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页
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想也不过如此了。
苏碧曦恭请刘彻上座后,见司马相如并不曾前往二楼,估摸只在一楼护卫,心下更是大安,拿起准备好的茶具,行云流水般地煮好了一壶茶,在中常侍黄明奇亲手验毒后,交于刘彻面前小几上,笑道:陛下,此乃蜀中独有的峨蕊茶。此物唤作茶叶,蜀地都极少有人饮用,仆甚爱之。陛下若不弃,可勉力一试。rdquo;
刘彻见苏碧曦温声软语,素手轻掷,亲手奉茶,哪里有不肯喝的,忙端起莲花纹杯盏,迎面就是一阵香气四溢的清香,尝到口中,只觉香高味爽,甘芳长留,心旷神怡。
茶者,源于神农氏也,有镇神舒缓,明目提神,利出解毒,延年益寿之效rdquo;苏碧曦给自己也添上一杯茶,娓娓道来,陛下所饮之茶,乃是蜀地峨眉山所产。茶叶于清明之前采摘,初揉、二炒、二揉、三炒、三揉、四炒,最后经摊晾、储于瓷罐之中。芽叶炒制后,粒粒如蕊,纤绣如眉,茸毛显露,嫩绿油润。陛下以为,可还能入口?rdquo;
茶叶此时乃是山野村民嚼食之物,普通平民尚不可知,刘彻此前即便贵为天子,也从未饮过茶,初初尝来,只觉口齿留香,妙不可言,此物甚佳,女郎手艺更是精湛,我此番很是有些福气。rdquo;
他并不以朕自称,心中只觉得与苏碧曦相处,甚是亲切。越与她相处一刻,越是为她心折。
刘彻此刻只想把她带回未央宫中,日日看着她,捧在手心,放在衣袖,片刻都不想离开。
他生来尊贵,凡是想要的,从来没有得不到的。只是此番,见苏碧曦清高自持之态,心中竟然有些患得患失之感。
他想要她。
可是她就是文锦居士,又有玄通,才学过人,如何会愿意屈就于区区后妃之位?
但是放她离开,看她跟他人成亲生子,他心里立时就恨不得把那个男人亲手千刀万剐。
为今之计,唯有年深日久,待她知晓他的好,方能让她心甘情愿留在他的身边。
苏碧曦闻言,垂眸应道:能得陛下夸奖,仆愧不敢当。传言峨蕊茶有一个颇为神奇的传说。据说在峨眉山一个叫峨蕊崮的地方,住着一位仙子。这个仙子种着一株仙树,精心培育。一天,一个山民无意间闯入了仙子居住的地方,仙子被惊,所住仙境刹那间化为烟云,仙子亦化为一株茶苗,正是后来这峨蕊茶。rdquo;
女郎侃侃而谈,典故传闻,皆是信手拈来,气质典雅华然。
刘彻拊掌叹曰:善,原来此物竟是仙家所用。女郎博学广识,不亏文锦居士之名。rdquo;
他用盖子拂了拂杯中的葱叶,女郎既然就是文锦居士,能未卜先知,想必我今日来意,已然尽知。rdquo;
还未恭喜陛下,又得了一帝姬,弄瓦之喜。rdquo;苏碧曦面上神情并未有一丝波动,只静静往釜中添置姜末,陛下若肯把仆所敬献峨蕊茶列为汉宫贡品,宫宴饮用之物,独交与卓氏贡上,卓氏一门愿在西疆,屯田五百亩,以报陛下。rdquo;
她竟然知晓还未实施之屯田令!
