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穿越)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穿越)——觉三千里(74)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寇准抽出随身行李中的一本左传,耐下性子读了起来。
    流言蜚语一夜之间消失了,仿佛被一双无形的大手从世间抹去了一般。
    没有人再去议论那突然被封锁的皇陵,也没有人在去议论八贤王那天急匆匆奔进行宫的身影。
    关于皇陵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原本已经流传出数个版本的真相,但目前已经没有人再敢继续议论,所以好奇的人们只能在自己的心里慢慢猜测。
    而少有的知道真相的几个人,对真相早就不再关心了。
    他们只关心自己会在这整件事情中得到或者失去什么。
    或许只有一个人是例外。
    可能八贤王是真正地为他被盗掘了坟墓的兄长而悲痛,并且想要抓住盗墓贼,为兄长报仇吧。
    赵受益不确定地想。
    无论如何,他已经将自己的计划完成了一半。
    寇准应该已经明白了自己给他列出的选项,要么主动退休安度晚年,要么被动退休两败俱伤。
    赵受益也不想将先帝陵被盗的事实大白与天下,就像他同样不想将狸猫换太子的真相大白于天下一般。
    这两件事都是皇室丑闻,一旦流传出去势必要给皇室的形象抹黑。
    作为皇室首脑,赵受益可以说是皇室丑闻中受损最严重的那一个了。
    皇帝如果失去了民众的尊重和敬畏,那和八卦明星又有什么区别呢。
    皇帝绝对不能成为百姓茶余饭后闲磕牙时议论的劲爆八卦的主角。
    所以他用几乎一模一样的手段拿捏住了寇准和刘娥。
    我手里掌握了你的一个黑历史。这段黑历史一段爆出去,你就完了,一定会死得惨不忍睹,但也会让我面上无光。同时你也知道,我作为一个皇帝,是无论如何不能不在乎自己的面子的。
    所以你应该相信,但凡有一点可能,我都不会想要把你的黑历史抖搂出去的。
    可是你也不能把我逼得太狠逼急了我,我把你的黑历史抖搂开,就算我丢了面子,可你就死了啊。
    这一切难道是值得的吗?
    所以,为了达成双赢局面,你我双方不如各退一步。
    我不曝光你的黑历史,你也乖乖地放开手中的权力,回家养老。
    朕会给你们留一个身后令名的。
    而寇准和刘娥,也确实到了会认真考虑自己的身后名的年纪了。
    早个二十年,刘娥肯定宁可被后世唾骂为武曌再生,也要过一把穿龙袍的瘾。
    但如今不一样了。他们老了。
    赵受益还年轻,所以,他静静地等待着寇准的答复。
    他相信,这个答案,会让他很满意的。
    第83章 獾郎
    祭祀祖陵的活动, 最终安排在了抵达巩县的第五天。
    不能再拖了, 都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 赵受益看着刘恩算了算这几天的花销, 发现住在巩县行宫的开销能比在汴梁的时候高出十几倍来。
    究竟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赵受益也不是很能明白。他只知道, 如果不尽早解决这一摊子事, 他能把好不容易攒下来的这点家底败光。
    太不容易了太不容易了,赵受益心痛地想着,以后再也不出门了,出门太费钱了。
    就算实在不得已要出门,也不能再搞这个排场了,轻车简行才是王道啊。
    想到如今停在水上的那艘豪华龙舟和建造它时所费的银两, 赵受益的心都在滴血。
    那可是整整五千两黄金啊!
    这还是他疯狂暗示宗正寺让他们少花点钱的结果。
    再加上建造襄阳王陵所需要的花费
    就出了这么一回门,居然耗费了那么多的钱财!
    这么多钱要是投入到夏玉奇的的研究上, 能产出多少神奇的科技成果啊!
    来巩县之前, 夏玉奇就派人和他说,他的研究已经步入了阶段性尾声,最迟到秋天就能看到成果了。
    看看,看看!
    这才是竭诚报国的样子!
