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页
细问才知,不光是女红针线算是一技之长,就是扫地格外干净、伺候水温恰到好处,都能出彩。而读书吟对却是尽量少表现的好,免得招了贵人们的眼,以为是要借主夺宠,那可就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了。
接下来的日子,宝钗最先要学习的,则是自己可以生活自理。因为在别人的印象里,生下来锦衣玉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薛家大小姐,自己除了拿拿茶杯,动动针线,是不会做别的的。
可是一旦入选,她可是要伺候人的宫女,而不是等着人伺候的贵人。因此先学会自己穿衣梳洗,当然是重中之重:别看原著里说元春可以带抱琴入宫,那是因为人家是去做女官,打着荣国公府嫡出大小姐的名号。这两样,宝钗一样也不具备!
若说穿衣、妆扮之事,宝钗没有什么压力,可是梳头却实在是让她为难了。做袭人那世,一开始只是个小丫头,头发光滑即可,等成了大丫头,已经有小丫头们服侍她了,对那些双平髻、流仙髻、抛家髻等等发式,宝钗可以叫出名字,要是上手梳出来,却是费了好些功夫。
好在她的学习能力不弱,用了半个月的功夫,已经可以自己把双平髻梳得光可鉴人。那两个嬷嬷见了,加意教她学着梳起了凌云髻、望仙九鬟髻等宫中才有的发式。原因也简单,若是宝钗能学得梳头的好手艺,说不定就能给哪位贵人掌管衣饰,不用做粗使宫女了。
薛姨妈先前见自己从小被人服侍到大的姑娘,竟要学这服侍人的本事,少不得与薛父哭诉,也说些不让宝钗进宫的话,谁知薛父喝斥她道:“年前我进京,已经先行打点了些内务府的人。现在再说又不参选,你是嫌我的命太长吗?”
宝钗也从同贵口中得知了薛父的话,可是却什么也没说,只是再与嬷嬷学习的时候,更加用心罢了。就是嬷嬷们不很严格的仪态,她也加意练习了起来。
还是那嬷嬷说了一句:“姑娘若是一进宫,仪态就与贵人比肩,怕是会引得人嫉恨。”宝钗才惊觉自己太过急于求成了。于是只让嬷嬷们演示,自己将规矩记于心中,只不做动作罢了。
如是者三年,宝钗不光是自己穿衣、梳洗没有问题,就是为薛姨妈送水递茶,时机也总是恰到好处,水温不凉不热,正是入口的好时机。惹得薛姨妈总是叹息:“我钗儿这样体贴,哪个做婆婆的能不喜欢?”
可是你们却不愿意让闺女伺候婆婆,只因为她的婆家不一定能成为自己家的助力。反而是闺女入了宫,立时就可以与内务府的人拉上关系。这话宝钗自然只是在自己心中想想,每次薛姨妈说的时候,她只娇嗔一声:“妈总是打趣女儿。”就能引得薛姨妈自己乐上半日。
三年间,宝钗只是在黛玉出孝后,去了扬州一次。黛玉也曾问过:“宝姐姐一定得入宫吗?听我的嬷嬷们说,宫里贵人们并不好打交道。要是薛家伯父为难,我父亲还有几个故旧,求人办个免选想也容易。”
当然容易,可是薛家自己能办都不肯办,又何必因为自己上林如海去求人。面对黛玉真诚的目光,宝钗只能道:“好妹妹,我家与你家不一样的。”
黛玉因与林如海说起,也不过是引得林如海叹息了一回:“你薛姐姐说的没错,这是人家家中之事,我们毕竟是外人,不好多插手的。”
黛玉因之黯然。林如海不忍爱女烦闷,将一个旧荷包给了黛玉:“这个荷包,是为父故人相赠。你给了你薛家姐姐,让她在宫中若能见到淑妃娘娘,不妨露上一露。”
就见黛玉两眼炯炯,里面全是好奇。林如海只好笑骂道:“越大越淘气了。若不是你一心惦记着你薛姐姐,这么些年为父早就忘记放在哪里了。”
“父亲还说忘记放在哪里了,我看他找的时候一丝迟疑也没有。”黛玉对着宝钗悄声吐槽。
宝钗摸索着手里的旧荷包,心里也是各种脑补,可是人家林如海如此实心帮助自己,没等自己进宫就给自己找下靠山,也算是对自己恩重,她就不好与黛玉一起八卦,只能温言劝道:“听嬷嬷们说,那淑妃娘娘在当今即位之前,就已经进府做了侧妃,家中也是书香翰墨之族。想是与你家里有旧。”
黛玉也发现自己如此揣测父亲,不是淑女所为,小心地看看嬷嬷们并未在跟前,才道:“好姐姐,你可别说与嬷嬷们听。”
宝钗点头道:“这铩手锏,自然要关键时刻用出才有效。若是叫嚷得天下皆之,人人防备,可还有什么效用?”
“好你个宝姐姐,平日看着最是道学,怎么今日倒俏皮起来了。”黛玉不依,笑着闹她。不想嬷嬷们听见动静大了些,在外扬声咳嗽了一声,才让黛玉安静了下来。
只是每年宫女的小选,皆在二月二日。因此宝钗不得不匆匆别了黛玉,回家收拾一番,就要进京侯选。此次进京,除了将薛蟠留在书院中过年,薛姨妈也要一同前往——选宫女不同别事,家里还是要有主母操持。
只是听说话,薛家自己在京中的宅子早已经打发人去收拾了:这三年来,因薛父从旁边盯着,薛姨妈也无法再往荣国府送什么重礼,王夫人先还来过几次书信,可是见薛家并无悔意,就是信也来得少了。
途中无事,京中近在眼前。宝钗并没有如薛姨妈那样近乡情更怯的感慨,扶了她下船,坐了早已经进京的管家安排的轿子,来到了薛家在京中的宅子前。
--
接下来的日子,宝钗最先要学习的,则是自己可以生活自理。因为在别人的印象里,生下来锦衣玉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薛家大小姐,自己除了拿拿茶杯,动动针线,是不会做别的的。
可是一旦入选,她可是要伺候人的宫女,而不是等着人伺候的贵人。因此先学会自己穿衣梳洗,当然是重中之重:别看原著里说元春可以带抱琴入宫,那是因为人家是去做女官,打着荣国公府嫡出大小姐的名号。这两样,宝钗一样也不具备!
