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办报纸(穿越)——遥的海王琴(91)
李璃审时度势的本事大概与生俱来,樊之远非常庆幸那时候李璃没有鲁莽。
他多害怕因为自己牵连了救命恩人,就像五公主和亲,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自己的原因在里面,以至于被迫而去,那么努力打仗,便是存着一份将五公主救回来的念头。
真好,救我的人是你。
温暖和救赎却充斥着樊之远的心灵,浸润着他的四肢,看着李璃,樊之远难过的同时却又幸福地想要落泪。
大大的笑容化开在李璃的脸上,他反握住樊之远的手问:那能不能不做救命恩人,做家人,我们一起扶持走下去,一辈子,好不好?
李璃是干脆之人,他的喜欢总是那般浓烈,不掺任何的杂质,以至于行事虽然脱于常人,却也透着真诚,连计谋都不会带着阴险,仿佛天生带着阳光。
然而樊之远却没有立刻答应。
不好吗?李璃睁着清澈如一汪水泉的眼睛问。
樊之远摇头:不是,只是总是让你追着我,樊某深感内疚。
李璃顿时松了一口气,毫不在意道:那有啥,我喜欢你呗。
樊之远笑了笑,然而目光却严肃起来:三媒六娉方是正礼,很快我就要北上,阿璃,等我回来把燕荆四州交到你手里的时候,再请求王爷给我这个机会守护你,可好?
李璃听着,眉眼顿时完成新月,脸盘带笑,故作不好意思道:真看不出来,你这人还挺古板的,需要有个仪式感呀?咱俩是大男人,没必要吧?
樊之远摸了摸他睡觉了稍显凌乱的头发,凝望着他郑重说:定下来便是一辈子的事,那个时候,你不能后悔,我亦如此。即使同为男子,没有婚书,没有婚礼,没有两姓相合,我希望也有世人见证,让整个天下都知道,你我之间不是任何人的一厢情愿,乃是两情相悦,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从心而就,皇天后土在上,共结连理契约。而在此之前,在我回来之前,你皆能后悔,我希望阿璃你能想清楚,要不要跟我这样永远牵绊在一起,如同真正的夫妻,生死不弃。若你将来为帝,可否一样初心不改,唯我而已。
李璃听着听着就惊呆了,暗暗倒抽了一口气,心说这木头可以啊,居然想得这么远,这简直跟婚礼誓言一样。
而且连将来的和平分手都是不肯,非得老死纠缠在一块儿。
李璃这会儿一点也不怀疑樊之远的真诚,对他的心意了,心里忽然间很感动。
妈呀,总算是捂化这座冰山了,就是不要等那么久了行不,在分开之前全城播报一下,让京城百姓跟他一块儿期待?
他瞪着晶亮亮的眼睛问:不考虑了,我答应,你直接下聘还是我来下聘,咱们流程走起来。
李璃要不是腿上带伤,这会儿得冲出去安排了。
然而樊之远却笑了笑,没有当真:不要这么早下决定,我希望郑重一些,等我回来,再告诉我你的答案。
李璃:他真的不用那么久,万一移情别恋了怎么办?这种flag不能立啊!
他忽然想到无疾而终的缘仙山之约,顿时心口被中了一箭。
然而看到樊之远执着的模样,终究还是妥协了。
重情重诺之人必然也希望对方一样与他慎重,李璃决定尊重他,于是道:好。
两者相视而笑,接着樊之远问:要不要吃点东西?
