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重生)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重生)——七流(108

    秦院长把他叫到了办公室,说话是一如既往的轻声细语。
    李院士,叶院士最近又提交了两个项目。需要校上分点钱,经过审核,叶院士的项目已经通过了。你上个月申请的拔款,可能要等一段时间了。
    李院士脸颊上的肉痉挛似的抖了抖。
    气的。
    院长,您这事儿办的不地道。
    这完全就是先斩后奏,之前他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秦院长叹息一声:李老。并非我有意为之,叶院士最近火气很大,原因大家都知道校上拨款也就八十来万,对您来说不算什么。你就当让他消消火吧,要不然两边都闹得不好看。
    李东伟冷哼一声:我也是按规矩办事,他有什么好闹的?
    秦院长表情不甚赞同:整个燕大,就乔御的档案被否。你这是一巴掌打了好几位同侪的脸啊。
    生科院的叶院士就不说了,数学院那边就差揭竿而起,和李东伟宣战。
    李东伟的眼珠子转了转,大拇指扣住了尾戒。
    罢了,我就让他这次。他道,叶老年纪也大了,大家都是一个学院的,闹起来平白让别人看笑话。
    门一出,李东伟的表情就变了:老不修的狗东西,分明是借着这件事朝我发难。
    只是他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把80万要回来,只好悻悻然作罢,权当被狗追着咬了口。
    而此时,有一封新的国际邮件,躺进了乔御的信箱。
    这是一封邀请函。
    又过了几日,从美国数学学会寄来的包裹,抵达了燕大数学院。
    李初杰打了个电话,让乔御来拿,一边忍不住在群里嘀咕:美国数学学会寄快递过来干啥?
    田成:快年底了啊,估计是要召开年会。我也收到了。
    田成所长虽然国籍不在美国,但却是美国数学学会内部推选的学士。
    如今,整个学会也没超过三百人。但是这个学会,却掌握着数学界一项重头奖项的颁奖权,那就是柯尔奖。
    田成:等等,乔御不是学士吧?
    几个小时候,李初杰发来了消息:现在是了。乔御说,希尔顿教授推选他为学士,已经内部通过了。
    草,我混的还不如一个本科生?!
    说着说着又想去生科院给李东伟套麻袋。
    我没记错的话,每次学会开会是不是都要颁奖?
    田成:当年没有特别突出的数学成果的话,学会宁愿空着,也不会颁奖。
    李初杰:那今年该颁什么了?
    柯尔奖分两种,一个叫柯尔数论奖,一个叫柯尔代数奖。
    通常而言,两个奖项交替颁奖,从来不会一起颁奖。
    田成翻了一下年历:数论奖。
    李初杰:那今年数论界,还活着的学者里,有研究成果超过孪生素数猜想的吗?
    田成又翻了一下期刊:没有。
    教职工群顿时沉默了一下。
    三分钟后。
    吴志天:[语音消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或
    吴志天:[语音消息]看看你们,一大把年纪了,整天就知道在工作群摸鱼划水,现在还是上班时间。真是的,什么时候也捧个奖回来啊?柯尔奖这种层次的,就不要求了。拿个第三世界学者奖也行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吴志天:咳咳,这种事还没盖棺定论,大家先不要宣传。把这口气憋着,等新闻出了再说。先不说了,我给周慎行截个图去。
    数学院各教授:
    柯尔奖是含金量很重的大奖,整个华国目前还没人拿到过。
    不管什么时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特别引人注目。
    之前周慎行说的话,他是听进去了的。
    吴志天琢磨了一下,如果乔御真的拿到了柯尔奖,那他找人办事,腰杆子就更直了。
    甚至找谁,吴志天都想好了。
    如今,某位新闻联播上天天见的实权人物,身边的秘书是他当年的学生。
    虽然这关系拐了点,但是稍提一句,应该问题不大。领导是好领导,一句话比他说破嘴皮子都管用。
    吴志天给周慎行发了条消息。
    吴志天:乔御大概率能拿科尔数论奖,那个华国数学科学奖,不用急着运作了。虽然我们一把年纪了,也有人卖人情,但是人情欠多了烧得慌。
    在原本的计划里,吴志天是打算让乔御得这个数学奖,然后暗箱操作一下,上上机关报,让那位学生在领导面前提一句。
    但是如果有柯尔奖在身,这个奖项就显得十分野鸡且不重要了。
    希尔顿教授简直是在瞌睡时送来枕头。
    吴志天的老伴见他这么跑来跑去,嘴里难免嘀咕:那个乔御是什么狐狸精,你对自己亲孙子都没这么好。
    吴志天因为最近心情好,不免摇头晃脑回答:我亲孙子要是乔御,我做梦都能笑醒!
