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页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那些公卿列侯里头,原本的开国功臣,如今能延续下来的已经不多了,顶多也就是三成而已,然后呢,就是当年拥立了文帝的功臣,再有就是,在七国之乱中立下功勋的功臣。这些人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那种有从龙之功的,然后呢,还有一个派别就是外戚,外戚里头,吕家是彻底完蛋,直接被斩尽杀绝,薄家呢,自从薄昭自杀之后,留下的人一个个也都沉寂了下来,空有一个枳侯的名头,权势什么的,早就离薄家远去了,无非就是老老实实不生是非,保住如今的基本盘而已。如今活跃的外戚,也就是窦家,陈家,王家和田家了,也就是这几家都有列侯之位。
最后一种,其实就是开国以来,率部归附大汉的那些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匈奴那边归附过来的,像是韩颓当就是典型。
以前的时候,舒云也没怎么注意过列侯这个群体,但是如今将图标画出来之后,就发现,似乎这些列侯中猫腻也很不少,很多人如今几乎是被主流的朝堂遗忘了,但实际上,他们通过各种手段,依旧占据了许多资源。
堂邑侯也是开国时候封的侯位,当然,因为是后来的投降派,所以跟许多侯府关系很一般,倒是跟同样原本是跟着项羽,后来投降的那些人关系还不错,舒云记得小时候还跟那些侯府的后辈有过一些往来。
老实说,跟后来那些朝代的勋贵相比,汉室的列侯胆子大,敢想敢干,光是因为阴谋造反被夺爵族诛的就有好几家,之后居然没几个吸取教训的,一个个该怎么样还怎么样。老实说,到了这个时候,其实列侯已经是朝廷的负担了,子弟里头出挑的少,纨绔的多,又把持了自己封国乃至封国周边郡县的基层权力,尤其如今军中的中低层军官,许多都是这些列侯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刘彻会搞什么羽林卫,虎贲军的缘故,因为他如今其实信不过汉室那些野战军。
所以,这些列侯,要么也得如之后那些诸侯王一般推恩,要么呢,就得如同后来一般,让他们只能遥领封地,钱可以拿,至于封地的行政和军事权力,得还给朝廷。
但是,这些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不说剥夺了这些列侯权力之后的反弹,光是将他们的人换下来,你也得有足够的人才才可以!如今整个大汉已经有了差不多近千万户的样子,这里头,正儿八经读书的,各个学派的都加起来,能有一两万个吗?而这些读书人呢,大多数一辈子都默默无闻,只有很少一部分,才能在那些列侯,诸侯王,乃至长安这边混出头来,之后或许会提携自己的同乡,同学。
但是呢,大汉基层需要的官吏到底要多少?别的不说,什么亭长,蔷夫,游檄这些类似于什么村长,派出所所长之类的小官,没个几万个人都不够用的!
再往上嘛,就是正经的官员了,朝廷在地方上头,一般只负责一千石以上官员的任免,而这些官员从哪儿来的呢?嗯,一部分是皇帝自个身边培养出来的人,什么侍中,郎官之类的,他们会在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就被派出去历练,在地方上头做个地方官,等到有了一定的成绩,上头还记得他们之后,就很有可能到中央做到九卿之类的职务了。但是更多的,其实都是靠举荐,两千石的还好,这些人本身的地位就差不多跟许多列侯相当了,但是下面的那些官员,许多根本就是那些列侯家的子弟,亲戚。
如果一个地方官跟当地的列侯关系不好,那么他想要做出点成绩来,绝对是不容易的,那些列侯或者成事不足,但是坏他们的事情,绝对是绰绰有余。
舒云之前除了去甘泉宫之外,几乎没有离开过长安,所以,对于地方上头的事情缺乏一定的了解,等到如今结合了地方上官员的名字还有那些列侯的资料之后,发现如今大汉看起来繁荣,实际上某种程度上,也正坐在了一个即将爆炸的火药桶上,顿时,舒云有些牙疼起来。
看样子,攻打匈奴的事情还真得先提上日程了,只有培育出了新的既得利益者,才能够将过往的那一批人给扫入垃圾堆,也唯有有了足够的威望和权势,才能够真正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另外,还得小心,不要人亡政息。
攻打匈奴的事情,舒云暂时也做不了主,关键就是大汉如今还没有做好万全跟匈奴翻脸的准备。步兵对上骑兵,总是比较吃亏的,人家打不过,总跑得过吧!大汉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太缺马,哪怕先帝的时候就搞起了马政,但是,缺少优良的马种,培育出来的马耐力不足,负重力量也不够,是承受不住长途奔袭的。
匈奴人又不是傻瓜,一直严格控制着马匹的外流,即便是那些商人通过走私渠道从匈奴人那里换得了一些马匹,一般也都是劣马,好一点的马也都是阉割过的,阉割过的马固然温顺,但是不能做种,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还是需要等待时机啊!rdquo;舒云低声告诉自己,另外让她忧心的是,太皇太后的身体开始明显衰弱了下来。
