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回到明初当王爷

第四百一十七章 余通海

    “依卑职浅薄的见识,此等战船,已经是世间独领风骚之物,竟然有比之更快之船?”刘青山瞪着一双大眼睛,充斥着不信陈连点头道:“适才与伯爷闲聊,伯爷提及一种全新的战船,这种新式战船采用的是一种倾斜式的船身,对于船尾和船首会做些改变,操作性可能略差,但是航行速度军队
    有增无减。”
    刘青山算是对朱振彻底折服。
    人家朱振说的不错,论领兵打仗排兵布阵,他未必比得过常遇春和徐达,甚至连冯胜、邓愈、胡大海几位都比不过,但是人家会搞装备啊!
    这种战船开上战场作战,再配备上那种百丈之外毙敌的火炮,还要什么战术兵法阵型?
    直接碾压就可以了!
    打仗这种事情在朱振手里好像变得很轻松写意……
    朱振看向窗外的江岸,心里很是有些感触。女王船灵活、操控性更好,船型相对狭长,航速较快,在逆风中操纵性极佳。当年西班牙帝国无敌舰队的威风凛凛的“卡拉克”型帆舰就是因为操纵性不佳,在海战中败给
    了英国以吨位较小的“女王”型风帆战舰为主力的舰队,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权的衰落与英帝国的崛起。而飞剪式帆船更适合远洋航行,这类船有比较小的干舷,较少的上层建筑,不仅改善了船舶稳性,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帆的作用。船几乎贴着水面航行,长宽比一般大于六
    比一,船型瘦长,前端尖锐突出,航速快而吨位不大。其水下形状设计成最小阻力休,以提高航速,但保持一定的横向阻力剖面,导致水线特别优美,甚至在首部水线面有内凹,长长而尖削的曲线剪刀型首柱呈一种适合于赛
    跑的态势,在海上能劈浪前进以减小波浪阻力,就像是剪刀将海浪剪开一样,故曰飞剪。
    两款世界帆船史上最经典的船型被自己“剽窃”到了元末,来到了远东,不知日后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和英国舰队要以什么来纵横大洋建立霸权?
    朱振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
    我不是发明家,我只是黑科技的搬运工……出了长江口沿着漫长的海岸线航行,女王船的稳定性愈发凸显。与楼船稍有波浪便颠簸不止随时有可能倾覆不同,女王船的船首破开波浪,狭长的船身有很大一部分在水
    线之下,可以最大限度的给船身带来稳定。
    海上风大,风帆更是鼓得快要涨裂一般,充足的动能推动帆船快速前进,宛如风驰电掣!
    刘青山和虎二跳上了望台迎着腥咸的海风徜徉在蔚蓝的大海上,感受着前所未有的速度带来的快感!
    朱振则拧着浓眉,手指着海岸边一堆一堆冒起的浓烟,问身边的茹太素:“那就是煮盐?”茹太素在张大舍走后,几乎成了朱振的贴身管家,所有内政事务都要经由他的手来处理,而他也似乎对于政事比军伍更感兴趣,知道这是难得的锻炼自己的机会,不叫苦
    不叫累,任劳任怨。
    闻言,茹太素点头说道:“没错,、淮安自古以来就以煮盐闻名天下,这一带甚至家家煮盐为生。”他手指着海岸线后面连绵起伏无边无际的芦苇荡,说道:“这里都是盐碱地和沼泽,树木很难生长,所以这些芦苇就是煮盐的燃料。海水取之不竭,可随时随地熬煮成盐,但是燃料却是稀缺,芦苇易燃但不耐久,火力也不够硬,因此煮盐需要大量的芦苇。眼前的这些芦苇荡早已被各大家族占据,甚至各自派出族中的死士战兵看守,绝对不
    允许旁人染指,淮安各个世家之间时不时便因为砍伐芦苇过界而发生争斗,每每都要闹出人命。”
    朱振奇道:“此处应该是海州的地域吧?”茹太素自然知道朱振想的的是什么,苦笑道:“那也没用,那位被您杀掉的杨家子侄,已经将这些芦苇荡租给了各个世家,末将看过海州的账目,契约上写的是租七十年,
    您猜猜一共租了多少钱?三百两,呵呵……”
    朱振心中泛起怒火。
    这里是我的地盘啊,若是寻常百姓割苇煮盐讨个生活也就罢了,那些世家凭什么占据了此地,来占我的便宜?
