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页
在帝王家,同母兄弟尚且会兵戈相向,何况是争夺过皇位的异母兄弟。要说刘彻跟刘非有深厚的兄弟之情,纯粹是在说笑。所谓的兄友弟恭,兄弟和睦,不过是做给孝景帝跟天下人看的。转过身去,该捅的刀子,该杀的人,刘彻跟刘非谁都不会手软。
刘彻踩着他阿翁孝景帝的长子尸骨登上了太子之位,皇帝之位,跟孝景帝其他的皇子,他的异母兄弟早就是彻底撕破了脸。
刘彻做了汉室的天子,他的兄弟们从此就会熄了野心,从此安分守己地做人?
说出去只怕鬼都不信,说是痴人说梦都欠奉。
齐桓公是何人?
齐桓公是春秋第一位霸主,曾经尊王攘夷,居于诸侯之首,伯于天下,天子都承认齐国的霸主之位,谋夺周天子之位,野心天下皆知。
刘非想做齐桓公,那刘彻作为汉室天子,岂不是要像形同虚设的周天子一般,给刘非让路?
任何一个当上了君王的人,宁可天下毁在自己手里,也不会把帝位让给任何人,包括自己的亲生兄弟和儿子。
且不说他们不会让,退一万步说,他们被逼让了,在位的君王一旦活着退位,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死路。
有史以来,死在自己兄弟跟儿子手上的君王何其多也,也没见他们杀了自己的兄弟跟父亲的时候,心慈手软过。
谁能保证董仲舒所说的上天示警,就一定是为了刘彻着想?哪怕今日董仲舒是为了刘彻的利益,那么董仲舒万一就为了刘非,提出让刘彻过继宗室子为太子,最好是刘非的儿子,岂不是兵不血刃地替刘非得了天子之位?
等到刘彻死后,刘非的儿子做了汉室天子,他会不册封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帝,并且让他的祭祀比刘彻还要隆重威仪。
若真有了那一天,刘彻死都不会瞑目。
第269章
坐在君王位子上的人,要完全信任一个人,实在是太难了,他们也不敢做出这种事。哪怕董仲舒所提出的些许主张合了刘彻之意,但是刘彻却绝不会全然地信任董仲舒,更何况董仲舒妄图以天意来限制刘彻的皇权。
刘彻失德,天将灾祸,难道刘彻应该让位于刘氏宗室,尤其是兄长刘非?
表面上看,董仲舒每逢灾祸便说是上天之意,说是帝王行为有失。如果任由其成为定例,今后的帝王都会被所谓的天意限制进去,约束进去这个条条框框。
天有大旱,是天意;天有大涝,是天意;天有蝗虫,是天意;天有雪灾,还是天意。
四季轮换,斗转星移,那么多的阴晴雨雪,那么多的风霜雪雨,那么多的干旱洪水,难道全都是上天降于君王的天罚,惩罚君王失德?
荒天下之大谬。
刘彻绝不会开这个先例,让子孙后代从此被如此愚昧之思想作茧自缚。他本打算杀了董仲舒,以儆效尤,只是想到自己采纳的儒家学说几乎都出自于董仲舒,又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rdquo;,着实不好自己转头又杀了董仲舒,便只是罢了董仲舒的官职。
阿彻,你既知晓董仲舒的用意,罚了他也就是了,不用自个儿在这儿生气rdquo;苏碧曦看着董仲舒口若悬河,神色平淡,只是他怎么跑到了泾渭学宫来呢?这儿可不是他们的地界儿hellip;hellip;rdquo;
苏碧曦花了多少心思,才趁着刘彻利用儒家来实现思想大一统的想法尚未成熟,跟董仲舒及其门下的儒生又有诸多嫌隙的时机,扶持了泾渭学宫,吸纳百家之言,绝不是让董仲舒来踩着她抬高自己的身价,宣扬自己的学说的。
她话还没说完,便见到了离董仲舒不远,跪坐在人群之中的武安侯田蚡。
有田蚡在,董仲舒为何会出现在她筹建的泾渭学宫,着实不言而喻了。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苏碧曦扶持泾渭学宫,崇扬百家学说,而非儒家一家之言,对于董仲舒来说,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而田蚡向来好儒术,武安侯府门客大多都是儒生,时常跟田蚡畅谈儒家,许多五经博士都是田蚡的座上客,作为大儒的董仲舒跟田蚡有往来,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董仲舒说着父子之道,见台下诸郎君听得聚精会神,心下得意,越发起劲,却忽然被一道慵懒散漫的语声打断,董子所言,真可谓是在巧言佞色,视吾等为三岁小儿,可真是愧对了儒家仁爱之名啊。rdquo;
董仲舒何曾被人如此当众折辱过,他年纪又长于中年郎君诸多,被气得脸都红了,汝乃何人?对待长者,不仅不起身行礼,反倒对于圣人之言如此蔑视,你的廉耻之心,敬畏之德何在?rdquo;
中年郎君被董仲舒这么叱骂也浑不在意,一边慢条斯理地摇着手中的折扇,这把折扇还是文锦翁主送予他的,他甚是喜爱,一边继续用清缓的语调一字一句道,董子莫要给仆强加罪名。此处乃是泾渭学宫,乃是文锦翁主仿效稷下学宫,奉天子诏令而建。容百家之言,非一人之堂,无先后之说,纳四海之士。不论年纪之大小,不论名声的孤寡,不论学说之对错。此处,没有对错。凡是你想说的,尽可以说。此处非一家之学,乃是学问之集大成之处。rdquo;
台下诸人从未闻得如此之言,连董仲舒都愣了一会儿,却见一个着天水碧襦裙,秀丽温婉,气质卓然的女郎扬声,击节赞道,此言大善!rdquo;
--
刘彻踩着他阿翁孝景帝的长子尸骨登上了太子之位,皇帝之位,跟孝景帝其他的皇子,他的异母兄弟早就是彻底撕破了脸。
刘彻做了汉室的天子,他的兄弟们从此就会熄了野心,从此安分守己地做人?
