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页
苏眉苦逼道,好,就是每次要站上好几个时辰,而且时不时还举个瓜果盘子。感觉特别傻。
韩朗忍不住噗嗤笑出了声,原来是这个侍画啊,别说,皇帝还挺会玩的,但他到底还是顾念和苏眉的情谊,要不,我问问,这次去博阳能不能借用你做帮手。
好啊好啊。苏眉猛点头道。
韩朗的请求还没见到皇帝,就被皇帝身边的刘内侍给准了,小事一桩,不过是借个侍画的人。
五日后,翰林院韩朗领钦差大臣衔,代天巡视博阳王藩属。随行的还有瞿阁老的孙子,和韩朗同在翰林院供职,此外还有几个年轻官员。
锦荣对瞿阁老开玩笑道,你倒也舍得。
虽说派了不少人保护,但此行还是有危险的,瞿文迪可是瞿家三代嫡传啊。
瞿阁老止不住地摇头笑道,臣的孙儿还是需要历练些,毕竟待我百年后,瞿家还是要靠小辈撑起来的,便是有圣上荣恩,老臣也不愿意名声败在子孙手中。
瞿阁老倒是有目光长远啊。锦荣闭目叹道,没有否认瞿阁老百年后瞿家荣恩一事。
钦差队伍中知道此行目的只有韩朗和瞿文迪二人,锦荣也没对他们抱有太大的信心,已经传信给了梁忠,做好随时围攻博阳的准备。
然而,韩朗,瞿文迪这些年轻人,闹出的动静远比锦荣和内阁想象的要大。
他们差点烧了博阳王府,把朱景炽逼了出来,设计拿下。
而从王府搜刮出来大量金银珠宝,兵甲器械,还有军事地图,也成了足以定朱景炽死罪的证据。
胡闹,简直是胡闹。有些古板尊礼的大臣忍不住弹劾了起来。
只是这弹劾的折子,锦荣看也没看就扔到了一边,反倒笑道:真想看看朱景炽被吓的狼狈样子。
这混账,居然还敢勾结外敌,出卖军事地图。
瞿阁老也无奈的苦笑连连,这韩朗是他举荐的,连他的亲孙子也参与其中,然而原以为谨慎小心老实的几个人偏偏闹出了这么大的事。
不过依陛下的性子,他也不担心这几个年轻人会受罚,就是朝堂上弹劾会多些,就看他们受不受得住了。
就是受不住也得给他受住,陛下论年岁比他们还小呢,又何曾惧过御史台言官的折子。
第115章 荒唐皇帝
博阳王被诛,其家眷子女参与谋反勾结敌国者同诛,无辜者皆被贬为庶民。
这也是锦荣难得亲自正式下的一道圣旨,立排众议,连那些找到太后求情的宗亲们也被他挡了回去。
至于立功的那几个年轻官员,有些回到翰林院,官升一级,有些如韩朗,瞿文迪等人则被调到六部任职。
这是瞿阁老建议的,不乏有历练他们之意,也得了锦荣的应允。
韩朗被调到了工部,可以说是六部中地位最低最难做出成就的地方,既比不上瞿文迪前往的礼部,也不如苏眉,王良任职的吏部。
有些不明是非的人甚至怀疑是不是瞿阁老故意刁难韩朗,毕竟韩朗可是博阳王案中立功最大的人。这可错怪了瞿阁老,调韩朗去工部是陛下的意思,他原本可是安排韩朗去吏部的。
这种为皇帝背锅的事情,都是做臣子心知肚明,不言而喻的,瞿阁老大半生为大魏尽忠,为陛下的旨意而可能得罪了未来的新贵朝廷之材,又算得了什么呢。
和别人的惋惜遗憾不同,韩朗却是跃跃欲试,身为穿越者,小小的困难面前自当迎难而上,何况工部正合他意。
他已经准备好走无数穿越者前辈的道路了,玻璃水泥,火药印刷术,这都是利国利民之物。
然而等他到了工部,又是一桶凉水迎头浇下,工部本就有自己的工程水部修建,缮治、动作、盐池、苑囿,屯田,交通。
工部官员在朝堂上虽人微言轻,但谁又能真正取代工部的地位,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缺一不可,乃国家运转的基础。
工部虽油水少,但寻常事务繁多就根本忙不过来,哪还有时间和人力陪韩朗研究新东西,就算韩朗把那东西吹上了天,他们也是将信将疑。
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韩朗官职低微,即便较之在翰林院时官升两级,放在工部还是上头还是有尚书,侍郎好几座大山压着,他这个官职恰好上不上,下不下,免去了任人指挥跑腿的工夫,但也指挥不了别人,就连工匠数目都是有定的。
韩朗也不是没生过自己动手的想法,但也只是想想罢了,玻璃水泥,火药印刷术,无论哪一项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求出大数据,减少错误率,验证大数量下的正确率。
他就是知道制作方法又如何,其中比例如何,适用的火候温度,什么是最合适最高效的方案,还有安全性能。
