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草船借箭
2010年3月底,优客忽然联合时装品牌搞了个大动作,之后温晓光说停,他不想搞多。
然而热度刚刚消退不足一个星期。
2010年4月初,凡客忽然宣布公司完成D轮5000万美元巨额融资,消息一出市场不禁为这两家公司所代表的电商直销模式惊叹不已。
关于这两家公司的讨论也被推到媒体的笔下,媒体最会制造话题,两家公司频频动作被解读为刺刀见红,互不退让。这边唱戏,那边敲锣,谁都不想落于人后。
陈年这个大嘴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凡客的时间更早、规模更大、资金更足、用户群体更广泛,几乎在各个方面领先友商,并坦诚完全不担心会被优客超越。
而几乎肯定会被提及的是如何看待优客这次大获成功的特卖活动。
陈年面对镜头再次大放厥词:凡客更关注于自己的品牌,会专心于通过提升用户体验、产品品质来打造自己的品牌,而不会借助其他方式或者途径为自己涂抹色彩。我们不会不务正业。
大概是由于炒作,由于这种两军对垒的情节在真实的商业中上演太过戏剧化,这一年的4月份关于凡客与优客已经在网络上引起了大讨论。
也是这个时候媒体才惊讶的发现,他们甚至找不到优客的领军人物,也没有人对陈年的话进行回应,这怎么能行?
这新闻怎么写?
调动读者的感觉……脱下他们的裤子,然后告诉他……没了??
这不是扯淡么。
温晓光在周六的早上去公司的时候就发现公司的休息区多了一些挂着记者证的陌生人,他没有被曝光,所以无人认出。
退到前台问道:“那些人怎么回事?”
“温总早,他们是记者,说要采访您。黎总先安排他们在那边等着,说等您来亲自定夺。”
温晓光奇怪,这是发生什么了嘛,昨天他去见了一下田若冰,并终于有个晚上可以好好休息,这怎么一大早来了这么些人?
“好,我知道了。”他不动声色,与前台讲完后径直去了黎文博的办公室。
“那些记者怎么回事?”
“正常采访。”黎文博摘下眼镜,“来,给你看样东西,他把自己的电脑转过来,昨天下午宣布的,陈年这次融资了5000万美元。”
温晓光翘上二郎腿,“所以呢?”
黎文博说:“也没什么,面对采访稍微说了些我们的坏话,这不重要,我比较想知道他接下来的会采取什么样的动作。”
“宣传推广吧。”温晓光脱口而出。
“嗯?这么简单的下定论?为什么?”黎文博略有意外。
温晓光说:“人的性格决定人的命运,这句话不是没道理的。他那个人有些微自卑,事业的成功又让他有些畸形自负,于是输赢对他而言相当重要,快速的赢对他而言更加重要,他受不了3年后再决高下,更无法想象自己会输。”
“你不要看他给凡客定下的各种各样的品牌文化、使命追求,那不过是他‘商业的术’,他根本不关注什么好产品、差产品,他也没有耐心去做一个好的产品、好的公司,与这些相比,胜利、成功的标签高过一切。”
“那如果想要快速的赢,你觉得是安心做好一个产品快,还是大面积的宣传推广取得的效果更快?”
黎文博呆呆的看着温晓光,妈的,这……真的是19岁的孩子吗?
怎么说出来的话都杀人诛心?
“……怎么了?”温晓光问道。
“你和他很熟?应该接触不多吧?怎么会了解这么深?”黎文博不理解了。
温晓光心头一顿,生出急智,“不熟,看商业操作手法的,2009年的时候有投资人就对凡客快速增加产品类别不满,市场也认为凡客应该先巩固好自己原有的城池,但这个人总是不顾一切的扩张,所以很明显,他就是一个胜负心很重,又没有耐心,甚至连意见都懒得听的人。”
对于这个判断,他还是很有信心的,陈年一定会大幅增加在广告上的投入,耶稣都拦不住他。
这就是稳与不稳的区别,唯品会由老手掌控,所谓老马识途,每年营销费用都不是第一开支,好好的做产品和服务。聚美就是心急的年轻人,每年的营销费用高的离谱,完了还要搞些有的没的。
黎文博摸了摸鼻子作思索状,“如果以这个逻辑为出发点……”
温晓光皱眉,打断了他,“按我们的计划做好自己的事,你老去想这个人干什么?”
“……习惯了,不好意思。”黎文博又问道:“哎,对了,昨天和田总谈的如何?”
昨天的最后……温晓光倒有一个感觉,但他自己不确定。
“田总对特卖的模式特别感兴趣,我觉得……她可能会自起炉灶。”
可能……一不小心伤害到了唯品会,真是不好意思……汗
“女强人的风格,看中了之后,我们不干老娘自己干。”
温晓光点头,“我是有这个感觉,或许她认为这对于降低Aurora的库存以及由此带来的系统性商业风险具有莫大的好处,除此之外还能拓宽用户人群……高端品牌往往放不下身段,但她忽然看到了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难免心动。”
从这个角度来说,黎文博就完全理解了,难怪昨天田若冰那么大的反应。
做企业的人都知道‘库存’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库克为何成为乔布斯的得力助手?
