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页
原身纠结得火急火燎,天天上火,明明该是好消息,却更加忧心,结果又两天,自家父亲病倒了,早年过于操劳,也不知保养身体的他,一病不起,父亲躺在床上,一句话不说,可家里人心里都门清,他就希望走之前,能看一眼孙子,也算是给老裴家留了个根。
得,选择做出来了,原身决定辞职,把妻子塞回了和平乡,由母亲带着到后山亲戚那躲藏,自己则外出,开始了打工之旅,半年之后,唐招娣在后山,生下了儿子裴子豪,孩子刚满月不久,原身的父亲,便笑着溘然长逝,这要裴子豪的地位,在这家里又上了一层,故事也正从这儿开始写起。
对于裴晓萍而言,童年的记忆,是灰色的,并不到痛苦的程度,可在漫长的时光里,却也好像没有什么快乐。
她很小便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开头那一两年,爷奶对她挺好,可当她有了记忆开始,大家的态度就变了,爷爷和奶奶时常摸着她的脑袋感慨,要是晓萍是个男孩就好,对待她也总是时冷时热,要她在小小的年纪,就已经学了看人眼色。
然后有一天,弟弟出生了,爷爷过世了,一切便彻底变了。
以前总是在城里,一两个月才能回来一次的妈妈长居在家里,她身边有奶奶、有妈妈可却好像再也难得到什么爱,她们每天都要反反复复地告诉她mdash;mdash;你要好好对你的弟弟,以后长大了,他就是你的依靠,就是你的天,如果没有你的弟弟,老裴家就绝了根!她一知半解,渐渐地把这话听进了心里,既然妈妈和奶奶都这么说,也许这一切是对的。
原身辞职到南方打工,那儿开放程度厉害,工厂到处都是,可也有不少打着同乡的名头,坑钱的人,他从前都是在机械厂里做活,所学的一身手艺,全都是那些车间活,说白了,他比起其他工人,除却识字外,根本没有半点优势,便这么辗转地在几个厂子里来来去去,攒不下几个钱,头一年,他连回家的钱,都是借来的,没敢和家里人说,第二年开始,他便在同乡的介绍下,去了新的工作,学些砖瓦功夫。
先头便要拜师做学徒,然后跟着师傅做活,原身挺老实,学的速度不慢不快,不久后出师,便一起出去做活,可这做活,总是时不时地要被抽成,再者还会遇到些什么吹毛求疵,不给钱的主顾,一年到头,省下的钱根本不多。
远在家乡的吴桂芝和唐招娣,在了解到了这一切后,便也开始在家里,倒退回十年前,过起了勤俭节约的日子,两个女人都是能吃苦的人,她们的想法很简单,穷什么不能穷裴子豪。
于是裴晓萍便过起了,总是守在家里,看顾弟弟,任何好吃的,优先给弟弟,万事以弟弟为主的日子,她上学,同样耽搁了几年,原因很简单,妈妈和奶奶说了,她上学太早,家里没人照顾弟弟,她一直到九岁,才到了学校,成绩不好不坏的她,勉强上到了初一,便被哄着回了家,叫她外出打工。
事实上,那时原身在外头已经能独当一面了,多多少少,每个月都能汇回来一点钱,可吴桂芝和唐招娣也有自己的算计,其一,原身在外做工,是没有什么保障的,若是老了,就得回家,到时什么也干不动,还没钱就要出大事了。其二,孙子大了,总要娶媳妇,彩礼要钱、搭建房子也要钱hellip;hellip;如果只看眼前,钱是够用,可若是看到以后,那还是得继续省。
裴晓萍虽然是喜欢读书的,可自己的成绩算不上太过优越,听了奶奶和妈妈这么一说,她便也乖乖回去了,并被哄着,初中的年纪,就跟着村里人,到外头开始打工,每个月除却自己的生活花费,几乎尽数寄回,花季的年纪,没有半点娱乐生活,充斥在眼前的,只有其他的工人,和如山一样压在肩头的工作。
她工作的地方,是个不大不小的鞋厂,做的活,也是机械的流水线活mdash;mdash;事实上她也干不了太多其他的事情,她读书少,从小骨架也小,力气不大,只能做点这些,她日复一日地打钱回家,然后每回接起电话时,耳畔边都是奶奶或是妈妈对弟弟的吹嘘。
晓萍,你弟弟读书可好了!他们老师都说了,他没准能考到高中、大学去呢!到时候你就有个大学生弟弟了!rdquo;
你弟弟最近有个科目差了点,他们老师推荐说要去补习,只是这个补习费要花点,这样,你这个月工资,我就先拿去用了,毕竟弟弟出息了,你也好嫁人!rdquo;
家里快要起房子了,我和你奶算过了,这钱已经差不多了,就差个两万,你那还有吗?rdquo;
一句一句地砸来,裴晓萍只知道愣愣地应着,好、嗯,她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可却又很被说服,挺起胸膛和周边的工友炫耀自己mdash;mdash;
我弟读书特好,他们老师说他能上大学呢!rdquo;
我们家现在要起房子了,听说能起三层!rdquo;
她与有荣焉,可却越来越觉得空虚,在流水线上,一切都过得很快,像是眨眨眼,时间就过去了,每回回去,裴晓萍都发现弟弟又大了些,她在奶奶和妈妈的要求下,只要回去,一定会给弟弟带个鞋子、衣服,天天心心念念的便是家里,同时,外头的世界越来越精彩,她在工厂外头的租书店,看了不少的书,她喜欢文学,喜欢思考,可却苦于文化水平不高,每次看书,还得对个词典,自己理解的意思,时常牛头不对马嘴。
