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穿越)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穿越)——觉三千里(47)

    他跪倒在地: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赵受益将他扶起来,叹道:这怎么能怪你。
    这应该怪朕,是朕没有预料到事情的严重性。
    他光是忙着叫寇准训练禁军保家卫国了,却没想到还应该提升一下厢军的素质。
    现在的厢军承担的不就是后世消防员的责任嘛,要是后世哪处发生火灾,消防指挥中心却只有一二十人留守
    赵受益捏了捏清明穴:希文,咱们得自己训练出一支消防员来。
    范仲淹疑惑:消防员?
    赵受益说:还有警察,都应该安排上。算了,先不说这些。在水灾中受损失的平民安抚好了吗?
    范仲淹点头:房屋被冲毁的那三十户人暂且交给了蒋老板,安置在他的空厂房内。去世之人的家属也给了丧葬费,钱是蒋老板拿的。
    赵受益点头:等计相把钱批下来记得还给他,他做生意也挺不容易的。
    范仲淹领命。
    好啦,你去吧,赵受益活动活动肩膀:本来还想让你给皇储取个名字的,既然遇见了这样的事,就改日再说吧。
    范仲淹惊喜:皇后已经生产了吗?
    赵受益小幅度地点了点头:一儿一女,朕有储君了。
    范仲淹道:这不仅是陛下之喜,更是社稷之喜!
    储君乃是国本,皇帝有了储君,统治也就更加稳固,这是好事。
    赵受益道:现在还不是喜的时候。
    把你的脸拉下来,明天咱们还得去找人晦气呢。
    不知道夏竦的忠良册子编没编完。
    第二天的朝会,赵受益特意穿了一身洗得发白的旧衣出场。
    他还在长个子的时候,衣服过个一两个月就得全换新的,这一身衣服是他唯一一件看着就挺旧的衣服。
    果然,群臣看见他穿了这么一身出来,都有些疑惑。
    好端端的,皇帝穿这么一身衣服出来干嘛?
    是暗示宫里没钱了,让计相多给宫里拨点钱买衣服?
    有消息灵通的,已经联想到了前夜水患淹死的那十几个人,知道皇帝大概是要带头力行简朴,以安天下之心。
    却见皇帝在御座上叹了口气:众卿,昨日中宫诞下了皇子。
    众臣都没想到他一开口说的是这件事,都有些发懵。
    这你叹什么气?
    无论如何,有皇子降生总是好事,于是纷纷给皇帝贺喜,庆祝大宋江山有后。
    赵受益又叹息一声:然后朕就听说,汴河冲毁堤坝,死了十二人。
    众臣心中一凛。
    果然是为了这件事。
    是皇子无道?还是朕无道?为何皇子刚刚降生,就发生了此等灾祸?
    范仲淹出列:霖雨为灾,是臣等的过失。
    保皇党众官员跟着道:是臣等之过,请陛下罢免臣等,以安天下。
    赵受益苦笑:卿等戮力为国,赤胆忠心,朕岂不晓,不必自污了。朕从来就没有怪罪过卿等。
    范仲淹道:陛下仁德圣明,上天必不致降灾祸于陛下。此次水灾,若当真是顺应天意,只能是朝中有无道之小人,玷污圣明,上天才降灾示警,请陛下清君侧。
    赵受益道:朕的身边,都是忠孝仁义的君子,朕不知谁是无道的小人。
    他转头对夏竦道:对不对,夏卿?
    夏竦垂头:陛下圣明,泽被万方。
    赵受益点头:众卿觉得,朝中有哪位官员失德,以致上天要降灾祸示警的,可以奏与朕听。
    他将目光往包拯那边扫了一眼:御史台,平日不是最有话说吗?今天可也有事要奏?
    包拯手执笏板出列:臣包拯,有事要奏。
    见他出列,文武百官都头皮发麻,脊背发凉。
    这个节骨眼上,谁要被参上一本,那才是死无葬身之地了呢。
    皇帝要找个无道小人来背黑锅,洗刷储君刚出生就遭灾的污点。这个黑锅一旦背上了,这辈子都别想有出头之日。
    赵受益点头:包卿请讲。
    包拯道:臣要参枢密副使夏竦,母丧不守,罔顾人伦,伤天害理,却高居宰执之位。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臣请陛下严惩此人,以安天下社稷、臣民之心。
    夏竦的冷汗瞬间打湿了脊背:你含血喷人!
    包拯冷肃地看着他:公道自在人心。
    赵受益满脸惊讶:竟有此事!包卿,你可有证据?
    包拯道:证据确凿!
    从袖中拿出一本劄子:请陛下过目。
    赵受益从刘恩手里接过劄子,看了一会儿,长叹一声:夏卿!何至于此啊!
