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咸鱼的自救攻略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幸亏有人拦着

    一时间所有游戏相关论坛都开始爆出各种帖子,预测到底能不能获奖,因为获奖的话这游戏还想从老玩家手里赚钱似乎很难了!
    但是一想到做出这种决策的是财大气粗的巴人,特别是那些被当韭菜卖过一回的玩家感觉似乎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这种声量理所当然会破圈,因为事件被人打上了#巴人游戏求破产#的标签,而巴人可正在申请IPO呢,那这标签可就变得相当给力。
    甚至于楚垣夕还做好了节后立刻接到证监会聆讯的思想准备,但是其实这都不是事,因为最终大奖肯定发不出去。
    于文辉作为操刀手当然知道这是楚垣夕的拖刀计,虚晃一招其实就是拖,拖到三月份奥斯卡颁奖的时候没《罗马之敌》什么事,无非就是很遗憾呗。丢人是肯定丢人,但是小康的危险时间混过去了啊。再说,这个时候谁敢说《罗马之敌》没可能得奖的?获得提名的就有可能得奖,只有没获得提名的才不可能得奖,比如友商们的作品……
    为什么能混过去?因为这个活动就不是做给影视圈看的,虽然影视圈顿时为之集体噤声。
    这个活动足以让人浮想联翩,也足以让人好好想清楚。毕竟奥斯卡还是金字招牌,那么到底谁才是代表国朝影视发展的先进方向咧?
    而且,电影圈肯定意识不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不知不觉之间小康在帝都的布局已经快要1500间店面了,这是什么概念呢?
    也就是,在2018年底,小康还没有启航的时间点上,帝都一共只有2600间便利店,经过短短两年,小康占据了25%左右的占比,就帝都本地来说可谓是虎踞龙盘,影响非常广泛。
    帝都被称为便利店荒漠不是没道理的,堂堂首善之区,便利店人均占有量是东莞的十分之一。有人说是因为没有夜生活的习惯,或者深宅大院太多了导致出街文化缺失,还有人说是因为路太宽了导致街边便利店对马路对面绵长莫及的。其实,政策才是主导,之前政策没那么好,资本自然是去政策好的地方,那当然就荒了。
    小康的崛起时间恰好百分百踩准帝都的政策红利节奏,仿佛提前拿到了所有标记好日期的红头文件(作者君自己也很意外)。无论是开放鲜食审批还是地铁站附近的商铺入住,过去都是极其严格的。还有最重要的《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的通知》,2019年7月开始帝都开放各类社区房产,专门给予品牌连锁便利店以进驻的便利,以实现便利店对社区的覆盖。
    因此,作为最快速吃到红利的人,小康在红利开始释放时手里正好现金充沛,于是一路披荆斩棘快速完成华丽变身。而这段时间也正是便利店在帝都高速发展的区间,在帝都,便利店对北漂来说不仅是一个温暖的角落,同时也让城市的运转更加圆润。
    但是在外界特别是释放政策红利的有关部门看来,表现可以简单的总结为小康带头在荒漠中走出一条路。
    为什么要将全国布局割裂,单独列举在帝都取得的成绩呢?因为监管部门都在帝都,他们也是要生活的。
    这种无形无质的心理砝码,在很多时候其实影响非常大,比如蒙混过关的时候。
    一旦蒙混过关,小康上下看着排片曲线全都发出嚎叫:“春节档是我们的了!”春节档排片决定票房,小康的票房排名也从第五名一路逆袭,初四这天正式登顶,然后赖住不动。
    外界也在哀嚎:“这个春节档没法看了!”
    也有人发微博说要是知道有一天会被资本用这种方式暴打,我年轻的时候保证不选择电影行业。声音中充满无奈,配合上词情并茂的图片,怎样从去年对电影行业来说大灭绝式的打击中缓过一口气,然后抢破头挤进春节档,满心欢喜变成一声叹息。
    真是闻着伤心见者落泪。
    最后,他问资本的良心会痛吗?楚垣夕被袁苜等等一干人拦着,只好骂骂咧咧的把微博切成小号上去发:“春节档要是有小破球,你看小康还能不能嚣张了?让你们整个圈子当年集体黑小破球!百因必有果,打击骗钱人人有责!”