--
得,选择做出来了,原身决定辞职,把妻子塞回了和平乡,由母亲带着到后山亲戚那躲藏,自己则外出,开始了打工之旅,半年之后,唐招娣在后山,生下了儿子裴子豪,孩子刚满月不久,原身的父亲,便笑着溘然长逝,这要裴子豪的地位,在这家里又上了一层,故事也正从这儿开始写起。
对于裴晓萍而言,童年的记忆,是灰色的,并不到痛苦的程度,可在漫长的时光里,却也好像没有什么快乐。
她很小便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开头那一两年,爷奶对她挺好,可当她有了记忆开始,大家的态度就变了,爷爷和奶奶时常摸着她的脑袋感慨,要是晓萍是个男孩就好,对待她也总是时冷时热,要她在小小的年纪,就已经学了看人眼色。
然后有一天,弟弟出生了,爷爷过世了,一切便彻底变了。
以前总是在城里,一两个月才能回来一次的妈妈长居在家里,她身边有奶奶、有妈妈可却好像再也难得到什么爱,她们每天都要反反复复地告诉她mdash;mdash;你要好好对你的弟弟,以后长大了,他就是你的依靠,就是你的天,如果没有你的弟弟,老裴家就绝了根!她一知半解,渐渐地把这话听进了心里,既然妈妈和奶奶都这么说,也许这一切是对的。
原身辞职到南方打工,那儿开放程度厉害,工厂到处都是,可也有不少打着同乡的名头,坑钱的人,他从前都是在机械厂里做活,所学的一身手艺,全都是那些车间活,说白了,他比起其他工人,除却识字外,根本没有半点优势,便这么辗转地在几个厂子里来来去去,攒不下几个钱,头一年,他连回家的钱,都是借来的,没敢和家里人说,第二年开始,他便在同乡的介绍下,去了新的工作,学些砖瓦功夫。
先头便要拜师做学徒,然后跟着师傅做活,原身挺老实,学的速度不慢不快,不久后出师,便一起出去做活,可这做活,总是时不时地要被抽成,再者还会遇到些什么吹毛求疵,不给钱的主顾,一年到头,省下的钱根本不多。
远在家乡的吴桂芝和唐招娣,在了解到了这一切后,便也开始在家里,倒退回十年前,过起了勤俭节约的日子,两个女人都是能吃苦的人,她们的想法很简单,穷什么不能穷裴子豪。
于是裴晓萍便过起了,总是守在家里,看顾弟弟,任何好吃的,优先给弟弟,万事以弟弟为主的日子,她上学,同样耽搁了几年,原因很简单,妈妈和奶奶说了,她上学太早,家里没人照顾弟弟,她一直到九岁,才到了学校,成绩不好不坏的她,勉强上到了初一,便被哄着回了家,叫她外出打工。
事实上,那时原身在外头已经能独当一面了,多多少少,每个月都能汇回来一点钱,可吴桂芝和唐招娣也有自己的算计,其一,原身在外做工,是没有什么保障的,若是老了,就得回家,到时什么也干不动,还没钱就要出大事了。其二,孙子大了,总要娶媳妇,彩礼要钱、搭建房子也要钱hellip;hellip;如果只看眼前,钱是够用,可若是看到以后,那还是得继续省。
裴晓萍虽然是喜欢读书的,可自己的成绩算不上太过优越,听了奶奶和妈妈这么一说,她便也乖乖回去了,并被哄着,初中的年纪,就跟着村里人,到外头开始打工,每个月除却自己的生活花费,几乎尽数寄回,花季的年纪,没有半点娱乐生活,充斥在眼前的,只有其他的工人,和如山一样压在肩头的工作。
她工作的地方,是个不大不小的鞋厂,做的活,也是机械的流水线活mdash;mdash;事实上她也干不了太多其他的事情,她读书少,从小骨架也小,力气不大,只能做点这些,她日复一日地打钱回家,然后每回接起电话时,耳畔边都是奶奶或是妈妈对弟弟的吹嘘。
晓萍,你弟弟读书可好了!他们老师都说了,他没准能考到高中、大学去呢!到时候你就有个大学生弟弟了!rdquo;
你弟弟最近有个科目差了点,他们老师推荐说要去补习,只是这个补习费要花点,这样,你这个月工资,我就先拿去用了,毕竟弟弟出息了,你也好嫁人!rdquo;
家里快要起房子了,我和你奶算过了,这钱已经差不多了,就差个两万,你那还有吗?rdquo;
一句一句地砸来,裴晓萍只知道愣愣地应着,好、嗯,她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可却又很被说服,挺起胸膛和周边的工友炫耀自己mdash;mdash;
我弟读书特好,他们老师说他能上大学呢!rdquo;
我们家现在要起房子了,听说能起三层!rdquo;
她与有荣焉,可却越来越觉得空虚,在流水线上,一切都过得很快,像是眨眨眼,时间就过去了,每回回去,裴晓萍都发现弟弟又大了些,她在奶奶和妈妈的要求下,只要回去,一定会给弟弟带个鞋子、衣服,天天心心念念的便是家里,同时,外头的世界越来越精彩,她在工厂外头的租书店,看了不少的书,她喜欢文学,喜欢思考,可却苦于文化水平不高,每次看书,还得对个词典,自己理解的意思,时常牛头不对马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