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阴霾总会消散
但是在这阴霾中,也有令人振奋的事。那就是终于有感染红狼的村民痊愈了。
当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医馆中所有人都高兴的哭了,包括陆清漪在内。那个缠绕在他们心中许久,甚至还导致村子被封的瘟疫,终于有了医治的办法了,怎能不叫人高兴。
“太好了,相信过不了多久,村子就会恢复以前一样了!”唐郎中兴奋道。
唐郎中是在黄郎中过世后来帮忙的,他从医也有二十多年,许多事情上可以帮到很多忙。
“太、太好了,真的是太好了。”
小六更是高兴的一直掉泪,他是在黄郎中身边照顾他最久的人,也是从头到尾看着黄郎中被病魔折磨而死。因此在听说有人痊愈后,哭的最凶。
二白见他哭得跟个泪人似的,知晓他的心情,安慰地揽过他的肩,宽慰:“放心吧,黄郎中泉下有知的话,也一定十分高兴。”
“我只是……只是还是有些难过……”难过什么,小六没有说出来,可是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
其实他们都一样,遗憾黄郎中没有被治愈,假如他不是一直那么劳累,或许结果会不一样。可惜,没有可惜。
“所以,为了让黄郎中走的安心,我们一定不能放弃,红狼已经有了治愈的方子,剩下的可就看我们了!”唐郎中打气道。
“没错,我们一定要努力,让这些村民可以走出家门!”
“好,不能放弃!”
“不能放弃!”
众人受到鼓舞,纷纷打起精神来,把心头的悲戚和遗憾先抛到脑后。他们都阴霾总有散去的一天,明媚的阳光就在之后!
屋檐下,看着他们逐渐明朗起来的样子,陆清漪也受到了鼓舞。
是啊,不管经历再多的痛苦,只要活着都要往前看的。不为自己,只是为了不要留下遗憾。
陆清漪低头看着手里的簿子,这是黄郎中身前撰写的关于如何治鼠疫的病例和用药。她这些天把散开的纸张整理装订起来,打算等以后村子解封了,便把这些方子公布于世,也不算是白费黄郎中的一番苦心了。
回房的路上,门前站着一个人,正是好几天都没见的赵珩渊。自从他开始守夜,两人就没再见面。虽然不过短短七天,却恍若隔世。
“清儿。”赵珩渊仔细端详了她一会,心疼道,“黄郎中的事我听说了。你还好吗?”
知晓他会担心自己,陆清漪诚实道:“还是有点难过,尤其是看到和黄郎中有关的东西,就会不自觉回想起和他一起救人治病的画面。一想到那些,就会忍不住想哭。”
“可是……”陆清漪微微一笑,“我不会难过太久的,因为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所以我不能也跟着倒下。”
她的强颜欢笑故作坚强,看在赵珩渊眼里何其的心疼,可是,他也无法为她做什么。
黄郎中教授了陆清漪不少医术,于她而言亦师亦友。人非草木,谁能无情呢。不过赵珩渊也相信,陆清漪自己是能熬过去的,因为他认识的陆清漪是个坚韧的人。
赵珩渊敛下眼眸,道:“陈县令的罪证我们已经整理好了,待过些时日就会送出去。这些罪证,一定让他翻不了身。”
“那就太好了。”没想到喜事一桩接一桩,陆清漪总算有了些许笑容,“总算能够处理这个狗官了,这种为害百姓的人,根本算不上父母官。只是,吴太守会信吗?”
“清儿担心他们官官相护?”
