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穿越)——觉三千里(49)
这可真是个大.麻烦啊!
襄阳王赵爵, 乃太宗皇帝幼子, 先帝的幼弟。
先帝子嗣艰难, 继位多年未有太子, 当时襄阳王尚在京城,聪敏自持, 笃爱书礼。于是就有一种议论, 说不如效太.祖太宗兄终弟及故事,以襄阳王为储君,继承大统。
先帝当时没说什么,只是以宋州乃龙兴之地为由,改为应天府,又在应天府兴建了祖庙宫殿。
宫殿建成之后, 马上迁了一大批的宗室子弟去应天府居住。
美其名曰,宗室生齿日繁, 汴梁城宫殿不堪居住, 不如迁去应天府,房子大,住得更舒坦。
迁往应天府的宗室子弟们,大多是太.祖皇帝与魏王延美之后,和先帝之间隔了一层, 不是亲兄弟, 关系生疏。
唯一一个太宗一系的宗室,就是襄阳王赵爵。
先帝把自己的亲弟弟远远打发到了应天府,这么些年从不许他回京, 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什么兄终弟及,朕就要父死子继。尔等一世为臣,休想打朕皇位的主意。
把襄阳王打发到应天之后,刘娥与李妃先后有孕,真宗皇帝终于有后,喜得大赦天下。襄阳王想要回京庆贺,被宋真宗义正词严地拒绝了。
皇弟啊,好好在应天呆着吧,别总想着回朝结交大臣沽名钓誉了。
结果没过几年,太子薨了。真宗大病一场,眼看着就要不行了。朝中又有大臣进言,不如将襄阳王召回京城,以备后事。
宋真宗是万万没有想到,都搬到应天府了,他皇弟在朝廷上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啥事都有人惦记着他。于是连病都顾不得病了,立刻挣扎起来收养八贤王之子入宫,就是当今皇帝。
比起襄阳王,宋真宗对八贤王的好感度可就高得多了。
至少这个弟弟没成天惦记着要自己当皇帝。
八贤王之子入宫以后,皇后刘娥又以铁血手段将朝野上下的襄阳王党羽清洗了一遍。襄阳王从此沉寂了下去,在应天府安分守己地当自己的闲王,直到如今。
公孙策咋舌:襄阳王身份尊崇,若此事当真与他有关,则分外难办。
他与包拯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言而未尽的深意。
襄阳王觊觎皇位久矣,若此次赈灾款项真的是被他侵吞了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真宗时的襄阳王,还是很爱惜羽毛的。毕竟本朝有过兄终弟及的先例,真宗又无子,皇位还是有可能落在他的头上的。
即使是这虚无缥缈的一点可能,也值得赵爵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君子模样。
想当皇储,思想品德不过关可不行。
到了本朝,情况则大不相同了。
只听说过弟弟继承兄长皇位的,没听说过叔叔继承侄子皇位的。
就算当今皇帝忽然崩了,没留下后代,人家也自有八贤王一家子血亲为嗣,不说别的,皇帝可还是有个双生哥哥在的。
何况就在今年夏天,中宫已有皇子降生,襄阳王合法继位的美梦彻底破碎了。
人急上房,狗急跳墙,要是真把襄阳王逼急了
不能合法继位,恐怕就要起兵造反了吧。
这时候,如果叫他得到了一大笔的钱粮
公孙策道:无论如何,学生自当竭尽所能,助包大人查清应天赈灾一案。
包拯道:有劳公孙先生了。
此事宜早不宜迟,第二天,包拯便带着展昭公孙策等人前往应天府。
临行之前,皇帝给他们发了一张圣旨,敦促襄阳王配合他们检查账目。
包拯将圣旨收在公文袋中,命展昭贴身保管。
他们这一行人只有展昭武功最高,由他保管圣旨最为妥当。
若没有这张圣旨,他们就无法对抗襄阳王,也就无法查清应天府一案的真相。
应天府与东京汴梁相距不远,不多时日,包拯已到了应天府城下。
举目四望,果然是一派民生凋敝之象。
水灾冲毁了城外大部分的农田,庄稼秧苗都被冲走,农田的边界标识也没了,如今只剩一望无际的空旷田野。
公孙策不会骑马,因此与包拯同坐一车,展昭等人在车旁骑马护卫。
包拯掀开车帘,叹息道:看看这些农田,农人一年的辛苦全被大水冲走了。
公孙策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微微冷笑:大水冲走的可不只是一年的辛苦。
包拯疑惑:此话怎讲?
