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页
看着两个孩子纯真而干净的眼眸,锦荣笑了。
等你长大了,你应该去外面看看,我们的国家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留在这里,是看不到的。
锦荣也不指望两个孩子能听懂什么,她只告诉他们。记住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
很久以后,这句话也一直印在两个孩子的心中,甚至,真正的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然而,现在人生之路发生转折的是这群迎来首次恢复高考的知青们,这个冬天,全国五百多万的考生走进了久违的校园,坐在了因为大动荡而被封闭了十多年的高考考场。
国家对于取消十年后第一年恢复高考也非常重视,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找回了那些被下放的老师,将他们全都聚集在这一次考试中,命题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坐在省城高考考场里的锦荣,当然不知道,她只是很从容地答完了题目,偶尔能感受到,不远处的考生脸上淌着汗,紧张地答题,而监考老师又是把一瓶瓶汽水轻轻放在每个考生桌上。
在全国阅卷老师的不眠不休的努力工作下,成绩很快发下了。
锦荣的成绩是全省城第十一名,不错也不会太招人眼,而且足以考上志愿的首都的北平大学。
季雅也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和录取通知书一起下放的还有回城的特许通行证,抱着这薄薄的纸,季雅喜极而泣。
锦荣在收拾回城的行李时,张家大姨也过来道喜,还有虎子和元元。
小贝啊,恭喜你了。这可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啊,考上的还是全国最好的大学。想想自家孙子孙女还被她教过,说不定还沾了这小贝的福气,张家大姨就心里喜滋滋的。
贝姐姐,我以后也要考上和你一样的大学。虎子声音宏亮地道,边上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元元也点点头,虽然她也不知道北平大学是什么。
那好,以后也考北平大学,我们国家最好的大学。锦荣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
听到外面传来季雅的声音,锦荣,你行李收拾好了吗?车快来了。
赶紧走吧。张家大姨笑道。
锦荣提起原身来这里时带的小木箱,就走出了张家,看到了季雅满是欢喜的笑容。
还没到开学的时间,村里的车也只是把他们送到了省城,有些考上的知青还要坐火车回远处的家。
季雅和锦荣的家都在省城里,所以在颠簸了一上午后,还是顺利到了省城。
季雅的心早就飞到了家里头,但对于和锦荣的分别她还是有些不舍,我在北平大学等着你。
锦荣笑笑不说话,冲又坐上另一辆车的季雅轻轻挥了挥手。
回到贝家,锦荣对上欣喜或又怀着其他复杂心情的家人,微微弯了弯嘴角,之前在信里说的事,你们想好了吗?
锦荣没有回应季雅的承诺,是因为,她并不打算去北平大学了。
这事她也是认真考虑的,考上之后她就有犹豫过,自己是否有上大学的必要,光是考上大学这件事已经足够她回城了,而大学里能学到的知识,她有的只多不少。
那么,她还有必要去北平大学吗?
除非她想按部就班地走下去,规划自己的人生。答案是否定的,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锦荣不介意去跳过一些步骤,直接达到目的。
这是个即将波澜壮阔的时代,比起作为旁观者,锦荣更愿意参与进去,甚至改变一些东西,但前提是她要有足以支持的实力。
那一定会很有意思,不是吗?
