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盛唐种牡丹——又生(2)
春院深百丈,四面围有绘草木纹的漆墙,是太乐署里办文事以及官户人员的居住之地,与教授乐艺的冬夏两院和供乐伎和乐正居住的秋院并称为四季院。
叶奴动作利索地在顾越的卧房里打好地铺,独自又发了一会儿呆。他看见书架上摆满古今书簿,也信手翻了几页,却是一字不识,索性懒得再翻。
期间有三个人来过,一个是邻舍的小吏张俭,问顾越讨教一些礼部的公务,一个叫谷伯,说是顾十八来收信的伙计,还有一个,自称韦员外,搬进几坛子酒。
如此,叶奴大概了解到,顾越在太乐署里打杂,负责安排招工、伙食、住宿和采购等日常事务,是个勉强能够顶着崔立办点事情的文吏。
于是,待送走各路来客,叶奴偷偷取出布袋子里的荷包,坐下来开始盘算自己还剩几文钱,够不够打点顾越,突然,门砰地一声打了开。
怎么,囊中羞涩?顾越笑着,一手撑在门边,你说你,今年究竟多大,十岁?一个人跑这么远来长安,竟没有被拐卖了去,真是难得。
叶奴脸一沉,紧张兮兮地收起钱:我十三,老大不小了,就是看起来瘦弱而已,我们走。语罢,他刚准备起身,一抬眼,又不禁怔住。
门前的一缕夕光照在顾越的侧脸,衬得那肌肤如瓷,明眸若皓石,即便是千里迢迢来长安,一路上,也从未见过五官生得如此精致的人。
顾越从木抽屉里取出了一枚鱼符,晃悠道:今日进皇城该见过这个吧?往后你也会有,出入朱雀门用,偶尔迟些也无妨,城门郎叫程巡,你报我的名字。
二人路过朱雀门时,叶奴又低声问:那些肩膀上有獬豸的是什么人?顾越一边和城门郎打招呼,一边解释道:金吾卫,宵禁时专门抓我们这种私自跑出去逛街买东西的人。叶奴:
将入夜的长安,夕光迷离,灯火辉煌,胡马的嘶鸣,皮影戏的咿呀,男女老少吟咏诗歌时的欢笑,在流水花桥与飞檐高阁中汇成一片海。叶奴的眸中染上一丝不同寻常的颜色,这样绚烂而温和的长安,与他在早晨时体味的不同了。
第3章 东市
长安烟柳繁华处,无甚西东千百户,西户隆隆通阳关,奶酒胡璇夜无宁,东户昭昭仰大雁,富贵王侯乐常行你该庆幸,长安对两种人最宽容,一是诗人,二是乐人,无论文士才子,王公贵族,还是市井浪徒,作坊工匠,都爱乐人。
南边不远处的大雁塔在夕雾中若隐若现,道路两边排满雕刻云纹的石灯柱,店面富丽堂皇,数以千计的牡丹旌旗点缀在层叠的楼阁与秀巧的花桥中。
叶奴跟在顾越身后,不管是丝绸锦缎、珠宝香料、瓷器木雕、文房字画,还是银鞍的骏马,亮羽的孔雀,凡是他叫不上名字的东西,都要留意几寸。
阁楼花窗里隐隐透出欢快的琵琶音,叶奴自然跟着就哼起来,突然又眸中一亮,总算看见摊铺边摆着一样让他颇感熟悉亲切的物什茶叶制成的茶饼。
叶奴伸手摸了摸晶莹剔透的镶嵌血珀的茶罐:这个好看。顾越拾起几片茶饼来闻:这是按照东彝的古法烤制,须得沸水三煎。一个坦胸的茶娘含笑走来,嘴唇点着深深的唇脂:小郎君好生俊秀。叶奴一惊,吓得慌忙跑开。
顾越摇摇头,笑道:我看你平时胆子贼大,怎一见姑娘就跑,看来是去不得平康坊了。叶奴道:什么平康坊?顾越的笑容尬然而止,抬头看星星。
