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女装大佬在明朝

第8页

    郑寡妇见到正主儿,暂时放过小丫鬟,气全部冲他撒去!“好你个小狐狸精!竟然哄着刘力那王八蛋给你连炖几天燕窝,我今天查账才发现!看你那副短命相也配吃那种精贵的东西!”
    燕窝?什么燕窝?李乘风先是一愣,旋即反应过来,恨不得仰天长啸,这他妈又是原主整出来的。
    原来当时原主刚到后院,色中饿鬼刘力便盯上了他,但毕竟是请来的道姑,顾及名声迟迟不敢下手。
    可原主是谁啊?这是一个凭借超厚脸皮和超高演技在男人堆里占尽便宜还片叶不沾身的能人。早就看穿了刘力的心思,于是两人暗自眉来眼去,哄得刘力对他照顾许多,尤其是饮食上,快要比后院主子都好了。
    但是他忽略了大环境,王府人员错综复杂,里面个个都是人精,哪里是他之前招惹的那些呆书生傻少爷能比的。最后阴沟里翻船,搞得自己一命呜呼,实属活该。
    他死了倒是一了百了,可怜李乘风在这帮他擦屁股。
    李乘风自知理亏,有些难以启齿。旁边妙清看不过眼了,跳出来道:“不就是些补品吗,我们自己补上!”
    郑娘子冷笑:“二三十两银子,我倒看看你个穷酸道士拿什么补?”
    李乘风……李乘风也不知道。他就是没钱才进王府行窃的,二三十两怎么可能拿的出来。
    妙清撇撇嘴:“你直接记在账上,过两天我去结。”
    郑寡妇还是不满,没等她开口,妙清又打断:“笑话了,难不成郑娘子还担心我跑了?那这样,我们直接去找王妃,把账一五一十算清楚,话说这靖华师父短短几日能吃掉这么多东西,我也觉得奇怪?”
    “小丫头片子!你威胁谁呢?”郑寡妇声厉内荏,这么点事她自然不敢去找王妃,一来怕让人觉得自己这个管事无能。二来嘛,王府里哪个手脚是干净的,到时候真查出点什么,她怕是吃不了兜着走。
    看拿他们没办法,郑寡妇心有不甘的咬牙:“三日之内,最好把账填上,否则!哼!”说完怒气冲冲的走了。
    看她走远,妙清突然给李乘风行了个大礼:“靖华师父恕罪,由于现在三小姐还没好利索,王妃也没下指令,您治病救人的事实在不方便透露,让您受委屈了。”
    李乘风吓了一跳,连忙将她扶起来:“这都是小事儿,可是……不怕你笑话,我身上实在没那么多钱啊。”
    妙清忍俊不禁:“师父您多虑了,世子刚才派人送来了一千两银子,说是给您治病救人的酬劳,只不过您在里面打坐,奴婢不敢打扰,全抬到库房去了。”
    “!!!”天降横财直接把李乘风砸晕了,他错了!他以后再也不在心里吐槽朱厚熜这个小屁孩儿!果然是未来当皇帝的人,还是很够意思的!
    得到这笔钱,可以说更加坚定了李乘风早点跑路的决心。此时清江观里其他女冠也收到了消息,说郑娘子大闹,于是不放心跑出来看看。
    李乘风对她们的关心表示了感谢,轻轻扫过这帮同事们的脸,李乘风心中微微叹口气。
    果然美女是需要对比的吗,安陆州是个小地方,道观里的女居士们也大多是从小收养的,有的已经四五十岁了,平日里没事做还要帮着下地干活,大部分脸都晒得黑红。原主女装七分颜色都被衬成十分,也难怪流香刘力一眼就看中他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明朝物价我在科普一下嗷,方便理解。
    明朝前中期1两银子折合成现在大概是800~1400RMB之间,上下浮动毕竟大,后期可能要少一点。
    对比一下万历年间物价。
    大米白银1两=2石即377.6斤。合人民币1.75元/斤。
    上等猪肉白银1钱六分=8斤合人民币13.2元/斤。
    上等羊肉白银1钱二分=8斤合人民币9.5元/斤
    栗子五斤价白银6分五厘合人民币8.6元/斤
    活肥鸡一只价白银4分合人民币26.4元/只
    白布四匹价白银8钱合人民币元132.2元/匹
    绵花一斤价白银6分合人民币39.6元/斤
    房价:《三言二拍》里记载的是,毛坯房那种小破房大概50两一间,和人民币不到五万块钱。豪宅那就没上限了,千万的都有。
    另外江南啊京城啊这些富庶的地方物价可能还要高一点点,但也高不太多。
    至于收入:《儒林外史》里范进他老丈人是个杀猪的,属于平民里的中等收入人群,按他的话是自己一天一钱,一月3两,一年有36两,约4万块钱。
    也就是如果无灾无奈,百姓还是能养活自己的。
    但是古代还是太依赖年景了,崇祯时候百年难得一遇的大灾害,加上贪官污吏。那时候的大米有多贵呢,有记载是1640年的苏州,要1000个铜钱一斤米,也就是大约100元人左右。一个3口之家每月要花3000元人民币买米,一个月的食品成本就到4000元以上,所以明朝崩了……
    虽然晚了点,还是在这里祝大家国庆假期快乐。
    第6章 吃肉
    兴王府,前书房。
    朱厚熜心不在焉的听着长史袁宗皋在上方讲课,思绪也不知飘到哪里。
    袁宗皋看着底下的小世子,无奈叹了口气。他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了,回望这一生,不禁感慨颇多。当时他年少得志,成化年间就跟弟袁宗夔一道同时考中举人,那时世人都称赞他们为“荆南二凤”。之后埋头苦读几年,又顺利考中二甲进士,可谓风头无量。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