封闭浅薄的环境满足不了她,适时的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回来一起见证甚至帮助这个国家的崛起。
锦荣想通过高考这件事获得的利益已经拿到了,这张北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对现在的她而言也没什么价值了,她不介意把这个名额给原身的家人,他们会很好的利用它,也算是补偿和安慰吧。
黑夜沉沉,
锦荣已经踏上了远渡的邮轮,比起那些光鲜荣耀的lsquo;出国rsquo;,她这只是背井离乡的lsquo;偷渡rsquo;而已。
看着黑夜中逐渐化为一点的大陆,锦荣眸子亮的惊人。
她即将前往的地方,会成为她第一个资本原始积累的地方。
资本的不断积累,堆砌成金字塔,构筑成这个世界独特而极有魅力的力量。
第51章 知青女配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丹桂飘香。
北平大学的校园里,青春洋溢,也是知识的殿堂,重新踏入校园的学子们无比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努力吸取着厚重的知识。
季雅就是其中一员,她报考的是北平大学的政治系,开学后却没能如她所想的,很快就能在校园里见到同样考到这里的贝锦荣。
季雅以为是因为报考的专业不一样,说起来她也曾问过贝锦荣想读什么专业,以锦荣的优异成绩,相信任何一门专业都不会拒绝她的,但好像每次都被她转移了话题,不了了之。
在同样几个考到首都这里的知青那里,也没有再听到贝锦荣的消息。
北平大学不大,但想在数万学子中找到一个人,似乎也不是那么容易。
一年过去了,季雅也没有遇到贝锦荣,直到那天,从图书馆出来时,她远远地听到一个男生喊道,贝锦荣。
季雅惊喜而又激动顺着声音看过去,看见的,却是一个戴着眼镜,穿着朴素整洁衣衫的年轻男生。
你你也叫贝锦荣吗?季雅失落又带着些许疑惑地走过去,问道。
那年轻男生先是一愣,继而面色微微惨白。
他没想到,这里还会有一个认识他姐姐贝锦荣,而且还知道她参加了首次高考的女知青。
几句话下来,年轻男生还是告诉了季雅事实,他是贝锦荣的弟弟贝锦云,也是首次高考落榜的一员,最后接受了亲姐的馈赠。
那锦荣,她她不来北平大学了?
贝锦云摇了摇头,姐姐说,她要去南方了,我们还没来得及劝她,她第二天清早就走了,没有人发现。
说着,有些为自己的无能而感到挫败,毕竟这是姐姐的机会。
贝家父母一共育有一儿二女,结果除了因为当时生了大病的儿子,两个女儿都下乡了,首次恢复高考,两个女儿都考上了回城,其中小女儿考上的还是全国最好的大学,贝家父母也高兴,却不成想小女儿锦荣决意放弃上大学,而是想去外面看看。
这惊人的决定在成绩单下来后,锦荣就给他们去了信,在信里面说了,让他们考虑考虑。
最后回城后还是留下了名额让他们处理,自己不声不响地就走掉了。她说是南方,但谁又知道是南方的哪个城市,又会不会走得更远。
贝家父母还来不及担心,就不得不面对如何处理这张录取通知书。
这可是北平大学,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知识殿堂,比起拿这个出去换钱,还不如让锦荣的弟弟顶上,或许她也是这个想法的。
--
等你长大了,你应该去外面看看,我们的国家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留在这里,是看不到的。
锦荣也不指望两个孩子能听懂什么,她只告诉他们。记住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
很久以后,这句话也一直印在两个孩子的心中,甚至,真正的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然而,现在人生之路发生转折的是这群迎来首次恢复高考的知青们,这个冬天,全国五百多万的考生走进了久违的校园,坐在了因为大动荡而被封闭了十多年的高考考场。
国家对于取消十年后第一年恢复高考也非常重视,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找回了那些被下放的老师,将他们全都聚集在这一次考试中,命题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坐在省城高考考场里的锦荣,当然不知道,她只是很从容地答完了题目,偶尔能感受到,不远处的考生脸上淌着汗,紧张地答题,而监考老师又是把一瓶瓶汽水轻轻放在每个考生桌上。
在全国阅卷老师的不眠不休的努力工作下,成绩很快发下了。
锦荣的成绩是全省城第十一名,不错也不会太招人眼,而且足以考上志愿的首都的北平大学。
季雅也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和录取通知书一起下放的还有回城的特许通行证,抱着这薄薄的纸,季雅喜极而泣。
锦荣在收拾回城的行李时,张家大姨也过来道喜,还有虎子和元元。
小贝啊,恭喜你了。这可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啊,考上的还是全国最好的大学。想想自家孙子孙女还被她教过,说不定还沾了这小贝的福气,张家大姨就心里喜滋滋的。
贝姐姐,我以后也要考上和你一样的大学。虎子声音宏亮地道,边上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元元也点点头,虽然她也不知道北平大学是什么。
那好,以后也考北平大学,我们国家最好的大学。锦荣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
听到外面传来季雅的声音,锦荣,你行李收拾好了吗?车快来了。
赶紧走吧。张家大姨笑道。
锦荣提起原身来这里时带的小木箱,就走出了张家,看到了季雅满是欢喜的笑容。
还没到开学的时间,村里的车也只是把他们送到了省城,有些考上的知青还要坐火车回远处的家。
季雅和锦荣的家都在省城里,所以在颠簸了一上午后,还是顺利到了省城。
季雅的心早就飞到了家里头,但对于和锦荣的分别她还是有些不舍,我在北平大学等着你。
锦荣笑笑不说话,冲又坐上另一辆车的季雅轻轻挥了挥手。
回到贝家,锦荣对上欣喜或又怀着其他复杂心情的家人,微微弯了弯嘴角,之前在信里说的事,你们想好了吗?