叶奴跟着抬头,当真看到了光。天空窜过一道火星,呼啸着从脸颊边烫过去,窜入花桥洞,飞夺牡丹旗,终于落在一位骑着骆驼的蜷发褐髯的老头手中。
老头笑眯眯地伸出手,小郎君可愿与沙君逍遥一道?今夜星象,天梁在午宫与文曲同度,是为大贵之征。叶奴的手摩挲着衣角,不明就里。顾越指尖一响,隔空投六个通宝钱过去:麻烦沙君。叶奴道:怎么,啊
叶奴还没反应过来,浑身便被卷入了一团浓雾,雾里盛开一朵三瓣无叶的花,他想摘花,突然脚下腾出一只麒麟,咆哮着将他载到了一片桃林之中,茫茫粉黛的尽头,飘着一座巍峨的宫殿,玉石之音又一次在他的耳边回响。
咚
叶奴一醒,沙君已骑骆驼而去。顾越笑道:这是仙宫术,好玩么?叶奴喘着气,一张小脸红扑扑的。顾越道:时辰不早,走吧,去长春居。
叶奴静下心,应一句便跟着走了。虽留恋繁华,但他也知道,人活于世不是梦,东市贩卖的好看的多为名贵器物,达官显贵才能消遣得起。
转过街角,来到一家挂满印花绫罗的院落,顾越娴熟地摇一摇门口的铜铃,招呼道:丽娘,咱又来了一位小郎君。叶奴瞪大眼睛。
正是小店。迎面而来的丽娘体态丰腴,眉眼含笑,穿一袭茶色的襦裙,面容泛着东市之人特有的红润光泽,小郎君千里万里来长安,一路辛苦。
话刚落,一个高壮的蜷发胡人肩扛十几件厚实的羊绒袄而来。顾越捡起一件,比划道:里面先裹几层,外边再套太乐署的公服就圆实多了。
叶奴不知价,也不多问,一尺一寸地检查针线。丽娘笑侃:合适着呢,小郎君若是怕错了价钱,就让顾郎替你垫着,我做中人便是。
叶奴的手一停:已经够麻烦顾郎了。丽娘道:敢情小郎君比我还不识顾郎呐。顾越捏着嗓子咳了咳:丽娘,别说不正经的。
行,说正经的。丽娘动作麻利地打包袄子,话和刀剁豆腐一般,小郎君,顾郎不入流,回回科举落榜,双十年华仍在太乐署做文杂,你可千万别学他。
顾越掏钱结账,拢袖一礼:诶,未敢忘丽娘冷暖之恩。丽娘一记白眼道:某要计较早计较了。叶奴接过衣包,笑了笑,在柜上立下欠据,连声说多谢。
是日光阴,随钟鼓声而逝,二人买了几样零碎物件,酉时已将尽。回太乐署的路上,叶奴一边躲金吾卫,一边听顾越说起曾经发生在东市的各种故事。
十二年前上元灯节,日本使团来访,宫门不设禁,烟花色彩映在太液池里,叫那宫里舞马全乱了方寸,一头奔进东市,窜入云鹊桥。
六年前,玉面美人玉真公主李玄玄在月楼荡着秋千,抛诗引秀郎,相中一个角抵戏班戏子,逗来万千画师为其染笔,作为《月楼春》。
四年前,至尊起驾东往泰山封禅,市署督促各家各户准备贡礼,富家当先捐金钱,穷家紧跟出人力,光是旌旗和彩练,便连绵三十里有余。
一年前,骑兵在河陇地区大破吐蕃,捆回几千胡奴在市面贩卖,各家富贵公子争相抢夺,七丈宽的街道人满为患,堵了整整三个月。
早春的夜本是寒凉,因这一遭游历而变得温暖,叶奴不再畏惧长安。洗漱之后,他蜷在自己的地铺里,看着坐在案前读书的顾越,唇角勾起一丝甜润的笑。
顾越伸手拨一下陶豆灯的灯芯:你笑什么?叶奴想了想,扒开布袋,取出一包煎饼子递去:喏,这叫土烙,分你吃。顾越道:非亲非故的,我还稀罕你这个不成。叶奴道:正因为非亲非故,所以我记着,你对我好。