    来到巩县的第五天,赵受益和刘娥在吉时祭祀了祖先, 汇报了执政这几年的各项成果, 主要是自夸自擂了一番对西夏用兵的成果,再将李元昊这个最大战利品拉来让祖先过了目,然后就吹吹打打地准备回汴梁。
    先帝陵前的盗洞已经填上了, 把守皇陵的人手撤了回来,再也没有人议论那一晚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切就好像是一开始那样平静。
    回到汴梁,寇准终于开始亲笔撰写他的辞呈。
    做官做到了他这一步,已经很少再去亲笔撰写什么公文了。他有一整个幕僚团队来帮他起草公文,他只需将公文大意讲述出来,幕僚们自会帮他润色誊写。
    即使是呈给皇帝的奏章,也不过是最后由他再抄写一遍罢了。
    重要到需要他一笔一划、从草稿打起的公文,一般就是这几类。
    要么是前线大捷的捷报,要么是班师回朝的第一份奏章,要么是皇帝驾崩的卜告,要么就是自己的辞呈。
    他从未预料到自己居然会有需要些辞呈的那一天。
    从十几岁得中进士、踏入官场的那一天,他就明白了自己对权力的渴望。
    做过了左右朝政的官员,再做回平民百姓,这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哪怕他不会再是平民百姓,他可以保留自己莱国公的封号。
    可是一个没有官位、没有封地的国公,和普通百姓有什么区别呢?
    是怎么落到这一步的呢?
    寇准想来想去,也懒得去想了。
    他写好了他的辞呈。
    从开始打草稿到成文最终誊抄到呈给皇帝的奏章上,不过才过了半个时辰的时间。
    因为辞呈没有什么好写的,无外乎就是些我老了,不能胜任如今的职位,请官家容许我回到家乡,让我这衰老之躯能够叶落归根,平静地度过短暂的余生。
    寇准笑了笑,几乎能想到皇帝接到这份辞呈时的表情。
    一定会很震惊,然后问他,是朕哪里做的不好了吗?为什么老师要辞官?
    接着说,不,朕绝不接受这份辞呈!
    然后就会给他赏赐一大批的财物下来,叫他安安心心地当官,不要动辞官不做的念头。
    想到这里,寇准又花了半个时辰写了第二份辞呈,写完之后觉得还是不保险,又写了第三份。
    三份总该够了吧。
    寇准不确定地想。
    事实证明,寇准还是低估了赵受益的入戏程度。
    在接到寇准的辞呈的时候,赵受益恨不得当场在崇政殿表演个一蹦三尺高,但他还是克制住了自己内心的喜悦,拒绝了这份辞呈。
    作为一个有追求的明君,得力臣子的辞呈是不能一下子就接受的,总得推拒几回合,以显示自己是多么的爱惜人才。
    寇准也不气馁,第二天继续递辞呈。赵受益继续拒绝。
    如是三个回合,寇准用光了自己的辞呈存货,只好又新写了一份,赵受益终于同意了。
    这一天不是大朝会,赵受益单独接见了寇准,拿着他的第四封辞呈,笑道:既然老师坚持,那朕就不强留了。
    寇准道:谢官家成全。
    赵受益问道:老师辞官之后,是想要回乡吗?
    寇准道:可能吧。
    赵受益道:无所事事地颐养天年,可不像是老师的作风。
    寇准道:官家何出此言?
    赵受益笑了:老师的女儿与外孙都在汴梁,千里迢迢回了家乡,又能与谁团圆呢?不如依旧留在汴梁。
    寇准道:我留在汴梁,又能做什么呢?
    赵受益心道,你能做的事情可多了。
    再不济,你还能去给晏殊打工。清北大学如今缺文化课教师缺到要死,晏殊又是个宁缺毋滥的货,非大儒不收,清北大学的学生课程表居然都排不满。
    课程表都不满,那还算什么学校啊!
    就算是辞官了,也请继续为大宋发光发热吧,莱国公。
    赵受益道:前任枢密副使晏殊,在城边开了个清北大学。老师知道吧?
    寇准道:略有耳闻。
    教书育人乃人间乐事,赵受益道:老师不如去那边看看。若是喜欢,就也在那里当个教师。晏殊与老师也是老相识了,彼此也能有个伴。
    寇准道:遵旨。
    从宫里出来后,已经是后半晌了。
    寇准坐上了自家的马车,对车夫说:去清北大学看看。
    车夫应喏,也不向人打听清北大学在哪,扬鞭而行。
    寇准暗笑,看来晏殊这个大学办得颇招摇,整个京城都知道在哪。
    清北大学离皇宫隔着几乎半个汴梁,寇准到了清北大学的时候,正是将要日落的时候,校园里刚敲了一遍放课钟,满是冲出教室、奔向饭堂的年轻身影。
    寇准略略扫了一眼,只见目之所及皆是人山人海,迟疑道:咱们先在这里等一会儿,等人少些再去找晏校长吧。
    他也曾听过些关于晏殊与清北大学的流言,自然也知道晏殊是此地的校长。
    好在人流高峰只持续了不长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寇准举目四望,并不知道晏殊在哪里。正好有一个长得颇为俊俏、叫人看了就心生欢喜的少年人路过,忙拦下他问道:这位小郎君,请问晏校长在哪里?