李璃点头,樊之远刚唤了一声,南往便拎着食盒走进来,他一边打开盒子,一边取出一碗香气扑鼻的小粥。
王爷遭罪了,可是您还伤着,太医嘱咐暂时吃点好克化的,等回城之后,再补身子。
说起回城,李璃突然记起来了,转头问樊之远:消息传回宫去了吗,我怕母后担心。
已经派人回去。樊之远答道,算着时间,应该见到太后了。
李璃嗯了一声,嘀咕着:我倒没什么,母后肯定得难过,她对皇兄最内疚。
太后英明,不会怪你的。樊之远安慰道,废后以后,武宁侯大势已去,可你与皇上也因此决裂,若不想取而代之,那么就得尽快将左相从朝堂上赶出去,否则皇上必然得借助他的力量针对你,就不好控制了。
李璃轻轻颔首:左相这只老狐狸,他做事圆滑,为了自己干干净净抓不住把柄,借的都是别人的手,堪称狡诈。
断他手脚?如今最大的手应该就是户部尚书了。樊之远立刻意会,但他微微皱眉,可是袁梅青之后,他做事就越来越谨慎,还把之前的首尾收干净,不好抓。
没有把柄就创造一个,作奸犯科的事情做惯的人,想要彻底金盆洗手可没那么容易。李璃挑着眉毛,眼里透露着狡黠,再说,打仗在即,他当户部尚书,我不放心。
这不放心什么,樊之远隐秘地勾了勾唇。
武将在外征战,最怕的不是敌人强大,而是背后朝廷拖后腿,而有李璃在,他自是无后顾之忧,不怕打了一半没了粮食和饷银。
赶紧吃,吃完躺下睡一会儿,外头有我,你好好养伤。樊之远朝李璃手里的粥碗努了努嘴。
后者巴拉了两口就往他手里一堆,樊之远将碗递给东来,便要扶着李璃躺下。
这时,门口的侍卫进来禀告道:王爷,大将军,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及几位王大学士请求面见王爷。
樊之远低头看着李璃,后者无辜地眨眨眼睛:看来我这个病患还得带伤办事。
让他们换个时间。
啧,李璃翘着嘴角,看着有点宠溺的大将军,甜蜜中带着苦恼道: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唉,不能随便任性,正事呢。
说着他朝侍卫抬了抬下巴:让他们过来,这么大的事,这会儿也该有个决断了。
第114章 决断
经过了一整夜的编纂修改, 以顾大人为首,几位重臣终于将此次刺杀事件的说明稿件完成。
接着他们便同监视的禁军侍卫请求面见李璃,一是此事不得耽搁, 越早得到李璃肯定刊印在八卦小报上越好。
二是探望这位怡亲王,确定一下伤势。虽然他们已经知道了来龙去脉, 太医也明说了王爷转危为安, 可毕竟是掉落悬崖,九死一生的事, 好不好还得亲眼见一见才行。
最后便是探一探李璃的口风,禁军看守如此大的动静,这位王爷可有什么想法。
终于在忐忑之中,去报信的禁军侍卫回来了,还带来一个好消息王爷召见。
果然是天佑大燕, 王爷您平安无事。顾如是见到李璃的那一刻,心终于安定下来。
断了腿没事,只要人好好的, 意识清醒能发号施令就行,不然大燕得动荡起来。
跟随而来的几位大臣脸色亦是缓和, 那点担忧也不见了。
见此, 李璃不禁笑道:诸位真心关切,让本王甚是欣慰, 有惊无险,接下来只待回京养伤。只是搭救不及, 让赵宇殒命在此。
王大学士叹息一声:王爷不必自责,怕是连这位二皇子也未曾料到, 与虎谋皮之时,却另有豺狼窥伺身后, 终究成了他乡冤魂。
此言得到附和,宋国公冷笑道:不顾家国利益,戕害手足,可见大夏也好不到哪里去。
赵宇之死,不用查都知道乃是因为夺嫡之争,夏皇年迈,夏国都城各皇子之间已成白热,而战争不过是一种手段罢了。
李璃问:此战不可避免,诸位可有见解?
