们却能因为这一瞬间的心灵相通,从而相互扶持,和谐地一起过上很多年……”
贾敏默默地听着,忽然觉得三哥说的,比母亲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上来就一顿抨击要好得多了。她相信自己是一个明事理的人,一个与自己性情不够相投,只凭良好的家世、花言巧语和一张俊俏脸孔的“才子”,是打动不了她的。
--
贾放继续盯着他说:“所以,簪花宴那一天,你若是见到了我家‘四弟’,请千万不要惊讶!”
贾敏是女儿家,大观园中皇族宴请,即便是贾府的地盘贾敏也不便抛头露面。所以贾放打算请她故技重施,扮成一个俊俏的小郎君,在大观园中见林如海一面。当然贾敏还需要避开红香圃这样的热门地标,估计贾放到时会安排两人在潇湘馆这样幽静的地方见面,好好交谈一番。
贾放又朝水宪拱拱手:“到时子衡请千万帮我一起,为他们二人遮掩一二。”
水宪叹了一口气:“……怎地又是我?”
林如海哀求道:“子衡兄!”
“好了好了,我答应了!”水宪连忙将手一摊应下,“为了朋友的终身大事,我水宪自然是赴汤蹈火,两肋插刀。”
他故意板着一张脸:“将来你们两位成了亲戚,可千万别忘了我这个帮忙的。”
林如海登时笑逐颜开,道:“将来无论子衡兄要我做什么,我林如海也一样是赴汤蹈火,决不食言。”
“子放这边也是一样!”林如海向他“未来”的三舅哥也许下承诺。
这时水宪目光灼灼,盯着贾放,却笑着对林如海说:“你记得就好。”
*
贾放与水宪和林如海大致敲定了安排贾敏与林如海两人见面的事。他心中有数,这事风险比较大,一旦传扬出去,于贾敏的闺誉有碍,所以一定要谨慎行事。
但是此事乃是林如海先求到他头上来的,女方这边只是应邀会面罢了。
此外贾放也确实不希望自己的妹妹聋婚哑嫁,与一个不喜欢的人共度终身。按照红楼原书中所记,贾敏与林如海的这段姻缘,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些不如意,贾敏过世亦早。贾放私心里希望能把潜在隐患在这两人婚前就解决掉。
另外就是贾敏那边要点头同意,否则他再如何心热,也不敢贸然邀妹妹出面与一个陌生男子私会。
于是贾放从晚晴楼回来,便找了个机会去见贾敏,问她将那《会真记》看得如何了。
贾敏点头答道:“读过了,确实是词藻警人,读来余香满口。很是有趣。”
但是她面露犹豫之色,道:“但前日里母亲来寻过我,说了好一通话……母亲说起了那些故事话本里说的‘才子佳人’。”
贾放忽然觉得这话好像似曾相识,登时问:“太太说了什么?”
贾敏低下头,小声道:“太太说,但凡书里的才子佳人,必定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理,无所不晓,是个绝代佳人。但这小姐只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儿是佳人了①……”
贾放心想,这史夫人也不晓得是不是觉得妹妹长大了,为了防止好好的白菜被猪拱了去,所以多方位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严防死守,防止早恋。
关键是,这个时空里的少年人,别说早恋,明明都是恋都不恋,双方父母磋商决定之后就送入洞房,这辈子就这么过了。
“再说……我看那《会真记》里,崔莺莺也是可怜。”贾敏这时抬起头,出神地说,“明明是张生弃她如履,偏偏还要巧言矫饰,称莺莺为‘尤物’‘祸水’,末了又责她另嫁,仿佛一切都是莺莺之错……”
贾放心想:这当然了。《会真记》是《西厢记》的前身,在这一部里主人公张生尚且是个大渣男。贾敏读书能将这些警示含义都读出来,这书真的没有白读。
但倒也不能因为主角的“渣”,就把这本书中的一切内容和所有进步的思想意义一棍子都打死。贾放在心里慢慢措辞,想尽量用平实清晰的语言,将这古代文学作品之中的“三观问题”说清楚。
“我们需要以两分法,辩证的角度来看待《会真记》中的人物形象问题……”
贾敏便抬起眼望着哥哥:两分法?辩证的角度?
贾放:“我是说,古时流传的文学作品,在我们现在看来,必定有观念与如今不合,甚至值得批判的内容,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其中的积极意义。”
“就拿这《会真记》来说,其文中最值得一读的,乃是张生与莺莺相遇之后,彼此产生出的真实情感——这种感情肯定不同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暂时抛却了双方的家世背景与礼教约束,但却是年轻人之间最自然不过的情感流露……”
贾放尽量用贾敏能够接受的言语,向她解释自由恋爱这回事,不是说佳人小姐抛了父母又忘了书理,也不是才子男人满腹文章却去做贼——这些都只是人类最正常最真实的情感而已。
“三哥与你说这么多,只是希望你能明白一件事——这个世上,总会有这么一个人,你与他之间,将有一种奇异的心灵感应。你知道他是懂你的,甚至他懂你只有一瞬间,但是你们却能因为这一瞬间的心灵相通,从而相互扶持,和谐地一起过上很多年……”
贾敏默默地听着,忽然觉得三哥说的,比母亲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上来就一顿抨击要好得多了。她相信自己是一个明事理的人,一个与自己性情不够相投,只凭良好的家世、花言巧语和一张俊俏脸孔的“才子”,是打动不了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