其中有一个最大的功劳,他将苹果的库存量从‘几个月’降到了‘几个日’。
不要小看这个区别,这是一个量级的优化,而在任何领域,若能在数量级上改变一项事务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库存似乎是企业永远无法避免的损失,它们明明是产品最后却成了仓库里的垃圾,丧心病狂般追求清库存的库克更是将电脑比作牛奶,过了保质期连垃圾都不如。
那么淘汰率更高的服装呢?
一旦过气,就是白菜价,而任何一家品牌都无法保证推出的每一款产品都热销。所以即便是田若冰,她的库存里也肯定是一堆垃圾。
如果看的再长远点,亏损、盈利都是小事,更加吸引田若冰的是可以降低风险,如果这个渠道成规模,其实就是为那些‘失败的产品’找到一条生存之道,增强了企业的容错能力。
关乎生存,那就很重要了。
黎文博其实也看中这种模式,但战略上,温晓光说了算。
“那外面那些记者你要怎么办?”
温晓光抿着嘴唇想了想,“……我是个低调的人啊。”
黎文博:“……”
“要不要给你看看陈年的采访,他们一定会问到的。”
“不用。”他仰着头,悠悠道:“做公司我还是想要拼实力,关键是我这个颜值,很容易抢了咱们优客的风头,所以倒不是我想躲媒体。发愁啊。”
黎文博无槽可吐。
他说道:“我觉得还是去接受接受采访吧。”
“嗯?理由呢?”
“首先现代社会接受采访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另外,你不是认为陈年会加大在营销上的投入吗?那么这个时候媒体挑起咱们两家的讨论……”
“草船借箭。”温晓光心领神会。
“我们这样的企业,关注度和知名度还是蛮重要的,酒香也怕巷子深啊。我理解你,人怕出名猪怕壮,但总躲也不是办法。”
“……我去回应一下吧,但你不要忽悠我,我依然不想通过我的年龄和外貌吸引眼球。”
黎文博看他离去喊住他,“哎,那你好歹看一下陈年说了什么好有所准备呀!”
温晓光背着身说:“不需要,记者会告诉我的。”
=======
感谢32732书友的万赏~谢谢老板
然而热度刚刚消退不足一个星期。
2010年4月初,凡客忽然宣布公司完成D轮5000万美元巨额融资,消息一出市场不禁为这两家公司所代表的电商直销模式惊叹不已。
关于这两家公司的讨论也被推到媒体的笔下,媒体最会制造话题,两家公司频频动作被解读为刺刀见红,互不退让。这边唱戏,那边敲锣,谁都不想落于人后。
陈年这个大嘴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凡客的时间更早、规模更大、资金更足、用户群体更广泛,几乎在各个方面领先友商,并坦诚完全不担心会被优客超越。
而几乎肯定会被提及的是如何看待优客这次大获成功的特卖活动。
陈年面对镜头再次大放厥词:凡客更关注于自己的品牌,会专心于通过提升用户体验、产品品质来打造自己的品牌,而不会借助其他方式或者途径为自己涂抹色彩。我们不会不务正业。
大概是由于炒作,由于这种两军对垒的情节在真实的商业中上演太过戏剧化,这一年的4月份关于凡客与优客已经在网络上引起了大讨论。
也是这个时候媒体才惊讶的发现,他们甚至找不到优客的领军人物,也没有人对陈年的话进行回应,这怎么能行?
这新闻怎么写?
调动读者的感觉……脱下他们的裤子,然后告诉他……没了??
这不是扯淡么。
温晓光在周六的早上去公司的时候就发现公司的休息区多了一些挂着记者证的陌生人,他没有被曝光,所以无人认出。
退到前台问道:“那些人怎么回事?”
“温总早,他们是记者,说要采访您。黎总先安排他们在那边等着,说等您来亲自定夺。”
温晓光奇怪,这是发生什么了嘛,昨天他去见了一下田若冰,并终于有个晚上可以好好休息,这怎么一大早来了这么些人?
“好,我知道了。”他不动声色,与前台讲完后径直去了黎文博的办公室。
“那些记者怎么回事?”
“正常采访。”黎文博摘下眼镜,“来,给你看样东西,他把自己的电脑转过来,昨天下午宣布的,陈年这次融资了5000万美元。”
温晓光翘上二郎腿,“所以呢?”