说到这里,顾如是拿出手里的稿件,呈上来:虽不可避,却也不能任由他国泼脏物之水。此乃内外勾结之故,意在图谋我国执政亲王。然而事情败露,得手不成,又反手杀害其皇子于大燕境内,以达栽赃陷害,扰乱大燕朝局的目的。借此敲诈粮银,缓解大夏寒潮之灾,又名正言顺强占燕荆四州不返,最重要的是祸水外引,引发战乱。
明眼人都知道大夏此时不适合打仗,但却是解决皇位竞争对手的一个好办法,说来有这样不顾大局,毫无怜悯之心的皇位继承人们,也是大夏百姓的可悲。
相比较而言,赵宇虽然也是逐利之人,但至少愿意出使大燕借粮,代表夏皇谈判,比他的那些阴险兄弟们好得多。
可惜
不过大夏如何,他们不关心,宋国公言:国之尊严,不容许他国诬陷,自有悍不畏死的将领,誓死维护国,大燕不惧战争。
总之大燕虽有错,那也是内外勾结,却是你们大夏图谋不轨在先,这位二皇子怎么死的,大夏更有责任,不用贼喊捉贼。赔偿一律没有,燕荆四州照样得归还大燕,否则要打就打,你们大夏缺粮缺钱都不怕,我们大燕有钱有将有兵,怕什么!
理直气壮,一点也不虚!
李璃含笑着点头,目光终于落在这叠文稿上,粗略一番,不禁古怪起来:诸位这是
顾如是笑道:赵宇已死,这无论如何也是瞒不住的,而王爷您遇刺也是事实,与其等到外面谣言纷纷,浑水摸鱼之人趁机胡言乱语,不如由我等尽早将此公布于众,让百姓同仇敌忾。当然最快的,也最让百姓信服的自然便是八卦小报。是以,还请王爷看看,这些能否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小报上。
除了顾如是乃八卦小报的老笔头,其他几位大人还是第一次写新闻稿,看着李璃慢慢翻阅,心里有些忐忑。
一位大学士道:王爷伤重,我等本不该多有打搅,只是兹事体大,还请王爷把关,如需修改,我等立刻照办便是。
虽然李璃精神看着不算差,但是脸色苍白,露在外面的皮肤带着擦伤,帐子里还弥漫着一股浓浓不散的药味,可见伤势不轻,其实才刚醒来,正要多休息的时候。
明明大燕是有皇帝的,然而他们都没有提起。
如今只能依靠李璃忍着伤痛劳心劳力,说来颇为不忍。想想家中一般年纪还很幼稚,只知道惹是生非的孙子,实在是又内疚又汗颜。
李璃看得很仔细,其实他早就有这个想法,没想到顾如是与他心意相通,倒是省了他的事了。
他赞叹道:极好,此等文采,真不愧是才名远播的大家,严谨,周密,振聋发聩,百姓有眼福了。他说着看向东来,通知朱润立刻带人过来,给诸位大人排版。
多谢王爷!几位大人高兴地行礼。
熬了一宿,斟酌再三赶出来的稿子,没丢脸地被退回来,让他们不禁松了一口气。
说来哪怕是上折等待批复也没有这么紧张过。
不过才一放松,李璃便换了一个口吻道:好是好,可诸位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还请王爷明示。
李璃微笑着问:内外勾结,这外有了,内呢?
这一问,还真是问倒了这几位重臣。
几人互相看一眼,还是宋国公直接:无凭无据,不能随意而写,王爷可有想法?
自是听凭圣裁。
圣裁?皇帝?
燕帝哪有这个决断,况且他本身就在其中扮演着面面相觑下,几人不约而同地望向了李璃,后者笑了笑:证据并不重要,在围场里发生的事,总得有人为此负起责任,至于有没有勾结,那便见仁见智,让读者们自己去理解。
李璃这么说,那便是要推出武宁侯了。
可是凭武宁侯的身份,想要推卸责任并不难,除非李璃另有安排?
王爷,不知刺客什么时候才能排查完毕,启程回京?终于顾如是代表众人问出口。
李璃意味不明地扫了他们一眼,在后者尴尬的目光下道:那得看皇上什么时候想回宫。
啊?