    闭了眼道:朕本以为,夏卿的人品就如文章一般磊落光明,因此才将编写忠臣孝子的书册的任务交给你。没想到唉!
    夏竦心知大势已去他不守母丧这事其实是证据确凿的,只要有心人想查就一定能查出来。之前是寇准护着他,才没人敢提这一茬。如今寇准不在,皇帝翻出这本旧账,是铁了心要整他了。
    他也不再辩解,只是长拜不起:臣自知罪孽深重,请陛下治臣之罪,以平息天怒,误再以臣一人之过,连累无辜百姓了。
    赵受益挥了挥手:依卿所言。
    夏竦被撤去在京城的职位,贬为外州司户参军。
    他这一去,枢密副使的职位又空出来了。
    赵受益有时候都觉得,这个职位是不是有点邪乎,凡做上它的没一个有好下场。
    晏殊如是,夏竦如是
    但这职位再邪乎也是不折不扣的高官,还是有不少人趋之若鹜的。
    他拿不准要将这个职位给谁,就去询问范仲淹的意见。
    范仲淹沉吟道:臣倒是有一个人选。
    赵受益道:说来听听。
    范仲淹道:此人是殿中侍御史庞籍。
    赵受益愣了一下:侍御史庞籍?
    是吉祥的吉,还是籍贯的籍?
    范仲淹道:是籍贯的籍。
    不是庞吉,那就不是包青天里那个臭名昭着的庞太师,而是历史上的能臣庞醇之。
    赵受益松了口气:此人可用。
    但怎么突然想起这么个人了?
    范仲淹道:一是此人一心为国,并不攀附宰相,而是天子之臣。二是
    他觑了觑赵受益的脸色:醇之在郡县时,曾蒙夏竦提携。
    赵受益笑了:你是想让朕以庞籍代替夏竦,以示朕唯才是举,并不搞秋后算账那一套?
    范仲淹颔首:臣正有此意。
    可以,就让庞籍做朕的一块千里马骨吧。
    赵受益道:让那帮吓坏了的寇党看看,朕也并不是什么吃人的妖魔。归顺了朕,从前的事,朕既往不咎。
    寇窈娘生产是在夏天最热的时候,几场大雨带走了十二条生命,也带走了一位枢密副使。
    雨仍是一直在下,整个六七月份,汴梁城的天空几乎没有晴过。
    偶尔汴梁城不下雨,但汴水的上游地区依然在下,雨水流入汴水,时刻威胁着东京城的安全。
    赵受益从留守京城的二十万禁军中抽调了一万人,编成一百队警察,交给范仲淹,让他维护东京城的治安,不可叫人趁着水患为非作歹。
    其他州郡也纷纷送文书入京,汇报本地的水灾。有被冲毁农田的,有被冲毁城市房屋的。
    其中黄河下游受灾尤为严重,毁坏房屋七千余处,溺死一百余人。
    赵受益免除了该地今年的赋税,又叫该地开放粮仓,赈济灾民。
    那地方上的长官又上书言粮仓被大水冲毁,赵受益又叫三司给他拨了一批粮食。
    兜兜转转,夏天过去了,秋天也过去了,将要入冬了。
    京城附近却出现了不少流离失所的灾民。
    天寒地冻,这些人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得成群结队地睡在一处,靠彼此的体温和从雪地里挖出来的草根苟延残喘。
    年根底下,灾民入京,这可不是件小事。
    这说明某一地的灾情已经扩大到不可控制了,这些灾民才会千里迢迢地来到京城,本能地向自己的统治者求救。
    赵受益是从包拯的奏章中得知这件事的。
    他回忆着从夏天以来的地方灾情,发现并没有哪个州郡上表奏称自己的灾情已经严重到了这个程度。
    而京城也给各地划拨了理论上足以应对灾情的物资将寇党划入自己麾下之后,赵受益掌控了除西北方正在与西夏交战的那路军队之外的所有权力。
    他可以肯定,这些物资是确确实实运送到了受灾地区的。
    至于运送到州郡之后的事情,赵受益就鞭长莫及了。
    恐怕,是有官吏从中做了手脚,贪污了赈灾的款项,所以才导致了大量的灾民出逃。
    他权衡了许久,把调查流民来源的任务交给了包拯。
    连带着之后处理贪官污吏的事情也全权托付给了他。
    一事不烦二主,包青天,该你出场了。
    第52章 太宗皇帝幼子,襄阳王,
    正是夜深人静的时候, 包拯却还没有入眠。
    他坐在桌旁, 点了一根蜡烛, 就着烛火翻看今天施粥的账册。
    从皇帝将处理京外流民的任务交给他起, 已过去十天了。
    十天里,他先是在城外设了粥棚, 每天施两顿粥, 又沿着城墙搭了一溜简易的房屋,用以安置无家可归的流民。
    今年的雨水多,入冬以来雪下得也大,这十天里下了三场雪,积雪压塌了几处新搭的房屋,所幸并未出人命。
    施粥的粮食和建屋子的钱都是户部批下的。年底了, 各处都在归账,忽然来了这么大的一笔支出, 账都得重新核算, 谁都不能乐意。
    包拯去支领钱粮的时候,挨了不少白眼。
    好在皇帝已经将朝政都掌控在了自己的手里,户部的官员再怎么不乐意,也要给他这个皇帝面前的红人一个脸面,因此虽然挨了白眼, 该拿到手的东西还是拿到手了。
    有时候包拯都会觉得讽刺, 赈济灾民明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三司职责所在,想要拿到这笔钱粮, 居然还得靠着在皇帝面前的脸面。
    他叹了口气,安慰自己,皇帝圣明仁德,亲近的都是贤臣君子,还没有哪个小人能在皇帝面前得了脸面的,也不怕有人仗着皇帝的恩宠损公肥私,祸乱朝纲。
    这也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门口咯吱一声响,展昭推开门进来了。
    包拯抬头:今天的粥都施完了?
