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快穿]红楼虐我千百遍

第244页

    一来二去的,总有军需处忙的时候,就有人开口让贾政帮点小忙。真的只是小忙,不过是誊个书稿、记个往来之类。这其实是一些小吏和笔帖式的活计,可是谁让现在人人都忙呢?
    每次把活计交到贾政手上的时候,别人也是一脸带笑地说些大材小用的话。贾政也就表示自己知道笔帖式们忙,他可以帮一下,不必在意。听的人也就明白,贾政现在真的知道什么样的人,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只是你拿给人家了,因为咱们关系好,所以我帮忙。可不是因为我不懂行,不知道这不是我的份内事。
    对交到自己手里的活计,贾政还是认认真真地完成的。他不是很着急,那又不是他的本职工作,若是真急的话,事主本人自己去做好了。他只要求自己不出差错:让誊的书稿,方方正正的馆阁体,横竖成线。记往来,出、入他都要看过,还得有经办人的签名画押,一样都不能少,否则他宁可不记。
    就冲这份仔细与认真,就让人不得不说上一声,好耐性。再想想人家刚来工部那天的事儿,可不是得耐性好的人,才能坚持一个时辰还不急不燥。又看看写出来的字,明显是下过苦功夫的,和原来所传好读书还是十分相符的。
    因此认同贾政的人越加多了起来:别看工部不是国子监、翰林院那样做学问的地方,能来这里做官的,也多是十年寒窗中过进士的人。如贾政一样直接蒙父荫空降的,两三年也未必出现一个。
    现在大家发现贾政好读书的名声不假,也就自动脑补了若不是因为老国公上遗折为子求官,人家自己也能科举出身。显然大家都华丽丽忽视了贾政现在已近三十的年纪,要是真是英才的话,不该举都不中一个。不过贾政还是感受到了众人与他说话时,越来越尊重的态度,心里暗暗高兴。
    就算是家里,好消息也不少。先是贾赦亲自上门拜见杨先生,得知人家离出孝还有不到三月的光景,软磨硬泡地求着人家重回荣国、哦不是将军府。杨先生听闻荣国府已经改成了将军府,先惊后喜,答应了出孝后就给贾珠二人做先生。又怕两个孩子这三个月荒废了时光,亲自拟定了每日的功课。
    功课并不重,若是用心,半日即可完成。人家杨先生说得好,你们是军功之家,总不能堕了先人威名,让孩子们有半天的时间,可以练习一下骑射,就是强身健体也好。
    贾赦是知道杨先生在贾代善在时,颇得老爷子青眼的,对他的话也还听得进去。回来又与贾政商量一番,就将外院临近两个孩子院子处,寻了一个地方,起了个演武场。其实家里原来也不是没有,只是礼部的人来指点改规制时,各种地不足之处,贾赦他们现挑的那个地方,就被说有逾制之嫌,干脆推了。
    孩子请先生事已经有了着落,贾赦越把自己做家主的心盛了起来,张罗着整顿起府里的奴才来。
    贾母那里他不敢动,不过因赖家已去,他们一家的亲朋也除了,贾母在府里的人手,也就不剩下什么了。新任的大管家,是贾母含着怨气让贾赦选的。当时贾母本是想着贾赦能与她谦让一下,谁知贾赦就不是一个细心的,正被贾政一口一个家主架得飘飘然,以为贾母与贾政一样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了,直接把抄赖家最积极的刘柱给定下来了。
    大管家换成了自己人,那府里的奴才也就离听话不远了。借着出孝之机,已经放出了一些,现在再整顿,也就是优选一下了。当然优选这事与将军府的奴才还挂不上边,说是矬子里面拔高个更合适一些。
    可是这已经对那些奴才们震慑不小了,人人都明白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何况现在管家的还是邢夫人,贾赦的话分外好使起来。如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奴才整顿的分外顺利。
    西侧院的奴才也在整顿之列。两房并未分家,那天贾政对王夫人说的,分到二房的奴才就是二房的,其实有些过分的。只是那时不那么说,那些奴才就会心怀侥幸,两害相权取其轻吧。
    好在王夫人的陪房,早早就让贾政逼着或是消失、或是送官或是塞进了庄子,现有的人手都算是将军府的。就算是王夫人再不满意,也不能与当家太太对着干,要不邢夫人来上一句:当日二太太不是也这样管家的吗?王夫人就更没有脸了。
    这日贾政下衙,先去给贾母请安,就发现老太太情绪不高,少不得问上一句:“老太太可是身子不舒坦,用不用请太医来看看?”
    贾母摇了摇头:“今日你妹妹来信,说起要给林姑父纳妾之事,我心里不得劲,人就懒些,不碍的。”
    对哦,还有一个仙子娘。几世对黛玉的感情不是假的,贾政听说是仙子娘的事儿,忙道:“怎么好端端地,说起给妹夫纳妾来?”
    贾母叹了一声:“你妹妹成亲也有十来年了,一直没有身孕。林家又是五代单传,如何不急?”
    贾政想了想道:“这孩子也是缘份,当日妹夫家的老太太在日,也没有着急给妹夫纳妾。如今妹妹自己提出来,可同妹夫商量过?”
    “你妹妹也是为了子嗣计,都是一片为他林家着想之心,何用与姑父商量。”贾母显得不耐烦起来。
    知道人家要纳妾,着急的是你。问问情况,不耐烦的还是你。贾政觉得贾母别是更年期还没过完吧。只能好言对贾母劝道:“不是我要多事。这些日子去部办差,与那些正经读书人谈得多了,才知道清流之家,与咱们勋贵行事多有不同。”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