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提刑司的人来了
传来了这么一个声音,众人皆是回头看看身后,只见一个穿着青衫的官,一手放在肚子上,一手搭在后腰口,怒目圆瞪,脸色铁青。又斥道:“你还敢坐着,就你也配受百姓长跪?!”
跪是大礼,长跪是更高的礼节,子跪父,臣跪君,生跪师。寻常时候,平头百姓也要向官员下跪,但却只要虚跪,也就是跪到一半,别人就让你起来。到了清朝,才是动不动就跪。方才开堂的时候,百姓固然下跪,这知州并不在堂,百姓跪的也不是他,而是青天,是门神,是朝廷,是皇恩。
而在此时,百姓齐齐下跪,跪的则是知州,他竟然坦然坐着接受,这叫僭越礼法。若是论起来,他的乌纱都可以夺了。
听见这一爆喝,齐东强也不由得似泼了一盆冷水,冷静下来,这才仓促的站在了一边。只见百姓们纷纷让出了路,那穿着青衫的官,步入堂上。定睛一看,齐东强心里直呼,妈的妈,我的姥姥呦!
来人正是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司的人,看穿着并非宪台,但只要是提刑司的人,权力都大的吓人。所谓提点刑狱司,便是掌本路郡县之庶狱,核其情实而覆以法,督治奸盗,申理冤滥,并岁查所部官吏,保任廉任,劾奏冒法。
换一句话说,那就是地方的上的御史台。
提刑司的人可以弹劾地方官,而且可以当面停职,虽多是七品八品小官,穿着青衫,但足以吊打五品六品的朱袍知州。因此,齐东强一看此人,便胆寒不已。不过转眼间,他也想清楚了,提刑司又怎样,难不成还能真撤了我?
齐东强给自己装了壮胆道:“不知大人来此按察,有何指教,难道本州县内有硕鼠,还是哪里不平静了。”
“哼,齐知州,你还敢跟我装糊涂。”提刑司的人冷哼一下,指着这大堂道:“你胆子不小啊,竟敢如此颠倒黑白,搬弄是非。”
“哦?本官在此坐堂审案,大人可以说清楚了,本官如何搬弄是非了。”齐东强冷笑道。
“还敢狡辩。”提刑司的人也不是这么好唬住的,从怀里拿了一个文件包一般的布袋出来,从中拿出来了一个卷起来了的纸,放到齐东强面前:“齐大人不妨看看这个……”
齐东强脸色都绿了,颤抖着差点失声,指着那提刑司的人:“你,你,你休要陷害我,此等事情,此等……”
“何判官,你还不出来?”
“哈哈哈,多谢大人前来为我抚州百姓主持公道啊。”
说着,从旁侧出来一人,此人也是穿着青衫。齐东强一见这个,心里便恍然了,两言一白,扎头下去了。刚才他不敢接受长跪,已经是向旁边移了一步,这一头扎下去,摔下台阶,当即满额是血。
堂上,便是一阵混乱了起来。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抚州这边,知州大人和判官不和已经是人尽皆知了。知州是一把手,判官是二把手,判官是监督和制约一般的存在。知州视判官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大有人在,仅有小部分能将相和。
知州和判官各有一帮势力,底下那些官,便是在他们两个之间站队。时间一久,两边势均力敌。如此制约之下,谁也别想多招揽小弟,也别想给小弟谋太多福利。
两边本来是这么斗着,还算安稳,打破这个平静的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陈初六。那天在洪州府,陈初六帮了那个吕知州一个小忙,吕知州答应帮周九安排一个好些的职位。