    “哼哼,本伯的地方,岂容那些世家撒野?”茹太素吓了一跳,他可是甚至这位伯爷的脾气,赶紧劝阻道:“伯爷,非是下官怕事,淮安世家大多视煮盐为家族的重心,贩盐和海贸,一直都是淮安世家的主业,相对来说他们虽然将土地视为根本,却绝对不会放弃煮盐和海贸的丰厚利润。现在您即将筹建市舶司,就等于是将淮安世家的海贸生意断绝,若是再打煮盐的主意,这些淮安世
    家想不跟您拼命都不成了!”市舶司就等于斩断了淮安世家的一条腿,逼着他们要么加入市舶司乖乖的任由淮安收税,要么偷偷摸摸的搞走私。有煮盐这一块的利润跟着,他们还能忍气吞声。可若是
    连煮盐都给断了,那就等于将人家两条腿都砍掉,那是不给活路了!
    岂不是逼着淮安世家铤而走险,搞出大事情?
    别看眼下吴国公对朱振几乎言听计从无比依仗,但若是将淮安搞得乌烟瘴气甚至烽烟处处,那绝对不会让朱振好过!
    朱振呵呵一笑,随意说道:“你以为本伯会强硬的将这些芦苇荡收回?不不不,根本用不着,本伯只要略施手段,就能让这些芦苇荡统统全无用处。”
    “呵呵……”
    茹太素干笑两声,偷偷撇撇嘴……没了海贸的暴利,煮盐就是淮安世家嘴里最后一块肥肉,过惯了锦衣玉食珍馐美酒的奢侈生活,那些标榜着“耕读传家”的士族老爷和世家子弟们,能受得了只是依靠田地
    的那一点产出过日子?
    茹太素很坚定的相信,谁敢动这些芦苇荡,那就是断绝淮安世家的煮盐根基,淮安世家就会跟谁拼命!
    就算是吴国公都不行!
    朱振笑呵呵的瞅着茹太素:“怎么,不信?要不要打个赌?”
    茹太素响起刚刚输得彻彻底底的刘青山,脸色一僵,赶紧摇头道:“您是伯爷,您说什么就是什么,下官不赌。”朱振颇为失望,不悦道:“你说说哪里有你这样的圣人门徒?不逛青楼,不去妓院,不敢歇斯底里的打架,不敢醉酒当街,不敢肆意打赌,简直是丢尽了读书人的脸面!若
    是到了金陵,那些圣贤之后,保准没有一个看得起你的!不风流!不畅意!”
    言罢,背着手钻进舱室里去了。
    只留下茹太素气得咬牙……
    合着我们读书人,我们圣人们读,就该飞鹰走马,就该醉酒炸街,就该狎妓赌博?
    伯爷,您也忒看不起读书人了。
    朱振回到舱室,见到陈连正靠着墙壁打瞌睡,不由叹道:“你说说你这么大岁数,东跑西颠的图个啥?这一把老身子骨就老老实实待在金陵老家享清福得了,嫌命长啊?”
    陈连睁开眼,苦笑一声,坐直身子说道:“还不尽的儿女债啊……”
    “哎呦?这是有故事啊,来来来,您老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让本伯开心开心……”朱振笑呵呵的做到陈连身边。
    陈连闻言气得眼睛都瞪圆了:“堂堂帝国伯爵,武勋表率,岂能如此无赖?”