顾越把书简拍在案上,捏起一块土烙。叶奴赶紧爬起来倒好一杯凉水:这太硬顾越的目光落在杯中晃动的月影中,碎了,又凝聚起来。
年少为乡贡,随商队至长安赶考,落了榜方知人间滋味,在车水马龙的东市里游走,孤身一人,举目无亲,几乎快要昏倒时,遇见身穿茶色襦裙的丽娘。
丽娘的面容油光发亮,笑音如铃响:长安岂是刻薄的地方,一个流浪小书生也怪可怜,就在铺子里落个脚,陪我一道等那位负心的郎君吧。他答应了。
杂役三载,受丽娘照应,历万年县衙吏、京兆府吏,之后才得遇恩家韦氏父子,即太常卿韦恒及礼部员外郎韦文馗,承其恩情,入皇城为太乐署吏。
却是离开长春居时他才知道,丽娘等的情郎其实早已在对契丹的冷陉之战中亡故,铺子里的胡人,便是她当年流干眼泪后,一口气买下的契丹奴隶。
叶奴问:那她现在还恨吗?顾越道:如她自己所说,长安岂是刻薄的地方,十余年盛世如斯,她不恨了,不仅给胡人发月钱,还接济来往的过客。
在艰难的时候,即便是半块残糕的扶持,都是弥足珍贵的情意,这些过客,无论是飞黄腾达,还是寻常安身,大多会回头找丽娘报恩,所以,长春居才能在东市里立足这么些年,一文委曲求全的平安钱都没交过。
回想起这些,顾越一笑,撩起叶奴脸颊边的乌黑头发,撇在他肩膀后面:你看,你们将来学成乐艺,名动长安,我现在的一点小恩小惠也不必是枉费。
叶奴点了点头:我虽然初来乍到,不知深浅,但家里阿爹阿娘和几个兄弟姐妹都还在,有仇未必能报,有恩一定会答谢,你放心。
于是,这小半个月,叶奴就住在春院里,耐心地等待太乐署三月排班。他知道,满城乐伎过万,成名的没有几个,却只因遇见顾越的恩情,所以不惧世间难。
※※※※※※※※※※※※※※※※※※※※
下一章,叶奴要开学上课,会有报告体文字叙述,没有高能,主要介绍太乐署的一些日常和规矩,咱们叶奴毕竟是从基层走出来的,扎实一点没什么不好。
再有就是,虽然唐科举制度偏于形式化,但开元之年确实是金榜题名者掌权的时代,流内为官,流外为吏,杂色入流会被排挤,就像顾越这样的,目前就属于士有不由文学而进者,谈者所耻类型。
第4章 琵琶
三月,皇城的桃树开出一片粉黛颜色,太乐署冬院,八百新长役穿着霜色袍衫,排成一个方阵。太乐令李升平、太乐丞崔立二位乐官衣缕飘飘地坐在阙楼上。
叶奴的个子矮小,活生生是万花丛中的凹,可惜他自己觉察不到,一蹦一跳地朝站在通往阙楼的长廊上的顾越和春院的一众小吏招手。
突然,身后传来一个清冽的笑音:田舍子,你这几日都住在顾郎那儿?听说他还不让你上榻去睡。叶奴回过头,见那少年正是贺连。
因入了春,贺连没有再裹绒袄,显得身材高挑,尤其白皙的脖颈上刺的一朵彤色海仙格外醒目。
贺连道:顾郎是流外之吏,你讨好他没有用,不似崔丞,进士出身,户在长安,能照应的地方多着呢。
叶奴道:我在春院打地铺,是因为秋院暂时还没安排铺位而已,今日分了班认了师,说不定咱俩就住同一间,你少说两句。
晨鼓绵延将近半个时辰,结束之后,流程正式开始,乐正依次上台,从乐器百八十样到乐种几十类,从大小的曲目到署内的纪律,一样不落为新人讲解。