大臣惊讶,却见李璃漫不经心道:皇兄若是动作快一些,明天就能走,放心,禁军只是为了保护皇上免受刺客惊扰,没别的意思。
李璃调集禁军纯粹就是吓一吓燕帝,震慑左相和武宁侯,让他们老实一点,至于篡位暂时还真没想法。
只是这些大臣看禁军来势汹汹,所有人被困在这里,营地气氛紧张,不免忧心忡忡,就怕朝廷为此动乱。
不管有多少理由,皇帝多昏庸,李璃若起事终究是谋反,刻在骨子里的忠君思想,让他们并不愿意接受李璃这样上位。
而李璃这么说,便是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至于燕帝的权力架空,反正已经不是一两日了,大臣们各司其职适应的良好,这位只要在龙椅上坐着就行。
李璃没管他们怎么想,只是说:赵宇一死,余下的大夏使团被全部看押,这消息通过奸细回传大夏还需要不少时间,足够我们做好准备,不着急,小报可以刊登好几期。
李璃说着看向几位大人,面露揶揄,这几期的头条可就交给几位了,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为官者其中一件责任便是教化万民,不管是谁,只有知晓事情来龙去脉,才能不受他人蒙蔽,这种报道,由权威来写正合适。
再者,八卦小报这个平台,初衷便是面向所有人,本王希望它是官民沟通的一个桥梁,拉近彼此距离的纽带,将来大家多写写文章,在上面谈谈人生感悟,说说官场笑谈,显然更为亲切。诸位的眼界和经验都不是普通人所有的,说不定通过字里行间,不仅找到志同道合之人,还能给出入官场仕途的后辈一些启示,免走一些弯路,岂不是很有意义?
三教九流在一张报纸上,会让八卦小报的内容更加丰富,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繁荣,而第一步就是要官老爷们放下架子,这些大学士和重臣便是最好的榜样。
李璃的话让几位大人不禁深思起来,又不约而同的点头。
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和阅历,学问已经自成一派,且到了颈瓶,正需要从不同人不同事得到启发。
人生在世便是一门学问,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和经历,多做交流必然是一件好事。
王爷说的极是。
宋国公瞧着一眼顾如是,低声问:你是不是早就已经是小报的熟客?
不愧是刑部尚书,慧眼如炬。顾如是低声一笑,抬了抬手,顾某两袖清风,家徒四壁,无奈身无长物,只有一根笔杆赚点润笔费。而八卦小报显然给的比一般书商来得丰厚。
恋耽美
他多害怕因为自己牵连了救命恩人,就像五公主和亲,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自己的原因在里面,以至于被迫而去,那么努力打仗,便是存着一份将五公主救回来的念头。
真好,救我的人是你。
温暖和救赎却充斥着樊之远的心灵,浸润着他的四肢,看着李璃,樊之远难过的同时却又幸福地想要落泪。
大大的笑容化开在李璃的脸上,他反握住樊之远的手问:那能不能不做救命恩人,做家人,我们一起扶持走下去,一辈子,好不好?
李璃是干脆之人,他的喜欢总是那般浓烈,不掺任何的杂质,以至于行事虽然脱于常人,却也透着真诚,连计谋都不会带着阴险,仿佛天生带着阳光。
然而樊之远却没有立刻答应。
不好吗?李璃睁着清澈如一汪水泉的眼睛问。
樊之远摇头:不是,只是总是让你追着我,樊某深感内疚。
李璃顿时松了一口气,毫不在意道:那有啥,我喜欢你呗。
樊之远笑了笑,然而目光却严肃起来:三媒六娉方是正礼,很快我就要北上,阿璃,等我回来把燕荆四州交到你手里的时候,再请求王爷给我这个机会守护你,可好?
李璃听着,眉眼顿时完成新月,脸盘带笑,故作不好意思道:真看不出来,你这人还挺古板的,需要有个仪式感呀?咱俩是大男人,没必要吧?
