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页
贾放其实也想劝老姚借眼下的好机会扩大生产规模:很明显,现在水泥厂的生意,老姚一家子是怎么也忙不过来了,必须引入人手,建一个大规模的生产厂。但是他见到对方的态度,知道老姚心里比较抗拒。
于是贾放转着眼珠想了片刻,转换了话题:“老姚,听说你闺女也要嫁了?”
老姚一听见贾放提他的小闺女,那眼里立即有了神采,连忙点着头道:“多谢三爷关心,俺闺女……总算要嫁了!”
贾放手中关于老姚的情报其实来自于“桃源寨集体婚礼”的筹备工作报告,里面有所有这次参加婚礼新人的姓名和简单的家庭背景。贾放在里面见到了米三刀、田友明、鞠三娘、田小妹、赵五光……以及姚小妹的名字。
老姚膝下有三子一女,姚小妹上头三个哥哥,只她一个老幺,老姚便疼得跟什么似的。
早先贾放废除桃源寨大额彩礼的时候,老姚就曾经放出话来,坚决拥护贾三爷的主张,他们姚家嫁女,非但不想收彩礼,而是恨不得倒贴嫁妆把闺女嫁出去。
所以姚小妹一直是寨子里的香饽饽,走到哪里都有人盯着,单看她花落谁家。谁知她竟挑了个桃源村里最朴实最不爱说话的土著后生,两人一起去扯的证,让寨子里好多人惊掉了下巴。
老姚却对这门婚事极其满意——他最怕闺女上了别的小子的当,被贪他家财的后生,花言巧语给骗了去。结果姚小妹却慧眼独具,挑中了一个极老实的。
现在贾放说起这茬儿,老姚的情绪立即好到十二分,满脸堆笑地与贾放议起“集体婚礼”的具体安排。而且看着他的表情,应当是十分感谢贾放的“相亲大会”,为闺女带来了好姻缘。
贾放心道:这样也好,不妨到集体婚礼过了之后再与这老姚细谈。
*
桃源寨第一次集体婚礼在一个杜鹃花盛开的春日里热热闹闹地举行。
为了这次婚礼,寨子里所有的办公机构、生产型企业、事务型单位都放假一天,帮助筹备。潇湘书院因此放了假,孩子们都在寨子里撒欢。
三村食堂和各餐饮企业却作为婚宴的主要承办方,忙得不可开交。
桃源寨最中心的一片开阔地,也就是平时办集的位置,这日空出了一大片空地,供新人们行礼及宣誓,周围则摆上流水席。
集体婚礼的举行地,到处挂着用红绸扎起的绸球,配合着桃源寨附近山上满山遍野的火红杜鹃,显得格外喜气洋洋。
这里附近的桃源寨各个办公室门口,此时也打出大幅标语:
“热烈祝贺各位新人,喜结良缘,永结同心!”
“提倡勤俭持家、拒绝铺张浪费!”
“集体婚礼好,经济又周到!”
“移风易俗新桃源,拒绝高额彩礼,凭真心结良缘!”
前来参加婚礼的桃源寨乡民之中,年轻一辈已经有不少人认识这些“常见字”了,当下解释给老一辈听。
“看见了没,参加集体婚礼,全寨一起帮您张罗,又方便又喜庆,花销还少。”
“这不几千号人一起过来为新人恭祝新婚了吗?”
“哈哈,这次集体婚礼还只是咱们桃源寨的人一起庆祝,没准下一回他们武元县那边也有人过来和咱一起参加婚礼了呢?到时候准保更加热闹。”
无论是桃源村土著,还是余江来的新移民,新婚都有随份子送喜钱的习俗。谁知在这桃源寨,习俗竟然也“与时俱进”,进化为送“流通券”。
各家各户都特地裁了红纸,在纸上写上了自家的名字,然后将流通券一包,送给相熟的新人——这样一来,各方随了多少礼新人们心里有数,而旁人却无从得知,这便少了因攀比而生的好些麻烦。
贾放也在这集体婚礼的现场,看到这情形,顿时联想起他那个时空还曾有新人扫码收份子钱,可见这习俗不会变,贺喜的心意不会变,习俗的形式却会根据时代的不同而不断演化。
贾放来“主持”这集体婚礼,主要是因为这是寨子里第一次举办这样的联合庆祝活动,正好可以促进土著与新移民的良好融合。除此之外,他也有心通过集体婚礼的方式提倡勤俭持家、共同奋斗的婚姻观和生活方式。
待到婚礼开始,贾放亲自为每一对新人颁发了“桃源寨第一次集体婚礼纪念”,那是一对木雕,各自雕成一只大雁的形状,拼在一起便成为一对,寓意相当的吉祥。
贾放在为每一对新人颁发“纪念”的时候,能叫得出每一对新人的名字,知道他们来自何方,是做什么营生的:
见到米三刀和他那新媳妇的时候,贾放说,这是蜜偶天成;见到田友明和鞠三娘的时候,贾放祝他俩是“糖”无止境,“田”到心里;见到田小妹和赵五光,贾放开玩笑,赵五光现在至少少了“一光”,起码不再是光棍了……
桃源寨的每一对新人,都觉得贾三爷特别重视自己即将组建的小家,因此心存感激,每一对都郑重向贾放行礼,感谢他的精心安排。
之后便是新人们双双拜父母长辈,感激养育之恩,以及夫妻对拜,立下誓言会相互扶持,此生不负。
最后自然便是让整个桃源寨馋了已久的宴席,在武元县请来的鼓乐队的伴奏声中,三村食堂和其他食肆们精心烹制的流水席,就这样送了上来。所有桃源寨居民,在乐声、鼓声、歌声的伴奏下,开始大快朵颐。
--
于是贾放转着眼珠想了片刻,转换了话题:“老姚,听说你闺女也要嫁了?”