太皇太后能有这般的长寿,已经是长乐宫中的医者比较靠谱,这些年的生活比较顺心了,她是吃过苦的人,原本就是穷苦家庭出身,要不然也不至于被送到宫里头做宫女,后来被分到代王宫。代地真的不是什么好地方,气候苦寒,文帝做代王的时候就非常体恤百姓,因此,那时候代王宫到了冬天,都没有足够取暖用的炭盆。可以说,太皇太后年轻的时候是吃过不少苦的,几个孩子还都是在代地的时候出生的,那时候可没那么好的医疗条件,自然对她的身体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
最后一种,其实就是开国以来,率部归附大汉的那些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匈奴那边归附过来的,像是韩颓当就是典型。
以前的时候,舒云也没怎么注意过列侯这个群体,但是如今将图标画出来之后,就发现,似乎这些列侯中猫腻也很不少,很多人如今几乎是被主流的朝堂遗忘了,但实际上,他们通过各种手段,依旧占据了许多资源。
堂邑侯也是开国时候封的侯位,当然,因为是后来的投降派,所以跟许多侯府关系很一般,倒是跟同样原本是跟着项羽,后来投降的那些人关系还不错,舒云记得小时候还跟那些侯府的后辈有过一些往来。
老实说,跟后来那些朝代的勋贵相比,汉室的列侯胆子大,敢想敢干,光是因为阴谋造反被夺爵族诛的就有好几家,之后居然没几个吸取教训的,一个个该怎么样还怎么样。老实说,到了这个时候,其实列侯已经是朝廷的负担了,子弟里头出挑的少,纨绔的多,又把持了自己封国乃至封国周边郡县的基层权力,尤其如今军中的中低层军官,许多都是这些列侯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刘彻会搞什么羽林卫,虎贲军的缘故,因为他如今其实信不过汉室那些野战军。
所以,这些列侯,要么也得如之后那些诸侯王一般推恩,要么呢,就得如同后来一般,让他们只能遥领封地,钱可以拿,至于封地的行政和军事权力,得还给朝廷。
但是,这些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不说剥夺了这些列侯权力之后的反弹,光是将他们的人换下来,你也得有足够的人才才可以!如今整个大汉已经有了差不多近千万户的样子,这里头,正儿八经读书的,各个学派的都加起来,能有一两万个吗?而这些读书人呢,大多数一辈子都默默无闻,只有很少一部分,才能在那些列侯,诸侯王,乃至长安这边混出头来,之后或许会提携自己的同乡,同学。
但是呢,大汉基层需要的官吏到底要多少?别的不说,什么亭长,蔷夫,游檄这些类似于什么村长,派出所所长之类的小官,没个几万个人都不够用的!
再往上嘛,就是正经的官员了,朝廷在地方上头,一般只负责一千石以上官员的任免,而这些官员从哪儿来的呢?嗯,一部分是皇帝自个身边培养出来的人,什么侍中,郎官之类的,他们会在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就被派出去历练,在地方上头做个地方官,等到有了一定的成绩,上头还记得他们之后,就很有可能到中央做到九卿之类的职务了。但是更多的,其实都是靠举荐,两千石的还好,这些人本身的地位就差不多跟许多列侯相当了,但是下面的那些官员,许多根本就是那些列侯家的子弟,亲戚。
如果一个地方官跟当地的列侯关系不好,那么他想要做出点成绩来,绝对是不容易的,那些列侯或者成事不足,但是坏他们的事情,绝对是绰绰有余。
舒云之前除了去甘泉宫之外,几乎没有离开过长安,所以,对于地方上头的事情缺乏一定的了解,等到如今结合了地方上官员的名字还有那些列侯的资料之后,发现如今大汉看起来繁荣,实际上某种程度上,也正坐在了一个即将爆炸的火药桶上,顿时,舒云有些牙疼起来。
看样子,攻打匈奴的事情还真得先提上日程了,只有培育出了新的既得利益者,才能够将过往的那一批人给扫入垃圾堆,也唯有有了足够的威望和权势,才能够真正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另外,还得小心,不要人亡政息。
攻打匈奴的事情,舒云暂时也做不了主,关键就是大汉如今还没有做好万全跟匈奴翻脸的准备。步兵对上骑兵,总是比较吃亏的,人家打不过,总跑得过吧!大汉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太缺马,哪怕先帝的时候就搞起了马政,但是,缺少优良的马种,培育出来的马耐力不足,负重力量也不够,是承受不住长途奔袭的。
匈奴人又不是傻瓜,一直严格控制着马匹的外流,即便是那些商人通过走私渠道从匈奴人那里换得了一些马匹,一般也都是劣马,好一点的马也都是阉割过的,阉割过的马固然温顺,但是不能做种,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还是需要等待时机啊!rdquo;舒云低声告诉自己,另外让她忧心的是,太皇太后的身体开始明显衰弱了下来。
太皇太后能有这般的长寿,已经是长乐宫中的医者比较靠谱,这些年的生活比较顺心了,她是吃过苦的人,原本就是穷苦家庭出身,要不然也不至于被送到宫里头做宫女,后来被分到代王宫。代地真的不是什么好地方,气候苦寒,文帝做代王的时候就非常体恤百姓,因此,那时候代王宫到了冬天,都没有足够取暖用的炭盆。可以说,太皇太后年轻的时候是吃过不少苦的,几个孩子还都是在代地的时候出生的,那时候可没那么好的医疗条件,自然对她的身体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