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页
贾环苦笑一下,将自己年前一直生病之事说了。那两位可不是贾政,一下子就听出与其贾环说是回金陵科举,还不如是避祸。
李大人问道:“我看你所学,想考童生还少些火候。再在路上耽搁些,明年怕是无望。”
贾环回道:“林姐姐把姑父批注的书借给了我,就是路上也尽可看得。再说明年考不中也好,我可以在金陵等着下年再考,免得路上奔波。”等到后年的时候,荣国府离被抄也就不远了,那时回来,说不定王夫人已经没精力对付自己了。
孙大人听说黛玉将林如海的批注书借给了贾环,摇头叹道:“林侄女也是至性之人。如此说来,这个小子也算是林兄的半个弟子了。”
李侍郎也点头:“若不是林侄女借他字帖,怕是现在还发现不了林兄的安排,咱们也不能知道侄女处境。可见此子也算是个赤诚的。”
孙大人就又问贾环现在师承何人。贾环回道只在家学里上课,平日也不过是背书、练字。孙大人又沉吟起来。
李大人接着问了些贾环何时启程。贾环自己也不确定,这个他说了不算,还得看人家贾政的心情。那两位也是心知肚明,说是让贾环走前要告诉李府一声,转问起黛玉的日常来。重点竟然在黛玉入京后的住处,还有就是与贾宝玉的相处情况。
难道那位凤凰蛋,现在就已经将园中金钗们的诗作传出去了不成?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女孩子,并不需要什么才女名声。传出才名的,往往是家中别有用心、想着攀附高门。
贾环就小心道:“林姐姐才来的时候,别说是我,就是她也不过才几岁光景。家中有老太太做主,她也只能客随主便。这次再回来,因为要给林姑父守孝,在老太太院子里另收拾了屋子。要不是娘娘有旨意,也不会搬到园子里住着。就是和宝哥哥,也不过是从小熟惯些。”
李侍郎也就点头,没有多的话。那孙大人倒是鼻子里哼了一声:“好一位贤德妃,下的好旨意。”旨意两字咬得极重,有些咬牙切齿的味道,语气里颇多轻蔑。
贾环心下机灵了一下,忽然想起按着宫斗文的说法,一般的妃子们是无权下旨的,与自己家里通消息只能算是传信。而后宫的女人,能下旨的除了太后,只有皇后。而荣国府一直自豪的娘娘的旨意,竟是僭越!
这样想着,脸就是一白,头上也有些见汗:难道这两位是在寻元春把柄的?而因为自己的穿越,荣国府抄家要提前?可是他还没有准备好后路,就是科举也没有影子。而提前被抄家的荣国府,还能不能有人能逃得过,他更是不知道。
李侍郎与孙大人对视了一眼,难得荣国府还有个明白人,可惜却是个不受重视的庶子,可见那府要败还真是必然之事。不过这小子既然难得明白,到时自己伸手拉一把,也不算是难事。
贾环不知道,就在自己为前路担忧的时候,人生中的金大腿已经送到了面前。他只听着李大人问道:“你既然是要回金陵考试,你们老爷可给你安排了先生跟着?”
贾环摇头说没有,李大人就是一叹,觉得荣国府行事真是出人意表。要是不重视这个庶子,那又何必让他回金陵考试。可是回金陵考试,却连先生也不安排,难道是觉得自己家的孩子都是天才,自己看看书就考中?
孙大人的想法与李侍郎不谋而合,对着贾环道:“我有一个族侄,正在金陵的青山书院教书。明日我写一封信放在李府,你走前去找李大人拿了。”
贾环实实在在地给人跪了——书院呀,他本来是想着自己去了金陵,死记硬背林如海的批注,将秀才考到手就得了。可是没想到人家孙大人竟给他送了大礼,直接地自己介绍进了青山书院。别管能学多少,比起自己死记硬背肯定是强多了。说不定将来荣国府抄家后,他若无罪释放,还能接着考下去呢,对完成任务更有利了。
跪,必须得跪!那眼中的狂喜,怎么也遮掩不去,他也不必遮掩。
李侍郎在旁边看得真切,不由得再次为贾环感到可惜。一般的清流人家,嫡庶更是分明。可是他们的分明,却是能有嫡子,最好不出一庶子。可是要是真有了庶子,也很少往废了养,而是培养这些庶子的宗族观念,做嫡子的助力。
人家荣国府不是清流,所以庶子竟然养废了也不可惜。至于不好生教养,又何必生他的话,清流出身的李侍郎是说不出口的。而被往废了养,却自己一心上进,还有颗赤诚之心的贾环,在李侍郎眼里又被高看了些,心里暗说歹竹出好笋。
至此想问的问完了,李侍郎也就不留贾环,端茶送客。
贾环这个还是知道的,老实地告退后,一出门自己蹦了个高,倒把要送他回荣国府的那个表衣小帽吓了一跳。不过人家的职业素质比荣国府的下人强,连个诧异的表情都没有,默默地在前面带路。
等和青衣小帽道别的时候,贾环已经恢复了镇定。回想了一下自己与李侍郎两人的谈话,觉得就算是不能打消李侍郎的疑虑,好歹也算是为黛玉解释了一下,想必能让李家来接黛玉小住的决心更大一点。
因着离他离府的时间越来越近,赵姨娘看他也就更着紧。知道他今日又出了府,少不得唠叨几句。贾环见小鹊不在,让小吉祥看了门,把自己今天遇到贵人的事儿说与赵姨娘,而如何遇到这贵人的,只归于自己的人格魅力。
