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震慑四邻
第八百五十四章 震慑四邻
“还有裴成军,也罢了。”
元治对上裴家那根可怜兮兮的独苗,不忍心说重话,只委婉道:“裴老将军只剩你这么一根独苗,要是你在战场上有个意外,朕怎么对得起为国捐躯的老将军?”
众人心里都明白,其实元治这是嫌弃裴将军既没上过战场,又不懂得对战准格尔部的技巧,让他去也是无用。
好在裴将军也没有坚持,皇上已经给他台阶了,他顺势下了也罢。
除了年纪太老或是作战经验不够的将领被挑了出去,还有些军队本身不适应西北战场的,也都被挑了出去。
到最后,可选的也不多了,其中就包括江城军。
江城军的战力数一数二,最难得的是老中青三代传承得极好,这爷孙三人没有一个掉链子,否则也无法将江城军带领得如此威风。
元治心里是有些属意江城军的。
正犹豫着,忽见雍亲王站了出来,朝上首禀道:“皇上,依臣之见,江城军也不合适。江城侯府几位将军都骁勇善战自不必说,可江城军当年扩编的时候招募了太多南方来的将士,这些将士不耐干旱和风沙,和准格尔部对战只怕要吃亏。”
这的确是江城军的一个缺点,可并不是不能克服。
白言有些心急,待要冒头反驳,忽想起昨日在府中开会的时候众人提起他和大公主新婚之事。
他登时明白了。
雍亲王不是在阻拦他建功立业,而是出于皇室长辈的慈爱,不希望他和大公主刚刚新婚就要分别。
这一点江城侯府的老侯爷和世子早就看出来了,所有他们不动声色,并没有反驳雍亲王的意见。
他们也不会附和——
雍亲王自然是一片好意,但朝廷若要用上江城军,他们也义不容辞。
至多不让白言亲自去罢了。
元治听了雍亲王的话,立刻反应过来,没再想江城军的事。
当此时,苏志明又道:“皇上若一时决策不下,不妨再慎重考虑一番。内阁也会综合考虑之后向皇上举荐最合适的将领和军队,以供皇上参考。”
“也只好如此了。”
这么大的事,不是一下子就能裁决下的。
元治摆了摆手,小纪子识趣地上前一步,高声唱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齐齐躬身告退。
最后留下来的不过是那些还在争吵不休的武将,苏志明朝他们的方向看了一眼,便出了正殿又往后头绕去。
这个时候,元治应该十分纠结,正需要和他商议。
和苏志明同步的还有雍亲王等,众人心照不宣,苏志明回头朝身后的翰林官道:“今日早朝的内容可都记录了?”
“都记好了。”
“速速派人送去御园,交到太后手里,看看太后有何意见。”
苏志明吩咐罢,那翰林官连忙躬身告退,雍亲王点头赞叹,“朝廷许久没有如此大事了,这种时候多听听太后的意见,总是没错的。”
“太后文才四溢,军武之事上却并不擅长。”
苏志明笑道:“我让人去通禀太后,更多的是想知道她对江城军出战是什么态度。毕竟太后宠爱大公主人人都看在眼中,若我们不问过太后就私自把她的女婿打发到战场上去,太后回头问责起来,谁担当得起?”
雍亲王一听这话,眸子微眯,“这么说,内阁已经决定要推举江城军出战了?”
苏志明的面上的笑意渐渐敛去,“扒九不离十。王爷从前也是领过兵的,对军武之事想必比我们这些文臣更加清楚。无论从主将还是军中战力,再至军纪和军风而言,江城军都是最佳的选择。”
雍亲王何尝不知道?
他微微叹了一口气,没再说什么。
总不好告诉苏志明,为了大公主的幸福就换一个人选推举吧?