    袁苜看了这条之后顿时一愣:“哎,楚垣夕,要是真有《小破球2》之类的上春节档,咱们怎么办啊?”
    “哎呀姐姐!”楚垣夕惊呼之后为这个问题沉默了21秒,“别人定档都比咱们早,你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
    “是因为咱们定档晚啊。我也要看看竞争对手,真有这么牛的我就不上春节档了呗。”
    袁苜立刻遁走……
    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心确实不应该痛,因为发行方案总是这个方案,不上春节档无非就是去其它档期挤占其它影片的播放资源呗。
    最终小康的排片稳定在31%。院线不会因为卖座而无限制增加排片,而是细腻的根据观众的观影意愿调整各个片子的比例,否则,无非就是好片子的上座率下滑,空出更多的非最佳观影位置,并不符合院线的利益。
    即便如此,31%的排片在春节档也是霸主级别,比不了小破球横压一档的40%,不至于让人无法呼吸,但也大出许多人的意料。有人含泪惊呼,有人悲愤欲绝,有人想要跳楼,有人是股价下跌喜迎开门绿。
    楚垣夕唯一感到对不起的其实是相关股票的股民,因为他们没理由反应的那么快,看好的影片买入相关公司股票已经成了最近几年的常态。因此即便有些股民顺着网线骂过来,他也罕见的没有还嘴。
    但是那些惊呼起来没完的就不能不怼了!在愧疚的心情中,他披挂上阵再次登上微博,这回是自己的大号,说:且慢惊呼,后面还有奇观。《我服了》注定要成为一个打破偏见的电影,好戏才刚刚开始。
    这是初八,2月19号,理论上的工作日,理论上春节档数据快要开始暴跌的日子。按照影视圈的经验,22号周一,春节效应就应该彻底过去,上座率回复日常状态,您的好戏还没开始?是表演上座率花式跳水吗?
    要知道就算强如小破球也就维持了整个春节档的高上座率,一共46亿的票房在拐点到来之前贡献了38亿,时间一过一样要拐下来。
    这种声音被楚垣夕斥为败犬的哀鸣,正好小康也是周一复工,到时候用数据亮瞎你们,哼!所谓数据自然是观影人数和票房了,最近这几天的排片已经稳定在31%,上座率也稳定在65%左右,每天票房不到2.5亿。
    这个数据对很多人是个刺激,其实对小康也是,因为一天就能给小康带来600多万用户。因此小康这边有些员工的放假计划在节前就被阉割了,做好心理准备,回家探探亲就得回来上工。
    这么多人上下一心,努力的方向是什么?转化,这些拿着票根到小康门店进行兑现的用户,要把他们留住,用移动互联网的指标来讲就是留存率。
    因此楚垣夕负责出面吵吵,整个公司上下负责保留存,结果在这份热火朝天中,还没等到22号正式复工,楚垣夕忽然看到张铭发来一条微信:“烧钱大师,黄团的老于找过你没?”
    “在你面前可不敢妄称烧钱大师!”楚垣夕先恭维一句,心里还有点小兴奋,“黄团的老于为什么要找我啊?”
    老于是黄团负责总体运营的,阿里中供铁军出身,走地面是一把好手,但是为什么要找我呢?是为了巴人还是为了小康?
    正在他浮想联翩的时候,张铭又发一条:“那徐大姐也没找你?”
    楚垣夕当场愣住,这话不同寻常啊!“有什么消息吗?”
    “你可以直接问徐大姐。”
    其实楚垣夕发微信是不带等的,张铭回复之前已经给徐欣发消息了,很快徐欣回复:“谁跟你说什么了?”