--
李大人问道:“我看你所学,想考童生还少些火候。再在路上耽搁些,明年怕是无望。”
贾环回道:“林姐姐把姑父批注的书借给了我,就是路上也尽可看得。再说明年考不中也好,我可以在金陵等着下年再考,免得路上奔波。”等到后年的时候,荣国府离被抄也就不远了,那时回来,说不定王夫人已经没精力对付自己了。
孙大人听说黛玉将林如海的批注书借给了贾环,摇头叹道:“林侄女也是至性之人。如此说来,这个小子也算是林兄的半个弟子了。”
李侍郎也点头:“若不是林侄女借他字帖,怕是现在还发现不了林兄的安排,咱们也不能知道侄女处境。可见此子也算是个赤诚的。”
孙大人就又问贾环现在师承何人。贾环回道只在家学里上课,平日也不过是背书、练字。孙大人又沉吟起来。
李大人接着问了些贾环何时启程。贾环自己也不确定,这个他说了不算,还得看人家贾政的心情。那两位也是心知肚明,说是让贾环走前要告诉李府一声,转问起黛玉的日常来。重点竟然在黛玉入京后的住处,还有就是与贾宝玉的相处情况。
难道那位凤凰蛋,现在就已经将园中金钗们的诗作传出去了不成?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女孩子,并不需要什么才女名声。传出才名的,往往是家中别有用心、想着攀附高门。
贾环就小心道:“林姐姐才来的时候,别说是我,就是她也不过才几岁光景。家中有老太太做主,她也只能客随主便。这次再回来,因为要给林姑父守孝,在老太太院子里另收拾了屋子。要不是娘娘有旨意,也不会搬到园子里住着。就是和宝哥哥,也不过是从小熟惯些。”
李侍郎也就点头,没有多的话。那孙大人倒是鼻子里哼了一声:“好一位贤德妃,下的好旨意。”旨意两字咬得极重,有些咬牙切齿的味道,语气里颇多轻蔑。
贾环心下机灵了一下,忽然想起按着宫斗文的说法,一般的妃子们是无权下旨的,与自己家里通消息只能算是传信。而后宫的女人,能下旨的除了太后,只有皇后。而荣国府一直自豪的娘娘的旨意,竟是僭越!
这样想着,脸就是一白,头上也有些见汗:难道这两位是在寻元春把柄的?而因为自己的穿越,荣国府抄家要提前?可是他还没有准备好后路,就是科举也没有影子。而提前被抄家的荣国府,还能不能有人能逃得过,他更是不知道。
李侍郎与孙大人对视了一眼,难得荣国府还有个明白人,可惜却是个不受重视的庶子,可见那府要败还真是必然之事。不过这小子既然难得明白,到时自己伸手拉一把,也不算是难事。
贾环不知道,就在自己为前路担忧的时候,人生中的金大腿已经送到了面前。他只听着李大人问道:“你既然是要回金陵考试,你们老爷可给你安排了先生跟着?”
贾环摇头说没有,李大人就是一叹,觉得荣国府行事真是出人意表。要是不重视这个庶子,那又何必让他回金陵考试。可是回金陵考试,却连先生也不安排,难道是觉得自己家的孩子都是天才,自己看看书就考中?
孙大人的想法与李侍郎不谋而合,对着贾环道:“我有一个族侄,正在金陵的青山书院教书。明日我写一封信放在李府,你走前去找李大人拿了。”
贾环实实在在地给人跪了——书院呀,他本来是想着自己去了金陵,死记硬背林如海的批注,将秀才考到手就得了。可是没想到人家孙大人竟给他送了大礼,直接地自己介绍进了青山书院。别管能学多少,比起自己死记硬背肯定是强多了。说不定将来荣国府抄家后,他若无罪释放,还能接着考下去呢,对完成任务更有利了。
跪,必须得跪!那眼中的狂喜,怎么也遮掩不去,他也不必遮掩。
李侍郎在旁边看得真切,不由得再次为贾环感到可惜。一般的清流人家,嫡庶更是分明。可是他们的分明,却是能有嫡子,最好不出一庶子。可是要是真有了庶子,也很少往废了养,而是培养这些庶子的宗族观念,做嫡子的助力。
人家荣国府不是清流,所以庶子竟然养废了也不可惜。至于不好生教养,又何必生他的话,清流出身的李侍郎是说不出口的。而被往废了养,却自己一心上进,还有颗赤诚之心的贾环,在李侍郎眼里又被高看了些,心里暗说歹竹出好笋。
至此想问的问完了,李侍郎也就不留贾环,端茶送客。
贾环这个还是知道的,老实地告退后,一出门自己蹦了个高,倒把要送他回荣国府的那个表衣小帽吓了一跳。不过人家的职业素质比荣国府的下人强,连个诧异的表情都没有,默默地在前面带路。
等和青衣小帽道别的时候,贾环已经恢复了镇定。回想了一下自己与李侍郎两人的谈话,觉得就算是不能打消李侍郎的疑虑,好歹也算是为黛玉解释了一下,想必能让李家来接黛玉小住的决心更大一点。
因着离他离府的时间越来越近,赵姨娘看他也就更着紧。知道他今日又出了府,少不得唠叨几句。贾环见小鹊不在,让小吉祥看了门,把自己今天遇到贵人的事儿说与赵姨娘,而如何遇到这贵人的,只归于自己的人格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