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在红楼当丫鬟[综]

第526页

    若非方嬷嬷说漏嘴,我怕是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是王柳氏的庶妹是柳三老爷的女儿,是理国公府柳家之女。
    虽然父亲不知道我是她女儿,可我自己知道我是姓柳的。我儿子不能随其父姓王,自然就该随我姓氏姓柳。
    原主姜秋月心里一直遗憾不能与生父相认,不能姓柳。现在她让她们的儿子姓柳,这也算是全了姜秋月的遗愿了。
    既然如此那姐姐为什么不恢复自己的姓氏姓柳呢
    自己明明姓柳却不姓柳改而姓姜,自己的儿子明明姓王却改姓柳。宛蓉那不够聪明的脑袋是想不明白。
    自然是为了有个别人能接受的说法。我姓姜,飞儿姓柳,以后咱们就对外声称我是寡妇柳姜氏,飞儿则是我的遗腹子。如此咱们姐妹俩带着个孩子才不会遭人非议。
    儿子不是不能随她姓姜,只是她自己不想改姓,若是儿子随她姓姜将来难免会遭人非议,还不如让儿子姓柳。
    都说是众口铄金,遗腹子总比私生子好,姜宛茵可不想让自己的儿子被人骂是私生子。
    宛蓉听姜宛茵这一番话神情怪怪的。大爷可没死,她姐姐竟要自称寡妇。
    虽见宛蓉怪异的神情但姜宛茵却想深究。姜宛茵仔细教儿子念他的名字,直到儿子记住了自己的名字。
    虽已经拿到户籍和路引,但姜宛茵并没立即离开京城,当然她也没想留在京城。
    这京城权贵众多,天下掉块砖都能砸死个王爷,留在京城可不是最好的选择。再则她与宛蓉容貌太过出众招眼,时日久了难免会引人注意招来灾难。
    因此姜宛茵从没想过留在京中。
    没有立即离京除了想报仇之外还有因为拿到户籍和路引时时节已入冬,不宜远行。
    为了不招人眼,招来麻烦,姜宛茵一直女扮男妆出门。入冬下雪之后,姜宛茵便每日进出忙碌,每天都出去采买,花了十多天才屯够了三人一冬天的粮食和蔬菜蛋肉。
    之后姜宛茵打定主意没事不出门,在家里猫上一冬,等开始雪化了就离开京城。
    在入冬之前王秀瑶出嫁了。
    王秀瑶出嫁那日,姜宛茵藏身在人群中看着王秀瑶被王子胜背上花轿,带着十里红妆出嫁,在炮竹声中花轿远去。
    见王秀瑶平安出嫁,姜宛茵也就放心了。
    该告诉王秀瑶的她都已经告诉她了,也算是还清了欠下的人情。
    趁着人群还没散姜宛茵悄悄离开。
    在王秀瑶出嫁之前王家还发生了一件让姜宛茵心情大好的事。
    她的仇人王柳氏怀孕七个月时早产了,孩子没保住,王柳氏自己也因为伤了身子不能再生了。
    姜宛茵暗中打听消息,得知王柳氏生下夭折的孩子是个儿子,只说王柳氏伤心欲绝。王柳氏伤心,姜宛茵才觉得开心。
    她还打听这事是王甄氏做的,王甄氏害王柳氏早产,被老太太和王子胜给拿住了。
    听说王甄氏被夺了管家权被禁足了。
    管家权落在老太太手中,这也是王秀瑶能带着十里红妆出嫁的原因,因为老太太和王子胜做主将薛家送来的聘礼大部分都放到了王秀瑶的嫁妆当中。至于剩下的留给了王子胜,没有王子腾和王秀琳什么事。
    这是因为王子胜在王柳氏被王甄氏害小产之后,王子胜揭了底,揭穿了王甄氏不是王子胜与王秀瑶生母之事。
    原来王子胜和王秀瑶是王老爷的原配妻子唐氏所出。王老爷在金陵任职时,王老爷在唐氏怀王秀瑶时与王甄氏勾搭上了。王甄氏未婚先孕怀上了孩子,不管是王老爷遭算计还是自愿的,王老爷都不得不以正妻之礼聘娶王甄氏。
    因为甄家出了奉圣夫人,王家不敢打甄家的脸。
    王甄氏趁着唐氏身怀六甲即将生产时将她的存在透露给了唐氏,害得唐氏早产生下王秀瑶之后被王老爷下令害死。
    王甄氏在唐氏死后就挺着大肚子进了王家,王老爷将元配嫡妻唐氏的存在痕迹抹去,将王子胜和王秀瑶记在王甄氏下,王甄氏就成了他的元配嫡妻。
    这也是王子腾只比王秀瑶小三四个月的原因。只是王老爷和王甄氏为了掩人耳目将王子腾计小了一岁。
    王甄氏进了王家之后却容不得唐氏所出的王子胜和王秀瑶,老太太为了护着孙子孙女将孙子孙女养在身边。
    当年唐氏的陪嫁下人都被王家处理了,这事王家知道的不多,除了王甄氏夫妻之外也就只有王甄氏身边的孙嬷嬷和老太太及老太太身边的柳嬷嬷知道。
    自那日姜宛茵无意中听到了王甄氏和孙嬷嬷的话,得知王子胜不是王甄氏所出之后姜宛茵就亲自出手查了这事。这才知道王老爷和王甄氏做下的丧尽天良之事,也知道了王子胜和王秀瑶不是王甄氏所出。
    知道这些姜宛茵部算是知道原著及前世王甄氏母子三人对王子胜和王秀瑶下毒儿毫不留情的原因。
    姜宛茵原没打算将这些捅经王子胜和王秀瑶知道,但是王柳氏逼迫她离府,王柳氏和王甄氏想杀她们母子二人,姜宛茵就一不做二不休将事情捅给王子胜知道。
    离开王家之后姜宛茵让人给王子胜送的信中不仅告诉王子胜王柳氏和王甄氏要杀她们母子二人的事实,还告诉王子胜王甄氏要他断子绝孙,告诉王子胜王甄氏不是他与王秀瑶的生母,而他们的杀母仇人。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