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页
贾母不由得笑道:你别学着凤丫头油嘴滑舌的,还是去办正经事要紧。
其实柳五儿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差人过去给刘姥姥带话的借口罢了,有了贾母的吩咐,这件事自然做得更加顺理成章。她先从贾母生日那天外面人送来的几身衣裳里挑了两身,又吩咐大厨房准备了些面果子,用一个包袱包了,又在里面附上了一封短信,信里也没说什么太要紧的话,只是问刘姥姥那几亩地今年的收成如何了,就算被别人看了,恐怕也猜不出里面的意思来。
她又找了一个生性老实、办事妥帖的小厮,细细嘱咐了,这才把东西交给了他。又过了几日,那小厮才回来,带回了些村子里面自产的瓜果,还有一封信。信是写给鸳鸯的,里面说那几亩地今年的收成很好,让鸳鸯姑娘只管放心,信是托村子里的一位老秀才写的,柳五儿看着里面没有什么犯忌讳的话,才把信送到贾母面前,念给贾母听。
刘姥姥又在那封信里写了些村子里的新鲜事,贾母听着也觉得十分有趣。
***
在柳五儿几世的记忆里,无论哪一世,这个冬天都是贾母在这个世上的最后一个冬天了,可是从年底开始,贾母就没过上几天开心的日子。从迎春出嫁起,府里就大小事不断,迎春归宁的时候虽然当着贾母的面没敢掉下眼泪来,但是她的状态不好这一点,贾母却还是能感受到的。
背着人的时候,贾母也会私下和柳五儿唠叨两句家里的事,说起迎春,老人家只有叹气,孙家这门亲事我一直都不看好,可是既然老大说好,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去年你不在的那阵子,凤丫头过来跟我说也有别的人家想说咱家二丫头,但是我想着这事到底还是她老子做主的好,就也没理论没想到最后老大却看中了这样一家。我虽然不愿意,却也没有别的好人选,只好就随他去了。只可惜了二丫头,这次回来,看着比往年更安静了。
柳五儿知道贾母说的那个时候,是上一年的年前,那时候鸳鸯的母亲在南京那边去世,贾母特地许了她几天假,让她尽尽做女儿的孝心,她也就顺势不到前面来伺候了,只每天避在屋里,给贾母做衣裳。
如果那时她在的话柳五儿也有些犹豫,如果那时候她就在贾母身边侍候,她会使用自己那特殊的能力让贾母改变心意,插手管迎春的是吗
她自己一时也想不出答案来,毕竟这半年时间贾府发生的事情太多了,这一世改变人心意的能力只能使用五次,但是在贾赦和鸳鸯的事情上她已经使用了两次了,剩下的机会只有三次,但是贾府内却有太多人或许能凭贾母的一念之差改变命运了。
可是在这个荣国府中,能决定她们命运的大人物,又不只有贾母。贾赦、贾政、王夫人贾母已经垂垂老矣,而这几个无论哪一个,似乎在孝道之外,说话的分量都比贾母的话要更重些。
如果贾母拿不出更好的人选,她说不让迎春嫁给孙家,迎春就能真的不嫁吗她说不让探春去和亲,探春就能真的留在贾府归于平庸吗
答案似乎显而易见。
贾母连从小养在膝前的宝玉的婚事都不能做主,虽说黛玉年纪也还小,但是如果真的想要成就好事,这个年纪也早该把婚事订下来了
而这几件事,又都不受贾母的控制,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就接连发生:探春远嫁、宝玉送嫁、元春夭殇,黛玉病故贾母终于承受不住接踵而来的打击,一病不起。
柳五儿只好收拾心思整日在贾母榻前服侍汤药,邢夫人、王夫人等也每天起码在贾母房里坐一个时辰,贾赦、贾政也不时前来探望。
贾赦甚至几次暗示柳五儿,现在是她表现忠诚的好时候,柳五儿只当没听懂他的暗示,埋头给贾母捶腿,试图让贾母在临终前能好歹舒服一些。
贾母去世的那天,贾府一片缟素,贾赦和贾政两对夫妻在贾母灵前哭得热闹,但是柳五儿看得出来,他们都各自怀着心思,只等着这七天哭灵的日子过了,好分得贾母的大批遗产。
柳五儿免不了提贾母觉得伤心凤姐病着,宝玉在贾母过世之后才匆匆赶回,贾母去世之前,榻前连一个真心舍不得她的儿孙都没有。所谓的孝子贤孙,不过是平日里演给世人看的,终究还是抵不过心底的贪婪
贾母的头七还没过,柳五儿就主动向王夫人提出,她想随同贾母的灵柩一起南下,回老家给贾母守陵。王夫人无可无不可地就答应了,还特意夸了她几句:孝顺、老太太没白疼你。
头七一过,贾府的几个家丁就已经收拾妥当,带着贾母的棺材和柳五儿一起离开了荣国府。贾府送灵的人几乎是和去贾府抄家的官兵在某条街巷内擦肩而过,那些官兵只扫了他们一眼,到底还对死者带着些敬畏,没说什么就让他们离开了。
直到坐上南下的船,柳五儿才真正松了一口气这次真的是险些就没能从贾府里逃出来。而她确实存了替贾母守陵一年的念头,以感念贾母待鸳鸯的恩情。
南下的路并不漫长,但是守陵的那一年却像是一辈子那样久。在柳五儿在金陵住到第九个月的时候,刘姥姥托人辗转联系到她,给她送来了一封信,信中简单问候她生活得可好,还提到了用她的本钱买的那几亩地,说现在家里只剩下那几亩地了,别的地都卖给了别人,换了银子用来赎出被卖到窑子里的巧姐。
