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页
这几年自从明玉公主嫁到匈奴后,大顺与匈奴就已经很少有战事了, 是以大同府的兵器铸造也是历年减少, 但是我查找了这些年来大同府的盐铁开发数据, 却是历年递增, 那么这些新开发的盐铁,既然没有铸造成兵器,那都到哪儿去了
这么大批量的盐铁如果在大顺朝运输的话,那么驿传是一定有讯息的,但是我又查找了大同至京城所有驿传的信息,没有一条这样的记录,既然它没有出现在大顺境内, 那就只有可能去了匈奴人的手中。叶长青气势沉稳, 斩钉截铁的道。
听着叶长青的话, 杨大人的脸色逐渐凝重起来,双手背在身后不断的在桌子上敲着:贩卖朝廷违禁的盐铁本就是死罪,和匈奴人勾结那就更是叛国诛九族的大罪,你光有这些数据和推测没有实证, 还不足以定他的罪。
我知道, 所以才想和你商量让王大成在那边悄悄收集证据,然后我再上折子弹劾。
好,这件事你和王大成那边联络好,务必要找到铁证才好定他的罪,正好,今日我也收到了密报, 那老匹夫在山西老家逼死了一个举人,占了那块据说有王气的土地,盖了一座堪比王侯的府邸,等拿到了证据也可以一并奏报。
好的,下官必不辱使命。叶长青抱拳沉声,就转身准备离开,然而杨大人终究是忍不住出声音道:上折子的事先不急,由我来找合适的人上。
李延年把持朝纲几十年了,多少文武大臣恨得他牙痒痒的,也不是没有联手弹劾过他,但是他哪一次不是好好的全身而退,反而是那些弹劾的人却都遭了大祸,不是直接被文帝处罚了,就是最后被李延年暗地里害死了,所以这么多年下来,他都没想过要动他,因为他没有把握,确实是一点和他对立的底气都没有,若不是圣上修建运河迫在眉睫,叶长青又提出了这个建议,他是不会做出这个决定的,即使现在他们找到了证据,李延年罪该万死,他仍然害怕他们会失败,然而他一把老骨头了死不足惜,却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叶长青,冲在了最前面,用年轻的身体首先对上了敌人的矛刀。
叶长青的背影微微顿了顿,他又何尝不明白杨大人的顾虑和担忧呢,只是为江山社稷、为黎民百姓,他们没得选,只能放手一搏了。
好!他知道这个时候不是和他抬杠的时候。
因为王大成办事很快,叶长青这边的效率很高,是以两个月后,李延年的金子还没有运到京城,叶长青就掌握了他和大同总兵一起和匈奴勾结的铁证。
彼时,国师大人正在文帝面前吹牛皮道:昨夜太上老君托梦与我今日不利于施法,否则对紫微星不利。
国师说的煞有其事,文帝虽然处理政事上精明,但是在信道上却比任何一个人平民老百姓都要糊涂,听闻国师的话,吓得连忙问道:那什么时候施法才会对紫微星没有影响,若是对紫微星有影响,这个法不施也罢。
国师大人就故作高深的笑了笑,摸了摸手里的鸡毛掸子道:圣上不必忧心,五日后便可。
站在西苑的清心阁外,听了一耳朵的杨大人,气得简直连胡须都要瞪起来了,却只能乖乖忍受着腿脚麻木在外面静静等候。
回到兵部后,就速度利索的召集了几个信任的兵部侍郎、郎中还有幕僚一起商量弹劾李延年之事了。
国师五日后就要施法了,我看李延年的黄金这几日就要入京了。杨大人收敛了浑身怒气,尽量平和了语气对众人道。
那我们要趁黄金还没有入京,就上折子弹劾他了,不然到最后黄金成为国师大人口中变出来的,那圣上就怎么都不会相信我们所说的他勾结外敌的事实了。一个幕僚说出了杨大人未说完的话。
现在的问题是要确定这上折子的人选杨大人的目光从每一个人面前略过。
屋子里一时沉默下来,只有烧的正旺的银霜炭不时的冒出一缕缕白烟,众人都沉稳视线开始思考这次弹劾所面对的风险,却只有一个郎中视线微微躲闪。
杨大人轻笑了一声,屋子里的这些人虽然都是他的心腹,但是真正谁才是可信之人,到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得出来了,他是不可能将这项任务交给那个眼神躲闪之人的。
大人,属下愿意一试。是兵部右侍郎出声道。
杨大人看着面前这个一向憨厚老实的右侍郎,明白他为何这么积极的第一个站出来上这个折子,五年前他唯一的嫡子和李延年的儿子争夺一个女人,却被李延年的儿子失手打死了,他一横心告到了文帝那里,文帝最后却说是无心之失,只判处了李公子半年的禁足,再赔了一万两的白银给他。