公孙策伸出手指着那一片光秃秃的土地:土地是有主的,你家的地和我家的地如果挨在了一起,就势必要有一个界标来互相区别。界标以东是你的,以西是我的,再以田契证明。如今大水一来,界标统统冲毁,还要怎么区别你我呢?
包拯道:农田买卖,都要在官府存档。叫官府取出档册,一查便知。
公孙策笑道:大人的家中,不是普通农户吧?
包拯道:家父有几分薄田
公孙策道:人家都称他包员外?
包拯笑笑。
公孙策道:料想大人也不识稼穑。农人贫苦,一旦有个婚丧嫁娶,花光了家底,以致要卖田维持生计的数不胜数。今日我卖你两亩地,明日我买他三分田,这种多如牛毛的细账,难道指望官府给你一一存档吗?官府所谓的存档,都只存大额的买卖或赏赐记录,譬如张员外买李员外家水田一百顷,官家赏赐王相公良田五十顷这种账,官府是一定会记的。但是
他将车帘放下:买卖得起这等大额田地的人家,都是本地的豪门望族,或者直接就是官府中人。他们哪里需要界标来标明产业呢?人家都知道这一片地是他的。真正需要官府为之标记产业的,正是那只有一两亩田地,一家五口的衣食住行都仰赖于此的小农之家。如今界标被冲毁,一大片土地重归无主之态,有力争夺之人自然能多挣到良田,而那些宗族式微,无力抗争的人,他的产业又该谁来保护呢?
包拯脸色愣愣地:这
公孙策又道:不仅是这一年的辛苦白费了,几世几代的积蓄都要白费了。
他打量着包拯的脸色,叹了口气:大人,进城吧。
包拯默默无语,马车驶向了应天府的城门。
城门外,知府裴元领着一干州郡官员站在一名紫衣男子身后。
那男子三十开外年纪,身穿绛紫色蟒袍,头戴玉冠,身姿挺拔,眉宇之间蕴含着一股贵气,正是襄阳王赵爵。
他微微侧头,问身后的裴元:那是包拯的车驾吗?
裴元看着从远处驶来的马车,道:那包拯素来简朴,想来就是他了。
赵爵笑了一声:孤久不在汴梁,难道如今东京城里风行这种小家子气了?
裴元道:皇帝是太后养大的,如太后一般,喜爱简朴。
果然,赵爵眯了眯眼睛:那个破.鞋养出来的狗崽子,就是喜欢这种抠抠搜搜的贫气。
裴元将头深深地低下,装作没听见襄阳王辱骂太后的言语。
当今太后在入先帝王府之前确实曾经嫁过一任丈夫,但普天之下,除了这位千岁王爷,恐怕再没第二个人敢骂太后为破.鞋。
除了这位爷,恐怕也再没哪个男子对太后有如此切齿的痛恨了。
毕竟这位爷两次差点继位,两次都被太后给搅黄了。
第一次是刘娥生了个儿子出来,叫赵爵兄终弟及的幻想破灭。
赵爵在应天府盼了七年,终于把刘娥生的太子盼死了,结果刘娥又收养了八贤王的儿子,还封为太子,赵爵这下彻底没戏唱了。
包拯的马车行驶到城门前停下。赶车的包兴冲着车里喊:大人,外面好多穿官服的人!
包拯忙道:是州郡的官员吧。
他是奉旨查案的钦差,州郡官员在城门口迎接他也在情理之中。
展昭策马靠近了车厢:前边还有一个穿蟒袍的。
蟒袍?