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等八类,其中金是编钟、方响一类,石是磬一类,土是埙、缶一类,革是鼓一类,丝是琴、瑟、筝、琵琶、胡琴、箜篌一类,木是拍板、叶一类,匏是笙、竽一类,竹是笛、箫、筚篥一类。
乐种更多,有用于祭祀朝会的雅乐,用于国宴迎宾的燕乐,用于庆贺军功的凯乐,还有由南北朝传承而来的中原华族清乐,和各民族融合而生的四方乐。
叶奴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奇形怪状的物件,此番大开眼界,听得比谁都认真。贺连讪道:这有什么,这些我都见过。叶奴道:你少说两句。
太乐署的各类乐伎加起来过千人,能够教授乐艺的乐正自然非同凡响,个个气质斐然,但场上的多数人还是跟随宫廷风尚,想进丝竹类的乐班,演奏燕乐。
正是这时,李升平清一清嗓子,所有人停下讨论,朝阙楼看去。李升平走到凭栏前,说了一句话盛世好比花开正艳的牡丹。
牡丹的根系扎在社稷子民之中,牡丹的茎叶散在文武百官之列,牡丹的花瓣是诗词礼乐的颜色,牡丹的花芯是大明宫中的至尊圣上。
圣上雅量,盛世难泯,自开元以来,从没有一位诗人死于狂背之语,从没有一位乐人死于高亢之声,再不济,也就像李某这样,余生种牡丹,升平不升官。
一片笑声延绵不绝,叶奴也跟着笑。贺连只觉得周围的人是傻子。叶奴道:你最是厉害还不成么,我就服他。
李升平不紧不慢,接着把幞头的系带整好,说道:李某还要去宫里调合钟律,这就不奉陪了。场面沸然,协律郎击鼓以示肃静。李升平提袍下楼,各吏起身目送。崔立扶正头顶的乌纱帽,主持接下来的排班。
贺连道:李大人就这么走了,果然是醉心音律而不闻人间事的一介仙官,也难怪崔丞要劳心劳神。
鼓声再度响起,一名身材精瘦的瘸腿的乐正手握一卷厚厚的竹简,拄着拐杖走上了台面。他目光如炬,仅仅扫周围一眼,所有的乐工都低垂脑袋,不敢抬眼。
叶奴便听旁边说,此人致力于雅乐,曾和至尊一同制定大咸、大韶、大汉、大夏四曲,是传言中闭着眼能弹奏所有丝类乐器,还做过军中凯伎的名家韩昌君。
韩昌君挥起宽大的袖子,哗一声排开竹简,宣念道:金类,编钟二人,从师李方,名张乙、崔元丝类,琵琶八十人,从师韩昌君,名贺连
每念过一个名字,叶奴的心都要扑通扑通跳五六下,贺连倒是无事一身轻,随随便便打了一个呵欠,巧的是,刚打完,场上清晰地响起了一个名字,苏安。
不幸言中,两个人,一个在头一个在尾,全都被排进了韩昌君的琵琶乐班中。贺连没好气道:我才不愿与你小竖同流合污!叶奴长吁一口气,笑得很开心。
一炷香过后,韩昌君手中的竹简已经拖在地上,像一挂流淌着金水的瀑布。院中每个角落都听得到他的声音,这声音如泉,非但没有嘶哑,反而愈发雄浑。
就这样,叶奴听过一场人生大戏。数月之前,他还在韶州教坊里弹着岭南各类不知名的民俗小曲,现如今,却又要跟着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重学琵琶。
下晌,各乐班子弟行拜师的礼仪。贺连因家里卖的是天竺的香料,特立独行要参拜拈花一笑的摩诃迦叶佛像,别家少年郎有一心向道的,挂起太上神像。