    朱振不以为意,亲自斟了两杯茶,递给陈连一杯。
    对于这个老爷子,他还是很有好感的。若是当真有何为难之事,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吝于帮一把手。
    陈连自然也知道朱振既然愿意听他说说,就代表着愿意帮把手,心里感激,可是话到嘴边,却说道:“国公打算任用安丰余通海为淮安行省副平章政事,伯爷可有耳闻?”
    说来也巧,朱振与武人的关系大多数极佳,但是也有不睦者,这位余通海,后世在金庸大大小说中留名的人物,在历史上也是显赫人物,跟他的关系却很差劲。
    朱元璋本意便是让余通海去统帅淮安,谁料朱振忽然如皓月之光,笼罩大地,然朱元璋手下武将的功劳再其面前,都黯淡无光。朱振理所当然的挡了人家的进身之阶。
    余通海甚至多次在公开场合扬言,只要机会,一定要朱振好看。
    朱元璋竟然这么着急掺沙子?
    这是看出来常遇春被自己同化了,所以找个关系相对敌对的啊!
    这朱元璋确实有点小器了。
    朱振皱眉道:“本伯未曾听闻这等消息?”
    若是当真有此事传出,自己不应该一点风声都未收到,难道自己的消息来源还不如陈连这个工房的话事人?
    陈连说道:“外界大概尚不知晓,但是工房衙门里头知晓此事的人却不少。因为最近这位大人,往工房跑,了解战船和水上武器性能最为上心。”
    朱振有些郁闷。
    虽然这消息真假尚且不知,可若是真的……让余通海给自己当副手?
    吴国公您还真敢想。
    先不说余通海是否认识自己手下跑腿的小徒弟张无忌,单说余通海现在在应天一脉的身份和地位,就不是朱振可以比拟的。
    余通海,祖上是濠州人,与赵普胜、廖永安在巢湖结寨自保,有水军千艘,在朱元璋最缺海军的时候,率军来投,可谓是实打实的雪中送炭。
    朱元璋在应天的时候,经常说的便是,吾得余通海,如得天佑。
    而余通海在军中也不是吃老本的人物,自从入红巾军,便一改往日水贼的习性,治军严谨而且赏罚分明,对待士兵如同恩父一般关怀备至,士兵都纷纷愿意为他效死。
    巢湖武将,余通海为首。
    太湖之战,余通海大战马迹山,舣舟胥口。
    张士诚手下大将吕珍以大军压境,诸将遇退,朱元璋更是写来亲笔书信,事不可为,全军可退守三十里。
    唯独余通海于军中疾呼,“诸君?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逃命?一旦逃命,我们的军备便为敌人侦查得知,不如趁着敌人对我们还不了解,迎头痛击。”
    于是,众将尚未反应过来,余通海便率领水卒,身先士卒冲锋。
    吕珍御兵有法,不知虚实的情况下,箭矢如玉,飞蝗如石,余通海有目中箭,三军惶恐不安,余通海却丝毫不退却,反而让亲兵穿上自己的战甲,继续冲锋。
    亲兵战死二十一,而余通海的战甲一直在冲锋的前线。
    红巾军将士士气如虹,吕珍亦为余通海的勇武所震撼,于是引兵缓缓退去。这才有了马迹山大捷。
    可以说,余通海是军中实干派大佬。
    这样一个人物,派给自己当做副手,这可不是仅仅限制朱振的手段,其中难免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秘辛。要知道单凭表面的因素来看,朱振完全压制不住余通海!
    一军主帅压制不住副手,那是多尴尬的一件事?
    最主要的是,这将会对朱振的计划形成极大的掣肘,严重拖延他在海州的作为,例如连云港的建设,例如市舶司的筹建……
    难道朱元璋对于开海通商有顾及?
    亦或是,各方势力对于淮安这块肥肉蠢蠢欲动?
    还是淮安的世家手眼通天,连余通海都能请动,使这位巢湖大佬,自动入局?朱振百思不得其解,不过一旦余通海来到海州,的确是一个大大的隐患。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