包拯道:莫非是哪位王爷也来迎我了?
公孙策笑道:襄阳王打算先发制人。
此时,一声尖利的高喊传来:襄阳王爷请钦差包拯下车一见!
展昭捂了捂耳朵:这声响好生刺耳!
公孙策笑道:太监的声音自然刺耳些。
展昭道:官家跟前的刘公公就不这样。
包拯道:好了。既然王爷请我一见,我也不好不尊王命。
包兴打开车门,扶包拯和公孙策下车。展昭亦下马,跟在包拯身后。
包拯步行上前,还没走到襄阳王面前,就被一队王府侍卫拦住去路:王爷面前,不许带兵刃!
那侍卫直指展昭手里的巨阙:先将甲兵除去,才可面见王爷!
展昭狠狠咬了咬牙,想着他们总不敢光天化日在城门口刺杀包大人,于是将巨阙递到那侍卫眼前,轻轻巧巧地掂量了一下:爷这柄宝剑可沉着呢,小心你们拿不动!
那侍卫见他掂得轻巧,料想剑也不重,于是单手去接。
巨阙乃是欧冶子所造宝剑之中排名第二的神兵,剑刃甚宽,亦甚沉重。展昭武功高强,拿着丝毫不费力,那侍卫却是个粗通拳脚的凡夫,险些被巨阙的重量坠一个跟头。
他恨恨地瞪了一眼展昭,却见展昭早已跟着包拯走了。
好小子,叫你狂!
那侍卫与旁边一名面容平凡的大汉对视一眼,大汉微微点头。
成了。
赵爵以余光觑着小步趋来的包拯,心里甚不屑。
不过是个小门小户出来的穷酸,仗着运气好做成了几件事情,就这么被人捧上天去了。他那侄儿也无知人之明,居然就派了这么一个人来应天府。
还查案,孤看你能查出什么花来!
他等着包拯拜了下去,才慢慢地道:包卿,快免礼平身。
包拯直起了身子,道:承蒙王爷厚爱,在此等候包某,包某不胜感激。
赵爵笑了:这有什么可感激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包卿,且随本王进城,让本王尽一尽地主之谊。
包拯道:恭敬不如从命。
襄阳王看着包拯的马车,笑道:我那侄儿也忒小气,包卿也算是忠心耿耿了,居然只叫你坐这样的马车。这种马车如何坐得?
他拍了拍手,王府随从官赶了一辆二马并驾的马车来:本王的这辆车,与包卿同坐。
那车壁以香木制成,上缀着珠玉流苏,车顶覆盖绸缎,用金银点缀,两匹马也长颈尖耳,浑身雪白,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
赵爵笑道:包卿可不要推脱,这是本王的一片心意。
包拯目光平静:臣,并不欲推脱王爷的好意。
赵爵扬眉:那就上来吧。
包拯冷声道:臣是不齿与王爷为伍!
赵爵的面色也冷了下来:你说什么?
包拯道:应天府今年遭了水灾,无数灾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哀鸿遍野,人不忍见。天子远在汴梁,仍减常膳,出宫人五百以节省财用,赈济灾民。王爷就在应天府中,难道看不见灾民的惨状?听不见灾民的哀嚎?王爷身为宗室,不事生产,所仰食者,民脂民膏也。现在民生已困苦,王爷出入仍着华服,香车宝马,甚于天子。僭越天子,是为不忠,不问民生,是为不仁。包某不愿于此不忠不仁之徒为伍,难道还用得着推脱吗!王爷欲陷包某于此等不忠不仁之境,难道还能算是好意吗!
赵爵看着包拯,忽然笑了:你是御史出身吧?