韩昌君跽坐打盹,又过了一炷香才悠悠地开口,寂住胡闹:都说圣上修道,可圣上也在东都洛阳凿建佛像,所以人各有其信,这没什么,某只说三条铁律。
恋耽美
叶奴动作利索地在顾越的卧房里打好地铺,独自又发了一会儿呆。他看见书架上摆满古今书簿,也信手翻了几页,却是一字不识,索性懒得再翻。
期间有三个人来过,一个是邻舍的小吏张俭,问顾越讨教一些礼部的公务,一个叫谷伯,说是顾十八来收信的伙计,还有一个,自称韦员外,搬进几坛子酒。
如此,叶奴大概了解到,顾越在太乐署里打杂,负责安排招工、伙食、住宿和采购等日常事务,是个勉强能够顶着崔立办点事情的文吏。
于是,待送走各路来客,叶奴偷偷取出布袋子里的荷包,坐下来开始盘算自己还剩几文钱,够不够打点顾越,突然,门砰地一声打了开。
怎么,囊中羞涩?顾越笑着,一手撑在门边,你说你,今年究竟多大,十岁?一个人跑这么远来长安,竟没有被拐卖了去,真是难得。
叶奴脸一沉,紧张兮兮地收起钱:我十三,老大不小了,就是看起来瘦弱而已,我们走。语罢,他刚准备起身,一抬眼,又不禁怔住。
门前的一缕夕光照在顾越的侧脸,衬得那肌肤如瓷,明眸若皓石,即便是千里迢迢来长安,一路上,也从未见过五官生得如此精致的人。
顾越从木抽屉里取出了一枚鱼符,晃悠道:今日进皇城该见过这个吧?往后你也会有,出入朱雀门用,偶尔迟些也无妨,城门郎叫程巡,你报我的名字。
二人路过朱雀门时,叶奴又低声问:那些肩膀上有獬豸的是什么人?顾越一边和城门郎打招呼,一边解释道:金吾卫,宵禁时专门抓我们这种私自跑出去逛街买东西的人。叶奴:
将入夜的长安,夕光迷离,灯火辉煌,胡马的嘶鸣,皮影戏的咿呀,男女老少吟咏诗歌时的欢笑,在流水花桥与飞檐高阁中汇成一片海。叶奴的眸中染上一丝不同寻常的颜色,这样绚烂而温和的长安,与他在早晨时体味的不同了。
第3章 东市
长安烟柳繁华处,无甚西东千百户,西户隆隆通阳关,奶酒胡璇夜无宁,东户昭昭仰大雁,富贵王侯乐常行你该庆幸,长安对两种人最宽容,一是诗人,二是乐人,无论文士才子,王公贵族,还是市井浪徒,作坊工匠,都爱乐人。
南边不远处的大雁塔在夕雾中若隐若现,道路两边排满雕刻云纹的石灯柱,店面富丽堂皇,数以千计的牡丹旌旗点缀在层叠的楼阁与秀巧的花桥中。
叶奴跟在顾越身后,不管是丝绸锦缎、珠宝香料、瓷器木雕、文房字画,还是银鞍的骏马,亮羽的孔雀,凡是他叫不上名字的东西,都要留意几寸。
阁楼花窗里隐隐透出欢快的琵琶音,叶奴自然跟着就哼起来,突然又眸中一亮,总算看见摊铺边摆着一样让他颇感熟悉亲切的物什茶叶制成的茶饼。
叶奴伸手摸了摸晶莹剔透的镶嵌血珀的茶罐:这个好看。顾越拾起几片茶饼来闻:这是按照东彝的古法烤制,须得沸水三煎。一个坦胸的茶娘含笑走来,嘴唇点着深深的唇脂:小郎君好生俊秀。叶奴一惊,吓得慌忙跑开。
顾越摇摇头,笑道:我看你平时胆子贼大,怎一见姑娘就跑,看来是去不得平康坊了。叶奴道:什么平康坊?顾越的笑容尬然而止,抬头看星星。
叶奴跟着抬头,当真看到了光。天空窜过一道火星,呼啸着从脸颊边烫过去,窜入花桥洞,飞夺牡丹旗,终于落在一位骑着骆驼的蜷发褐髯的老头手中。