韩朗在心底苦笑了一声,为自己的无能,真是丢了穿越者的脸。心底深处又生出了一丝对权力的渴望,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前世那么多人在官场上汲汲营营,不论名利,只有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为别人为国家。
一开始韩朗想要弄出这些东西,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名利,但他也是想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在这个时代留下点什么。
但现实给他上了一课,也更激起了他的斗志,即便不求名利,他也要把这些东西给弄出来。
有些人为了追求权力而去做某些事情,有些人却是为了能够做某些事情而去追求权力。韩朗一直以为自己是前者,却不想如今去做了后者会做的事。
也许人生难得犯一次傻吧,韩朗自嘲道。
自坚定了心志后,韩朗就开始有意在工部经营了起来,与上司交好,和下属共事,之前他还只是留在工部里看卷宗,但现在却主动陪同巡视工程水利,尽心做好他的事,也努力学习工部的知识。
也许他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智慧,但却需要用这个时代的框架将智慧用世人都可以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
工部的人原以为他这位来自翰林院的才子会自命清高,不与他们同流,没想到他待人和善温文有礼,做事也认真谨慎,而且还很快就适应工部,渐渐成了工部的得力属下。
工部尚书有几次还在沈太傅面前炫耀,惹的沈太傅心里直塞塞,好好的才子学生被调到了工部,和那一群工匠共事。
这样的话他自然不敢在陛下面前说,也就和瞿阁老说一下,顺便抱怨他怎么安排的调令,待在翰林院不是很好吗?
瞿阁老心中无奈,面上只能笑笑,他总不好说这是陛下亲自安排的吗?即便说了,沈太傅恐怕也不信,陛下向来不插手官员调动,依朝廷程序,由内阁和吏部考察功绩,评选能力,再行调动。
可以说,当今是这几朝中将朝廷机构的程序能力发挥到了极致的一位皇帝,有功有过,自有功绩簿考察表记录,依规章办事,少有例外。
至少陛下继位这几年来就一贯如此,皇帝朝臣都省心。
别说沈太傅会怀疑,瞿阁老也心有疑惑,他也看不清陛下这是看重韩朗,还是不看重了。
--
韩朗忍不住噗嗤笑出了声,原来是这个侍画啊,别说,皇帝还挺会玩的,但他到底还是顾念和苏眉的情谊,要不,我问问,这次去博阳能不能借用你做帮手。
好啊好啊。苏眉猛点头道。
韩朗的请求还没见到皇帝,就被皇帝身边的刘内侍给准了,小事一桩,不过是借个侍画的人。
五日后,翰林院韩朗领钦差大臣衔,代天巡视博阳王藩属。随行的还有瞿阁老的孙子,和韩朗同在翰林院供职,此外还有几个年轻官员。
锦荣对瞿阁老开玩笑道,你倒也舍得。
虽说派了不少人保护,但此行还是有危险的,瞿文迪可是瞿家三代嫡传啊。
瞿阁老止不住地摇头笑道,臣的孙儿还是需要历练些,毕竟待我百年后,瞿家还是要靠小辈撑起来的,便是有圣上荣恩,老臣也不愿意名声败在子孙手中。
瞿阁老倒是有目光长远啊。锦荣闭目叹道,没有否认瞿阁老百年后瞿家荣恩一事。
钦差队伍中知道此行目的只有韩朗和瞿文迪二人,锦荣也没对他们抱有太大的信心,已经传信给了梁忠,做好随时围攻博阳的准备。
然而,韩朗,瞿文迪这些年轻人,闹出的动静远比锦荣和内阁想象的要大。
他们差点烧了博阳王府,把朱景炽逼了出来,设计拿下。
而从王府搜刮出来大量金银珠宝,兵甲器械,还有军事地图,也成了足以定朱景炽死罪的证据。
胡闹,简直是胡闹。有些古板尊礼的大臣忍不住弹劾了起来。
只是这弹劾的折子,锦荣看也没看就扔到了一边,反倒笑道:真想看看朱景炽被吓的狼狈样子。
这混账,居然还敢勾结外敌,出卖军事地图。
瞿阁老也无奈的苦笑连连,这韩朗是他举荐的,连他的亲孙子也参与其中,然而原以为谨慎小心老实的几个人偏偏闹出了这么大的事。
不过依陛下的性子,他也不担心这几个年轻人会受罚,就是朝堂上弹劾会多些,就看他们受不受得住了。
就是受不住也得给他受住,陛下论年岁比他们还小呢,又何曾惧过御史台言官的折子。
第115章 荒唐皇帝
博阳王被诛,其家眷子女参与谋反勾结敌国者同诛,无辜者皆被贬为庶民。
这也是锦荣难得亲自正式下的一道圣旨,立排众议,连那些找到太后求情的宗亲们也被他挡了回去。
至于立功的那几个年轻官员,有些回到翰林院,官升一级,有些如韩朗,瞿文迪等人则被调到六部任职。
这是瞿阁老建议的,不乏有历练他们之意,也得了锦荣的应允。