这种话他说不出口。
身为皇室子弟,心中眼中只能顾着家国天下,而后才能顾及自身,他是如此,大公主也不例外。
苏志明似乎知道他在想些什么,轻声安慰着他,“王爷放心,我倒不觉得此战会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如今朝中几乎风声鹤唳,不就是因为我们太久没打仗了么?那是因为两代明君治国有方,国泰民安,四邻小国小部没有敢侵犯的——”
他朝天拱了拱手,朗声道:“是我们无战可打,不是我们不敢打!如今准格尔区区小部也敢进犯,我们就好好打一场杀鸡儆猴,震慑四邻!岂不快哉?”
雍亲王听得一愣,难以相信这样的话是从一个文臣嘴里说出来的。
简直慷慨激昂,让他这个安逸许久的闲散王爷都热血沸腾!
“不愧是曾经远赴西北赈灾的钦差,不愧是二十多岁就能登上内阁首辅之位的治世能臣,苏首辅,我没有看错你!”
雍亲王觉得胸中一股意气都吐了出来,十分舒爽,“若非我已多年不带兵,听了你的话,当真想此刻就去乾清宫请缨出战,痛痛快快地打他一场!”
连苏志明这样的文臣都不怕,他有什么可怕的?
苏志明谦逊地笑,“王爷想去,皇上也不会肯的。朝中还需要王爷这样的皇室长辈坐镇,缺你不可。咱们还是先去面见皇上,听听皇上的意思!”
两人互相谦让着朝乾清宫走去。
元治听了苏志明的一番话后,反应比雍亲王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拍案而起,“舅舅有这样的想法,方才怎么不在朝上说出来呢?也可激励激励大家的士气!”
“皇上,咱们现在不缺士气。”
苏志明哭笑不得地解释,“那些武将可个个士气足得很,都争着要领兵出征,我若再激励激励他们,场面怕是要收拾不住了,至于那些文臣——”
苏志明摇摇头,“反正用不着他们出兵打仗,他们要怕就怕吧,我这些话若说与他们听,说不准人家还觉得我在讽刺他们懦弱。等这场仗打胜了,皇上放心,他们自然就会收起这些恐惧畏战之心。”
“还有裴成军,也罢了。”
元治对上裴家那根可怜兮兮的独苗,不忍心说重话,只委婉道:“裴老将军只剩你这么一根独苗,要是你在战场上有个意外,朕怎么对得起为国捐躯的老将军?”
众人心里都明白,其实元治这是嫌弃裴将军既没上过战场,又不懂得对战准格尔部的技巧,让他去也是无用。
好在裴将军也没有坚持,皇上已经给他台阶了,他顺势下了也罢。
除了年纪太老或是作战经验不够的将领被挑了出去,还有些军队本身不适应西北战场的,也都被挑了出去。
到最后,可选的也不多了,其中就包括江城军。
江城军的战力数一数二,最难得的是老中青三代传承得极好,这爷孙三人没有一个掉链子,否则也无法将江城军带领得如此威风。
元治心里是有些属意江城军的。
正犹豫着,忽见雍亲王站了出来,朝上首禀道:“皇上,依臣之见,江城军也不合适。江城侯府几位将军都骁勇善战自不必说,可江城军当年扩编的时候招募了太多南方来的将士,这些将士不耐干旱和风沙,和准格尔部对战只怕要吃亏。”
这的确是江城军的一个缺点,可并不是不能克服。
白言有些心急,待要冒头反驳,忽想起昨日在府中开会的时候众人提起他和大公主新婚之事。
他登时明白了。
雍亲王不是在阻拦他建功立业,而是出于皇室长辈的慈爱,不希望他和大公主刚刚新婚就要分别。
这一点江城侯府的老侯爷和世子早就看出来了,所有他们不动声色,并没有反驳雍亲王的意见。
他们也不会附和——
雍亲王自然是一片好意,但朝廷若要用上江城军,他们也义不容辞。
至多不让白言亲自去罢了。
元治听了雍亲王的话,立刻反应过来,没再想江城军的事。
当此时,苏志明又道:“皇上若一时决策不下,不妨再慎重考虑一番。内阁也会综合考虑之后向皇上举荐最合适的将领和军队,以供皇上参考。”
“也只好如此了。”
这么大的事,不是一下子就能裁决下的。
元治摆了摆手,小纪子识趣地上前一步,高声唱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齐齐躬身告退。
最后留下来的不过是那些还在争吵不休的武将,苏志明朝他们的方向看了一眼,便出了正殿又往后头绕去。
这个时候,元治应该十分纠结,正需要和他商议。
和苏志明同步的还有雍亲王等,众人心照不宣,苏志明回头朝身后的翰林官道:“今日早朝的内容可都记录了?”