老头笑眯眯地伸出手,小郎君可愿与沙君逍遥一道?今夜星象,天梁在午宫与文曲同度,是为大贵之征。叶奴的手摩挲着衣角,不明就里。顾越指尖一响,隔空投六个通宝钱过去:麻烦沙君。叶奴道:怎么,啊
叶奴还没反应过来,浑身便被卷入了一团浓雾,雾里盛开一朵三瓣无叶的花,他想摘花,突然脚下腾出一只麒麟,咆哮着将他载到了一片桃林之中,茫茫粉黛的尽头,飘着一座巍峨的宫殿,玉石之音又一次在他的耳边回响。
咚
叶奴一醒,沙君已骑骆驼而去。顾越笑道:这是仙宫术,好玩么?叶奴喘着气,一张小脸红扑扑的。顾越道:时辰不早,走吧,去长春居。
叶奴静下心,应一句便跟着走了。虽留恋繁华,但他也知道,人活于世不是梦,东市贩卖的好看的多为名贵器物,达官显贵才能消遣得起。
转过街角,来到一家挂满印花绫罗的院落,顾越娴熟地摇一摇门口的铜铃,招呼道:丽娘,咱又来了一位小郎君。叶奴瞪大眼睛。
正是小店。迎面而来的丽娘体态丰腴,眉眼含笑,穿一袭茶色的襦裙,面容泛着东市之人特有的红润光泽,小郎君千里万里来长安,一路辛苦。
话刚落,一个高壮的蜷发胡人肩扛十几件厚实的羊绒袄而来。顾越捡起一件,比划道:里面先裹几层,外边再套太乐署的公服就圆实多了。
叶奴不知价,也不多问,一尺一寸地检查针线。丽娘笑侃:合适着呢,小郎君若是怕错了价钱,就让顾郎替你垫着,我做中人便是。
叶奴的手一停:已经够麻烦顾郎了。丽娘道:敢情小郎君比我还不识顾郎呐。顾越捏着嗓子咳了咳:丽娘,别说不正经的。
行,说正经的。丽娘动作麻利地打包袄子,话和刀剁豆腐一般,小郎君,顾郎不入流,回回科举落榜,双十年华仍在太乐署做文杂,你可千万别学他。
顾越掏钱结账,拢袖一礼:诶,未敢忘丽娘冷暖之恩。丽娘一记白眼道:某要计较早计较了。叶奴接过衣包,笑了笑,在柜上立下欠据,连声说多谢。
是日光阴,随钟鼓声而逝,二人买了几样零碎物件,酉时已将尽。回太乐署的路上,叶奴一边躲金吾卫,一边听顾越说起曾经发生在东市的各种故事。
十二年前上元灯节,日本使团来访,宫门不设禁,烟花色彩映在太液池里,叫那宫里舞马全乱了方寸,一头奔进东市,窜入云鹊桥。
六年前,玉面美人玉真公主李玄玄在月楼荡着秋千,抛诗引秀郎,相中一个角抵戏班戏子,逗来万千画师为其染笔,作为《月楼春》。
四年前,至尊起驾东往泰山封禅,市署督促各家各户准备贡礼,富家当先捐金钱,穷家紧跟出人力,光是旌旗和彩练,便连绵三十里有余。
一年前,骑兵在河陇地区大破吐蕃,捆回几千胡奴在市面贩卖,各家富贵公子争相抢夺,七丈宽的街道人满为患,堵了整整三个月。
早春的夜本是寒凉,因这一遭游历而变得温暖,叶奴不再畏惧长安。洗漱之后,他蜷在自己的地铺里,看着坐在案前读书的顾越,唇角勾起一丝甜润的笑。
顾越伸手拨一下陶豆灯的灯芯:你笑什么?叶奴想了想,扒开布袋,取出一包煎饼子递去:喏,这叫土烙,分你吃。顾越道:非亲非故的,我还稀罕你这个不成。叶奴道:正因为非亲非故,所以我记着,你对我好。
顾越把书简拍在案上,捏起一块土烙。叶奴赶紧爬起来倒好一杯凉水:这太硬顾越的目光落在杯中晃动的月影中,碎了,又凝聚起来。
年少为乡贡,随商队至长安赶考,落了榜方知人间滋味,在车水马龙的东市里游走,孤身一人,举目无亲,几乎快要昏倒时,遇见身穿茶色襦裙的丽娘。