    说完,提着鸟笼子遛鸟去了。
    吴志天亲孙子也是常青藤名校毕业,学的计算机,毕业后就进了硅谷,拿了绿卡。
    每逢春节,亲孙子回家过年,吴院长看到他就来气,说他被洋墨水给喂成白眼狼。
    他们这一代的老人家,是看着祖国怎么一步步起来的,走的特别心酸,特别累。
    因此,老学者们最朴素的愿望,不过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然后看着自己的国家,更好,最好。
    作者有话要说:2020年6月29日修改BUG:希尔顿教授错打成米歇尔。
    第132章
    系统很快就把李东伟的资料整理了出来。
    怪不得李院士对研究心肌干细胞的孙教授维护备至, 原来他自己也是研究干细胞起家的。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潜能细胞, 在合适的条件下或给予合适的信号, 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或者组织器官, 因此被称作万用细胞, 和精准医疗、基因治疗行业息息相关。
    但凡研究领域沾点医疗气息, 那真是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也不怪世界各国的生物学家,都削尖脑袋想往医疗领域钻,也不看自己研究方向对不对口。
    毕竟在诺贝尔奖里, 生物医学都不分家,叫诺贝尔医学奖。
    李东伟的实验室, 最近一年来,研究课题都是体外扩增造血干细胞。
    不少白血病患者等骨髓, 就是在等着合适的造血干细胞。
    毕竟骨髓移植又叫做造血干细胞移植。
    如果成功,通过移植能自我更新的造血干细胞, 可以让患者在无须化疗的情况下, 再生完整的血液系统。完全改变现有的骨髓移植与基因治疗方式。
    当然, 以现在的医疗水平来说, 这个方案属于异想天开, 项目文件提交上去, 都不一定能通过。
    因此, 李东伟在做的,也不过是前半截:完成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
    这个研究如果成功,绝对能登上CNS(及《细胞》《自然》《科学》), 无数诺贝尔奖学者都在上面刊登过自己的成名之作。
    李东伟四舍五入都快60岁了,还没作为一作上去过,馋的不行,每次听说有华国学者在上面发表论文,都嫉妒的一双眼血红。
    受限于现有技术,造血干细胞扩增只是理论上可行。
    廉价有效的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方法,是目前干细胞研究领域的终极目标之一。
    目前,李东伟领导的实验室,已经在国内外多个期刊上发表了12篇论文,大多围绕着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做的。
    乔御把论文买下来一看,初步断定对方墨迹了一年,实验也不过刚刚起步,才发现血清蛋白是造血干细胞培育中主要的污染物来源。
    乔御思考片刻,打了个电话给宋天宇。
    补考成绩出来了吗?
    宋天宇忙不迭点头:出来了,最低61最高84。没有挂!
    没挂就好。要是挂了,乔御就打算了,伤还没好,就再帮他补两天。
    乔御继续询问:后面半年我可能都会非常忙,你还有什么要求最好最近一周提出来,我尽量满足你。
    宋天宇沉默片刻,在被子里扭扭捏捏翻了个面:乔乔,你知道现在几点吗?
