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页
好吧,有个让她惦记的也好。贾环也不欲与赵姨娘再起争执,只是劝她:“三姐姐不大愿意姨娘靠前,姨娘宁可远着些。就是她说些什么,姨娘也当没听见就完了。还有就是林姐姐送仪程的事,姨娘也别与老爷说。”
赵姨娘算是从震惊中醒过神来,听了贾环的话连连点头:“放心吧,我还能不知道轻重不成。”贾环就又与她说些赵家与庄子的事。
再多的不舍,终免不了一别。初八一大早,贾环到老太太屋外磕了头,又向贾政与王夫人辞了行。得了几句教训后,由着赵姨娘送到二门,府里其他人并未出现。赵姨娘本就因儿子要远行心里不痛快,现在见府里连个送贾环的人都没有,就要吵闹。
贾环连忙制止了她,让她千万别碍了有心人的眼,才与赵姨娘辞别而去。在城门口与赵国基汇合,就发现赵国基身后跟了两个小厮。看来人家林家早有准备,这份人情,贾环只好先记下,等有机会再还。
王熙凤给贾环挑的两个小厮,一个叫周能,一个叫王柱,原来与赵国基都是一府当差,也还算是熟悉。现在看着赵国基身边就跟了两个小厮,有些不大服气:“赵哥这是在哪里发了财,连服侍的人都有了。”
赵国基脸也微红,可还是强撑着道:“也不过是我爹娘放心不下环哥儿,让我跟着照看。这样姨娘也放心些。”
那两个小厮早过来给贾环见礼,神情比起周能、王柱要恭敬得多。贾环就对几个人道:“也是时候启程了,别说那些没用的。”
到底贾环是主子,身边现在又有了赵国基,周能、王柱也不好放肆,乖乖地跟着上路。不想刚走了不到三日,还没等换船,那周能、王柱又忽然腹泻不止,连路也行不得了。贾环等了一日,那两人并不见好,只好留下银子,让他们暂且在客栈养着。若是好得快,就随后追上来,若是三五日后才好,那就先回府,反正贾环身边还有赵国基三人在。
周能、王柱心下叫苦,又不知道自己的破绽在哪里,加上本是惜命的人,只好听了贾环的安排,留在客栈养病。谁知一日不好、两日不好,足足过了七八日,才算是把腹泻止住了。偏此时贾环留下的银子,已经买药花得差不多了,去金陵自是不够,只好先回京去。
摆脱了王夫人安插的小厮,贾环四人都松了口气。尤其是赵国基,在听林家给的两个小厮说那两个人给贾环的饭里下药时,差一点没忍住,想着直接将那两人送官算了。还是贾环拦下,免得王夫人过早得了信,再派了别的人来。又是林家小厮,不知道从哪儿捣鼓出了药,反下到那两人的饭里,立竿见影地让那两个家伙有苦说不出。
这也算是托了贾政与王夫人沟通不畅的福:贾政就没告诉王夫人,赵国基会跟着去的事。至于林黛玉送两个小厮给贾环,就是贾政都不知道,也就更无从说起。所以王夫人想着,那两个小厮比贾环年纪大,又是两个人对付一个,总能如愿,所以连个年长些的长随都没派,就让三人上路了。
等王夫人见到那两个好不容易回京小厮,发现他们已经与贾环分开了十来天了,再想派人追上去,是万万来不及了。只好让人给金陵老宅送信,让那边的人盯紧了贾环,最好让他参加不了明年的童生试。
那边王夫人如何发狠,贾环并不知道,现在他与赵国基已经坐上了南下的船,每日在船舱里用功。舟楫不平,二人无法练字,每日人手一本林如海批注的四书五经狂背。
贾环不仅要自己背,还得将赵国基不认识的字教给他,看不懂的地方讲给他。赵国基对贾环的记性与理解能力,表示十分惊奇,一样都是看书,怎么他就记得那么快,还讲解的头头是道?
就在赵国基的疑惑之中,经过近两个月的水路,贾环他们终于抵达金陵。一下船,四人脚下都有些发飘,好象脚下的地面还在颠簸。贾环连想都没想过要回荣国府的老宅,赶紧找了一家看起来还算是干净的客栈,把大家安顿下来。
“哥儿,咱们怎么不回老宅?何必花这个冤枉钱。”赵国基有些不大明白。
贾环摇着头道:“那些看宅子的,哪个不是太太使出来的人。咱们要是回了那里,别说是出门读书,就是他们做的吃食,你敢吃吗?”