丽娘的面容油光发亮,笑音如铃响:长安岂是刻薄的地方,一个流浪小书生也怪可怜,就在铺子里落个脚,陪我一道等那位负心的郎君吧。他答应了。
杂役三载,受丽娘照应,历万年县衙吏、京兆府吏,之后才得遇恩家韦氏父子,即太常卿韦恒及礼部员外郎韦文馗,承其恩情,入皇城为太乐署吏。
却是离开长春居时他才知道,丽娘等的情郎其实早已在对契丹的冷陉之战中亡故,铺子里的胡人,便是她当年流干眼泪后,一口气买下的契丹奴隶。
叶奴问:那她现在还恨吗?顾越道:如她自己所说,长安岂是刻薄的地方,十余年盛世如斯,她不恨了,不仅给胡人发月钱,还接济来往的过客。
在艰难的时候,即便是半块残糕的扶持,都是弥足珍贵的情意,这些过客,无论是飞黄腾达,还是寻常安身,大多会回头找丽娘报恩,所以,长春居才能在东市里立足这么些年,一文委曲求全的平安钱都没交过。
回想起这些,顾越一笑,撩起叶奴脸颊边的乌黑头发,撇在他肩膀后面:你看,你们将来学成乐艺,名动长安,我现在的一点小恩小惠也不必是枉费。
叶奴点了点头:我虽然初来乍到,不知深浅,但家里阿爹阿娘和几个兄弟姐妹都还在,有仇未必能报,有恩一定会答谢,你放心。
于是,这小半个月,叶奴就住在春院里,耐心地等待太乐署三月排班。他知道,满城乐伎过万,成名的没有几个,却只因遇见顾越的恩情,所以不惧世间难。
※※※※※※※※※※※※※※※※※※※※
下一章,叶奴要开学上课,会有报告体文字叙述,没有高能,主要介绍太乐署的一些日常和规矩,咱们叶奴毕竟是从基层走出来的,扎实一点没什么不好。
再有就是,虽然唐科举制度偏于形式化,但开元之年确实是金榜题名者掌权的时代,流内为官,流外为吏,杂色入流会被排挤,就像顾越这样的,目前就属于士有不由文学而进者,谈者所耻类型。
第4章 琵琶
三月,皇城的桃树开出一片粉黛颜色,太乐署冬院,八百新长役穿着霜色袍衫,排成一个方阵。太乐令李升平、太乐丞崔立二位乐官衣缕飘飘地坐在阙楼上。
叶奴的个子矮小,活生生是万花丛中的凹,可惜他自己觉察不到,一蹦一跳地朝站在通往阙楼的长廊上的顾越和春院的一众小吏招手。
突然,身后传来一个清冽的笑音:田舍子,你这几日都住在顾郎那儿?听说他还不让你上榻去睡。叶奴回过头,见那少年正是贺连。
因入了春,贺连没有再裹绒袄,显得身材高挑,尤其白皙的脖颈上刺的一朵彤色海仙格外醒目。
贺连道:顾郎是流外之吏,你讨好他没有用,不似崔丞,进士出身,户在长安,能照应的地方多着呢。
叶奴道:我在春院打地铺,是因为秋院暂时还没安排铺位而已,今日分了班认了师,说不定咱俩就住同一间,你少说两句。
晨鼓绵延将近半个时辰,结束之后,流程正式开始,乐正依次上台,从乐器百八十样到乐种几十类,从大小的曲目到署内的纪律,一样不落为新人讲解。
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等八类,其中金是编钟、方响一类,石是磬一类,土是埙、缶一类,革是鼓一类,丝是琴、瑟、筝、琵琶、胡琴、箜篌一类,木是拍板、叶一类,匏是笙、竽一类,竹是笛、箫、筚篥一类。