一个儿子啊!传宗接代的儿子啊!含辛茹苦的养大,却只抵得上一万两的白银,你叫他如何咽得下这口气,如今刚好有这个弹劾李延年的机会了,他当然要争取了。
杨大人正打算遂了他的意,就让他去办吧,然后话还没有说出口,就被叶长青捷足先登道:大人我已经拟好了折子,黄大人毕竟对驿传不是特别熟悉,而这些证据也都是我从上面收集出来的,想必我来上这个折子更有说服力,圣上也会更加信赖。
叶长青说完就直接将手中的折子递给了过去,而杨大人却看着被叶长青举在空中的折子久久没有接过来,这个孩子他是想要保护的人,却没有想到他会如此坚决的要去打头阵。
你还年轻,黄大人比你有经验。到最后他只能推脱道。
大人,我有信心,请你相信我。叶长青坚定的看着杨大人,迟迟没有收回手中的折子。
杨大人看着叶长青眼里闪烁着自信的目光,终是接过了折子,一字一行的看了起来。
准备的很充足,也写得很好。两句话合并在一起,让人听不出来是褒奖还是贬谪。
黄侍郎,既然叶郎中已成竹在胸,那就让他去把。他倒是要见识见识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叶长青,究竟还有何能耐之处。
几人又围着叶长青的折子探讨了一番,当天署着叶长青大名的折子,就被杨大人直接逮到了内阁,最后并没有经过李延年的手,就到了文帝那里。
而文帝还沉浸在不久就能得到十万两黄金的喜悦之中,对办成这件事的首功国师和李首辅自然是相当满意,碰到一个让他心烦的大臣,就要逮住他们使劲的夸奖和表扬他们一番。
他正在一口一口的吃杏仁,陡然就收到了大太监递过来的奏折,他不悦的看了他一眼,这个没眼色的,难道不知道他中午都是他修身养性的时光,坚决不看折子的吗。
而那太监被他扫过来的眼神吓得额头冒汗,却只能硬着头皮递上折子战战兢兢道:内阁那边说是急务,老奴也不敢怠慢。
文帝才懒洋洋的伸出手接过折子,打开一看,额头就开始冒青筋了,刚才还想着得到十万两黄金的喜悦瞬间就化为泡影了,新科文武状元叶长青竟然弹劾李延年三条罪状:第一,李延年在老家逼死举人,抢占据说有王气的土地,修建堪比王侯的府邸,第二,李延年与一名宗亲在京郊聚集亡命之徒,训练私人武装,图谋不轨,第三,李延年勾结匈奴,贩卖朝廷禁止的盐铁给匈奴人铸造兵器,勾结外敌叛国。
--
这么大批量的盐铁如果在大顺朝运输的话,那么驿传是一定有讯息的,但是我又查找了大同至京城所有驿传的信息,没有一条这样的记录,既然它没有出现在大顺境内, 那就只有可能去了匈奴人的手中。叶长青气势沉稳, 斩钉截铁的道。
听着叶长青的话, 杨大人的脸色逐渐凝重起来,双手背在身后不断的在桌子上敲着:贩卖朝廷违禁的盐铁本就是死罪,和匈奴人勾结那就更是叛国诛九族的大罪,你光有这些数据和推测没有实证, 还不足以定他的罪。
我知道, 所以才想和你商量让王大成在那边悄悄收集证据,然后我再上折子弹劾。
好,这件事你和王大成那边联络好,务必要找到铁证才好定他的罪,正好,今日我也收到了密报, 那老匹夫在山西老家逼死了一个举人,占了那块据说有王气的土地,盖了一座堪比王侯的府邸,等拿到了证据也可以一并奏报。
好的,下官必不辱使命。叶长青抱拳沉声,就转身准备离开,然而杨大人终究是忍不住出声音道:上折子的事先不急,由我来找合适的人上。
李延年把持朝纲几十年了,多少文武大臣恨得他牙痒痒的,也不是没有联手弹劾过他,但是他哪一次不是好好的全身而退,反而是那些弹劾的人却都遭了大祸,不是直接被文帝处罚了,就是最后被李延年暗地里害死了,所以这么多年下来,他都没想过要动他,因为他没有把握,确实是一点和他对立的底气都没有,若不是圣上修建运河迫在眉睫,叶长青又提出了这个建议,他是不会做出这个决定的,即使现在他们找到了证据,李延年罪该万死,他仍然害怕他们会失败,然而他一把老骨头了死不足惜,却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叶长青,冲在了最前面,用年轻的身体首先对上了敌人的矛刀。
叶长青的背影微微顿了顿,他又何尝不明白杨大人的顾虑和担忧呢,只是为江山社稷、为黎民百姓,他们没得选,只能放手一搏了。
好!他知道这个时候不是和他抬杠的时候。
因为王大成办事很快,叶长青这边的效率很高,是以两个月后,李延年的金子还没有运到京城,叶长青就掌握了他和大同总兵一起和匈奴勾结的铁证。
