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页
出了荣庆堂,宝玉想着自己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心下欢畅,步子也轻松了几分。却让贾政一句话给泼了盆子冷水:“即是你年后就要出行,也该去告诉你太太一声。让她把东西给你预备起来。”
是了,这个时代讲究得是出必告,返必面。何况宝玉现在这个年纪,要出这样远的门,不告诉王夫人一声实在说不过去。
宝玉对着贾政应了一声,才一步一挨地向着梨香院而去。因为他知道,今天其实并不是一个向王夫人挑明的好时机——今天王夫人谋求让薛家住进荣国府而不得,心下定是积了一肚子的怨气,他去了,就得先听王夫人的抱怨。
果然给王夫人见了礼之后,王夫人也不问宝玉为何今天这个时候来自己这里,就对着他道:“你看看,我如今可不是越发地让人踩下去了?明明是正经亲戚,也不过是住上几日,怎么老太太就一点面子也不给,可让我日后如何与你姨妈家里来往?”
你那妹子,可不是只住几天那么简单吧?原著里,人家连儿媳妇都是在梨香院里娶的。宝玉心下暗想,如今你自己就把梨香院给占了,还让他们一家子住哪儿呢?
可是这话他只能自己在心里想想,是不能说出来的,只好含糊劝道:“太太也不必担心。若是怕姨妈他们来了房子还收拾不出来,不如派两个人去替姨妈看看。也能督促那些看房子的别偷懒。”
“你知道什么。”王夫人显然对这样不关痛痒的劝慰并不接受:“你那个表兄,不是个省事的。你姨妈带着他们兄妹一起上京,也是想着能让你老爷帮着管束一二。”
你可太高看自己的老爷了。宝玉不知道为何王夫人会对贾政有这样的信任,分明他连自己的儿子都只知道打骂好不好?还指望着他帮别人管儿子。
不过这倒是一个知道薛大傻子到底有没有为恶的好机会,宝玉试探地问道:“怎么姨妈她们赶到这个时候上京来,天寒地冻的不说,若是路上耽误了一星半点的,岂不是要在路上过年了?”
第234章
王夫人听到宝玉问她薛家为何匆匆上京, 竟然连过年可能会耽误在路上都不顾了, 脸上也有些不大自在。想说吧怕失了面子,不说心里又有些发堵。
又因现在贾政除了初一十五进她的房门, 别的时候是半步不登。而贾珠每日里也是请了安就走, 不肯与她多说一句。李纨倒是时时在她的眼前,可是那是她的儿媳妇,又不是闺女,好些事让她知道只会看低了自己, 也是不能说的。
此事已经憋在她心里好长时间, 王夫人也想找个人吐吐苦闷。加之宝玉在贾母那里非比旁人,他说出的话,贾母十之八九都会应下。王夫人也想着把他说动了, 好让他去贾母那里再求个情。
因此想了想, 王夫人下定了决心, 可是说出的话还是有些避重就轻:“说来也是你那个表兄不争气, 时时地让你姨妈操心。这不年初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就让人讹上了, 非得说他打死了人, 还告到了官府。还是你舅舅出面, 才将事儿给撕掳干净。只是在金陵终是没人管束于他,你姨妈担心他再让人给讹了,事平之后才想着进京来。”
宝玉听她说得轻松, 也知道此事必是还扯上一个官官相护, 王夫人不愿意说, 他也不再深问,知道薛宝钗此世进宫又成泡影也就足够:
“即是舅舅能将事情撕掳开了,怎么不让表兄干脆去舅舅那里,想来舅舅约束一下外甥,比起老爷来更名正言顺。”
知道自己这个小儿子年纪虽小,可也不是让人轻易能糊弄过去的,王夫人就叹了口气:“他一个人走倒是轻巧,可是你姨妈只一个儿子,如何能舍得?何况他们家里又是皇商,不比咱们只管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总要有个男丁支撑着与人往来不是。”
宝玉只管点头:“太太说得也是正理。只是老爷平日里上衙门还来不及,怕是没有时间管教表兄。再说京里贵人也多,怕是表兄再冲撞了谁,舅舅又不在京里,更不好开交。”
王夫人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这也是薛姨妈想着住进荣国府的原因——大树底下好乘凉,薛家一旦在荣国府里进出,别人总要不看僧面看佛面。何况贾珠如今已经做了官,贾琏与宝玉两个看着也是好的,万一那薛蟠能近朱者赤,就再好不过。
“所以你也该去老太太那里替你姨妈分说一二,道一道她们一家子的艰难才是。”王夫人期盼地看着宝玉。
宝玉却神情一顿,有些沮丧地道:“还替姨妈家里分说呢。如今我与老爷都惹恼了老太太,这才请太太明日里替我描补描补。”
听到宝玉都惹了贾母不痛快,王夫人忙放下对薛家的担心,问道:“好好地,你怎么惹了老太太?平日里老太太最是疼你。可是因着你姨妈之事,老太太迁怒你了?”
宝玉就说出自己此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姨妈之事。不过是我听着琏二哥要回金陵应考了,想着与他做伴罢了。老爷也觉得可行,老太太才不痛快的。只是此事也有八九不离十了,太太看着替我收拾一下东西。”
宝玉才多大,就要行这样远的路!王夫人比贾母的反应还甚:“什么八九不离十,你才多大,就想着去应考。你哥哥都没去过那么远的地方,你一个小孩子家家何必跑那么远。”
宝玉并不把她的反应当回事,反正此事贾政已经定了下来,就是贾母也已经不再反对,王夫人反应再强烈,也只是痛快一下嘴:“太太想想,人家琏二哥哥将来身上还能袭爵,都要科举出身。我不去试试,一年年太太都觉得我是小孩子,什么时候才能是个头?”