樊之远摸了摸他睡觉了稍显凌乱的头发,凝望着他郑重说:定下来便是一辈子的事,那个时候,你不能后悔,我亦如此。即使同为男子,没有婚书,没有婚礼,没有两姓相合,我希望也有世人见证,让整个天下都知道,你我之间不是任何人的一厢情愿,乃是两情相悦,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从心而就,皇天后土在上,共结连理契约。而在此之前,在我回来之前,你皆能后悔,我希望阿璃你能想清楚,要不要跟我这样永远牵绊在一起,如同真正的夫妻,生死不弃。若你将来为帝,可否一样初心不改,唯我而已。
李璃听着听着就惊呆了,暗暗倒抽了一口气,心说这木头可以啊,居然想得这么远,这简直跟婚礼誓言一样。
而且连将来的和平分手都是不肯,非得老死纠缠在一块儿。
李璃这会儿一点也不怀疑樊之远的真诚,对他的心意了,心里忽然间很感动。
妈呀,总算是捂化这座冰山了,就是不要等那么久了行不,在分开之前全城播报一下,让京城百姓跟他一块儿期待?
他瞪着晶亮亮的眼睛问:不考虑了,我答应,你直接下聘还是我来下聘,咱们流程走起来。
李璃要不是腿上带伤,这会儿得冲出去安排了。
然而樊之远却笑了笑,没有当真:不要这么早下决定,我希望郑重一些,等我回来,再告诉我你的答案。
李璃:他真的不用那么久,万一移情别恋了怎么办?这种flag不能立啊!
他忽然想到无疾而终的缘仙山之约,顿时心口被中了一箭。
然而看到樊之远执着的模样,终究还是妥协了。
重情重诺之人必然也希望对方一样与他慎重,李璃决定尊重他,于是道:好。
两者相视而笑,接着樊之远问:要不要吃点东西?
李璃点头,樊之远刚唤了一声,南往便拎着食盒走进来,他一边打开盒子,一边取出一碗香气扑鼻的小粥。
王爷遭罪了,可是您还伤着,太医嘱咐暂时吃点好克化的,等回城之后,再补身子。
说起回城,李璃突然记起来了,转头问樊之远:消息传回宫去了吗,我怕母后担心。
已经派人回去。樊之远答道,算着时间,应该见到太后了。
李璃嗯了一声,嘀咕着:我倒没什么,母后肯定得难过,她对皇兄最内疚。
太后英明,不会怪你的。樊之远安慰道,废后以后,武宁侯大势已去,可你与皇上也因此决裂,若不想取而代之,那么就得尽快将左相从朝堂上赶出去,否则皇上必然得借助他的力量针对你,就不好控制了。
李璃轻轻颔首:左相这只老狐狸,他做事圆滑,为了自己干干净净抓不住把柄,借的都是别人的手,堪称狡诈。
断他手脚?如今最大的手应该就是户部尚书了。樊之远立刻意会,但他微微皱眉,可是袁梅青之后,他做事就越来越谨慎,还把之前的首尾收干净,不好抓。
没有把柄就创造一个,作奸犯科的事情做惯的人,想要彻底金盆洗手可没那么容易。李璃挑着眉毛,眼里透露着狡黠,再说,打仗在即,他当户部尚书,我不放心。
这不放心什么,樊之远隐秘地勾了勾唇。
武将在外征战,最怕的不是敌人强大,而是背后朝廷拖后腿,而有李璃在,他自是无后顾之忧,不怕打了一半没了粮食和饷银。
赶紧吃,吃完躺下睡一会儿,外头有我,你好好养伤。樊之远朝李璃手里的粥碗努了努嘴。
后者巴拉了两口就往他手里一堆,樊之远将碗递给东来,便要扶着李璃躺下。
这时,门口的侍卫进来禀告道:王爷,大将军,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及几位王大学士请求面见王爷。
樊之远低头看着李璃,后者无辜地眨眨眼睛:看来我这个病患还得带伤办事。
让他们换个时间。
啧,李璃翘着嘴角,看着有点宠溺的大将军,甜蜜中带着苦恼道: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唉,不能随便任性,正事呢。
说着他朝侍卫抬了抬下巴:让他们过来,这么大的事,这会儿也该有个决断了。
第114章 决断
经过了一整夜的编纂修改, 以顾大人为首,几位重臣终于将此次刺杀事件的说明稿件完成。
接着他们便同监视的禁军侍卫请求面见李璃,一是此事不得耽搁, 越早得到李璃肯定刊印在八卦小报上越好。