包拯道:我乃侍御史知杂事。
赵爵道:你们御史,就是有这个毛病。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好的让你们说成坏的,忠的让你们说成奸的。一旦参倒了一个高官显爵之人,便弹冠相庆,以为荣耀,天下知之。犯上遭贬,辄言,我以忠直获罪。国之蠹也,御史为甚。
他转身上车:本来是可怜你那马车坐得局促,好心好意带你一程。你不领情,那就算了。本王累了,先回王府了。
车夫扬鞭,两匹白马迈开四蹄,向城内奔去。
展昭喊道:喂,把我的剑还我!
那王府侍卫两手拖着剑,咬牙递给展昭。展昭单手将剑拿过来,抚摸着剑身道:委屈你了,在此小人手中受气。
侍卫又瞪了他一眼,转身跟在马车后。展昭哼笑一声,走向包拯:大人,你太厉害了!那老匹夫被你说的哑口无言!
公孙策抱臂笑道:你家大人亦被他说的哑口无言。
包拯无奈地看向他:先生莫再嘲笑本官了。
公孙策又笑:还没进城,就把地头蛇给得罪了。这可如何是好呢?
包拯道:我有圣旨在手,难道怕了他吗?
公孙策四下扫视一圈:行了,别在这儿站着了。先进了城,找一处落脚地吧。
钦差入城,理应住在驿站。
看着驿站的匾额,展昭笑道:如今一见驿站,我就觉得不妥。
公孙策问:这又是什么典故呢?
包拯于是将他与展昭在扬州驿站险些被火焚的事情告知了公孙策。
公孙策笑道:放心,这座驿站且烧不了。
展昭问:这是为何呢?
公孙策道:扬州虽繁华,但也只是个普通城市,应天却是南京,有宫殿在此。扬州驿站被烧,重新建一座就是了。南京的驿站若被烧了,一定会上达天听。
展昭点头:先生所言在理。
众人于驿站安顿下来,人困马乏,天色将晚,就打算各自回房歇息一宿。
将要回房时,公孙策对展昭道:展义士,圣旨至关重要,即使是洗漱更衣之时,也不可离身。
展昭道:放心吧,圣旨就在我
他伸手探向怀中,忽然间脸色惨白。
公孙策见他面色不对,霍然站起:怎么了?
恋耽美
襄阳王赵爵, 乃太宗皇帝幼子, 先帝的幼弟。
先帝子嗣艰难, 继位多年未有太子, 当时襄阳王尚在京城,聪敏自持, 笃爱书礼。于是就有一种议论, 说不如效太.祖太宗兄终弟及故事,以襄阳王为储君,继承大统。
先帝当时没说什么,只是以宋州乃龙兴之地为由,改为应天府,又在应天府兴建了祖庙宫殿。
宫殿建成之后, 马上迁了一大批的宗室子弟去应天府居住。
美其名曰,宗室生齿日繁, 汴梁城宫殿不堪居住, 不如迁去应天府,房子大,住得更舒坦。
迁往应天府的宗室子弟们,大多是太.祖皇帝与魏王延美之后,和先帝之间隔了一层, 不是亲兄弟, 关系生疏。
唯一一个太宗一系的宗室,就是襄阳王赵爵。
先帝把自己的亲弟弟远远打发到了应天府,这么些年从不许他回京, 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什么兄终弟及,朕就要父死子继。尔等一世为臣,休想打朕皇位的主意。
把襄阳王打发到应天之后,刘娥与李妃先后有孕,真宗皇帝终于有后,喜得大赦天下。襄阳王想要回京庆贺,被宋真宗义正词严地拒绝了。
皇弟啊,好好在应天呆着吧,别总想着回朝结交大臣沽名钓誉了。
结果没过几年,太子薨了。真宗大病一场,眼看着就要不行了。朝中又有大臣进言,不如将襄阳王召回京城,以备后事。
宋真宗是万万没有想到,都搬到应天府了,他皇弟在朝廷上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啥事都有人惦记着他。于是连病都顾不得病了,立刻挣扎起来收养八贤王之子入宫,就是当今皇帝。
比起襄阳王,宋真宗对八贤王的好感度可就高得多了。
至少这个弟弟没成天惦记着要自己当皇帝。
