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页
可是吧,她较劲儿,又不自己来,非要折腾他们养,真是烦死了。
何家人,不,应该说十里八乡的人都没有养小龙虾的经验。承包了鱼塘之后,何建新一筹莫展,不知道该怎么搞,甚至连从哪里买虾苗都不知道,毕竟周围鱼塘除了林老实都没人养虾。
就在这时,他听村里人说,林老实打出了卖虾苗的牌子。何建新犹豫了三天,决定还是找林老实买虾苗,不然鱼塘一直空着,他妹回家肯定会发火。
所以才有了今天这么一出。
面对这个前妹夫的询问,何建新有点不自在,用手背蹭了蹭下巴,说:“嗯,买虾苗。”
林老实提出一个空桶,放在何建新面前,说:“这么大一桶,五十块钱,半桶二十五,刻线在这里,你要多少?”
“这么贵啊!”何建新诧异地说。
林老实不接话,他的桶这么大,又都是养到一节指头那么大的小虾,拿回去成活率非常高,养好了,六七月就能卖一波,不亏。也是因为小龙虾繁殖得太快,他的池塘养不了这么多,所以才会卖。
除了林老实这儿,也没卖虾苗的,何建新见他没让步的意思,闷了两秒,说:“那就来一桶,不,半桶吧……要不还是一桶?”
明显他自己都不知道他的池塘里要养多少龙虾。
林老实瞥了他一眼,指着自己的鱼塘说:“如果我这鱼塘,不养鱼,全养虾,得用差不多两桶虾苗。”
何建新琢磨了一下,他家的那鱼塘跟林老实这鱼塘面积差不多,也就是说要两桶,会不会贵了一点?或者是林老实故意耍诈,骗他多买一点?
抱着对林老实的不信任,他最后只买了一桶。
林老实带着他到小池塘边,拿起网,捞了一桶活蹦乱跳的小龙虾给他。
何建新走了以后,接下来半个月,又陆续有几个人来买虾苗回去养,因为现在村里的鱼塘大多是为了储存水在干旱的时候灌溉水稻而挖的,属于村里集体所有。如果碰上去年那样的大旱天,那年池塘就没什么鱼,但如果养小龙虾,六七月就可以捕捞卖了,每家每户还能分几块钱。
但这些人要得都不多,也就半桶。卖了半个月,林老实也只卖了一百多块钱。
眼看小池塘里的虾苗还剩不少,他自己的池塘根本养不了这么多小龙虾。林老实一琢磨,找上了村长,提出了一个办法。由他无偿提供虾苗和水稻小龙虾混养技术指导,村民自愿参加,在水稻田里养殖小龙虾。
这个实验如果失败了,村民一分钱不付给他,所有损失都是他的。如果成功了,养出来的龙虾分他一半。
这个提议听起来还靠谱,村长又详细问清楚了虾稻混养的办法,对水稻的产量有没有影响等等。确认没问题之后,总算同意了林老实的提议,召开了社员大会,向村民宣布了这件事,请大家回去考虑清楚,如果有意向参加的,就去村长那儿按手印签合同,领虾苗。
对于这个事,很多人都持观望态度。因为他们担心养了虾之后,影响水稻的产量,粮食可是一家人生存的保障。
后来,还是林建义最先响应自己的兄弟,找到村长,领了半桶虾苗。
然后是大勇和林三这样跟林老实关系最好的年轻人。有了人带头,参加的人逐渐多了,最后全村一百多户人家,有四十多户参加了,但为了稳妥起见,他们都很保守,只拿出了家里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田做实验。
虾苗被分发了下去,倒进了插好秧的稻田里,林老实偶尔统一给村民们上上课,讲一下龙虾的养殖办法。
余下的时间,他全投入到了鱼饲料的配置中。为此,他还用光了所有的积蓄,买了一台小型绞肉机,用来制作鱼饲料。
根据鱼的种类不同,鱼饲料的配方也略有不同。林老实选择了用草鱼作为实验,根据多次实验,用米糠、麸皮、豆饼、鱼粉、蚯蚓等按比例调配出了饲料,并搭配上青草,每天定时定量喂养。
时间飞逝,转眼就进入了炎热的夏季,林老实这边没了什么新鲜事,渐渐沉寂下来。
何春丽那边倒是又开始热闹起来。先是从何春丽娘家那边传出消息说,何春丽跟胡安要开工厂,做大买卖了,两人在县城东边买了三四亩地,建了两层的小楼,买了好几十台缝纫机回来,准备招工。
不过何春丽说了,要先紧着家乡人,所以优先从她家村子里招一批会踩缝纫机的熟练工。不会的也没关系,手脚灵活的可以先去做学徒,工资只有正式工的四分之一 ,但管吃住。
这个消息像插了翅膀一样,不到一天就传遍了附近几个村子。何家顿时成了香饽饽,门槛都差点被踩断,自己村的,隔壁村的,不少人上门又是哭穷,又是卖惨,还有打感情牌的,就是为了一个工作机会。
其中最得意的非何春丽娘家村子里的人,最郁闷,最被人嘲笑就数杨树村,毕竟胡安可是土生土长的杨树村人,而且他还有两个同族的长辈在村子里,都不照拂一下,全便宜了何家村。
那段时间,村子里的气氛都有点低沉。就连胡二伯的儿子都提出过,想去找胡安说说情,把他们安进工厂里,最后被胡二伯给制止了。
直到七月,何家从村子里招了三四十个人进厂,直言目前人数够了,暂时不招人了,去何家的人才渐渐少了。
--
何家人,不,应该说十里八乡的人都没有养小龙虾的经验。承包了鱼塘之后,何建新一筹莫展,不知道该怎么搞,甚至连从哪里买虾苗都不知道,毕竟周围鱼塘除了林老实都没人养虾。
就在这时,他听村里人说,林老实打出了卖虾苗的牌子。何建新犹豫了三天,决定还是找林老实买虾苗,不然鱼塘一直空着,他妹回家肯定会发火。
所以才有了今天这么一出。
面对这个前妹夫的询问,何建新有点不自在,用手背蹭了蹭下巴,说:“嗯,买虾苗。”
林老实提出一个空桶,放在何建新面前,说:“这么大一桶,五十块钱,半桶二十五,刻线在这里,你要多少?”