“毕竟都是当官的,况且吴太守是否真如传言般那样,也未知。”
“吴太守倒还是可以信任的,他一直就想做个好官,即便他初心已变,也还是会帮我们的。”
“为何?”陆清漪不解。
“吴太守上任不久,作为一个太守,陈县令的所作所为他不可能没耳闻。之所以一直没有动静,应是没能找到陈县令的罪证。如今我们把罪证双手奉上,便是等同送了他一个功绩。”
陆清漪闻言眼睛一亮。
是啊,不说吴太守为人如何,他方上任不久,正是需要政绩的时候。可以扫除陈县令这样的贪官,不仅百姓拍手叫好,官家也会记录在册。”
“这么看来,陈县令这回是彻底凉透了。”
不止凉透,别说翻身,说不定还可能会被斩首。只是这样的死法到底便宜了陈县令,难免令人觉得有些可惜。
日子一晃便又是三天过去,时间飞梭,但对于陆清漪他们而言却是度日如年。
每一天醒来就有一场硬战要打,有时候甚至要忙到深夜才得以休息,但是很多人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所幸村民们都理解大夫们辛苦,自愿担当下了他们的膳食和日常烧煮热水的事。加上自从有了暖水袋,村民们用炭少了,多出来的银子也都捐给了祠堂,用以买药材。
“小娘子,劳烦你过来看一下。”内堂中,他们正在进行例行的检查,唐郎中突然招呼陆清漪过去。
陆清漪直起身子,跟床的人说了几句,随后匆匆来到唐郎中身边。
“怎么了吗?”陆清漪记得这个病人,之前是她负责的,因为病不是很严重,所以分给了唐郎中负责。
“哦没事,小娘子不用太紧张,我的这个病患看着身体似乎已经好的差不多,想让小娘子帮忙看看,要不要换到另一个房间。”
陆清漪俯身检查了一下,又查看了册子最近的记录,仔细问了对方的身体状况后,满意地点头,露出微笑。
“可以,已经没怎么发烧了,假如能消肿的话,再观察一段时间就可以判定痊愈了。”
“那就太好了,据我所知,这是之前小娘子你负责的病患,这一方子既然奏效了,应该都能适用于类似的病状。”唐郎中兴奋不己。
陆清漪心中同样欣喜,这个病人是她第一个自己独自研究黄郎中的册子,然后根据病情开药诊治的。能够看到她慢慢康复起来,给了陆清漪莫大的信心。
当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医馆中所有人都高兴的哭了,包括陆清漪在内。那个缠绕在他们心中许久,甚至还导致村子被封的瘟疫,终于有了医治的办法了,怎能不叫人高兴。
“太好了,相信过不了多久,村子就会恢复以前一样了!”唐郎中兴奋道。
唐郎中是在黄郎中过世后来帮忙的,他从医也有二十多年,许多事情上可以帮到很多忙。
“太、太好了,真的是太好了。”
小六更是高兴的一直掉泪,他是在黄郎中身边照顾他最久的人,也是从头到尾看着黄郎中被病魔折磨而死。因此在听说有人痊愈后,哭的最凶。
二白见他哭得跟个泪人似的,知晓他的心情,安慰地揽过他的肩,宽慰:“放心吧,黄郎中泉下有知的话,也一定十分高兴。”
“我只是……只是还是有些难过……”难过什么,小六没有说出来,可是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
其实他们都一样,遗憾黄郎中没有被治愈,假如他不是一直那么劳累,或许结果会不一样。可惜,没有可惜。
“所以,为了让黄郎中走的安心,我们一定不能放弃,红狼已经有了治愈的方子,剩下的可就看我们了!”唐郎中打气道。
“没错,我们一定要努力,让这些村民可以走出家门!”
“好,不能放弃!”
“不能放弃!”
众人受到鼓舞,纷纷打起精神来,把心头的悲戚和遗憾先抛到脑后。他们都阴霾总有散去的一天,明媚的阳光就在之后!
