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页
“这位姓余,是一村的。他以前做过账房的学徒,前阵子病刚好,不能下地,但跟着金融办的金、涂二位都学过一阵,记账是一把好手。”
“如果你们每月愿意给他一百文,他可以代你们记账,盘点,甚至还能帮你们提出一些建议,比如,材料涨了,菜价可能要涨点,或者三文钱得换点便宜的菜之类。你们觉得怎样?”贾放问。
妇人们倒是都没想到,贾放会提出这么个解决方案。
“我倒没什么,就是一百文有些贵!”
“是啊,一百文,能在我们那儿吃二十顿了。能不能这样,让他在我们那儿搭伙,顺便给我们算账……”
最后还是老邢家的替大伙儿拿了主意:“算了吧,想想咱们,每个月每个人拿到手的,还是能比这一百文多不少的。算来这一百文,划到我们每家头上,也就是十文钱的事儿。”
“没了这个小余帮着记账,咱们这生意就快闹崩了。依我看,倒还不如点了这个头。大家算是花点小钱,买个放心。”
老邢家的这么一说,妇人们想想是这个理,便也都答应了。
“以后小余也在这边的办公室里办公,采买的人每天到他这儿报一次账,每天傍晚食堂关门的时候,他帮你们点一次钱,然后钱还是你们自己保管。每月会再做一次账实核对,保证账没有记错。”
“如果万一这账还有什么问题,我这儿还有一位人选。小余的师傅是隔壁金融办管实物的老涂。如果账错了,老涂还会帮着查,直到找出错账为止,各位,这样一说,是不是就觉得放心得多了?”
十来个妇人一起点头。
“对了,小余还是帮那头砖瓦厂记账的账房。”贾放顺带提了一句。
“哇,那他岂不是一个月能拿两百文。”登时有妇人笑道。
“记账也很辛苦,成日里打算盘珠子,不比各位拿锅铲轻松。”贾放也笑,“关键他拿的这些报偿,是因为他付出了劳动,而且解决了各位的实际问题。”
“定个契约吧!”贾放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契约,给妇人们与小余都念了一遍,双方都觉得没什么疑问,便都摁了手印儿,各持一份。
贾放则暗自舒了一口气,对这个结果相当满意。这一招“代理记账”,他有好几个目的:一是对各村里的村办企业进行摸底,了解他们的经营状况和实际财力,为将来征税做好准备;二来是让妇人们了解财务透明的重要性,让她们见识到可靠账目对消弭矛盾有多大的作用。
三来就是让村民们先竖立起一个观念:公共服务也是有成本的,是需要花钱去购买的。
此外还有一点:这“三村食堂”的菜也很合他的口味,不希望它经营得好好的就此倒掉。
*
桃源寨推出的“公共服务”,不止体现在出现了专业代理记账这件事上,也体现在“商业恳谈会”——简称“桃源集”的各项服务上。
除了第一次“桃源集”为了吸引人气,免收了一切费用之外,自从第二次开始,桃源集收起了管理费:费用标准是大型摊位十文,小型摊位五文,桃源寨本地居民打八折。
在收费处,戴着“稽查队”袖标的赵五光在耐心地对大家解释:“这些费用包含了很多内容,主要有场地使用费……”他没忘了拿出一份小抄,和自己的记忆对照一下,“卫生费、流通券兑换费、鉴别费等等。”
“比如说,大家缴了卫生费,这集上的清洁就不用各位来做啦,会有专人来打扫。”
“我们稽查队的津贴,也来自各位缴纳的费用。”
赵五光做出一副努力巡视的模样,说:“为了大伙儿在这桃源集上定定心心地交易,我们稽查队可是一刻也不能放松哦!一整天不吃不喝,也不能像大伙儿一样,好好地逛集,拿点津贴,不过分吧?”
赵五光话音刚落,忽听远处响铃,他马上带人直冲过去,问了一圈,“哦,原来是摇铃试试呀!您放心,管用,绝对管用!”
看见赵五光这么卖力,来桃源集的人纷纷掏钱,付了摊位费。即便是在其他市镇,在集上摆摊也是会有些费用的,而且往往不会像桃源寨这里这样,明码把费用标出来。有可能会看人下菜碟儿,外乡人收费收得贵些,也有些地方会有地头蛇收点保护费什么。
百姓对此原本也有预期,但见到桃源寨这里又能一项一项地掰扯清楚,往外掏钱便更爽快些。
这一次,金融办的“流通券兑换处既辨伪处”成了最忙碌的地方。
有人拿着流通券来问:“这个能替我换成铜钱吗?”
老涂接过券,伸手抖一抖,瞧一瞧,对光看一看,点头道:“可以,你稍等啊!”那头老金就记个账,然后摸出铜板递给对方。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这个能替我换成铜钱吗?”
老涂接过券,抬起眼,朝外面觑了一眼,道:“你稍等啊!”隔了片刻,他突然伸手摇了摇铃,还没等里面的人反应过来,王二郎已经带着手下冲进来,扭住来人,大声道:“又发现仿冒的流通券了?”