    那少年人将他打量了一番:这位大人是来找晏校长的?校长这个时候应该在校长室里,请随我来吧。
    寇准笑道:你这个小后生,怎么知道我是个大人。
    少年人笑了,指着他腰间:大人,你忘了摘下这个。
    寇准一低头,只见紫金鱼袋还佩在身上。
    他从宫里出来,心绪纷乱,竟然忘了把它摘下来。
    瞧我,老糊涂了。
    寇准摘下鱼袋,拿在手里,对眼前的少年人道:还请小哥带路。
    一路上,寇准与那少年攀谈,得知他姓白名玉堂,浙江金华人士,家里兄长嫌他不通诗书礼义,将他送来清北大学喝墨水。如今他在晏校长手底下做武学助教,勉强拿几两奖学金混饭吃。
    寇准看着他身上穿着的绸缎衣袍,上面活灵活现的折枝花卉纹路,夕阳之下点点跃金。又见他脖颈上挂着一块细腻润泽的虎形佩玉,应该是属相。便知这一定是家里宠爱的幼子,被送来汴梁跟晏殊挣个前程的。
    说话间校长室到了,白玉堂抬手敲了敲门,里面喊了一声进,他推开门,向里面的人道:校长,有个佩金鱼袋的大人来找你。
    晏殊道:请进来。
    白玉堂转头对寇准道:好啦,我有事先行一步。
    寇准道:有劳你带路了。
    晏殊正埋头在案前不知道在干什么,左手捏着一个饭团:是哪位佩金鱼袋的大人,来找我做什么?
    佩金鱼袋的高官,汴梁城里两只手都数得过来。但晏殊一个也懒得应付,又到交稿日了,出版社那边一直在催,他得将
    寇准道:是我。
    晏殊猛地抬头:莱国公?
    所以你辞了官,打算以后回家养老。但官家让你留在汴梁,上我这里看看,最好能在大学里谋个教职?
    寇准点头:正是如此。
    此时他正和晏殊漫步在汴河畔。
    清北大学依汴水而建,将一段较窄的河道包含在了自己的校园里。
    这一段河道风景秀丽,夕阳之下,平静的水面偶尔被微风吹起细波,美不胜收。
    河边不只有他们两个,还有三三两两吃完了晚饭,在校园里玩耍的学生。
    晏殊心道,这可真是
    太棒了!
    官家真懂他的心意,给他寻觅了这么一位大儒来当教师!
    这得减轻他多少负担!
    寇准学识渊博,不仅能够当教师来用,而且还能在编写晏公笔谈的时候助他一臂之力!
    他面上不动声色,心里疯狂地想着该怎么将寇准留下来。
    寇准看着校园里朝气蓬勃的学子,若有所思地道:你们这里,人倒是不少。
    晏殊忙道:确实不少,光是在册的学生就有六万多人了。
    他们经过了一方被栅栏围住的平地,平地上铺着寇准班师那天在城外看到的水泥。
    晏殊道:那是操场。玉堂正领着学子们体训。
    寇准看见了刚刚见过的白玉堂,他果然是有事先行一步。
    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把碎石子,站在场地正中,数十个人排成两排,绕着场地奔跑。但凡是有想要偷懒的,他就一颗石子打中那人小腿:跑快些!
    寇准收回视线:当真朝气蓬勃。
    他看出来了,晏殊也有意让他留下。
    其实,他自己也未必不想留下来。
    皇帝算是说对了,赋闲在家等死的生活不适合他。
    他必须得做点什么。
    站在汴水旁,远远眺望,能隐约望见宣德门的一角。
    这里是皇城,这里是汴梁。
    这里是权力的中心。
    他不想离开这里。
    或许教书育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他此生再也回不到权力的中心了,但他可以教出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这些学子中,也总有一个两个,能够位极人臣,能够站在他曾经站在的位置
    礼义不愆,何
    何什么来着?
    寇准转头,见是几个六七岁模样的幼童,站成一个圈。
    他问晏殊:这也是你们的学生?
    晏殊笑道:应该是学生的家属。拖家带口的学生也有许多。
    见他们的模样,应该是几个人凑在一起,玩接龙游戏。
    寇准心道,他们一定是在接左传的句子。
    左传,他前几天才又读了一遍。
    这是昭公四年的一句话,礼义不愆,下一句是
    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
    只见一个穿绿衣的小童,从容不迫地接上了下一句。
    旁边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的红衣小童跺了跺脚:又被獾郎抢了先!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