吕知州所在的洪州是省会的存在,所以吕知州有着“州县之魁”的虚权,是江南西路一帮县令知州的头头。当然,既没有管辖之权也没有调遣之权,只有在三年考核的时候,他的话语权比较大。因此,吕知州借用这层机会,再加上与何判官有旧,便让何判官安排周九。
这一来,也不知道何判官是怎么想的,觉得机会来了。大张旗鼓的提拔周九,连招呼都不合齐东强打一声。如此一来,激怒了齐东强。齐东强刚好收到了这宗荒唐的杀人案,便趁着何判官外出的时候,把周九抓来,想要敲山震虎,杀鸡儆猴。
但没想到,这不过是何判官故意露个破绽。今日,即便是陈初六没来,何判官和提刑司的人同样会来到,当着百姓们的面弹劾齐东强。只要齐东强倒了,何判官就能大权.独握。
只不过那样的话,周九就得吃点苦了。何判官知道周九是吕知州“打过招呼”的人,关系一定不简单。周九伤了,更是在扳倒齐东强的力量上又加了一个重要的砝码。
这一切,陈初六都是不知道,这才引来了对簿公堂,孟子断案。
何判官和提刑司的人把眼下的事处理好,安抚苦主,惩罚人犯。那员外逃过一死,因为行凶的不是他,而是他那下人,而且员外不知道从哪里学了几个字,竟然写了一首诗出来。
宋朝对士人的定义很宽泛,只要是“文理粗通”的都是士人,对待士人,法律上有优免条件。员外便赔别人五十贯,再罚金二十贯,笞三十放了。
有了赔偿,苦主那边放松了口。当然了,那孤儿寡母早已经被这件事情弄得憔悴没人样了,一直坐在旁边没说话,松口的和收钱的,都是跟着她来的那些“苦主”。那动手的下人,则是杖二十,刺配邻州。
陈初六冷眼旁观这一切,趁着无人注意周九,他趁机上前跟周九说了几句话。不久之后,周九便定了无罪,但也还口头教育了一下,说以后不能再说这些“戏言”了。
这件事,并非陈初六给的最后一击,人头让提刑司的人抢去了,但无疑的是,陈初六那一句孟子断案,当真是给人以巨大印象。
人群之中,有一主一仆,看穿着,是故意打扮成平民的。
“古有春秋决狱,今有孟子断案,此子年纪轻轻,竟能将经义活用至如此,非有炉火纯青不可。”那似主人的问道:“他说他是新科举人,你可记得?”
“山长,我记得新科举人中有一年方十一的少年,莫非就是他?”
“此人叫什么,家住何处?”
“陈初六,家住临川。”
(未完待续)
跪是大礼,长跪是更高的礼节,子跪父,臣跪君,生跪师。寻常时候,平头百姓也要向官员下跪,但却只要虚跪,也就是跪到一半,别人就让你起来。到了清朝,才是动不动就跪。方才开堂的时候,百姓固然下跪,这知州并不在堂,百姓跪的也不是他,而是青天,是门神,是朝廷,是皇恩。
而在此时,百姓齐齐下跪,跪的则是知州,他竟然坦然坐着接受,这叫僭越礼法。若是论起来,他的乌纱都可以夺了。
听见这一爆喝,齐东强也不由得似泼了一盆冷水,冷静下来,这才仓促的站在了一边。只见百姓们纷纷让出了路,那穿着青衫的官,步入堂上。定睛一看,齐东强心里直呼,妈的妈,我的姥姥呦!
来人正是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司的人,看穿着并非宪台,但只要是提刑司的人,权力都大的吓人。所谓提点刑狱司,便是掌本路郡县之庶狱,核其情实而覆以法,督治奸盗,申理冤滥,并岁查所部官吏,保任廉任,劾奏冒法。
换一句话说,那就是地方的上的御史台。
提刑司的人可以弹劾地方官,而且可以当面停职,虽多是七品八品小官,穿着青衫,但足以吊打五品六品的朱袍知州。因此,齐东强一看此人,便胆寒不已。不过转眼间,他也想清楚了,提刑司又怎样,难不成还能真撤了我?