锦荣没有回应季雅的承诺,是因为,她并不打算去北平大学了。
这事她也是认真考虑的,考上之后她就有犹豫过,自己是否有上大学的必要,光是考上大学这件事已经足够她回城了,而大学里能学到的知识,她有的只多不少。
那么,她还有必要去北平大学吗?
除非她想按部就班地走下去,规划自己的人生。答案是否定的,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锦荣不介意去跳过一些步骤,直接达到目的。
这是个即将波澜壮阔的时代,比起作为旁观者,锦荣更愿意参与进去,甚至改变一些东西,但前提是她要有足以支持的实力。
那一定会很有意思,不是吗?
封闭浅薄的环境满足不了她,适时的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回来一起见证甚至帮助这个国家的崛起。
锦荣想通过高考这件事获得的利益已经拿到了,这张北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对现在的她而言也没什么价值了,她不介意把这个名额给原身的家人,他们会很好的利用它,也算是补偿和安慰吧。
黑夜沉沉,
锦荣已经踏上了远渡的邮轮,比起那些光鲜荣耀的lsquo;出国rsquo;,她这只是背井离乡的lsquo;偷渡rsquo;而已。
看着黑夜中逐渐化为一点的大陆,锦荣眸子亮的惊人。
她即将前往的地方,会成为她第一个资本原始积累的地方。
资本的不断积累,堆砌成金字塔,构筑成这个世界独特而极有魅力的力量。
第51章 知青女配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丹桂飘香。
北平大学的校园里,青春洋溢,也是知识的殿堂,重新踏入校园的学子们无比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努力吸取着厚重的知识。
季雅就是其中一员,她报考的是北平大学的政治系,开学后却没能如她所想的,很快就能在校园里见到同样考到这里的贝锦荣。
季雅以为是因为报考的专业不一样,说起来她也曾问过贝锦荣想读什么专业,以锦荣的优异成绩,相信任何一门专业都不会拒绝她的,但好像每次都被她转移了话题,不了了之。
在同样几个考到首都这里的知青那里,也没有再听到贝锦荣的消息。
北平大学不大,但想在数万学子中找到一个人,似乎也不是那么容易。
一年过去了,季雅也没有遇到贝锦荣,直到那天,从图书馆出来时,她远远地听到一个男生喊道,贝锦荣。
季雅惊喜而又激动顺着声音看过去,看见的,却是一个戴着眼镜,穿着朴素整洁衣衫的年轻男生。
你你也叫贝锦荣吗?季雅失落又带着些许疑惑地走过去,问道。
那年轻男生先是一愣,继而面色微微惨白。
他没想到,这里还会有一个认识他姐姐贝锦荣,而且还知道她参加了首次高考的女知青。
几句话下来,年轻男生还是告诉了季雅事实,他是贝锦荣的弟弟贝锦云,也是首次高考落榜的一员,最后接受了亲姐的馈赠。
那锦荣,她她不来北平大学了?
贝锦云摇了摇头,姐姐说,她要去南方了,我们还没来得及劝她,她第二天清早就走了,没有人发现。
说着,有些为自己的无能而感到挫败,毕竟这是姐姐的机会。
贝家父母一共育有一儿二女,结果除了因为当时生了大病的儿子,两个女儿都下乡了,首次恢复高考,两个女儿都考上了回城,其中小女儿考上的还是全国最好的大学,贝家父母也高兴,却不成想小女儿锦荣决意放弃上大学,而是想去外面看看。
这惊人的决定在成绩单下来后,锦荣就给他们去了信,在信里面说了,让他们考虑考虑。
最后回城后还是留下了名额让他们处理,自己不声不响地就走掉了。她说是南方,但谁又知道是南方的哪个城市,又会不会走得更远。
贝家父母还来不及担心,就不得不面对如何处理这张录取通知书。
这可是北平大学,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知识殿堂,比起拿这个出去换钱,还不如让锦荣的弟弟顶上,或许她也是这个想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