八贤王之子入宫以后,皇后刘娥又以铁血手段将朝野上下的襄阳王党羽清洗了一遍。襄阳王从此沉寂了下去,在应天府安分守己地当自己的闲王,直到如今。
公孙策咋舌:襄阳王身份尊崇,若此事当真与他有关,则分外难办。
他与包拯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言而未尽的深意。
襄阳王觊觎皇位久矣,若此次赈灾款项真的是被他侵吞了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真宗时的襄阳王,还是很爱惜羽毛的。毕竟本朝有过兄终弟及的先例,真宗又无子,皇位还是有可能落在他的头上的。
即使是这虚无缥缈的一点可能,也值得赵爵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君子模样。
想当皇储,思想品德不过关可不行。
到了本朝,情况则大不相同了。
只听说过弟弟继承兄长皇位的,没听说过叔叔继承侄子皇位的。
就算当今皇帝忽然崩了,没留下后代,人家也自有八贤王一家子血亲为嗣,不说别的,皇帝可还是有个双生哥哥在的。
何况就在今年夏天,中宫已有皇子降生,襄阳王合法继位的美梦彻底破碎了。
人急上房,狗急跳墙,要是真把襄阳王逼急了
不能合法继位,恐怕就要起兵造反了吧。
这时候,如果叫他得到了一大笔的钱粮
公孙策道:无论如何,学生自当竭尽所能,助包大人查清应天赈灾一案。
包拯道:有劳公孙先生了。
此事宜早不宜迟,第二天,包拯便带着展昭公孙策等人前往应天府。
临行之前,皇帝给他们发了一张圣旨,敦促襄阳王配合他们检查账目。
包拯将圣旨收在公文袋中,命展昭贴身保管。
他们这一行人只有展昭武功最高,由他保管圣旨最为妥当。
若没有这张圣旨,他们就无法对抗襄阳王,也就无法查清应天府一案的真相。
应天府与东京汴梁相距不远,不多时日,包拯已到了应天府城下。
举目四望,果然是一派民生凋敝之象。
水灾冲毁了城外大部分的农田,庄稼秧苗都被冲走,农田的边界标识也没了,如今只剩一望无际的空旷田野。
公孙策不会骑马,因此与包拯同坐一车,展昭等人在车旁骑马护卫。
包拯掀开车帘,叹息道:看看这些农田,农人一年的辛苦全被大水冲走了。
公孙策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微微冷笑:大水冲走的可不只是一年的辛苦。
包拯疑惑:此话怎讲?
公孙策伸出手指着那一片光秃秃的土地:土地是有主的,你家的地和我家的地如果挨在了一起,就势必要有一个界标来互相区别。界标以东是你的,以西是我的,再以田契证明。如今大水一来,界标统统冲毁,还要怎么区别你我呢?
包拯道:农田买卖,都要在官府存档。叫官府取出档册,一查便知。
公孙策笑道:大人的家中,不是普通农户吧?
包拯道:家父有几分薄田
公孙策道:人家都称他包员外?
包拯笑笑。
公孙策道:料想大人也不识稼穑。农人贫苦,一旦有个婚丧嫁娶,花光了家底,以致要卖田维持生计的数不胜数。今日我卖你两亩地,明日我买他三分田,这种多如牛毛的细账,难道指望官府给你一一存档吗?官府所谓的存档,都只存大额的买卖或赏赐记录,譬如张员外买李员外家水田一百顷,官家赏赐王相公良田五十顷这种账,官府是一定会记的。但是
他将车帘放下:买卖得起这等大额田地的人家,都是本地的豪门望族,或者直接就是官府中人。他们哪里需要界标来标明产业呢?人家都知道这一片地是他的。真正需要官府为之标记产业的,正是那只有一两亩田地,一家五口的衣食住行都仰赖于此的小农之家。如今界标被冲毁,一大片土地重归无主之态,有力争夺之人自然能多挣到良田,而那些宗族式微,无力抗争的人,他的产业又该谁来保护呢?
