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页
舒云一时间不知道该对吕泽说什么,最终只是说道:大兄,放心吧,我不会再任性了!rdquo;
吕泽看着舒云,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神情,然后又说道:我们吕家的子弟,才能平平,得陛下隆恩,待臣去后,皆能封侯,已经是臣子的幸事,所以,待臣死后,便让他们回封国去吧,下面的子弟好生读书习武,将来自有为陛下效力的时候!rdquo;
刘邦听着,愈发黯然起来,叹道:大兄何必如此,朕并不是不顾念旧情的人,以大兄的功劳,其实便是封个王又算得了什么,只是大兄当日坚辞不受,如今还叫子弟复归封国,岂不是叫人觉得朕薄情吗?rdquo;
吕泽摇了摇头,坚持说道:陛下,臣不过就是担心家里的子弟德不配位而已,吕家当年也是经过几番波折的,能有如今的富贵,已经是运道了!回头他们留在长安,仗着姑母是皇后,表兄弟是太子,难免得意忘形,陛下与大妹能宽恕一次两次,难道能宽恕他们许多次吗?与其如此,不如叫他们老老实实在封国安享富贵,也免得生出其他的心思来!rdquo;
听到吕泽的想法之后,刘邦先是有些愕然,然后呢,就有些沉默下来,事实上呢,自从天下看起来平定之后,那些开国功臣之后,就经常会闹出一些新闻出来。
或者说,以前就有了,只是刘邦那时候满心都在平定天下上头,根本无心理会小辈的事情。
如今诸多列侯家的嫡子一般都跟在太子刘盈身边,事实上呢,他们在之前并没有接受到什么良好的教育,主要是这个时代,想要有什么良好的教育,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他们的父辈大多数时候都在前线打仗,他们这些晚辈呢,鉴于当年刘盈刘媛他们留在沛县,差点没被连锅端了,等到后方稳定之后,他们就先是在洛阳,后来便留在了栎阳,等到长安城修建好了,便直接待在了长安。
关中这里有着函谷之险,当年六国联军尚且在函谷关下不得寸进,何况项羽还有其他那些诸侯一直在乱战,压根没精力跑到函谷关这里来,而另外一条进入关中的门户便是汉中,偏偏这里早就被刘邦拿下来了。想要通过汉中进入关中,就得先入蜀。可惜的是,哪怕秦国当年就修建了前往蜀地的栈道,但是入蜀依旧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直待在安定的后方,以前的时候,这些二代们还得担心前线的情况,免得自家父亲不小心在战场上挂掉了,自个失去了依仗。而如今呢,大局已定,自家的父亲也都回来了,一个个都封了侯,日后呢,自己的将来也有了保证,就算是家里头的庶子,将来怎么着起码也有个关内侯打底,如此一来,一个个自然是开始放飞自我了!
偏偏一帮子开国功臣,打仗什么的,那真是不在话下,在教育孩子身上,一个个都算不上有为,大一点的吧,三观早就养成了,而小一点的吧,中老年得子,捧着还来不及呢,哪里还会太过苛刻。
因此呢,如今长安城里,有许多问题,其实都是这些二代们搞出来的。这也让官府那边没什么办法,都是顶头上司家的儿子,他们搞出来的那些事,你还能怎么办呢?
刘邦想着廷尉他们送上来告状的折子,眼角一抽,老实说,这里头也有他的锅,他当初跟他那些老伙计,自个都不是什么讲规矩的人,要不是他年轻那会儿,沛县还是楚国的地方,等到后来沛县被秦国打下来了,刘邦年纪也不小了,后来呢,还因为吕太公的支持,混到了亭长的位置,沛县的官员又都是老交情,许多事情弹性比较大。要不然的话,以秦法的严峻,刘邦只怕早早就变成刑徒被拉去修长城或者是修始皇陵了。
刘邦自个年轻的时候不是什么好东西,自然对于年轻的一辈呢,也比较宽容,因此,即便是廷尉他们说了,那些二代们的种种折腾之事,刘邦也觉得比起他们年轻时候来说,也就是那样了,因此,并不多管。
而吕泽呢,吕家可不像是刘家,刘邦做了天子,自然有人对于刘家的家谱一番考证,好在刘邦的曾祖父的确是做过官的贵族,也就是到了刘邦祖父一代,才算是没落了下来,一番追溯之后,直接将刘邦的血统追溯到了帝尧那里,也算得上是根正苗红了。但是刘邦曾祖父当年在魏国也就是个寻常的大夫,等到迁居沛县之后,再分了几次家,刘家也就是比寻常的农家多了几亩地,不至于难得温饱而已。
吕家当年因为田氏之乱的时候,他们那一支却是早早就预见了不对劲,立马带着仆人还有财产离开了齐国,不再姓姜,而是恢复了曾经的吕姓。之后呢,吕家因为家传的相术,总能够广结善缘,因此呢,一直以来都保持了一定的家产还有影响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吕家其实对于许多事情看得更清楚。
吕家经历的变迁实在是太多了,吕泽呢,知道只要自己的妹妹还在,甚至是外甥还在的情况下,吕家呢,都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该低调的时候还是要低调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吕家原本在开国功臣之中,风头就太盛了,回头自家子侄再利用他们这一代人之前的人脉,难免会对其他那些彻侯,乃至皇帝都造成一定的压力,到了那个时候,吕家可未必能讨得了好处。
因此,对于吕家的子弟来说,知情识趣一点,将人情用在关键的地方会更好,等到老一辈那些彻侯过世之后,吕家呢,就可以借助于之前的人脉,还有跟未来天子的亲戚关系,展露一下自己的能耐了。