    乔御瞟了眼时间:晚上10点45。
    对啊,大半夜问我这个问题,你会让我晚上睡不着的宋天宇的眼神湿漉漉的,声音也变的黏答答。
    不仅晚上睡不着,说不定第二天还要起床洗裤衩。
    乔御:行,那我白天再来问你。
    说完,他挂断了电话。
    宋天宇:
    等等,我不是这个意思。
    系统再次发出一声冷笑:呵,直男。
    第二天,乔御就开始阅读学习系统为他搜集来的资料,在学习的间隙,也在疯狂自学大一到大四的教材内容。
    虽然在高中的时候,林枫就曾教过他一次,但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大概是因为上辈子当过学渣,这辈子在生博士的教室内持续当学渣,乔御鲜少有骄傲自满的情绪。
    他知道自己很强,但是也知道还有人比他更强,他满打满算,也不过才学三年半,而世界上多的是研究了三十年、五十年的老前辈。
    天赋重要,努力也重要。没有任何成功是轻松的,哪怕是有系统也一样。
    换个意志力不行的人捡到系统,哪怕是有系统督促,也未必能有现在乔御一半的成就。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将是乔御独立设计的第一个实验项目。
    他在高中就做过生物酶钻井液,但那属于拾人牙慧。若没有路德维希在前面指路,给出大概方向,乔御可能都不知道要怎么去努力。
    而后续一些实验,也有林枫的指导。
    他目前能指挥的一共有三个实验室,一个是在天海,由王晨领导,另外两个在燕京。
    在他高考结束后这么长一段时间里,王晨也没闲着,拿到了研究生毕业证,并且准备考燕大的博士生。等着早日和乔御汇合。
    张开伟的基因实验室,目前由寻安生物制药投资,一共6个人。
    拿到投资后,张教授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底下科研人员的工资翻了一倍。勉强安抚住了他们躁动的内心。
    这样的话,乔御能用的人手大概是7.5个。还在考博士生的王晨算半个。
    而李东伟的实验室在中西村高新区,临近华国科学院北京分院,旗下35名科研狗分工明确,品种优良,膘肥体壮。实验室大门正对着高分子蛋白国家实验室,走两步就能去其他院士家里串门。
    怎么看都像是歪瓜裂枣对上正规军。
    乔御把系统给他的学习资料也复制了几分,分别发给了这批人。
    乔御:这是未来打算的实验方向,因为需要尝试的方向过多,我打算三个实验室同时进行实验。你们先看看。
    一周后
    乔御:看完了吗?
    微信群里静悄悄。
    张开伟点开头像,和乔御私聊。
    张开伟:乔啊,17篇论文,还都是英文原版,一周时间,大家是看不完的啊!
    他们这,有些英语不好的,光是翻译就要一天一夜。
    乔御陷入了沉默。
    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一天两篇论文的学习速度。一开始有些累,需要不断磕精力药水,但是自从知识储备量到达一定程度后,他看论文的速度已经显著提升。
    除非是那种特别深奥的数学难题,在专心学习的情况下,只需要三个小时,乔御就能阅读理解完一篇60页左右的论文。
    智商是理解力、记忆力等能力的综合体现。
    乔御对系统道:把这批人智商也统计一下。
    片刻后,乔御得到了答案。平均112,只有王晨上了120,已经是普通人里极其聪明的那一类人。
    其实,在系统的鉴定里,大部分人智商都在95100左右。
    乔御:行。那再给一周时间吧,剩下一周我带大家一起看。
    乔御自己看完了论文。
    现在白天除了上课,剩下的时间里,他都在自己的实验室内,研究那台冷冻电镜。
    要说在国内,清大的生科院院长施文教授*绝对是冷冻电镜第一人。依靠冷冻电镜,他曾三次在《Nature》上发表文章,在膜内蛋白酶与分泌酶领域做出重大贡献。
    施教授曾在国内撰写过论文综述,回顾了华国从上个世纪来冷冻电镜的发展史,并呼吁更多的学者进入这一领域。
    要讨论的话,施教授绝对是首选。
    而燕京大学和清光大学真的非常近。
    所以乔御转着转着,就不小心到了清光大学校区。
    乔御思考片刻,给还在清大上学的郑清华打了个电话。
    十几分钟后,郑清华气喘吁吁地来了:乔啊,你怎么来清大了?对了,我最近天天跑3000米,给你看看我的肌肉。
    说完,郑清华举起胳膊,秀出自己的肱二头肌。
    郑清华从小就喜欢和乔御比较,如今在学习上是赶不上了,只好从其他方向找一点微弱的成就感。
    乔御解开扣子,撸起了袖子:你是说这个吗?
    郑清华:
    妈的,怎么好像比他的还大??
    郑清华不动声色套上外套:不是,大晚上的,你来我们学校干什么?总不可能是来看我的吧。
    乔御道:的确不是。
    虽然早就知道这个答案,但是在听到的时候,郑清华心里依然被哽了一下。
    你们学校生科院办公室在哪?你说我能见到施文教授吗?
    郑清华:卧槽,我数学院的,我怎么知道!
    纵然如此,郑清华依旧询问了自己的学长,要到了地址。
    清大校区挺大,两个人骑着共享单车朝目的地赶去。
    郑清华问:你找施教授干嘛?
    施文教授在他们院内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在十几年前还教书的时候,被人称为挂科狂魔,平生最烦沽名钓誉之辈,也不喜欢半灌水响叮当的人。
    乔御:有个研究项目,有些不确定。想得到施教授解答。
    晚上八点,早过了老师们的下课时间,但施文却依然在办公室没走。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