彼时,国师大人正在文帝面前吹牛皮道:昨夜太上老君托梦与我今日不利于施法,否则对紫微星不利。
国师说的煞有其事,文帝虽然处理政事上精明,但是在信道上却比任何一个人平民老百姓都要糊涂,听闻国师的话,吓得连忙问道:那什么时候施法才会对紫微星没有影响,若是对紫微星有影响,这个法不施也罢。
国师大人就故作高深的笑了笑,摸了摸手里的鸡毛掸子道:圣上不必忧心,五日后便可。
站在西苑的清心阁外,听了一耳朵的杨大人,气得简直连胡须都要瞪起来了,却只能乖乖忍受着腿脚麻木在外面静静等候。
回到兵部后,就速度利索的召集了几个信任的兵部侍郎、郎中还有幕僚一起商量弹劾李延年之事了。
国师五日后就要施法了,我看李延年的黄金这几日就要入京了。杨大人收敛了浑身怒气,尽量平和了语气对众人道。
那我们要趁黄金还没有入京,就上折子弹劾他了,不然到最后黄金成为国师大人口中变出来的,那圣上就怎么都不会相信我们所说的他勾结外敌的事实了。一个幕僚说出了杨大人未说完的话。
现在的问题是要确定这上折子的人选杨大人的目光从每一个人面前略过。
屋子里一时沉默下来,只有烧的正旺的银霜炭不时的冒出一缕缕白烟,众人都沉稳视线开始思考这次弹劾所面对的风险,却只有一个郎中视线微微躲闪。
杨大人轻笑了一声,屋子里的这些人虽然都是他的心腹,但是真正谁才是可信之人,到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得出来了,他是不可能将这项任务交给那个眼神躲闪之人的。
大人,属下愿意一试。是兵部右侍郎出声道。
杨大人看着面前这个一向憨厚老实的右侍郎,明白他为何这么积极的第一个站出来上这个折子,五年前他唯一的嫡子和李延年的儿子争夺一个女人,却被李延年的儿子失手打死了,他一横心告到了文帝那里,文帝最后却说是无心之失,只判处了李公子半年的禁足,再赔了一万两的白银给他。
一个儿子啊!传宗接代的儿子啊!含辛茹苦的养大,却只抵得上一万两的白银,你叫他如何咽得下这口气,如今刚好有这个弹劾李延年的机会了,他当然要争取了。
杨大人正打算遂了他的意,就让他去办吧,然后话还没有说出口,就被叶长青捷足先登道:大人我已经拟好了折子,黄大人毕竟对驿传不是特别熟悉,而这些证据也都是我从上面收集出来的,想必我来上这个折子更有说服力,圣上也会更加信赖。
叶长青说完就直接将手中的折子递给了过去,而杨大人却看着被叶长青举在空中的折子久久没有接过来,这个孩子他是想要保护的人,却没有想到他会如此坚决的要去打头阵。
你还年轻,黄大人比你有经验。到最后他只能推脱道。
大人,我有信心,请你相信我。叶长青坚定的看着杨大人,迟迟没有收回手中的折子。
杨大人看着叶长青眼里闪烁着自信的目光,终是接过了折子,一字一行的看了起来。
准备的很充足,也写得很好。两句话合并在一起,让人听不出来是褒奖还是贬谪。
黄侍郎,既然叶郎中已成竹在胸,那就让他去把。他倒是要见识见识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叶长青,究竟还有何能耐之处。
几人又围着叶长青的折子探讨了一番,当天署着叶长青大名的折子,就被杨大人直接逮到了内阁,最后并没有经过李延年的手,就到了文帝那里。
而文帝还沉浸在不久就能得到十万两黄金的喜悦之中,对办成这件事的首功国师和李首辅自然是相当满意,碰到一个让他心烦的大臣,就要逮住他们使劲的夸奖和表扬他们一番。
他正在一口一口的吃杏仁,陡然就收到了大太监递过来的奏折,他不悦的看了他一眼,这个没眼色的,难道不知道他中午都是他修身养性的时光,坚决不看折子的吗。
而那太监被他扫过来的眼神吓得额头冒汗,却只能硬着头皮递上折子战战兢兢道:内阁那边说是急务,老奴也不敢怠慢。
文帝才懒洋洋的伸出手接过折子,打开一看,额头就开始冒青筋了,刚才还想着得到十万两黄金的喜悦瞬间就化为泡影了,新科文武状元叶长青竟然弹劾李延年三条罪状:第一,李延年在老家逼死举人,抢占据说有王气的土地,修建堪比王侯的府邸,第二,李延年与一名宗亲在京郊聚集亡命之徒,训练私人武装,图谋不轨,第三,李延年勾结匈奴,贩卖朝廷禁止的盐铁给匈奴人铸造兵器,勾结外敌叛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