乐种更多,有用于祭祀朝会的雅乐,用于国宴迎宾的燕乐,用于庆贺军功的凯乐,还有由南北朝传承而来的中原华族清乐,和各民族融合而生的四方乐。
叶奴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奇形怪状的物件,此番大开眼界,听得比谁都认真。贺连讪道:这有什么,这些我都见过。叶奴道:你少说两句。
太乐署的各类乐伎加起来过千人,能够教授乐艺的乐正自然非同凡响,个个气质斐然,但场上的多数人还是跟随宫廷风尚,想进丝竹类的乐班,演奏燕乐。
正是这时,李升平清一清嗓子,所有人停下讨论,朝阙楼看去。李升平走到凭栏前,说了一句话盛世好比花开正艳的牡丹。
牡丹的根系扎在社稷子民之中,牡丹的茎叶散在文武百官之列,牡丹的花瓣是诗词礼乐的颜色,牡丹的花芯是大明宫中的至尊圣上。
圣上雅量,盛世难泯,自开元以来,从没有一位诗人死于狂背之语,从没有一位乐人死于高亢之声,再不济,也就像李某这样,余生种牡丹,升平不升官。
一片笑声延绵不绝,叶奴也跟着笑。贺连只觉得周围的人是傻子。叶奴道:你最是厉害还不成么,我就服他。
李升平不紧不慢,接着把幞头的系带整好,说道:李某还要去宫里调合钟律,这就不奉陪了。场面沸然,协律郎击鼓以示肃静。李升平提袍下楼,各吏起身目送。崔立扶正头顶的乌纱帽,主持接下来的排班。
贺连道:李大人就这么走了,果然是醉心音律而不闻人间事的一介仙官,也难怪崔丞要劳心劳神。
鼓声再度响起,一名身材精瘦的瘸腿的乐正手握一卷厚厚的竹简,拄着拐杖走上了台面。他目光如炬,仅仅扫周围一眼,所有的乐工都低垂脑袋,不敢抬眼。
叶奴便听旁边说,此人致力于雅乐,曾和至尊一同制定大咸、大韶、大汉、大夏四曲,是传言中闭着眼能弹奏所有丝类乐器,还做过军中凯伎的名家韩昌君。
韩昌君挥起宽大的袖子,哗一声排开竹简,宣念道:金类,编钟二人,从师李方,名张乙、崔元丝类,琵琶八十人,从师韩昌君,名贺连
每念过一个名字,叶奴的心都要扑通扑通跳五六下,贺连倒是无事一身轻,随随便便打了一个呵欠,巧的是,刚打完,场上清晰地响起了一个名字,苏安。
不幸言中,两个人,一个在头一个在尾,全都被排进了韩昌君的琵琶乐班中。贺连没好气道:我才不愿与你小竖同流合污!叶奴长吁一口气,笑得很开心。
一炷香过后,韩昌君手中的竹简已经拖在地上,像一挂流淌着金水的瀑布。院中每个角落都听得到他的声音,这声音如泉,非但没有嘶哑,反而愈发雄浑。
就这样,叶奴听过一场人生大戏。数月之前,他还在韶州教坊里弹着岭南各类不知名的民俗小曲,现如今,却又要跟着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重学琵琶。
下晌,各乐班子弟行拜师的礼仪。贺连因家里卖的是天竺的香料,特立独行要参拜拈花一笑的摩诃迦叶佛像,别家少年郎有一心向道的,挂起太上神像。
韩昌君跽坐打盹,又过了一炷香才悠悠地开口,寂住胡闹:都说圣上修道,可圣上也在东都洛阳凿建佛像,所以人各有其信,这没什么,某只说三条铁律。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