韩朗被调到了工部,可以说是六部中地位最低最难做出成就的地方,既比不上瞿文迪前往的礼部,也不如苏眉,王良任职的吏部。
有些不明是非的人甚至怀疑是不是瞿阁老故意刁难韩朗,毕竟韩朗可是博阳王案中立功最大的人。这可错怪了瞿阁老,调韩朗去工部是陛下的意思,他原本可是安排韩朗去吏部的。
这种为皇帝背锅的事情,都是做臣子心知肚明,不言而喻的,瞿阁老大半生为大魏尽忠,为陛下的旨意而可能得罪了未来的新贵朝廷之材,又算得了什么呢。
和别人的惋惜遗憾不同,韩朗却是跃跃欲试,身为穿越者,小小的困难面前自当迎难而上,何况工部正合他意。
他已经准备好走无数穿越者前辈的道路了,玻璃水泥,火药印刷术,这都是利国利民之物。
然而等他到了工部,又是一桶凉水迎头浇下,工部本就有自己的工程水部修建,缮治、动作、盐池、苑囿,屯田,交通。
工部官员在朝堂上虽人微言轻,但谁又能真正取代工部的地位,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缺一不可,乃国家运转的基础。
工部虽油水少,但寻常事务繁多就根本忙不过来,哪还有时间和人力陪韩朗研究新东西,就算韩朗把那东西吹上了天,他们也是将信将疑。
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韩朗官职低微,即便较之在翰林院时官升两级,放在工部还是上头还是有尚书,侍郎好几座大山压着,他这个官职恰好上不上,下不下,免去了任人指挥跑腿的工夫,但也指挥不了别人,就连工匠数目都是有定的。
韩朗也不是没生过自己动手的想法,但也只是想想罢了,玻璃水泥,火药印刷术,无论哪一项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求出大数据,减少错误率,验证大数量下的正确率。
他就是知道制作方法又如何,其中比例如何,适用的火候温度,什么是最合适最高效的方案,还有安全性能。
韩朗在心底苦笑了一声,为自己的无能,真是丢了穿越者的脸。心底深处又生出了一丝对权力的渴望,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前世那么多人在官场上汲汲营营,不论名利,只有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为别人为国家。
一开始韩朗想要弄出这些东西,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名利,但他也是想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在这个时代留下点什么。
但现实给他上了一课,也更激起了他的斗志,即便不求名利,他也要把这些东西给弄出来。
有些人为了追求权力而去做某些事情,有些人却是为了能够做某些事情而去追求权力。韩朗一直以为自己是前者,却不想如今去做了后者会做的事。
也许人生难得犯一次傻吧,韩朗自嘲道。
自坚定了心志后,韩朗就开始有意在工部经营了起来,与上司交好,和下属共事,之前他还只是留在工部里看卷宗,但现在却主动陪同巡视工程水利,尽心做好他的事,也努力学习工部的知识。
也许他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智慧,但却需要用这个时代的框架将智慧用世人都可以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
工部的人原以为他这位来自翰林院的才子会自命清高,不与他们同流,没想到他待人和善温文有礼,做事也认真谨慎,而且还很快就适应工部,渐渐成了工部的得力属下。
工部尚书有几次还在沈太傅面前炫耀,惹的沈太傅心里直塞塞,好好的才子学生被调到了工部,和那一群工匠共事。
这样的话他自然不敢在陛下面前说,也就和瞿阁老说一下,顺便抱怨他怎么安排的调令,待在翰林院不是很好吗?
瞿阁老心中无奈,面上只能笑笑,他总不好说这是陛下亲自安排的吗?即便说了,沈太傅恐怕也不信,陛下向来不插手官员调动,依朝廷程序,由内阁和吏部考察功绩,评选能力,再行调动。
可以说,当今是这几朝中将朝廷机构的程序能力发挥到了极致的一位皇帝,有功有过,自有功绩簿考察表记录,依规章办事,少有例外。
至少陛下继位这几年来就一贯如此,皇帝朝臣都省心。
别说沈太傅会怀疑,瞿阁老也心有疑惑,他也看不清陛下这是看重韩朗,还是不看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