二是探望这位怡亲王,确定一下伤势。虽然他们已经知道了来龙去脉, 太医也明说了王爷转危为安, 可毕竟是掉落悬崖,九死一生的事, 好不好还得亲眼见一见才行。
最后便是探一探李璃的口风,禁军看守如此大的动静,这位王爷可有什么想法。
终于在忐忑之中,去报信的禁军侍卫回来了,还带来一个好消息王爷召见。
果然是天佑大燕, 王爷您平安无事。顾如是见到李璃的那一刻,心终于安定下来。
断了腿没事,只要人好好的, 意识清醒能发号施令就行,不然大燕得动荡起来。
跟随而来的几位大臣脸色亦是缓和, 那点担忧也不见了。
见此, 李璃不禁笑道:诸位真心关切,让本王甚是欣慰, 有惊无险,接下来只待回京养伤。只是搭救不及, 让赵宇殒命在此。
王大学士叹息一声:王爷不必自责,怕是连这位二皇子也未曾料到, 与虎谋皮之时,却另有豺狼窥伺身后, 终究成了他乡冤魂。
此言得到附和,宋国公冷笑道:不顾家国利益,戕害手足,可见大夏也好不到哪里去。
赵宇之死,不用查都知道乃是因为夺嫡之争,夏皇年迈,夏国都城各皇子之间已成白热,而战争不过是一种手段罢了。
李璃问:此战不可避免,诸位可有见解?
说到这里,顾如是拿出手里的稿件,呈上来:虽不可避,却也不能任由他国泼脏物之水。此乃内外勾结之故,意在图谋我国执政亲王。然而事情败露,得手不成,又反手杀害其皇子于大燕境内,以达栽赃陷害,扰乱大燕朝局的目的。借此敲诈粮银,缓解大夏寒潮之灾,又名正言顺强占燕荆四州不返,最重要的是祸水外引,引发战乱。
明眼人都知道大夏此时不适合打仗,但却是解决皇位竞争对手的一个好办法,说来有这样不顾大局,毫无怜悯之心的皇位继承人们,也是大夏百姓的可悲。
相比较而言,赵宇虽然也是逐利之人,但至少愿意出使大燕借粮,代表夏皇谈判,比他的那些阴险兄弟们好得多。
可惜
不过大夏如何,他们不关心,宋国公言:国之尊严,不容许他国诬陷,自有悍不畏死的将领,誓死维护国,大燕不惧战争。
总之大燕虽有错,那也是内外勾结,却是你们大夏图谋不轨在先,这位二皇子怎么死的,大夏更有责任,不用贼喊捉贼。赔偿一律没有,燕荆四州照样得归还大燕,否则要打就打,你们大夏缺粮缺钱都不怕,我们大燕有钱有将有兵,怕什么!
理直气壮,一点也不虚!
李璃含笑着点头,目光终于落在这叠文稿上,粗略一番,不禁古怪起来:诸位这是
顾如是笑道:赵宇已死,这无论如何也是瞒不住的,而王爷您遇刺也是事实,与其等到外面谣言纷纷,浑水摸鱼之人趁机胡言乱语,不如由我等尽早将此公布于众,让百姓同仇敌忾。当然最快的,也最让百姓信服的自然便是八卦小报。是以,还请王爷看看,这些能否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小报上。
除了顾如是乃八卦小报的老笔头,其他几位大人还是第一次写新闻稿,看着李璃慢慢翻阅,心里有些忐忑。
一位大学士道:王爷伤重,我等本不该多有打搅,只是兹事体大,还请王爷把关,如需修改,我等立刻照办便是。
虽然李璃精神看着不算差,但是脸色苍白,露在外面的皮肤带着擦伤,帐子里还弥漫着一股浓浓不散的药味,可见伤势不轻,其实才刚醒来,正要多休息的时候。
明明大燕是有皇帝的,然而他们都没有提起。
如今只能依靠李璃忍着伤痛劳心劳力,说来颇为不忍。想想家中一般年纪还很幼稚,只知道惹是生非的孙子,实在是又内疚又汗颜。
李璃看得很仔细,其实他早就有这个想法,没想到顾如是与他心意相通,倒是省了他的事了。
他赞叹道:极好,此等文采,真不愧是才名远播的大家,严谨,周密,振聋发聩,百姓有眼福了。他说着看向东来,通知朱润立刻带人过来,给诸位大人排版。
多谢王爷!几位大人高兴地行礼。
熬了一宿,斟酌再三赶出来的稿子,没丢脸地被退回来,让他们不禁松了一口气。
说来哪怕是上折等待批复也没有这么紧张过。
不过才一放松,李璃便换了一个口吻道:好是好,可诸位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还请王爷明示。
李璃微笑着问:内外勾结,这外有了,内呢?