包拯脸色愣愣地:这
公孙策又道:不仅是这一年的辛苦白费了,几世几代的积蓄都要白费了。
他打量着包拯的脸色,叹了口气:大人,进城吧。
包拯默默无语,马车驶向了应天府的城门。
城门外,知府裴元领着一干州郡官员站在一名紫衣男子身后。
那男子三十开外年纪,身穿绛紫色蟒袍,头戴玉冠,身姿挺拔,眉宇之间蕴含着一股贵气,正是襄阳王赵爵。
他微微侧头,问身后的裴元:那是包拯的车驾吗?
裴元看着从远处驶来的马车,道:那包拯素来简朴,想来就是他了。
赵爵笑了一声:孤久不在汴梁,难道如今东京城里风行这种小家子气了?
裴元道:皇帝是太后养大的,如太后一般,喜爱简朴。
果然,赵爵眯了眯眼睛:那个破.鞋养出来的狗崽子,就是喜欢这种抠抠搜搜的贫气。
裴元将头深深地低下,装作没听见襄阳王辱骂太后的言语。
当今太后在入先帝王府之前确实曾经嫁过一任丈夫,但普天之下,除了这位千岁王爷,恐怕再没第二个人敢骂太后为破.鞋。
除了这位爷,恐怕也再没哪个男子对太后有如此切齿的痛恨了。
毕竟这位爷两次差点继位,两次都被太后给搅黄了。
第一次是刘娥生了个儿子出来,叫赵爵兄终弟及的幻想破灭。
赵爵在应天府盼了七年,终于把刘娥生的太子盼死了,结果刘娥又收养了八贤王的儿子,还封为太子,赵爵这下彻底没戏唱了。
包拯的马车行驶到城门前停下。赶车的包兴冲着车里喊:大人,外面好多穿官服的人!
包拯忙道:是州郡的官员吧。
他是奉旨查案的钦差,州郡官员在城门口迎接他也在情理之中。
展昭策马靠近了车厢:前边还有一个穿蟒袍的。
蟒袍?
包拯道:莫非是哪位王爷也来迎我了?
公孙策笑道:襄阳王打算先发制人。
此时,一声尖利的高喊传来:襄阳王爷请钦差包拯下车一见!
展昭捂了捂耳朵:这声响好生刺耳!
公孙策笑道:太监的声音自然刺耳些。
展昭道:官家跟前的刘公公就不这样。
包拯道:好了。既然王爷请我一见,我也不好不尊王命。
包兴打开车门,扶包拯和公孙策下车。展昭亦下马,跟在包拯身后。
包拯步行上前,还没走到襄阳王面前,就被一队王府侍卫拦住去路:王爷面前,不许带兵刃!
那侍卫直指展昭手里的巨阙:先将甲兵除去,才可面见王爷!
展昭狠狠咬了咬牙,想着他们总不敢光天化日在城门口刺杀包大人,于是将巨阙递到那侍卫眼前,轻轻巧巧地掂量了一下:爷这柄宝剑可沉着呢,小心你们拿不动!
那侍卫见他掂得轻巧,料想剑也不重,于是单手去接。
巨阙乃是欧冶子所造宝剑之中排名第二的神兵,剑刃甚宽,亦甚沉重。展昭武功高强,拿着丝毫不费力,那侍卫却是个粗通拳脚的凡夫,险些被巨阙的重量坠一个跟头。
他恨恨地瞪了一眼展昭,却见展昭早已跟着包拯走了。
好小子,叫你狂!
那侍卫与旁边一名面容平凡的大汉对视一眼,大汉微微点头。
成了。
赵爵以余光觑着小步趋来的包拯,心里甚不屑。
不过是个小门小户出来的穷酸,仗着运气好做成了几件事情,就这么被人捧上天去了。他那侄儿也无知人之明,居然就派了这么一个人来应天府。
还查案,孤看你能查出什么花来!