--
其实柳五儿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差人过去给刘姥姥带话的借口罢了,有了贾母的吩咐,这件事自然做得更加顺理成章。她先从贾母生日那天外面人送来的几身衣裳里挑了两身,又吩咐大厨房准备了些面果子,用一个包袱包了,又在里面附上了一封短信,信里也没说什么太要紧的话,只是问刘姥姥那几亩地今年的收成如何了,就算被别人看了,恐怕也猜不出里面的意思来。
她又找了一个生性老实、办事妥帖的小厮,细细嘱咐了,这才把东西交给了他。又过了几日,那小厮才回来,带回了些村子里面自产的瓜果,还有一封信。信是写给鸳鸯的,里面说那几亩地今年的收成很好,让鸳鸯姑娘只管放心,信是托村子里的一位老秀才写的,柳五儿看着里面没有什么犯忌讳的话,才把信送到贾母面前,念给贾母听。
刘姥姥又在那封信里写了些村子里的新鲜事,贾母听着也觉得十分有趣。
***
在柳五儿几世的记忆里,无论哪一世,这个冬天都是贾母在这个世上的最后一个冬天了,可是从年底开始,贾母就没过上几天开心的日子。从迎春出嫁起,府里就大小事不断,迎春归宁的时候虽然当着贾母的面没敢掉下眼泪来,但是她的状态不好这一点,贾母却还是能感受到的。
背着人的时候,贾母也会私下和柳五儿唠叨两句家里的事,说起迎春,老人家只有叹气,孙家这门亲事我一直都不看好,可是既然老大说好,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去年你不在的那阵子,凤丫头过来跟我说也有别的人家想说咱家二丫头,但是我想着这事到底还是她老子做主的好,就也没理论没想到最后老大却看中了这样一家。我虽然不愿意,却也没有别的好人选,只好就随他去了。只可惜了二丫头,这次回来,看着比往年更安静了。
柳五儿知道贾母说的那个时候,是上一年的年前,那时候鸳鸯的母亲在南京那边去世,贾母特地许了她几天假,让她尽尽做女儿的孝心,她也就顺势不到前面来伺候了,只每天避在屋里,给贾母做衣裳。
如果那时她在的话柳五儿也有些犹豫,如果那时候她就在贾母身边侍候,她会使用自己那特殊的能力让贾母改变心意,插手管迎春的是吗
她自己一时也想不出答案来,毕竟这半年时间贾府发生的事情太多了,这一世改变人心意的能力只能使用五次,但是在贾赦和鸳鸯的事情上她已经使用了两次了,剩下的机会只有三次,但是贾府内却有太多人或许能凭贾母的一念之差改变命运了。
可是在这个荣国府中,能决定她们命运的大人物,又不只有贾母。贾赦、贾政、王夫人贾母已经垂垂老矣,而这几个无论哪一个,似乎在孝道之外,说话的分量都比贾母的话要更重些。
如果贾母拿不出更好的人选,她说不让迎春嫁给孙家,迎春就能真的不嫁吗她说不让探春去和亲,探春就能真的留在贾府归于平庸吗
答案似乎显而易见。
贾母连从小养在膝前的宝玉的婚事都不能做主,虽说黛玉年纪也还小,但是如果真的想要成就好事,这个年纪也早该把婚事订下来了
而这几件事,又都不受贾母的控制,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就接连发生:探春远嫁、宝玉送嫁、元春夭殇,黛玉病故贾母终于承受不住接踵而来的打击,一病不起。
柳五儿只好收拾心思整日在贾母榻前服侍汤药,邢夫人、王夫人等也每天起码在贾母房里坐一个时辰,贾赦、贾政也不时前来探望。
贾赦甚至几次暗示柳五儿,现在是她表现忠诚的好时候,柳五儿只当没听懂他的暗示,埋头给贾母捶腿,试图让贾母在临终前能好歹舒服一些。
贾母去世的那天,贾府一片缟素,贾赦和贾政两对夫妻在贾母灵前哭得热闹,但是柳五儿看得出来,他们都各自怀着心思,只等着这七天哭灵的日子过了,好分得贾母的大批遗产。
柳五儿免不了提贾母觉得伤心凤姐病着,宝玉在贾母过世之后才匆匆赶回,贾母去世之前,榻前连一个真心舍不得她的儿孙都没有。所谓的孝子贤孙,不过是平日里演给世人看的,终究还是抵不过心底的贪婪
贾母的头七还没过,柳五儿就主动向王夫人提出,她想随同贾母的灵柩一起南下,回老家给贾母守陵。王夫人无可无不可地就答应了,还特意夸了她几句:孝顺、老太太没白疼你。
头七一过,贾府的几个家丁就已经收拾妥当,带着贾母的棺材和柳五儿一起离开了荣国府。贾府送灵的人几乎是和去贾府抄家的官兵在某条街巷内擦肩而过,那些官兵只扫了他们一眼,到底还对死者带着些敬畏,没说什么就让他们离开了。
直到坐上南下的船,柳五儿才真正松了一口气这次真的是险些就没能从贾府里逃出来。而她确实存了替贾母守陵一年的念头,以感念贾母待鸳鸯的恩情。
南下的路并不漫长,但是守陵的那一年却像是一辈子那样久。在柳五儿在金陵住到第九个月的时候,刘姥姥托人辗转联系到她,给她送来了一封信,信中简单问候她生活得可好,还提到了用她的本钱买的那几亩地,说现在家里只剩下那几亩地了,别的地都卖给了别人,换了银子用来赎出被卖到窑子里的巧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