--
是了,这个时代讲究得是出必告,返必面。何况宝玉现在这个年纪,要出这样远的门,不告诉王夫人一声实在说不过去。
宝玉对着贾政应了一声,才一步一挨地向着梨香院而去。因为他知道,今天其实并不是一个向王夫人挑明的好时机——今天王夫人谋求让薛家住进荣国府而不得,心下定是积了一肚子的怨气,他去了,就得先听王夫人的抱怨。
果然给王夫人见了礼之后,王夫人也不问宝玉为何今天这个时候来自己这里,就对着他道:“你看看,我如今可不是越发地让人踩下去了?明明是正经亲戚,也不过是住上几日,怎么老太太就一点面子也不给,可让我日后如何与你姨妈家里来往?”
你那妹子,可不是只住几天那么简单吧?原著里,人家连儿媳妇都是在梨香院里娶的。宝玉心下暗想,如今你自己就把梨香院给占了,还让他们一家子住哪儿呢?
可是这话他只能自己在心里想想,是不能说出来的,只好含糊劝道:“太太也不必担心。若是怕姨妈他们来了房子还收拾不出来,不如派两个人去替姨妈看看。也能督促那些看房子的别偷懒。”
“你知道什么。”王夫人显然对这样不关痛痒的劝慰并不接受:“你那个表兄,不是个省事的。你姨妈带着他们兄妹一起上京,也是想着能让你老爷帮着管束一二。”
你可太高看自己的老爷了。宝玉不知道为何王夫人会对贾政有这样的信任,分明他连自己的儿子都只知道打骂好不好?还指望着他帮别人管儿子。
不过这倒是一个知道薛大傻子到底有没有为恶的好机会,宝玉试探地问道:“怎么姨妈她们赶到这个时候上京来,天寒地冻的不说,若是路上耽误了一星半点的,岂不是要在路上过年了?”
第234章
王夫人听到宝玉问她薛家为何匆匆上京, 竟然连过年可能会耽误在路上都不顾了, 脸上也有些不大自在。想说吧怕失了面子,不说心里又有些发堵。
又因现在贾政除了初一十五进她的房门, 别的时候是半步不登。而贾珠每日里也是请了安就走, 不肯与她多说一句。李纨倒是时时在她的眼前,可是那是她的儿媳妇,又不是闺女,好些事让她知道只会看低了自己, 也是不能说的。
此事已经憋在她心里好长时间, 王夫人也想找个人吐吐苦闷。加之宝玉在贾母那里非比旁人,他说出的话,贾母十之八九都会应下。王夫人也想着把他说动了, 好让他去贾母那里再求个情。
因此想了想, 王夫人下定了决心, 可是说出的话还是有些避重就轻:“说来也是你那个表兄不争气, 时时地让你姨妈操心。这不年初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就让人讹上了, 非得说他打死了人, 还告到了官府。还是你舅舅出面, 才将事儿给撕掳干净。只是在金陵终是没人管束于他,你姨妈担心他再让人给讹了,事平之后才想着进京来。”
宝玉听她说得轻松, 也知道此事必是还扯上一个官官相护, 王夫人不愿意说, 他也不再深问,知道薛宝钗此世进宫又成泡影也就足够:
“即是舅舅能将事情撕掳开了,怎么不让表兄干脆去舅舅那里,想来舅舅约束一下外甥,比起老爷来更名正言顺。”
知道自己这个小儿子年纪虽小,可也不是让人轻易能糊弄过去的,王夫人就叹了口气:“他一个人走倒是轻巧,可是你姨妈只一个儿子,如何能舍得?何况他们家里又是皇商,不比咱们只管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总要有个男丁支撑着与人往来不是。”
宝玉只管点头:“太太说得也是正理。只是老爷平日里上衙门还来不及,怕是没有时间管教表兄。再说京里贵人也多,怕是表兄再冲撞了谁,舅舅又不在京里,更不好开交。”
王夫人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这也是薛姨妈想着住进荣国府的原因——大树底下好乘凉,薛家一旦在荣国府里进出,别人总要不看僧面看佛面。何况贾珠如今已经做了官,贾琏与宝玉两个看着也是好的,万一那薛蟠能近朱者赤,就再好不过。
“所以你也该去老太太那里替你姨妈分说一二,道一道她们一家子的艰难才是。”王夫人期盼地看着宝玉。
宝玉却神情一顿,有些沮丧地道:“还替姨妈家里分说呢。如今我与老爷都惹恼了老太太,这才请太太明日里替我描补描补。”
听到宝玉都惹了贾母不痛快,王夫人忙放下对薛家的担心,问道:“好好地,你怎么惹了老太太?平日里老太太最是疼你。可是因着你姨妈之事,老太太迁怒你了?”
宝玉就说出自己此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姨妈之事。不过是我听着琏二哥要回金陵应考了,想着与他做伴罢了。老爷也觉得可行,老太太才不痛快的。只是此事也有八九不离十了,太太看着替我收拾一下东西。”
宝玉才多大,就要行这样远的路!王夫人比贾母的反应还甚:“什么八九不离十,你才多大,就想着去应考。你哥哥都没去过那么远的地方,你一个小孩子家家何必跑那么远。”
宝玉并不把她的反应当回事,反正此事贾政已经定了下来,就是贾母也已经不再反对,王夫人反应再强烈,也只是痛快一下嘴:“太太想想,人家琏二哥哥将来身上还能袭爵,都要科举出身。我不去试试,一年年太太都觉得我是小孩子,什么时候才能是个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