齐东强给自己装了壮胆道:“不知大人来此按察,有何指教,难道本州县内有硕鼠,还是哪里不平静了。”
“哼,齐知州,你还敢跟我装糊涂。”提刑司的人冷哼一下,指着这大堂道:“你胆子不小啊,竟敢如此颠倒黑白,搬弄是非。”
“哦?本官在此坐堂审案,大人可以说清楚了,本官如何搬弄是非了。”齐东强冷笑道。
“还敢狡辩。”提刑司的人也不是这么好唬住的,从怀里拿了一个文件包一般的布袋出来,从中拿出来了一个卷起来了的纸,放到齐东强面前:“齐大人不妨看看这个……”
齐东强脸色都绿了,颤抖着差点失声,指着那提刑司的人:“你,你,你休要陷害我,此等事情,此等……”
“何判官,你还不出来?”
“哈哈哈,多谢大人前来为我抚州百姓主持公道啊。”
说着,从旁侧出来一人,此人也是穿着青衫。齐东强一见这个,心里便恍然了,两言一白,扎头下去了。刚才他不敢接受长跪,已经是向旁边移了一步,这一头扎下去,摔下台阶,当即满额是血。
堂上,便是一阵混乱了起来。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抚州这边,知州大人和判官不和已经是人尽皆知了。知州是一把手,判官是二把手,判官是监督和制约一般的存在。知州视判官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大有人在,仅有小部分能将相和。
知州和判官各有一帮势力,底下那些官,便是在他们两个之间站队。时间一久,两边势均力敌。如此制约之下,谁也别想多招揽小弟,也别想给小弟谋太多福利。
两边本来是这么斗着,还算安稳,打破这个平静的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陈初六。那天在洪州府,陈初六帮了那个吕知州一个小忙,吕知州答应帮周九安排一个好些的职位。
吕知州所在的洪州是省会的存在,所以吕知州有着“州县之魁”的虚权,是江南西路一帮县令知州的头头。当然,既没有管辖之权也没有调遣之权,只有在三年考核的时候,他的话语权比较大。因此,吕知州借用这层机会,再加上与何判官有旧,便让何判官安排周九。
这一来,也不知道何判官是怎么想的,觉得机会来了。大张旗鼓的提拔周九,连招呼都不合齐东强打一声。如此一来,激怒了齐东强。齐东强刚好收到了这宗荒唐的杀人案,便趁着何判官外出的时候,把周九抓来,想要敲山震虎,杀鸡儆猴。
但没想到,这不过是何判官故意露个破绽。今日,即便是陈初六没来,何判官和提刑司的人同样会来到,当着百姓们的面弹劾齐东强。只要齐东强倒了,何判官就能大权.独握。
只不过那样的话,周九就得吃点苦了。何判官知道周九是吕知州“打过招呼”的人,关系一定不简单。周九伤了,更是在扳倒齐东强的力量上又加了一个重要的砝码。
这一切,陈初六都是不知道,这才引来了对簿公堂,孟子断案。
何判官和提刑司的人把眼下的事处理好,安抚苦主,惩罚人犯。那员外逃过一死,因为行凶的不是他,而是他那下人,而且员外不知道从哪里学了几个字,竟然写了一首诗出来。
宋朝对士人的定义很宽泛,只要是“文理粗通”的都是士人,对待士人,法律上有优免条件。员外便赔别人五十贯,再罚金二十贯,笞三十放了。
有了赔偿,苦主那边放松了口。当然了,那孤儿寡母早已经被这件事情弄得憔悴没人样了,一直坐在旁边没说话,松口的和收钱的,都是跟着她来的那些“苦主”。那动手的下人,则是杖二十,刺配邻州。
陈初六冷眼旁观这一切,趁着无人注意周九,他趁机上前跟周九说了几句话。不久之后,周九便定了无罪,但也还口头教育了一下,说以后不能再说这些“戏言”了。
这件事,并非陈初六给的最后一击,人头让提刑司的人抢去了,但无疑的是,陈初六那一句孟子断案,当真是给人以巨大印象。
人群之中,有一主一仆,看穿着,是故意打扮成平民的。
“古有春秋决狱,今有孟子断案,此子年纪轻轻,竟能将经义活用至如此,非有炉火纯青不可。”那似主人的问道:“他说他是新科举人,你可记得?”
“山长,我记得新科举人中有一年方十一的少年,莫非就是他?”
“此人叫什么,家住何处?”
“陈初六,家住临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