    “没有没有,什么都没说,就是问老于有没找我,以及你有没找我。”
    “嚯,这样啊。”徐欣微信打字还加语气祝词很罕见,稍等片刻,楚垣夕看到她发送过来的是:“黄团那边有人想撮合小康和黄团合并,我要研究研究。”
    楚垣夕看着这条微信半晌无语,想来想去,敲进去非常纠结的五个字:“我不是张韬。”
    看到徐欣的话,他当然会想到大约不到六年前的国朝史上最重要的合并案,也就是黄团与点评的合并。点评的张韬合并之后没多久就退出了实际业务,退到董事长的位置上挂个虚衔过度。
    以老张的年龄,做个财务自由的闲云野鹤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因此,在点评最健康最强势的时间,老张当年对于合并意向的答复是两句话。
    第一句,是爱合不合;第二句,是合并也好。
    之所以爱合不合,是因为急于合并的是黄团。点评是有自己造血能力的,它跟黄团打起来也是心里有底。反观黄团,直到今天,真正能赚钱的业务还是当年从点评那边接过来的低频、高毛利、并不性感的业务,也就是医美、装修和婚庆等等。
    但是合并也好,因为两家本身的属性是互补的。用户属性点评主要在一二线而黄团下沉;基因上点评是偏媒体属性的UGC信息社区,而黄团是走地面干脏活累活的一把好手。因此,黄团和点评的合并比滴滴和快滴更重要,后者无非是垄断市场,而前者可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催生出后来的黄团,一个有互联网基因但没有边界的地面怪物。
    新滴滴再强,没法撼动AT分毫,但新黄团可以咬伤阿里。
    当年,黄团点评两家开战只是因为一件事——团购,这事儿不是不可以谈的。但楚垣夕比张韬年轻了接近20年,是绝对不可能退出的,没的谈!
    所以楚垣夕这么纠结的五个字其实就是否决了。之所以纠结,是因为他本来想着先不否决,以模棱两可的方式应付一下,以观其变。但是转念一想,黄团比自己的修行年份可高不少,这点小花招使出来恐怕贻笑大方,不可能靠它来拖延什么。
    那么自己是想拖延什么呢?从刚才起,直觉上就一直告诉他自己,可能是要开战了……吧?战什么不知道,反正黄团大概率要采取动作。
    甚至于,黄团抛出来的合并意向也只是个烟雾弹,也难讲是不是和开战相配合的战术动作。
    所以他接下来又加了一个问句:“对方有几分诚意,能告诉我吗?”
    “我研究的就是这个!”
    “我看您也甭研究了。”打定主意的楚垣夕不再纠结,思路也变得清晰,问:“徐姐,你想一个问题,当年点评为什么要与黄团合并,而不是和蓝饿?”
    徐欣当场宕机,因为这个简单的问题中涉及的概念和信息实在是有点多。
    多到什么程度呢?需要翻小本本和投资日历,回溯当年的投资状态。
    这种事情必须复盘到当年才能说的清,比如说现在是企鹅投黄团,阿里并购蓝饿,但当年则是企鹅投点评,阿里投黄团,百度自己下场做外卖,BAT没一家投篮饿。
    那么蓝饿管谁叫爸爸呢?是点评。而且点评是真正的战投,这声爸爸叫得不亏。想当年点评对蓝饿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给它送去了巨大的流量,迅速将蓝饿从一个主要用户群体是学生军的外卖变成了学生+白领们的即时送餐工具,用户数翻着跟头上涨。
    这也是蓝饿后来极为尴尬的原因,当时黄团点评的合并中蓝饿跟他们谈崩了。因此,蓝饿必须立刻接受阿里的投资,否则没有任何财务投资人胆敢继续投它。因为阿里在黄团那边已经三振出局了,企鹅的影响力尽情的彰显,百度自己下场,蓝饿已经失去了给力的爸爸,必须再找一个爸爸。
    找爸爸不尴尬,极端尴尬之处在于点评还是蓝饿的投资机构,因此阿里投资蓝饿的所有文件都必须交由点评过目并签字。而那个时候点评已经跟了黄团了,蓝饿跟黄团打了一溜够,这些文件到底是谁来过目呢?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