黎文博说:“也没什么,面对采访稍微说了些我们的坏话,这不重要,我比较想知道他接下来的会采取什么样的动作。”
“宣传推广吧。”温晓光脱口而出。
“嗯?这么简单的下定论?为什么?”黎文博略有意外。
温晓光说:“人的性格决定人的命运,这句话不是没道理的。他那个人有些微自卑,事业的成功又让他有些畸形自负,于是输赢对他而言相当重要,快速的赢对他而言更加重要,他受不了3年后再决高下,更无法想象自己会输。”
“你不要看他给凡客定下的各种各样的品牌文化、使命追求,那不过是他‘商业的术’,他根本不关注什么好产品、差产品,他也没有耐心去做一个好的产品、好的公司,与这些相比,胜利、成功的标签高过一切。”
“那如果想要快速的赢,你觉得是安心做好一个产品快,还是大面积的宣传推广取得的效果更快?”
黎文博呆呆的看着温晓光,妈的,这……真的是19岁的孩子吗?
怎么说出来的话都杀人诛心?
“……怎么了?”温晓光问道。
“你和他很熟?应该接触不多吧?怎么会了解这么深?”黎文博不理解了。
温晓光心头一顿,生出急智,“不熟,看商业操作手法的,2009年的时候有投资人就对凡客快速增加产品类别不满,市场也认为凡客应该先巩固好自己原有的城池,但这个人总是不顾一切的扩张,所以很明显,他就是一个胜负心很重,又没有耐心,甚至连意见都懒得听的人。”
对于这个判断,他还是很有信心的,陈年一定会大幅增加在广告上的投入,耶稣都拦不住他。
这就是稳与不稳的区别,唯品会由老手掌控,所谓老马识途,每年营销费用都不是第一开支,好好的做产品和服务。聚美就是心急的年轻人,每年的营销费用高的离谱,完了还要搞些有的没的。
黎文博摸了摸鼻子作思索状,“如果以这个逻辑为出发点……”
温晓光皱眉,打断了他,“按我们的计划做好自己的事,你老去想这个人干什么?”
“……习惯了,不好意思。”黎文博又问道:“哎,对了,昨天和田总谈的如何?”
昨天的最后……温晓光倒有一个感觉,但他自己不确定。
“田总对特卖的模式特别感兴趣,我觉得……她可能会自起炉灶。”
可能……一不小心伤害到了唯品会,真是不好意思……汗
“女强人的风格,看中了之后,我们不干老娘自己干。”
温晓光点头,“我是有这个感觉,或许她认为这对于降低Aurora的库存以及由此带来的系统性商业风险具有莫大的好处,除此之外还能拓宽用户人群……高端品牌往往放不下身段,但她忽然看到了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难免心动。”
从这个角度来说,黎文博就完全理解了,难怪昨天田若冰那么大的反应。
做企业的人都知道‘库存’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库克为何成为乔布斯的得力助手?
其中有一个最大的功劳,他将苹果的库存量从‘几个月’降到了‘几个日’。
不要小看这个区别,这是一个量级的优化,而在任何领域,若能在数量级上改变一项事务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库存似乎是企业永远无法避免的损失,它们明明是产品最后却成了仓库里的垃圾,丧心病狂般追求清库存的库克更是将电脑比作牛奶,过了保质期连垃圾都不如。
那么淘汰率更高的服装呢?
一旦过气,就是白菜价,而任何一家品牌都无法保证推出的每一款产品都热销。所以即便是田若冰,她的库存里也肯定是一堆垃圾。
如果看的再长远点,亏损、盈利都是小事,更加吸引田若冰的是可以降低风险,如果这个渠道成规模,其实就是为那些‘失败的产品’找到一条生存之道,增强了企业的容错能力。
关乎生存,那就很重要了。
黎文博其实也看中这种模式,但战略上,温晓光说了算。
“那外面那些记者你要怎么办?”
温晓光抿着嘴唇想了想,“……我是个低调的人啊。”
黎文博:“……”
“要不要给你看看陈年的采访,他们一定会问到的。”
“不用。”他仰着头,悠悠道:“做公司我还是想要拼实力,关键是我这个颜值,很容易抢了咱们优客的风头,所以倒不是我想躲媒体。发愁啊。”
黎文博无槽可吐。
他说道:“我觉得还是去接受接受采访吧。”
“嗯?理由呢?”
“首先现代社会接受采访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另外,你不是认为陈年会加大在营销上的投入吗?那么这个时候媒体挑起咱们两家的讨论……”
“草船借箭。”温晓光心领神会。
“我们这样的企业,关注度和知名度还是蛮重要的,酒香也怕巷子深啊。我理解你,人怕出名猪怕壮,但总躲也不是办法。”
“……我去回应一下吧,但你不要忽悠我,我依然不想通过我的年龄和外貌吸引眼球。”
黎文博看他离去喊住他,“哎,那你好歹看一下陈年说了什么好有所准备呀!”
温晓光背着身说:“不需要,记者会告诉我的。”
=======
感谢32732书友的万赏~谢谢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