    被大雪压塌的房屋得重新修缮,还有一些个灾民染上了风寒,需要请医问药,户部之前批的钱花完了,得再去要一些。他今天忙着和户部的人扯皮,没去粥棚视察,是展昭替他去的。
    展昭点头:都施完了。粮食还剩三顿的量,大概能支撑到后天下午。
    今日户部又批下一笔粮食,还能吃四天。
    包拯揉了揉皱紧的眉头:没有人再闹事吧?
    昨天下午,有几户灾民为争粥碗大打出手,掀翻了一处粥棚,撒了一大锅粥。包拯命人将闹事的灾民都抓了起来,这才镇压下了其他跃跃欲试想要争斗的灾民。
    展昭解下腰间的巨阙宝剑,放在桌上:叫昨天闹事的那几个当众打了鸳鸯板子,倒是不伤筋动骨,只是忒丢人了,都说以后再也不敢了。
    包拯的脸上这才有了个笑模样:刘公公此法甚妙。
    打鸳鸯板子是宫里惩罚太监的方式,行刑的时候两人一组,你先打我,我再打你。有了这个缘故,各自下手都会留一线,如鸳鸯互戏一般,因此称作鸳鸯板子。
    用此法惩戒人,是不会真的伤人的,顶多是伤口肿个两三天,连行动都不怎么耽误。
    只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脱.了裤子、互相打板子的过程太过羞耻,因此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展昭也笑了笑:恐怕以后再也没有敢闹事的了。
    包拯收敛了笑意:既然都有敢闹事的了,说明最近吃得太饱,连精气神都已经恢复了。如此,咱们正好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展昭坐在他对面,把巨阙从剑鞘里抽出来,展开一张帕子,细细擦拭:下一步干什么?把那些灾民都送到厢军去?
    往年有这种流离失所的灾民,官府怕他们聚众闹事,一般都是往军队里招的。
    如今听说禁军筛选得颇严格,一年一招新,不再接纳这种灾民。想来想去,也就只有厢军能是他们的归宿了。
    包拯摇头:官家似乎有裁撤厢军之意,往后的灾民应该都不会往厢军送了。
    展昭挑眉:连厢军也要裁撤?那以后谁来干活?不说以后,咱们眼下这数万灾民怎么办?
    包拯道:厢军究竟裁不裁撤还是要看庙议如何,但灾民不再入军籍是定论,陛下的意思是,户部只给出前半个月的粮食,这些灾民今年冬天要自食其力,至于开春以后究竟是回原籍还是继续留在京城,看他们自己。
    展昭道:自食其力?半个月之后朝廷就不赈灾了?人生地不熟的叫他们怎么自食其力?
    包拯道:并非不赈灾,而是要以工代赈。陛下决定要趁着冬天将汴河沿岸的堤坝都修一修,由户部出资,包食宿,还发工钱。这数万灾民一冬都有活计干了。
    展昭松了口气:这还差不多。
    又笑道:不过这回官家可是要破财了。
    包拯道:横竖河堤必定是要修的,今冬的雪太多了,明年开春积雪融化流入河中必有雪汛。河堤不修,根本没办法防御。也不算破财。
    不过我担心的是另一件事。
    展昭擦完了剑,收剑入鞘:你是说应天府的事情?那知府不是已经招了吗?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