想起周能、王柱两个给贾环的吃食里下药,赵国基就打了个哆嗦,还是算了,花点钱就花点钱吧,总好过随时担心自己的小命。
休整了两天,贾环让两个小厮出去打听青山书院在什么地方,离这里有多远。赵国基对自己能不能进青山书院心里一点底也没有,毕竟自己与贾环的差距差得有点远,而人家孙大人的荐书里,也没有自己的名字。
贾环心里也没有底。
他当时所以说让赵国基考科举,也是因为觉得他年纪还小,多读点书总好过在家里混日子——赵国基在荣国府的时候,学的只是服侍人,还是服侍自己这个外甥。所以一出了府,他对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一点谱都没有。那还不如先读点书,将来自己买个铺子,自己记个帐、做个掌柜也好。
现在赵国基读书的兴趣上来了,也很卖力气,可是底子太差了。他又不象是贾环,本身有金手指,记忆力就不说了,那理解、归纳能力也是无人可及。现在就让赵国基参加童生试,就好象是让一个小学毕业几年的人,现在说让他参加高考,他自己也答应了,也愿意努力,可是中间差的初中、高中的内容,不是说补就能补得上的。
--
赵姨娘算是从震惊中醒过神来,听了贾环的话连连点头:“放心吧,我还能不知道轻重不成。”贾环就又与她说些赵家与庄子的事。
再多的不舍,终免不了一别。初八一大早,贾环到老太太屋外磕了头,又向贾政与王夫人辞了行。得了几句教训后,由着赵姨娘送到二门,府里其他人并未出现。赵姨娘本就因儿子要远行心里不痛快,现在见府里连个送贾环的人都没有,就要吵闹。
贾环连忙制止了她,让她千万别碍了有心人的眼,才与赵姨娘辞别而去。在城门口与赵国基汇合,就发现赵国基身后跟了两个小厮。看来人家林家早有准备,这份人情,贾环只好先记下,等有机会再还。
王熙凤给贾环挑的两个小厮,一个叫周能,一个叫王柱,原来与赵国基都是一府当差,也还算是熟悉。现在看着赵国基身边就跟了两个小厮,有些不大服气:“赵哥这是在哪里发了财,连服侍的人都有了。”
赵国基脸也微红,可还是强撑着道:“也不过是我爹娘放心不下环哥儿,让我跟着照看。这样姨娘也放心些。”
那两个小厮早过来给贾环见礼,神情比起周能、王柱要恭敬得多。贾环就对几个人道:“也是时候启程了,别说那些没用的。”
到底贾环是主子,身边现在又有了赵国基,周能、王柱也不好放肆,乖乖地跟着上路。不想刚走了不到三日,还没等换船,那周能、王柱又忽然腹泻不止,连路也行不得了。贾环等了一日,那两人并不见好,只好留下银子,让他们暂且在客栈养着。若是好得快,就随后追上来,若是三五日后才好,那就先回府,反正贾环身边还有赵国基三人在。
周能、王柱心下叫苦,又不知道自己的破绽在哪里,加上本是惜命的人,只好听了贾环的安排,留在客栈养病。谁知一日不好、两日不好,足足过了七八日,才算是把腹泻止住了。偏此时贾环留下的银子,已经买药花得差不多了,去金陵自是不够,只好先回京去。
摆脱了王夫人安插的小厮,贾环四人都松了口气。尤其是赵国基,在听林家给的两个小厮说那两个人给贾环的饭里下药时,差一点没忍住,想着直接将那两人送官算了。还是贾环拦下,免得王夫人过早得了信,再派了别的人来。又是林家小厮,不知道从哪儿捣鼓出了药,反下到那两人的饭里,立竿见影地让那两个家伙有苦说不出。
这也算是托了贾政与王夫人沟通不畅的福:贾政就没告诉王夫人,赵国基会跟着去的事。至于林黛玉送两个小厮给贾环,就是贾政都不知道,也就更无从说起。所以王夫人想着,那两个小厮比贾环年纪大,又是两个人对付一个,总能如愿,所以连个年长些的长随都没派,就让三人上路了。
等王夫人见到那两个好不容易回京小厮,发现他们已经与贾环分开了十来天了,再想派人追上去,是万万来不及了。只好让人给金陵老宅送信,让那边的人盯紧了贾环,最好让他参加不了明年的童生试。
那边王夫人如何发狠,贾环并不知道,现在他与赵国基已经坐上了南下的船,每日在船舱里用功。舟楫不平,二人无法练字,每日人手一本林如海批注的四书五经狂背。
贾环不仅要自己背,还得将赵国基不认识的字教给他,看不懂的地方讲给他。赵国基对贾环的记性与理解能力,表示十分惊奇,一样都是看书,怎么他就记得那么快,还讲解的头头是道?
就在赵国基的疑惑之中,经过近两个月的水路,贾环他们终于抵达金陵。一下船,四人脚下都有些发飘,好象脚下的地面还在颠簸。贾环连想都没想过要回荣国府的老宅,赶紧找了一家看起来还算是干净的客栈,把大家安顿下来。
“哥儿,咱们怎么不回老宅?何必花这个冤枉钱。”赵国基有些不大明白。
贾环摇着头道:“那些看宅子的,哪个不是太太使出来的人。咱们要是回了那里,别说是出门读书,就是他们做的吃食,你敢吃吗?”
想起周能、王柱两个给贾环的吃食里下药,赵国基就打了个哆嗦,还是算了,花点钱就花点钱吧,总好过随时担心自己的小命。
休整了两天,贾环让两个小厮出去打听青山书院在什么地方,离这里有多远。赵国基对自己能不能进青山书院心里一点底也没有,毕竟自己与贾环的差距差得有点远,而人家孙大人的荐书里,也没有自己的名字。
贾环心里也没有底。
他当时所以说让赵国基考科举,也是因为觉得他年纪还小,多读点书总好过在家里混日子——赵国基在荣国府的时候,学的只是服侍人,还是服侍自己这个外甥。所以一出了府,他对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一点谱都没有。那还不如先读点书,将来自己买个铺子,自己记个帐、做个掌柜也好。
现在赵国基读书的兴趣上来了,也很卖力气,可是底子太差了。他又不象是贾环,本身有金手指,记忆力就不说了,那理解、归纳能力也是无人可及。现在就让赵国基参加童生试,就好象是让一个小学毕业几年的人,现在说让他参加高考,他自己也答应了,也愿意努力,可是中间差的初中、高中的内容,不是说补就能补得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