--
吕泽看着舒云,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神情,然后又说道:我们吕家的子弟,才能平平,得陛下隆恩,待臣去后,皆能封侯,已经是臣子的幸事,所以,待臣死后,便让他们回封国去吧,下面的子弟好生读书习武,将来自有为陛下效力的时候!rdquo;
刘邦听着,愈发黯然起来,叹道:大兄何必如此,朕并不是不顾念旧情的人,以大兄的功劳,其实便是封个王又算得了什么,只是大兄当日坚辞不受,如今还叫子弟复归封国,岂不是叫人觉得朕薄情吗?rdquo;
吕泽摇了摇头,坚持说道:陛下,臣不过就是担心家里的子弟德不配位而已,吕家当年也是经过几番波折的,能有如今的富贵,已经是运道了!回头他们留在长安,仗着姑母是皇后,表兄弟是太子,难免得意忘形,陛下与大妹能宽恕一次两次,难道能宽恕他们许多次吗?与其如此,不如叫他们老老实实在封国安享富贵,也免得生出其他的心思来!rdquo;
听到吕泽的想法之后,刘邦先是有些愕然,然后呢,就有些沉默下来,事实上呢,自从天下看起来平定之后,那些开国功臣之后,就经常会闹出一些新闻出来。
或者说,以前就有了,只是刘邦那时候满心都在平定天下上头,根本无心理会小辈的事情。
如今诸多列侯家的嫡子一般都跟在太子刘盈身边,事实上呢,他们在之前并没有接受到什么良好的教育,主要是这个时代,想要有什么良好的教育,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他们的父辈大多数时候都在前线打仗,他们这些晚辈呢,鉴于当年刘盈刘媛他们留在沛县,差点没被连锅端了,等到后方稳定之后,他们就先是在洛阳,后来便留在了栎阳,等到长安城修建好了,便直接待在了长安。
关中这里有着函谷之险,当年六国联军尚且在函谷关下不得寸进,何况项羽还有其他那些诸侯一直在乱战,压根没精力跑到函谷关这里来,而另外一条进入关中的门户便是汉中,偏偏这里早就被刘邦拿下来了。想要通过汉中进入关中,就得先入蜀。可惜的是,哪怕秦国当年就修建了前往蜀地的栈道,但是入蜀依旧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直待在安定的后方,以前的时候,这些二代们还得担心前线的情况,免得自家父亲不小心在战场上挂掉了,自个失去了依仗。而如今呢,大局已定,自家的父亲也都回来了,一个个都封了侯,日后呢,自己的将来也有了保证,就算是家里头的庶子,将来怎么着起码也有个关内侯打底,如此一来,一个个自然是开始放飞自我了!
偏偏一帮子开国功臣,打仗什么的,那真是不在话下,在教育孩子身上,一个个都算不上有为,大一点的吧,三观早就养成了,而小一点的吧,中老年得子,捧着还来不及呢,哪里还会太过苛刻。
因此呢,如今长安城里,有许多问题,其实都是这些二代们搞出来的。这也让官府那边没什么办法,都是顶头上司家的儿子,他们搞出来的那些事,你还能怎么办呢?
刘邦想着廷尉他们送上来告状的折子,眼角一抽,老实说,这里头也有他的锅,他当初跟他那些老伙计,自个都不是什么讲规矩的人,要不是他年轻那会儿,沛县还是楚国的地方,等到后来沛县被秦国打下来了,刘邦年纪也不小了,后来呢,还因为吕太公的支持,混到了亭长的位置,沛县的官员又都是老交情,许多事情弹性比较大。要不然的话,以秦法的严峻,刘邦只怕早早就变成刑徒被拉去修长城或者是修始皇陵了。
刘邦自个年轻的时候不是什么好东西,自然对于年轻的一辈呢,也比较宽容,因此,即便是廷尉他们说了,那些二代们的种种折腾之事,刘邦也觉得比起他们年轻时候来说,也就是那样了,因此,并不多管。
而吕泽呢,吕家可不像是刘家,刘邦做了天子,自然有人对于刘家的家谱一番考证,好在刘邦的曾祖父的确是做过官的贵族,也就是到了刘邦祖父一代,才算是没落了下来,一番追溯之后,直接将刘邦的血统追溯到了帝尧那里,也算得上是根正苗红了。但是刘邦曾祖父当年在魏国也就是个寻常的大夫,等到迁居沛县之后,再分了几次家,刘家也就是比寻常的农家多了几亩地,不至于难得温饱而已。
吕家当年因为田氏之乱的时候,他们那一支却是早早就预见了不对劲,立马带着仆人还有财产离开了齐国,不再姓姜,而是恢复了曾经的吕姓。之后呢,吕家因为家传的相术,总能够广结善缘,因此呢,一直以来都保持了一定的家产还有影响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吕家其实对于许多事情看得更清楚。
吕家经历的变迁实在是太多了,吕泽呢,知道只要自己的妹妹还在,甚至是外甥还在的情况下,吕家呢,都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该低调的时候还是要低调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吕家原本在开国功臣之中,风头就太盛了,回头自家子侄再利用他们这一代人之前的人脉,难免会对其他那些彻侯,乃至皇帝都造成一定的压力,到了那个时候,吕家可未必能讨得了好处。
因此,对于吕家的子弟来说,知情识趣一点,将人情用在关键的地方会更好,等到老一辈那些彻侯过世之后,吕家呢,就可以借助于之前的人脉,还有跟未来天子的亲戚关系,展露一下自己的能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