屋檐下,看着他们逐渐明朗起来的样子,陆清漪也受到了鼓舞。
是啊,不管经历再多的痛苦,只要活着都要往前看的。不为自己,只是为了不要留下遗憾。
陆清漪低头看着手里的簿子,这是黄郎中身前撰写的关于如何治鼠疫的病例和用药。她这些天把散开的纸张整理装订起来,打算等以后村子解封了,便把这些方子公布于世,也不算是白费黄郎中的一番苦心了。
回房的路上,门前站着一个人,正是好几天都没见的赵珩渊。自从他开始守夜,两人就没再见面。虽然不过短短七天,却恍若隔世。
“清儿。”赵珩渊仔细端详了她一会,心疼道,“黄郎中的事我听说了。你还好吗?”
知晓他会担心自己,陆清漪诚实道:“还是有点难过,尤其是看到和黄郎中有关的东西,就会不自觉回想起和他一起救人治病的画面。一想到那些,就会忍不住想哭。”
“可是……”陆清漪微微一笑,“我不会难过太久的,因为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所以我不能也跟着倒下。”
她的强颜欢笑故作坚强,看在赵珩渊眼里何其的心疼,可是,他也无法为她做什么。
黄郎中教授了陆清漪不少医术,于她而言亦师亦友。人非草木,谁能无情呢。不过赵珩渊也相信,陆清漪自己是能熬过去的,因为他认识的陆清漪是个坚韧的人。
赵珩渊敛下眼眸,道:“陈县令的罪证我们已经整理好了,待过些时日就会送出去。这些罪证,一定让他翻不了身。”
“那就太好了。”没想到喜事一桩接一桩,陆清漪总算有了些许笑容,“总算能够处理这个狗官了,这种为害百姓的人,根本算不上父母官。只是,吴太守会信吗?”
“清儿担心他们官官相护?”
“毕竟都是当官的,况且吴太守是否真如传言般那样,也未知。”
“吴太守倒还是可以信任的,他一直就想做个好官,即便他初心已变,也还是会帮我们的。”
“为何?”陆清漪不解。
“吴太守上任不久,作为一个太守,陈县令的所作所为他不可能没耳闻。之所以一直没有动静,应是没能找到陈县令的罪证。如今我们把罪证双手奉上,便是等同送了他一个功绩。”
陆清漪闻言眼睛一亮。
是啊,不说吴太守为人如何,他方上任不久,正是需要政绩的时候。可以扫除陈县令这样的贪官,不仅百姓拍手叫好,官家也会记录在册。”
“这么看来,陈县令这回是彻底凉透了。”
不止凉透,别说翻身,说不定还可能会被斩首。只是这样的死法到底便宜了陈县令,难免令人觉得有些可惜。
日子一晃便又是三天过去,时间飞梭,但对于陆清漪他们而言却是度日如年。
每一天醒来就有一场硬战要打,有时候甚至要忙到深夜才得以休息,但是很多人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所幸村民们都理解大夫们辛苦,自愿担当下了他们的膳食和日常烧煮热水的事。加上自从有了暖水袋,村民们用炭少了,多出来的银子也都捐给了祠堂,用以买药材。
“小娘子,劳烦你过来看一下。”内堂中,他们正在进行例行的检查,唐郎中突然招呼陆清漪过去。
陆清漪直起身子,跟床的人说了几句,随后匆匆来到唐郎中身边。
“怎么了吗?”陆清漪记得这个病人,之前是她负责的,因为病不是很严重,所以分给了唐郎中负责。
“哦没事,小娘子不用太紧张,我的这个病患看着身体似乎已经好的差不多,想让小娘子帮忙看看,要不要换到另一个房间。”
陆清漪俯身检查了一下,又查看了册子最近的记录,仔细问了对方的身体状况后,满意地点头,露出微笑。
“可以,已经没怎么发烧了,假如能消肿的话,再观察一段时间就可以判定痊愈了。”
“那就太好了,据我所知,这是之前小娘子你负责的病患,这一方子既然奏效了,应该都能适用于类似的病状。”唐郎中兴奋不己。
陆清漪心中同样欣喜,这个病人是她第一个自己独自研究黄郎中的册子,然后根据病情开药诊治的。能够看到她慢慢康复起来,给了陆清漪莫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