老涂点点头:“仿得太拙劣了。惨不忍睹。”
自从桃源寨开始使用这“流通券”,就有不少人开始打它的主意。头一回办集就有人带了那五文十文的流通券回去,想办法裁了好纸,又是画,又是印地仿冒。可这短时间之内,还没有出现能够仿冒得比较像的——没有那一张,能让老涂的“放大镜”能够派上用武之地的。
--
“如果你们每月愿意给他一百文,他可以代你们记账,盘点,甚至还能帮你们提出一些建议,比如,材料涨了,菜价可能要涨点,或者三文钱得换点便宜的菜之类。你们觉得怎样?”贾放问。
妇人们倒是都没想到,贾放会提出这么个解决方案。
“我倒没什么,就是一百文有些贵!”
“是啊,一百文,能在我们那儿吃二十顿了。能不能这样,让他在我们那儿搭伙,顺便给我们算账……”
最后还是老邢家的替大伙儿拿了主意:“算了吧,想想咱们,每个月每个人拿到手的,还是能比这一百文多不少的。算来这一百文,划到我们每家头上,也就是十文钱的事儿。”
“没了这个小余帮着记账,咱们这生意就快闹崩了。依我看,倒还不如点了这个头。大家算是花点小钱,买个放心。”
老邢家的这么一说,妇人们想想是这个理,便也都答应了。
“以后小余也在这边的办公室里办公,采买的人每天到他这儿报一次账,每天傍晚食堂关门的时候,他帮你们点一次钱,然后钱还是你们自己保管。每月会再做一次账实核对,保证账没有记错。”
“如果万一这账还有什么问题,我这儿还有一位人选。小余的师傅是隔壁金融办管实物的老涂。如果账错了,老涂还会帮着查,直到找出错账为止,各位,这样一说,是不是就觉得放心得多了?”
十来个妇人一起点头。
“对了,小余还是帮那头砖瓦厂记账的账房。”贾放顺带提了一句。
“哇,那他岂不是一个月能拿两百文。”登时有妇人笑道。
“记账也很辛苦,成日里打算盘珠子,不比各位拿锅铲轻松。”贾放也笑,“关键他拿的这些报偿,是因为他付出了劳动,而且解决了各位的实际问题。”
“定个契约吧!”贾放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契约,给妇人们与小余都念了一遍,双方都觉得没什么疑问,便都摁了手印儿,各持一份。
贾放则暗自舒了一口气,对这个结果相当满意。这一招“代理记账”,他有好几个目的:一是对各村里的村办企业进行摸底,了解他们的经营状况和实际财力,为将来征税做好准备;二来是让妇人们了解财务透明的重要性,让她们见识到可靠账目对消弭矛盾有多大的作用。
三来就是让村民们先竖立起一个观念:公共服务也是有成本的,是需要花钱去购买的。
此外还有一点:这“三村食堂”的菜也很合他的口味,不希望它经营得好好的就此倒掉。
*
桃源寨推出的“公共服务”,不止体现在出现了专业代理记账这件事上,也体现在“商业恳谈会”——简称“桃源集”的各项服务上。
除了第一次“桃源集”为了吸引人气,免收了一切费用之外,自从第二次开始,桃源集收起了管理费:费用标准是大型摊位十文,小型摊位五文,桃源寨本地居民打八折。
在收费处,戴着“稽查队”袖标的赵五光在耐心地对大家解释:“这些费用包含了很多内容,主要有场地使用费……”他没忘了拿出一份小抄,和自己的记忆对照一下,“卫生费、流通券兑换费、鉴别费等等。”
“比如说,大家缴了卫生费,这集上的清洁就不用各位来做啦,会有专人来打扫。”
“我们稽查队的津贴,也来自各位缴纳的费用。”
赵五光做出一副努力巡视的模样,说:“为了大伙儿在这桃源集上定定心心地交易,我们稽查队可是一刻也不能放松哦!一整天不吃不喝,也不能像大伙儿一样,好好地逛集,拿点津贴,不过分吧?”
赵五光话音刚落,忽听远处响铃,他马上带人直冲过去,问了一圈,“哦,原来是摇铃试试呀!您放心,管用,绝对管用!”
看见赵五光这么卖力,来桃源集的人纷纷掏钱,付了摊位费。即便是在其他市镇,在集上摆摊也是会有些费用的,而且往往不会像桃源寨这里这样,明码把费用标出来。有可能会看人下菜碟儿,外乡人收费收得贵些,也有些地方会有地头蛇收点保护费什么。
百姓对此原本也有预期,但见到桃源寨这里又能一项一项地掰扯清楚,往外掏钱便更爽快些。
这一次,金融办的“流通券兑换处既辨伪处”成了最忙碌的地方。
有人拿着流通券来问:“这个能替我换成铜钱吗?”
老涂接过券,伸手抖一抖,瞧一瞧,对光看一看,点头道:“可以,你稍等啊!”那头老金就记个账,然后摸出铜板递给对方。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这个能替我换成铜钱吗?”
老涂接过券,抬起眼,朝外面觑了一眼,道:“你稍等啊!”隔了片刻,他突然伸手摇了摇铃,还没等里面的人反应过来,王二郎已经带着手下冲进来,扭住来人,大声道:“又发现仿冒的流通券了?”
老涂点点头:“仿得太拙劣了。惨不忍睹。”
自从桃源寨开始使用这“流通券”,就有不少人开始打它的主意。头一回办集就有人带了那五文十文的流通券回去,想办法裁了好纸,又是画,又是印地仿冒。可这短时间之内,还没有出现能够仿冒得比较像的——没有那一张,能让老涂的“放大镜”能够派上用武之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