“这么贵啊!”何建新诧异地说。
林老实不接话,他的桶这么大,又都是养到一节指头那么大的小虾,拿回去成活率非常高,养好了,六七月就能卖一波,不亏。也是因为小龙虾繁殖得太快,他的池塘养不了这么多,所以才会卖。
除了林老实这儿,也没卖虾苗的,何建新见他没让步的意思,闷了两秒,说:“那就来一桶,不,半桶吧……要不还是一桶?”
明显他自己都不知道他的池塘里要养多少龙虾。
林老实瞥了他一眼,指着自己的鱼塘说:“如果我这鱼塘,不养鱼,全养虾,得用差不多两桶虾苗。”
何建新琢磨了一下,他家的那鱼塘跟林老实这鱼塘面积差不多,也就是说要两桶,会不会贵了一点?或者是林老实故意耍诈,骗他多买一点?
抱着对林老实的不信任,他最后只买了一桶。
林老实带着他到小池塘边,拿起网,捞了一桶活蹦乱跳的小龙虾给他。
何建新走了以后,接下来半个月,又陆续有几个人来买虾苗回去养,因为现在村里的鱼塘大多是为了储存水在干旱的时候灌溉水稻而挖的,属于村里集体所有。如果碰上去年那样的大旱天,那年池塘就没什么鱼,但如果养小龙虾,六七月就可以捕捞卖了,每家每户还能分几块钱。
但这些人要得都不多,也就半桶。卖了半个月,林老实也只卖了一百多块钱。
眼看小池塘里的虾苗还剩不少,他自己的池塘根本养不了这么多小龙虾。林老实一琢磨,找上了村长,提出了一个办法。由他无偿提供虾苗和水稻小龙虾混养技术指导,村民自愿参加,在水稻田里养殖小龙虾。
这个实验如果失败了,村民一分钱不付给他,所有损失都是他的。如果成功了,养出来的龙虾分他一半。
这个提议听起来还靠谱,村长又详细问清楚了虾稻混养的办法,对水稻的产量有没有影响等等。确认没问题之后,总算同意了林老实的提议,召开了社员大会,向村民宣布了这件事,请大家回去考虑清楚,如果有意向参加的,就去村长那儿按手印签合同,领虾苗。
对于这个事,很多人都持观望态度。因为他们担心养了虾之后,影响水稻的产量,粮食可是一家人生存的保障。
后来,还是林建义最先响应自己的兄弟,找到村长,领了半桶虾苗。
然后是大勇和林三这样跟林老实关系最好的年轻人。有了人带头,参加的人逐渐多了,最后全村一百多户人家,有四十多户参加了,但为了稳妥起见,他们都很保守,只拿出了家里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田做实验。
虾苗被分发了下去,倒进了插好秧的稻田里,林老实偶尔统一给村民们上上课,讲一下龙虾的养殖办法。
余下的时间,他全投入到了鱼饲料的配置中。为此,他还用光了所有的积蓄,买了一台小型绞肉机,用来制作鱼饲料。
根据鱼的种类不同,鱼饲料的配方也略有不同。林老实选择了用草鱼作为实验,根据多次实验,用米糠、麸皮、豆饼、鱼粉、蚯蚓等按比例调配出了饲料,并搭配上青草,每天定时定量喂养。
时间飞逝,转眼就进入了炎热的夏季,林老实这边没了什么新鲜事,渐渐沉寂下来。
何春丽那边倒是又开始热闹起来。先是从何春丽娘家那边传出消息说,何春丽跟胡安要开工厂,做大买卖了,两人在县城东边买了三四亩地,建了两层的小楼,买了好几十台缝纫机回来,准备招工。
不过何春丽说了,要先紧着家乡人,所以优先从她家村子里招一批会踩缝纫机的熟练工。不会的也没关系,手脚灵活的可以先去做学徒,工资只有正式工的四分之一 ,但管吃住。
这个消息像插了翅膀一样,不到一天就传遍了附近几个村子。何家顿时成了香饽饽,门槛都差点被踩断,自己村的,隔壁村的,不少人上门又是哭穷,又是卖惨,还有打感情牌的,就是为了一个工作机会。
其中最得意的非何春丽娘家村子里的人,最郁闷,最被人嘲笑就数杨树村,毕竟胡安可是土生土长的杨树村人,而且他还有两个同族的长辈在村子里,都不照拂一下,全便宜了何家村。
那段时间,村子里的气氛都有点低沉。就连胡二伯的儿子都提出过,想去找胡安说说情,把他们安进工厂里,最后被胡二伯给制止了。
直到七月,何家从村子里招了三四十个人进厂,直言目前人数够了,暂时不招人了,去何家的人才渐渐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