说出去只怕鬼都不信,说是痴人说梦都欠奉。
齐桓公是何人?
齐桓公是春秋第一位霸主,曾经尊王攘夷,居于诸侯之首,伯于天下,天子都承认齐国的霸主之位,谋夺周天子之位,野心天下皆知。
刘非想做齐桓公,那刘彻作为汉室天子,岂不是要像形同虚设的周天子一般,给刘非让路?
任何一个当上了君王的人,宁可天下毁在自己手里,也不会把帝位让给任何人,包括自己的亲生兄弟和儿子。
且不说他们不会让,退一万步说,他们被逼让了,在位的君王一旦活着退位,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死路。
有史以来,死在自己兄弟跟儿子手上的君王何其多也,也没见他们杀了自己的兄弟跟父亲的时候,心慈手软过。
谁能保证董仲舒所说的上天示警,就一定是为了刘彻着想?哪怕今日董仲舒是为了刘彻的利益,那么董仲舒万一就为了刘非,提出让刘彻过继宗室子为太子,最好是刘非的儿子,岂不是兵不血刃地替刘非得了天子之位?
等到刘彻死后,刘非的儿子做了汉室天子,他会不册封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帝,并且让他的祭祀比刘彻还要隆重威仪。
若真有了那一天,刘彻死都不会瞑目。
第269章
坐在君王位子上的人,要完全信任一个人,实在是太难了,他们也不敢做出这种事。哪怕董仲舒所提出的些许主张合了刘彻之意,但是刘彻却绝不会全然地信任董仲舒,更何况董仲舒妄图以天意来限制刘彻的皇权。
刘彻失德,天将灾祸,难道刘彻应该让位于刘氏宗室,尤其是兄长刘非?
表面上看,董仲舒每逢灾祸便说是上天之意,说是帝王行为有失。如果任由其成为定例,今后的帝王都会被所谓的天意限制进去,约束进去这个条条框框。
天有大旱,是天意;天有大涝,是天意;天有蝗虫,是天意;天有雪灾,还是天意。
四季轮换,斗转星移,那么多的阴晴雨雪,那么多的风霜雪雨,那么多的干旱洪水,难道全都是上天降于君王的天罚,惩罚君王失德?
荒天下之大谬。
刘彻绝不会开这个先例,让子孙后代从此被如此愚昧之思想作茧自缚。他本打算杀了董仲舒,以儆效尤,只是想到自己采纳的儒家学说几乎都出自于董仲舒,又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rdquo;,着实不好自己转头又杀了董仲舒,便只是罢了董仲舒的官职。
阿彻,你既知晓董仲舒的用意,罚了他也就是了,不用自个儿在这儿生气rdquo;苏碧曦看着董仲舒口若悬河,神色平淡,只是他怎么跑到了泾渭学宫来呢?这儿可不是他们的地界儿hellip;hellip;rdquo;
苏碧曦花了多少心思,才趁着刘彻利用儒家来实现思想大一统的想法尚未成熟,跟董仲舒及其门下的儒生又有诸多嫌隙的时机,扶持了泾渭学宫,吸纳百家之言,绝不是让董仲舒来踩着她抬高自己的身价,宣扬自己的学说的。
她话还没说完,便见到了离董仲舒不远,跪坐在人群之中的武安侯田蚡。
有田蚡在,董仲舒为何会出现在她筹建的泾渭学宫,着实不言而喻了。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苏碧曦扶持泾渭学宫,崇扬百家学说,而非儒家一家之言,对于董仲舒来说,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而田蚡向来好儒术,武安侯府门客大多都是儒生,时常跟田蚡畅谈儒家,许多五经博士都是田蚡的座上客,作为大儒的董仲舒跟田蚡有往来,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董仲舒说着父子之道,见台下诸郎君听得聚精会神,心下得意,越发起劲,却忽然被一道慵懒散漫的语声打断,董子所言,真可谓是在巧言佞色,视吾等为三岁小儿,可真是愧对了儒家仁爱之名啊。rdquo;
董仲舒何曾被人如此当众折辱过,他年纪又长于中年郎君诸多,被气得脸都红了,汝乃何人?对待长者,不仅不起身行礼,反倒对于圣人之言如此蔑视,你的廉耻之心,敬畏之德何在?rdquo;
中年郎君被董仲舒这么叱骂也浑不在意,一边慢条斯理地摇着手中的折扇,这把折扇还是文锦翁主送予他的,他甚是喜爱,一边继续用清缓的语调一字一句道,董子莫要给仆强加罪名。此处乃是泾渭学宫,乃是文锦翁主仿效稷下学宫,奉天子诏令而建。容百家之言,非一人之堂,无先后之说,纳四海之士。不论年纪之大小,不论名声的孤寡,不论学说之对错。此处,没有对错。凡是你想说的,尽可以说。此处非一家之学,乃是学问之集大成之处。rdquo;
台下诸人从未闻得如此之言,连董仲舒都愣了一会儿,却见一个着天水碧襦裙,秀丽温婉,气质卓然的女郎扬声,击节赞道,此言大善!rd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