他等着包拯拜了下去,才慢慢地道:包卿,快免礼平身。
包拯直起了身子,道:承蒙王爷厚爱,在此等候包某,包某不胜感激。
赵爵笑了:这有什么可感激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包卿,且随本王进城,让本王尽一尽地主之谊。
包拯道:恭敬不如从命。
襄阳王看着包拯的马车,笑道:我那侄儿也忒小气,包卿也算是忠心耿耿了,居然只叫你坐这样的马车。这种马车如何坐得?
他拍了拍手,王府随从官赶了一辆二马并驾的马车来:本王的这辆车,与包卿同坐。
那车壁以香木制成,上缀着珠玉流苏,车顶覆盖绸缎,用金银点缀,两匹马也长颈尖耳,浑身雪白,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
赵爵笑道:包卿可不要推脱,这是本王的一片心意。
包拯目光平静:臣,并不欲推脱王爷的好意。
赵爵扬眉:那就上来吧。
包拯冷声道:臣是不齿与王爷为伍!
赵爵的面色也冷了下来:你说什么?
包拯道:应天府今年遭了水灾,无数灾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哀鸿遍野,人不忍见。天子远在汴梁,仍减常膳,出宫人五百以节省财用,赈济灾民。王爷就在应天府中,难道看不见灾民的惨状?听不见灾民的哀嚎?王爷身为宗室,不事生产,所仰食者,民脂民膏也。现在民生已困苦,王爷出入仍着华服,香车宝马,甚于天子。僭越天子,是为不忠,不问民生,是为不仁。包某不愿于此不忠不仁之徒为伍,难道还用得着推脱吗!王爷欲陷包某于此等不忠不仁之境,难道还能算是好意吗!
赵爵看着包拯,忽然笑了:你是御史出身吧?
包拯道:我乃侍御史知杂事。
赵爵道:你们御史,就是有这个毛病。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好的让你们说成坏的,忠的让你们说成奸的。一旦参倒了一个高官显爵之人,便弹冠相庆,以为荣耀,天下知之。犯上遭贬,辄言,我以忠直获罪。国之蠹也,御史为甚。
他转身上车:本来是可怜你那马车坐得局促,好心好意带你一程。你不领情,那就算了。本王累了,先回王府了。
车夫扬鞭,两匹白马迈开四蹄,向城内奔去。
展昭喊道:喂,把我的剑还我!
那王府侍卫两手拖着剑,咬牙递给展昭。展昭单手将剑拿过来,抚摸着剑身道:委屈你了,在此小人手中受气。
侍卫又瞪了他一眼,转身跟在马车后。展昭哼笑一声,走向包拯:大人,你太厉害了!那老匹夫被你说的哑口无言!
公孙策抱臂笑道:你家大人亦被他说的哑口无言。
包拯无奈地看向他:先生莫再嘲笑本官了。
公孙策又笑:还没进城,就把地头蛇给得罪了。这可如何是好呢?
包拯道:我有圣旨在手,难道怕了他吗?
公孙策四下扫视一圈:行了,别在这儿站着了。先进了城,找一处落脚地吧。
钦差入城,理应住在驿站。
看着驿站的匾额,展昭笑道:如今一见驿站,我就觉得不妥。
公孙策问:这又是什么典故呢?
包拯于是将他与展昭在扬州驿站险些被火焚的事情告知了公孙策。
公孙策笑道:放心,这座驿站且烧不了。
展昭问:这是为何呢?
公孙策道:扬州虽繁华,但也只是个普通城市,应天却是南京,有宫殿在此。扬州驿站被烧,重新建一座就是了。南京的驿站若被烧了,一定会上达天听。
展昭点头:先生所言在理。
众人于驿站安顿下来,人困马乏,天色将晚,就打算各自回房歇息一宿。
将要回房时,公孙策对展昭道:展义士,圣旨至关重要,即使是洗漱更衣之时,也不可离身。
展昭道:放心吧,圣旨就在我
他伸手探向怀中,忽然间脸色惨白。
公孙策见他面色不对,霍然站起:怎么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