刘彻心中大惊。
屯田戍边乃是自汉立朝以来就有的国策,只是一直以来,匈奴屡屡侵袭边疆,兵荒马乱,人口纷纷内迁,并不具备实施之条件。
且秦末大乱以来,百姓困苦,百业凋敝,满目疮痍,数位先祖即便是有心屯田,也无力为之。
自祖父父亲文景之治rdquo;以来,与百姓休养生息,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屡次减免税赋,经过数代经营,终于开始展露了太平盛世之象。
刘彻与一众谋臣自建元初年,便有开始屯田戍边的打算。只是太皇太后窦氏认为,此举有挑衅匈奴之嫌,会引起兵戈之乱,一直未有实行。
谁曾料到,今日,一个出身蜀中的商女,竟然主动提出,要在西疆为汉屯田戍边?
屯田戍边乃是平定西疆,连接西域诸国,抗击外敌的一项固有之策,自先秦沿袭至今。屯田士兵,亦兵亦农,亦耕亦战,不仅为军队提供了粮草,保障了军队的战斗力,也会吸引大批民众来投,逐渐形成一个稳定发展的城池,成为对抗匈奴的一个牢固堡垒。
匈奴多为骑兵,逐水草而迁徙,离汉中原甚远。抗击匈奴,从中原地区调配粮草辎重,劳民伤财,始终是汉的一个心头大患。
如果在西疆建立了稳固的城池,有了足够的粮草,境况就截然不同了。
只是文景之后,国库虽然富足,屯田之举所耗实在太多,朝廷众臣尽不敢多言。
苏碧曦好似没有发现刘彻逐渐凝重的神色,继续言道:朝廷若许商人以屯田戍边,修路筑地,代替重税,不再轻鄙商籍,甚至授予西疆官职。西疆百姓,凡屯田者,皆免除田税,仅在西疆腹地屯田,远离边疆之匈奴,安危自是无虞。朝廷开具路引而西疆之徭役,由当地百姓临近直道田陌。几载之内,西疆之阡陌交通,车马通行,可无忧矣。rdquo;
茶叶为贡品,卓氏独有,卓氏顷刻间便为皇商,富甲天下rdquo;刘彻任苏碧曦给他续茶,神色莫测,只是,卓氏以何取信于朕,朕又有何可以用到一介商贾之处?天下之大,朕富有四海,能为朕所用之商贾,多如牛毛。rdquo;
--
苏碧曦恭请刘彻上座后,见司马相如并不曾前往二楼,估摸只在一楼护卫,心下更是大安,拿起准备好的茶具,行云流水般地煮好了一壶茶,在中常侍黄明奇亲手验毒后,交于刘彻面前小几上,笑道:陛下,此乃蜀中独有的峨蕊茶。此物唤作茶叶,蜀地都极少有人饮用,仆甚爱之。陛下若不弃,可勉力一试。rdquo;
刘彻见苏碧曦温声软语,素手轻掷,亲手奉茶,哪里有不肯喝的,忙端起莲花纹杯盏,迎面就是一阵香气四溢的清香,尝到口中,只觉香高味爽,甘芳长留,心旷神怡。
茶者,源于神农氏也,有镇神舒缓,明目提神,利出解毒,延年益寿之效rdquo;苏碧曦给自己也添上一杯茶,娓娓道来,陛下所饮之茶,乃是蜀地峨眉山所产。茶叶于清明之前采摘,初揉、二炒、二揉、三炒、三揉、四炒,最后经摊晾、储于瓷罐之中。芽叶炒制后,粒粒如蕊,纤绣如眉,茸毛显露,嫩绿油润。陛下以为,可还能入口?rdquo;
茶叶此时乃是山野村民嚼食之物,普通平民尚不可知,刘彻此前即便贵为天子,也从未饮过茶,初初尝来,只觉口齿留香,妙不可言,此物甚佳,女郎手艺更是精湛,我此番很是有些福气。rdquo;
他并不以朕自称,心中只觉得与苏碧曦相处,甚是亲切。越与她相处一刻,越是为她心折。
刘彻此刻只想把她带回未央宫中,日日看着她,捧在手心,放在衣袖,片刻都不想离开。
他生来尊贵,凡是想要的,从来没有得不到的。只是此番,见苏碧曦清高自持之态,心中竟然有些患得患失之感。
他想要她。
可是她就是文锦居士,又有玄通,才学过人,如何会愿意屈就于区区后妃之位?
