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碧曦[快穿]

第201页

    一时之间,愿意捐助驰道之人更多了。很多地方,卓氏几乎不用花费太多,便能筹措到需要的财帛。
    当地百姓在闲暇时,也接受商队的活计,挣一些闲钱。
    而苏碧曦在刘彻和窦氏的庇护下,让商队走到了更远的地方。
    她按照自己知晓历史的便利,挑选了有经商才能却尚未发迹的人,带领商队前往汉室未曾涉足的百越,趁着汉室新胜,在当地几乎是相当于白送的情况下,买下了许多山地,用来种植茶叶及各种适合南方种植的东西。
    在有百越的汉室驻军协助下,雇佣当地的百姓,与当地夷族通商,换回了诸多中原没有的瓜果草木,药材药方。
    卓氏遵照之前跟刘彻所说的,在远离匈奴,还算安稳的地界屯田。
    边疆之地,气候恶劣,地广人稀,卓文华带着卓氏诸多奴仆,加上采买的流民,当地的农户刚开始屯田时,着实是吃了不少苦。
    边疆驻军也在朝廷的命令下,开始了军屯,戍卫与垦耕并顾。
    战时打仗,闲时屯田。
    茶叶的盛行让许多大商人都见利意动,都想采买土地种茶。等他们正欲去当地官府采买茶山时,官府却说,欲要采买茶山,必须为西疆屯田,方能获得买卖茶叶的路引商引。
    商队南来北往,贩卖各地特产,在时机成熟时开始修筑驰道,一日强过一日。
    时下的长安权贵们纷纷与苏碧曦合作,利用苏碧曦已然开辟的商道,为自己的商队提供便利。
    大量商队及货物的流通,促使驰道的修筑更加有效而迅速,各地的物产陆续出现在了长安的铺面上。
    刘彻将长安设置为京兆府,整理街道,修缮房屋,并派有吏兵巡逻,收缴商铺税赋。
    商业的日趋繁荣,不仅给官宦权贵带来了财富,让卓氏和苏碧曦挣得了金山,也给汉室带来了更加充沛的税收。
    桑弘羊便是这个时候,刘彻送于苏碧曦,作为翁主府长史的。
    桑弘羊今年正是行冠礼之年。
    他出生于洛阳的一户富商家庭,而洛阳人以善于经商闻名天下。桑弘羊自幼就展露了对于算学及经商浓厚的兴趣及卓越的天赋,仅十三岁就以以精于心算rdquo;名闻洛阳。
    也就是在这一年,桑弘羊获得了汉宫的诏书,被任命为侍中,选为当朝太子刘彻的陪读。
    桑弘羊陪伴刘彻长达七年,刘彻十分了解他在算学和经商的天赋。在苏碧曦问他讨要一个善于此的长史时,第一时间便想起了桑弘羊。
    这也正合了苏碧曦之意。
    桑弘羊这位以善于经济,长于经营闻名西汉的权臣,实在是再好不过的长史人选了。
    桑弘羊现下只是侍中,并无实权,早就盼着能够一展抱负。
    他陪侍在刘彻身边,自是知晓刘彻跟文锦翁主的事。
    文锦翁主身后有窦氏和天子两座靠山,又信重于他,将名下的商队铺面都交托于他。
    做自己最乐意做的事情,桑弘羊岂有不尽心之理?
    苏碧曦自来到汉朝就开始做的准备,现下已然开始展现出了成绩,每日繁忙程度不下卓文华。有了桑弘羊这个得力的长史,着实是如虎添翼。
    桑弘羊每一月要跟她一起核对商队及铺面的账目,并且做出要送入刘彻私库的部分。
    苏碧曦的商队,不论是人手还是开始所要的靡费,刘彻都是出了力的。
    而且,只有刘彻在其中有份,才会更加关心商队的运作和收入。
    这月,前往东北的商队回程,运回了好些人参鹿茸之类的货物,贩卖了好些财帛,也让二人的工作量增加了不少。
    就在苏碧曦埋头算账了许久,正打算站起来走走,闲散一番的时候,汉宫的小黄门急急冲了进来。在苏碧曦屏退左右后,小黄门把黄明奇交待他的话一径转告给苏碧曦:女郎,不得了了啊!匈奴遣使来朝,提出和亲。武安侯和韩安国大人力主答应匈奴,选宗室女和亲,陛下不愿。恰逢此时,上大夫韩嫣在永巷与人有私,被太后当场擒住,陛下亲自说情,上大夫仍被太后处死。太后提出让陛下敕封武安侯为丞相,韩安国大人为御史大夫,与陛下争执不下,太后遂绝食相逼。陛下皇后苦劝太后无用,只得也跟着不饮不食。师傅命我来知会女郎,立时进宫。rdquo;
    第145章
    人死如灯灭。
    偌大的长信殿,只剩下太皇太后养的鸟雀还在啼叫。
    没有主人,冬日也不曾生火盆。
    沧池上的寒风,毫无遮挡地吹向这个空旷的殿宇,直把人的心底仅存的那一丝热气也吹散了。
    人去之后,总是会想起他们的好来。
    想起她第一次抱起自己,尽管已经看不见了,仍然使出全力,护着自己,不让他跌下去。
    想起她曾经给自己打络子。
    她的手巧,打出的络子比看得见的宫人,还要好看。
    想起她在阿翁给他行冠礼后,告诫他,要体会阿翁的用意,阿翁希望他能够挑起大汉的胆子。
    想起她临去前,握着他的手,劝慰他,为君者,一生孤苦。
    他的确是一生孤苦。
    年幼时候,他能够依赖的阿母,现下已经不仅仅是他的阿母,还是汉室的皇太后。
    她已经跟内廷知会,要尽快搬进东宫。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