这一问,还真是问倒了这几位重臣。
几人互相看一眼,还是宋国公直接:无凭无据,不能随意而写,王爷可有想法?
自是听凭圣裁。
圣裁?皇帝?
燕帝哪有这个决断,况且他本身就在其中扮演着面面相觑下,几人不约而同地望向了李璃,后者笑了笑:证据并不重要,在围场里发生的事,总得有人为此负起责任,至于有没有勾结,那便见仁见智,让读者们自己去理解。
李璃这么说,那便是要推出武宁侯了。
可是凭武宁侯的身份,想要推卸责任并不难,除非李璃另有安排?
王爷,不知刺客什么时候才能排查完毕,启程回京?终于顾如是代表众人问出口。
李璃意味不明地扫了他们一眼,在后者尴尬的目光下道:那得看皇上什么时候想回宫。
啊?
大臣惊讶,却见李璃漫不经心道:皇兄若是动作快一些,明天就能走,放心,禁军只是为了保护皇上免受刺客惊扰,没别的意思。
李璃调集禁军纯粹就是吓一吓燕帝,震慑左相和武宁侯,让他们老实一点,至于篡位暂时还真没想法。
只是这些大臣看禁军来势汹汹,所有人被困在这里,营地气氛紧张,不免忧心忡忡,就怕朝廷为此动乱。
不管有多少理由,皇帝多昏庸,李璃若起事终究是谋反,刻在骨子里的忠君思想,让他们并不愿意接受李璃这样上位。
而李璃这么说,便是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至于燕帝的权力架空,反正已经不是一两日了,大臣们各司其职适应的良好,这位只要在龙椅上坐着就行。
李璃没管他们怎么想,只是说:赵宇一死,余下的大夏使团被全部看押,这消息通过奸细回传大夏还需要不少时间,足够我们做好准备,不着急,小报可以刊登好几期。
李璃说着看向几位大人,面露揶揄,这几期的头条可就交给几位了,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为官者其中一件责任便是教化万民,不管是谁,只有知晓事情来龙去脉,才能不受他人蒙蔽,这种报道,由权威来写正合适。
再者,八卦小报这个平台,初衷便是面向所有人,本王希望它是官民沟通的一个桥梁,拉近彼此距离的纽带,将来大家多写写文章,在上面谈谈人生感悟,说说官场笑谈,显然更为亲切。诸位的眼界和经验都不是普通人所有的,说不定通过字里行间,不仅找到志同道合之人,还能给出入官场仕途的后辈一些启示,免走一些弯路,岂不是很有意义?
三教九流在一张报纸上,会让八卦小报的内容更加丰富,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繁荣,而第一步就是要官老爷们放下架子,这些大学士和重臣便是最好的榜样。
李璃的话让几位大人不禁深思起来,又不约而同的点头。
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和阅历,学问已经自成一派,且到了颈瓶,正需要从不同人不同事得到启发。
人生在世便是一门学问,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和经历,多做交流必然是一件好事。
王爷说的极是。
宋国公瞧着一眼顾如是,低声问:你是不是早就已经是小报的熟客?
不愧是刑部尚书,慧眼如炬。顾如是低声一笑,抬了抬手,顾某两袖清风,家徒四壁,无奈身无长物,只有一根笔杆赚点润笔费。而八卦小报显然给的比一般书商来得丰厚。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