但是放她离开,看她跟他人成亲生子,他心里立时就恨不得把那个男人亲手千刀万剐。
为今之计,唯有年深日久,待她知晓他的好,方能让她心甘情愿留在他的身边。
苏碧曦闻言,垂眸应道:能得陛下夸奖,仆愧不敢当。传言峨蕊茶有一个颇为神奇的传说。据说在峨眉山一个叫峨蕊崮的地方,住着一位仙子。这个仙子种着一株仙树,精心培育。一天,一个山民无意间闯入了仙子居住的地方,仙子被惊,所住仙境刹那间化为烟云,仙子亦化为一株茶苗,正是后来这峨蕊茶。rdquo;
女郎侃侃而谈,典故传闻,皆是信手拈来,气质典雅华然。
刘彻拊掌叹曰:善,原来此物竟是仙家所用。女郎博学广识,不亏文锦居士之名。rdquo;
他用盖子拂了拂杯中的葱叶,女郎既然就是文锦居士,能未卜先知,想必我今日来意,已然尽知。rdquo;
还未恭喜陛下,又得了一帝姬,弄瓦之喜。rdquo;苏碧曦面上神情并未有一丝波动,只静静往釜中添置姜末,陛下若肯把仆所敬献峨蕊茶列为汉宫贡品,宫宴饮用之物,独交与卓氏贡上,卓氏一门愿在西疆,屯田五百亩,以报陛下。rdquo;
她竟然知晓还未实施之屯田令!
刘彻心中大惊。
屯田戍边乃是自汉立朝以来就有的国策,只是一直以来,匈奴屡屡侵袭边疆,兵荒马乱,人口纷纷内迁,并不具备实施之条件。
且秦末大乱以来,百姓困苦,百业凋敝,满目疮痍,数位先祖即便是有心屯田,也无力为之。
自祖父父亲文景之治rdquo;以来,与百姓休养生息,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屡次减免税赋,经过数代经营,终于开始展露了太平盛世之象。
刘彻与一众谋臣自建元初年,便有开始屯田戍边的打算。只是太皇太后窦氏认为,此举有挑衅匈奴之嫌,会引起兵戈之乱,一直未有实行。
谁曾料到,今日,一个出身蜀中的商女,竟然主动提出,要在西疆为汉屯田戍边?
屯田戍边乃是平定西疆,连接西域诸国,抗击外敌的一项固有之策,自先秦沿袭至今。屯田士兵,亦兵亦农,亦耕亦战,不仅为军队提供了粮草,保障了军队的战斗力,也会吸引大批民众来投,逐渐形成一个稳定发展的城池,成为对抗匈奴的一个牢固堡垒。
匈奴多为骑兵,逐水草而迁徙,离汉中原甚远。抗击匈奴,从中原地区调配粮草辎重,劳民伤财,始终是汉的一个心头大患。
如果在西疆建立了稳固的城池,有了足够的粮草,境况就截然不同了。
只是文景之后,国库虽然富足,屯田之举所耗实在太多,朝廷众臣尽不敢多言。
苏碧曦好似没有发现刘彻逐渐凝重的神色,继续言道:朝廷若许商人以屯田戍边,修路筑地,代替重税,不再轻鄙商籍,甚至授予西疆官职。西疆百姓,凡屯田者,皆免除田税,仅在西疆腹地屯田,远离边疆之匈奴,安危自是无虞。朝廷开具路引而西疆之徭役,由当地百姓临近直道田陌。几载之内,西疆之阡陌交通,车马通行,可无忧矣。rdquo;
茶叶为贡品,卓氏独有,卓氏顷刻间便为皇商,富甲天下rdquo;刘彻任苏碧曦给他续茶,神色莫测,只是,卓氏以何取信于朕,朕又有何可以用到一介商贾之处?天下之大,朕富有四海,能为朕所用之商贾,多如牛毛。rd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