若说穿衣、妆扮之事,宝钗没有什么压力,可是梳头却实在是让她为难了。做袭人那世,一开始只是个小丫头,头发光滑即可,等成了大丫头,已经有小丫头们服侍她了,对那些双平髻、流仙髻、抛家髻等等发式,宝钗可以叫出名字,要是上手梳出来,却是费了好些功夫。
好在她的学习能力不弱,用了半个月的功夫,已经可以自己把双平髻梳得光可鉴人。那两个嬷嬷见了,加意教她学着梳起了凌云髻、望仙九鬟髻等宫中才有的发式。原因也简单,若是宝钗能学得梳头的好手艺,说不定就能给哪位贵人掌管衣饰,不用做粗使宫女了。
薛姨妈先前见自己从小被人服侍到大的姑娘,竟要学这服侍人的本事,少不得与薛父哭诉,也说些不让宝钗进宫的话,谁知薛父喝斥她道:“年前我进京,已经先行打点了些内务府的人。现在再说又不参选,你是嫌我的命太长吗?”
宝钗也从同贵口中得知了薛父的话,可是却什么也没说,只是再与嬷嬷学习的时候,更加用心罢了。就是嬷嬷们不很严格的仪态,她也加意练习了起来。
还是那嬷嬷说了一句:“姑娘若是一进宫,仪态就与贵人比肩,怕是会引得人嫉恨。”宝钗才惊觉自己太过急于求成了。于是只让嬷嬷们演示,自己将规矩记于心中,只不做动作罢了。
如是者三年,宝钗不光是自己穿衣、梳洗没有问题,就是为薛姨妈送水递茶,时机也总是恰到好处,水温不凉不热,正是入口的好时机。惹得薛姨妈总是叹息:“我钗儿这样体贴,哪个做婆婆的能不喜欢?”
可是你们却不愿意让闺女伺候婆婆,只因为她的婆家不一定能成为自己家的助力。反而是闺女入了宫,立时就可以与内务府的人拉上关系。这话宝钗自然只是在自己心中想想,每次薛姨妈说的时候,她只娇嗔一声:“妈总是打趣女儿。”就能引得薛姨妈自己乐上半日。
三年间,宝钗只是在黛玉出孝后,去了扬州一次。黛玉也曾问过:“宝姐姐一定得入宫吗?听我的嬷嬷们说,宫里贵人们并不好打交道。要是薛家伯父为难,我父亲还有几个故旧,求人办个免选想也容易。”
当然容易,可是薛家自己能办都不肯办,又何必因为自己上林如海去求人。面对黛玉真诚的目光,宝钗只能道:“好妹妹,我家与你家不一样的。”
黛玉因与林如海说起,也不过是引得林如海叹息了一回:“你薛姐姐说的没错,这是人家家中之事,我们毕竟是外人,不好多插手的。”
黛玉因之黯然。林如海不忍爱女烦闷,将一个旧荷包给了黛玉:“这个荷包,是为父故人相赠。你给了你薛家姐姐,让她在宫中若能见到淑妃娘娘,不妨露上一露。”
就见黛玉两眼炯炯,里面全是好奇。林如海只好笑骂道:“越大越淘气了。若不是你一心惦记着你薛姐姐,这么些年为父早就忘记放在哪里了。”
“父亲还说忘记放在哪里了,我看他找的时候一丝迟疑也没有。”黛玉对着宝钗悄声吐槽。
宝钗摸索着手里的旧荷包,心里也是各种脑补,可是人家林如海如此实心帮助自己,没等自己进宫就给自己找下靠山,也算是对自己恩重,她就不好与黛玉一起八卦,只能温言劝道:“听嬷嬷们说,那淑妃娘娘在当今即位之前,就已经进府做了侧妃,家中也是书香翰墨之族。想是与你家里有旧。”
黛玉也发现自己如此揣测父亲,不是淑女所为,小心地看看嬷嬷们并未在跟前,才道:“好姐姐,你可别说与嬷嬷们听。”
宝钗点头道:“这铩手锏,自然要关键时刻用出才有效。若是叫嚷得天下皆之,人人防备,可还有什么效用?”
“好你个宝姐姐,平日看着最是道学,怎么今日倒俏皮起来了。”黛玉不依,笑着闹她。不想嬷嬷们听见动静大了些,在外扬声咳嗽了一声,才让黛玉安静了下来。
只是每年宫女的小选,皆在二月二日。因此宝钗不得不匆匆别了黛玉,回家收拾一番,就要进京侯选。此次进京,除了将薛蟠留在书院中过年,薛姨妈也要一同前往——选宫女不同别事,家里还是要有主母操持。
只是听说话,薛家自己在京中的宅子早已经打发人去收拾了:这三年来,因薛父从旁边盯着,薛姨妈也无法再往荣国府送什么重礼,王夫人先还来过几次书信,可是见薛家并无悔意,就是信也来得少了。
途中无事,京中近在眼前。宝钗并没有如薛姨妈那样近乡情更怯的感慨,扶了她下船,坐了早已经进京的管家安排的轿子,来到了薛家在京中的宅子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