老姚一听见贾放提他的小闺女,那眼里立即有了神采,连忙点着头道:“多谢三爷关心,俺闺女……总算要嫁了!”
贾放手中关于老姚的情报其实来自于“桃源寨集体婚礼”的筹备工作报告,里面有所有这次参加婚礼新人的姓名和简单的家庭背景。贾放在里面见到了米三刀、田友明、鞠三娘、田小妹、赵五光……以及姚小妹的名字。
老姚膝下有三子一女,姚小妹上头三个哥哥,只她一个老幺,老姚便疼得跟什么似的。
早先贾放废除桃源寨大额彩礼的时候,老姚就曾经放出话来,坚决拥护贾三爷的主张,他们姚家嫁女,非但不想收彩礼,而是恨不得倒贴嫁妆把闺女嫁出去。
所以姚小妹一直是寨子里的香饽饽,走到哪里都有人盯着,单看她花落谁家。谁知她竟挑了个桃源村里最朴实最不爱说话的土著后生,两人一起去扯的证,让寨子里好多人惊掉了下巴。
老姚却对这门婚事极其满意——他最怕闺女上了别的小子的当,被贪他家财的后生,花言巧语给骗了去。结果姚小妹却慧眼独具,挑中了一个极老实的。
现在贾放说起这茬儿,老姚的情绪立即好到十二分,满脸堆笑地与贾放议起“集体婚礼”的具体安排。而且看着他的表情,应当是十分感谢贾放的“相亲大会”,为闺女带来了好姻缘。
贾放心道:这样也好,不妨到集体婚礼过了之后再与这老姚细谈。
*
桃源寨第一次集体婚礼在一个杜鹃花盛开的春日里热热闹闹地举行。
为了这次婚礼,寨子里所有的办公机构、生产型企业、事务型单位都放假一天,帮助筹备。潇湘书院因此放了假,孩子们都在寨子里撒欢。
三村食堂和各餐饮企业却作为婚宴的主要承办方,忙得不可开交。
桃源寨最中心的一片开阔地,也就是平时办集的位置,这日空出了一大片空地,供新人们行礼及宣誓,周围则摆上流水席。
集体婚礼的举行地,到处挂着用红绸扎起的绸球,配合着桃源寨附近山上满山遍野的火红杜鹃,显得格外喜气洋洋。
这里附近的桃源寨各个办公室门口,此时也打出大幅标语:
“热烈祝贺各位新人,喜结良缘,永结同心!”
“提倡勤俭持家、拒绝铺张浪费!”
“集体婚礼好,经济又周到!”
“移风易俗新桃源,拒绝高额彩礼,凭真心结良缘!”
前来参加婚礼的桃源寨乡民之中,年轻一辈已经有不少人认识这些“常见字”了,当下解释给老一辈听。
“看见了没,参加集体婚礼,全寨一起帮您张罗,又方便又喜庆,花销还少。”
“这不几千号人一起过来为新人恭祝新婚了吗?”
“哈哈,这次集体婚礼还只是咱们桃源寨的人一起庆祝,没准下一回他们武元县那边也有人过来和咱一起参加婚礼了呢?到时候准保更加热闹。”
无论是桃源村土著,还是余江来的新移民,新婚都有随份子送喜钱的习俗。谁知在这桃源寨,习俗竟然也“与时俱进”,进化为送“流通券”。
各家各户都特地裁了红纸,在纸上写上了自家的名字,然后将流通券一包,送给相熟的新人——这样一来,各方随了多少礼新人们心里有数,而旁人却无从得知,这便少了因攀比而生的好些麻烦。
贾放也在这集体婚礼的现场,看到这情形,顿时联想起他那个时空还曾有新人扫码收份子钱,可见这习俗不会变,贺喜的心意不会变,习俗的形式却会根据时代的不同而不断演化。
贾放来“主持”这集体婚礼,主要是因为这是寨子里第一次举办这样的联合庆祝活动,正好可以促进土著与新移民的良好融合。除此之外,他也有心通过集体婚礼的方式提倡勤俭持家、共同奋斗的婚姻观和生活方式。
待到婚礼开始,贾放亲自为每一对新人颁发了“桃源寨第一次集体婚礼纪念”,那是一对木雕,各自雕成一只大雁的形状,拼在一起便成为一对,寓意相当的吉祥。
贾放在为每一对新人颁发“纪念”的时候,能叫得出每一对新人的名字,知道他们来自何方,是做什么营生的:
见到米三刀和他那新媳妇的时候,贾放说,这是蜜偶天成;见到田友明和鞠三娘的时候,贾放祝他俩是“糖”无止境,“田”到心里;见到田小妹和赵五光,贾放开玩笑,赵五光现在至少少了“一光”,起码不再是光棍了……
桃源寨的每一对新人,都觉得贾三爷特别重视自己即将组建的小家,因此心存感激,每一对都郑重向贾放行礼,感谢他的精心安排。
之后便是新人们双双拜父母长辈,感激养育之恩,以及夫妻对拜,立下誓言会相互扶持,此生不负。
最后自然便是让整个桃源寨馋了已久的宴席,在武元县请来的鼓乐队的伴奏声中,三村食堂和其他食肆们精心烹制的流水席,就这样送了上来。所有桃源寨居民,在乐声、鼓声、歌声的伴奏下,开始大快朵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