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 > 球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九百二十二章 游击队

    如果过去迈克-布朗告诉李良“我们要执行XX防守”,一般情况下李良都能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比如普通球迷都能知道的2-3联防,半场人盯人,2-2-1联防,无限换防等等。
    再高级一些,就是一般评论解说员都不是特别清楚,但资深球迷也懂的,比如1-4联防。(其实看过灌篮高手的人都知道。)
    再高深一些,就是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明白,包括人盯人防守衍生出来的各种变化和套路,还有人盯人和联防进行结合的防守策略,比如match-up zone defence。
    李良作为一个对各种战术有很深理解,已经有资格做主教练,在系统中跟着各路历史战术大师学过战术的人,倒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蜂群防守”,“SWARM Defense。”
    “我怎么没听过这套防守战术?”李良摸了摸下巴问道。
    “这是赛迪斯-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的韦恩-沃尔特斯教练设计的一套防守战术理念,我是最近翻笔记的时候翻到的,我觉得他的防守理念和我们球队的人员配置,非常相合。”布朗说话间揉了揉眼睛,为了找到最理想的防守策略,他真的消耗了不少时间。
    很多球迷会以为NBA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篮球战术和篮球理念。
    其实并不是,NBA作为一个商业联盟,他的球员一定是最好的,但理念却不一定是最先进的。
    相反,NBA的篮球理念和战术可能更加的保守和落后。
    比如球星拉开一对一单打这种战术,从来都是NBA赛场上最重要的一环。
    你说这种战术,有什么实验性和先进性,他就是好用而已。
    因为NBA球队需要战绩,实用为先。
    所以实验性的战术打法,往往先从大学展开,然后被证明有效后,再慢慢被NBA等职业联赛采纳。
    篮球一百多年的历史,各类战术可以说层出不穷。
    虽说万变不离其宗,但结合规则和球员的情况,每种的确有他的独特之处。
    接着,迈克-布朗就向李良介绍了一下他看中的这套“蜂群防守”体系。
    蜂群防守是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篮球队教练的发明。
    这个史蒂文斯理工学院不是NCAA联盟的学校,这是一所两年制的社区大学。
    在美国很多学生想进入NCAA打球,拿奖学金,为未来进入职业联赛做准备。
    但一些学生成绩不达标,所以只能去次一级的社区学校,读完两年后再有机会往上升进入加入了NCAA联盟的学校。
    这些社区大学就自己组建了一个联盟,叫NJCAA,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就是NJCAA的成员之一。
    韦恩-沃尔特斯教练是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篮球队的主教练,以前他还是一个中学的篮球教练,有30年的篮球执教经历。
    不要小看这些不知名的中学、大专的篮球教练,他们往往是最具创新力的。
    一些奇妙的战术,往往都是一些弱队教练研发出来的。
    因为本身球员素质不行,就需要战术和纪律去弥补。
    这套“蜂群防守”也是如此,适合的就是运动能力稍差,单兵防守能力不行的球队。
    每种战术都有一个基本的理念,蜂群防守也不例外,它的基本理念是:
    跑动的速度比滑动要更快,所以要尽可能的跑动起来,带动对手的进攻。
    这个理念看起来非常奇怪,因为从来都是进攻带动对方的防守,从来没见过说,防守带动对手进攻的。
    其实防守带动进攻并不是不可能。
    一些擅长制造防守陷阱的教练,在摸清对手的进攻路数,和球员的进攻习惯后,就会设置防守陷阱,把持球人往设定好的路线赶,最终掉进包围圈里,造成对手的失误。
    蜂群防守的思路是一样的。
    所谓跑动比滑动快,意思是当你被动的防御时,采用的是滑步的移动方式。
    而滑步永远比正常的跑动要慢。
    所以,他要求所有的球员,利用正常的来回跑动,对附近的持球人进行包夹。
    同时,这种包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强度压迫式包夹,而是类似蜜蜂哲人一样的延阻,作用不是迫使对手失误,而是打乱对手的持球节奏,让对手感受到压力。
    一旦对手感受到压力,进攻选择出现了迟疑,包夹人会立刻退回,去回追自己对位的防守人。
    一般的防守都是等着对手出招,而蜂群防守是先出招试探,迫使对手应对。
    己方的五个人,每个人都像蜜蜂一般,去蛰对方的持球人,让对手的进攻彻底乱套。
    在沃尔特斯教练执教的比赛中,场均能让对手的失误达到30次以上。
    当然,这和对手水平太菜也有很大关系。
    李良很聪明,迈克-布朗稍微一说,他就明白了这个蜂群防守的含义。
    综合来说,这是一种攻击型防守。
    既然手下的球员单防能力比较弱,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在局部地区,在短时间内形成二对一的优势。
    在对方转移球之前,尽快跑动回防,来打乱对方正常的进攻节奏。
    “蜂群”这个名字起的的确很好。
    但李良当然有疑问,道:“你确定这种干扰会对NBA级别的控球后卫有效吗?”
    因为球员能力问题,有些战术在低级别的联赛中是有效的。
    可一旦到了高级别,水平很高的联赛,就没有用了。
    因为球员能力变强了,蜜蜂蜇一下对他来说可能根本没影响。
    而且像对持球人进行延阻这套东西,一般的防守中也都会有。
    只不过是作为一种防守习惯,或者针对性的策略来施展的。
    把他作为战略思想,战术运转的核心思路,到底能不能行,说实话没有球队尝试过。
    迈克布朗道:“我认为可以采用蜂群防守的原因有两个,首先,这种防守方式不是那种立竿见影,马上就能见效的防守策略。蜜蜂蜇一下大象,大象会疼一下,但不会死。但很多蜜蜂接二连三,不停的去蛰,大象总会被蜇死。蜂群防守带来的效果更隐形,慢性一点,他破坏的是对手整个进攻的感觉,而不是某几个球员的手感。第二,蜂群防守需要体力,我觉得德安东尼的进攻思路,真的很节省体力,多出来的体力正好用于防守,不浪费。第三,我觉得,在制造失误,尤其是抢断方面,布鲁斯,你应该是最后发言权的。”
    布朗第一点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而且这是一个思路,具体如何施行,肯定有很多细节和战术套路,可以慢慢试验和完善。
    第二点,德安东尼听到了估计想把他的光头打通,老子设计省力的战术就是为了给防守腾体能的?
    第三点,布朗妄图通过拍马屁获得认可。
    但李良每场稳定的两个抢断,是从系统那里获得的技能!
    难道我给每个队员都配个技能吗?可惜系统没有给他这个功能啊,不然哪还用这么费劲设计战术。
    不过,布朗这套“蜂群防守”的思路的确很吸引李良。
    这种敌进我退,敌疲我扰的主动型防守,颇有社会主义游击队的风采。
    也许真的能在NBA打出一片根据地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