“都记好了。”
“速速派人送去御园,交到太后手里,看看太后有何意见。”
苏志明吩咐罢,那翰林官连忙躬身告退,雍亲王点头赞叹,“朝廷许久没有如此大事了,这种时候多听听太后的意见,总是没错的。”
“太后文才四溢,军武之事上却并不擅长。”
苏志明笑道:“我让人去通禀太后,更多的是想知道她对江城军出战是什么态度。毕竟太后宠爱大公主人人都看在眼中,若我们不问过太后就私自把她的女婿打发到战场上去,太后回头问责起来,谁担当得起?”
雍亲王一听这话,眸子微眯,“这么说,内阁已经决定要推举江城军出战了?”
苏志明的面上的笑意渐渐敛去,“扒九不离十。王爷从前也是领过兵的,对军武之事想必比我们这些文臣更加清楚。无论从主将还是军中战力,再至军纪和军风而言,江城军都是最佳的选择。”
雍亲王何尝不知道?
他微微叹了一口气,没再说什么。
总不好告诉苏志明,为了大公主的幸福就换一个人选推举吧?
这种话他说不出口。
身为皇室子弟,心中眼中只能顾着家国天下,而后才能顾及自身,他是如此,大公主也不例外。
苏志明似乎知道他在想些什么,轻声安慰着他,“王爷放心,我倒不觉得此战会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如今朝中几乎风声鹤唳,不就是因为我们太久没打仗了么?那是因为两代明君治国有方,国泰民安,四邻小国小部没有敢侵犯的——”
他朝天拱了拱手,朗声道:“是我们无战可打,不是我们不敢打!如今准格尔区区小部也敢进犯,我们就好好打一场杀鸡儆猴,震慑四邻!岂不快哉?”
雍亲王听得一愣,难以相信这样的话是从一个文臣嘴里说出来的。
简直慷慨激昂,让他这个安逸许久的闲散王爷都热血沸腾!
“不愧是曾经远赴西北赈灾的钦差,不愧是二十多岁就能登上内阁首辅之位的治世能臣,苏首辅,我没有看错你!”
雍亲王觉得胸中一股意气都吐了出来,十分舒爽,“若非我已多年不带兵,听了你的话,当真想此刻就去乾清宫请缨出战,痛痛快快地打他一场!”
连苏志明这样的文臣都不怕,他有什么可怕的?
苏志明谦逊地笑,“王爷想去,皇上也不会肯的。朝中还需要王爷这样的皇室长辈坐镇,缺你不可。咱们还是先去面见皇上,听听皇上的意思!”
两人互相谦让着朝乾清宫走去。
元治听了苏志明的一番话后,反应比雍亲王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拍案而起,“舅舅有这样的想法,方才怎么不在朝上说出来呢?也可激励激励大家的士气!”
“皇上,咱们现在不缺士气。”
苏志明哭笑不得地解释,“那些武将可个个士气足得很,都争着要领兵出征,我若再激励激励他们,场面怕是要收拾不住了,至于那些文臣——”
苏志明摇摇头,“反正用不着他们出兵打仗,他们要怕就怕吧,我这些话若说与他们听,说不准人家还觉得我在讽刺他们懦弱。等这场仗打胜了,皇上放心,他们自然就会收起这些恐惧畏战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