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我的家养爱豆

第58页

    与刻板印象里的封建家长一样,岑若男的父母愚昧无知, 不愿意花钱让她上学;重男轻女,在岑若男之后追生了好几胎, 才终于满意地生出了一个儿子。中间那几胎去哪儿了?养到六岁就卖给同村的光棍当童养媳。岑若男是大女儿,脾气硬, 会咬人, 没什么人要,反而因此逃过一劫。
    与刻板印象里的淳朴农民不同, 岑若男的爸爸是资深赌棍,年轻的时候把什么都输干净了, 连手指都断了一根。后来犯事进了监狱, 才不至于把妻子儿女都给输掉。岑若男的妈妈也好吃懒做,成天就在茶馆里打牌,赢了便买几个好菜回家,就着酒和大女儿做好的饭菜吃一顿;输了就把儿女统统打一顿, 大骂赔钱货。
    如果把这些事情告诉季蔷,季蔷一定会睁大了眼睛问:这是真的吗?怎么可能会这样呢?
    但,在小公主们看不见的地方, 有些事情真实地发生着。
    因为是长女,所以岑若男同样承担着家庭的重任。洗衣做饭之类的杂活自不用说,由于父母都靠不住,岑若男还得想办法赚钱,负担自己的学费、生活费,偶尔还要分出一些补贴家用。
    那时候电话购物刚起步,岑若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商品目录,敏锐地意识到了商机。她的启动资金只有两块,是从醉酒酣睡的妈妈身上偷来的。她先问好班上同学想买什么,按原价收齐钱之后,到村口小卖部拨打购物热线,让对方把货物给送过来。购物册常常会有各种活动,积少成多,她赚满减的差价。
    最开始同学们都不相信这些,一次只能赚个五块十块。后来客源稳定了,再加上账户积分累计得多了,岑若男的小金库就逐渐充实了起来。
    这笔生意夭折于弟弟找妈妈告密。妈妈把岑若男打了一顿,收缴了账号和购物手册,又对村口小卖部老板打招呼,不准岑若男打电话。弟弟接手了这份事业,然而态度不好、短斤少两,还在标价基础上明目张胆地加价,导致客户群体飞快流逝。后来弟弟算错了几笔账款,企图糊弄客户,转嫁损失,结果坑到校霸头上,被揍了一顿,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月,从此以后金盆洗手,再也不敢干了。
    但岑若男此时已经偷偷办了银行卡,有了自己的小金库。
    岑若男的第二份事业,是帮网吧里的小学生代充Q币或者游戏币,充100收10块。一本万利,从此走上钱生钱的特色无产阶级资本主义道路。
    这份事业也没能维持很久,因为岑若男要上高中了。
    家里不同意岑若男继续上学,想让她就近找个工厂打工,或者嫁给离异的小店老板给同龄人做后妈。
    好在岑若男成绩不错,高中承诺学杂费全免,每个月还补贴800块钱生活费。岑若男想方设法与妈妈谈判,还跟打伤弟弟的校霸打配合,终于与母亲谈妥:每个月给家里一千块钱,岑若男继续读书。要是某一个月给不出来,岑若男就回村里给人当后妈。
    高中过得紧张又充实,岑若男认识了市里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这个阶段,她定下了上海和时尚圈两个目标,又在随后的三年里努力奋进,一步一步朝目标前进。
    她独自报考了位于上海的大学,所幸那时候已经变成了在线填报志愿,否则说不定会发生交完志愿表后被父母背地里更改志愿的事情了。
    她在暑假改了名,从岑若男变成岑若。
    季蔷说得没错,“岑若”才是她想要成为的样子,“岑若男”不是。
    上了大学,岑若认识了许安笙。许安笙看中她的聪慧与坚韧,开始带着她出入社交场合。
    许安笙眼光的确很好。岑若兼具野心和能力,做事灵活又拼命,很快完成了原始的人脉积累。毕业之后许安笙进入缔风工作,顺手把岑若安排进了编辑部。
    三年来,岑若晋升很快,却又让人心悦诚服。
    在她攒下第一笔钱之后,遇到了一个投资机会,几乎稳赚不赔。结果她弟弟被抓,需要很大一笔钱,但也只能把坐牢变成缓刑。
    那时候的岑若,还对人性有着最后一丝信任。经历了一系列漫长的、近乎于撒泼式的沟通之后,岑若还是付了这笔钱,放弃了那个投资机会。
    ——现在想想,岑若觉得那时候的自己跟一头粉毛白皮猪也没什么区别。
    父亲出狱,狗改不了吃屎,还是回到了赌博的老路上。不同的是,他的大女儿出息了,他不用再借高利贷。
    得知岑若混得不错,他又断断续续找岑若要了不少钱。
    一次一次地拉锯、一次一次地给钱、一次一次地继续失望……到季蔷看到岑若妈妈那条短信的时候,岑若正在努力说服自己,真正地同原生家庭断绝关系。
    那条短信说岑若爸爸生病了,要二十万。季蔷一定把那二十万理解成救命钱了,但岑若知道,八成那男人只是打了个喷嚏而已。他们为了找岑若要钱,什么话都说得出。
    至于季蔷好心给的二十万?呵,恐怕已经作为赌资进了庄家的口袋。
    季蔷未免也太傻白甜,在她的世界里只有正常人,她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捅了个什么样的马蜂窝。
    她凭什么替自己打钱?她怎么敢去招惹他们?
    .
    岑若挂断季蔷的电话,转头看见许安笙在打电话。
    那头没接,许安笙就一遍又一遍地打。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