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页
但也是因为那次之后,至少在玄武区高等灵能学院,开始有不少人对古法制茶产生了兴趣。他们不敢尝试,但设想的人多了,讨论的人自然也就多了。就比如这次,校内论坛上有个帖子,就是说古法制茶怎么才能做到不用手接触茶叶,但是却可以让茶叶在热锅里均匀炒制,并且还可以跟灵能进行交互。
有人设想过,用制作茶炉的材料,制作极薄的一次性手套,这样应该可以。但随后就被人否决了。因为只有极少数的材料才可以耐高温。否则五六十度的时候,防护成分就会消失。而且极可能这种“手套”的导热性更快速,且因为紧贴着皮肤,不能极快的脱掉的话,肯定比直接用手伤害更大。
这种当然也是未时一开始想过的。下面上万条讨论,抛去没意义的回帖,还有部分指责古法制茶是对人的伤害,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剩下的一些,大多数都是沈老早就设想过的了。还有一些一看就不靠谱的。剩下的,能引起师徒二人主意的,就是一条恒温制法。
既然是要靠热度来烘干茶叶,是得茶叶里的成分可以手部的进行直接接触来进一步提纯。那么在耐相对温度高一点点的材料的帮助下,用控温炉是不是可以尝试进行恒温炒制。这么一来,手套不至于失效,也不会因为高温而给手部带来二次伤害。也可以做到更近的接触到茶叶本身,进行更好的灵能交互。
说实话,这个想法对师徒二人来说并不新颖。但炒茶温度太低不行,虽然如今的茶叶,初步杀青都是由机器直接进行的。但那也只是保证了鲜茶叶可以在保温盒里保存更长的时间。而不是古法之茶中真正意义上的杀青。利用茶炉制茶,这个步骤当然可以省略。异能本身也会带走生茶叶本身过多的青涩味道。但上锅炒就是另外一个流程了。温度低了,可以先焖茶,但炒茶讲究的就是一个火候,温度不足,至少未时上辈子炒茶时,养父是没有那么教过他。但其实他很清楚,上辈子也是有这项技术的。但他没接触过,这也是事实。毕竟他的制茶技术是继承的养父,养父不会的,他当然也还没有学会。
但这一次,沈老刚刚好收到了之前拜托人去研究的几副耐高温阻隔毒素的手套,最高可耐温度八十五度。在完全无破损的情况下,阻挡毒素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三。虽然这么薄,还是会有毒素会被人体吸收,但比起真正的徒手,还是要强了许多。而有了这种制作了数年才出来几副的手套,他们就真的开始尝试起了恒温炒茶。
尝试必然会有失败的可能性。未时心里有准备,但当第一副手套废了的时候,他还是很沮丧。这个时候,他开始正视起老师和奶奶还有自家母亲大人跟自己说的,失败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这真的跟他所想的,完全不一样。在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在这个世界的生活,让他对自己的制茶手艺有了上辈子完全不曾有过的十足信心。
他有些庆幸自己跟老师做了这个试验。如果这个第一次失败的经验来自于之后的比赛,那他可能真的需要几天才能消化了。
其实沈老也是第一次看到徒弟制茶失败。虽然这种失败跟用茶炉制茶完全不同。而且也是因为这是全新的尝试。但不得不说,在此之前,连他都觉得,如果是未时的话,实验会成功。
师徒二人都有些沮丧。但他们又不是真的会为了失败而放弃的人。未时虽然有一刹那的纠结,但很快就又燃起了斗志。因为刚刚在制茶的时候,他虽然带着手套,但一样可以很自如的跟茶叶进行交互。而且茶叶也的确有良好的干燥反应,这说明方向上应该没有大问题。只是手套的耐热度和锅之间的温度有一定的误差,导致破损的手套中不良的成分很快进入了茶叶里,这锅茶叶整个都不能用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手套的温度在精准一些,虽然耗时较长,应该可以更精准的提纯出更多的清毒成分。所以实验不能停。
就这样,在龙行云每天无所事事,只能套上虚拟机在虚拟现实网络找人训练的衬托下。未时和沈老几乎整日都在制茶间里忙碌。一共五副手套,平均一天损坏一个。茶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师徒二人这几天炒了二十多锅。其实失败的比成功的多。但渐渐也摸索出了一些规律。当然这也证明,这个尝试基本算是成功。只是手套还是质量不太行。但即便是手套的研制上,也已经初见成效了。
二十多炉茶,成功的仅有八炉。这绝对是师徒二人制茶生涯来失败率最高的几天。但未时明显没有第一炉茶失败时的纠结。反而面对失败的时候也很兴奋。他会仔细记录为什么失败,失败之前什么情况,失败之后茶叶的情况和是否可以及时用双手补救。当然靠着双手补救最后炒成的茶也有五炉。但这不在完全用手套制成的八炉范围之内。仅有五天就有了这样的成绩,别说是师徒二人兴奋,就是听到这个消息的林教授和童校长也兴奋得不得了。可惜的是,他们只看到了成品,却没有看到手套。因为……全坏了。
童校长提议:“这个手套的研发单位是哪里?是不是可以成立一个专项实验室?咱们学校可以提供场地材料和资金!”
沈老说:“这个是我拜托了曾经的一个追随者。他的孙辈是一名制炉师,这个是我们在闲聊的时候被他孙子看到了,然后自告奋勇亲手制作的。虽然也等于是我拜托,但这全部的东西都是人家自主研发。我可以联系他一下,看看他是有自己的实验室还是有自己的团队。现在证明这种手套的确有可行性,并且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改进,那即便他不需要咱们学校的支持,也应该有成立一个正经的项目组了。这可是震撼制茶界的大事!”
--
有人设想过,用制作茶炉的材料,制作极薄的一次性手套,这样应该可以。但随后就被人否决了。因为只有极少数的材料才可以耐高温。否则五六十度的时候,防护成分就会消失。而且极可能这种“手套”的导热性更快速,且因为紧贴着皮肤,不能极快的脱掉的话,肯定比直接用手伤害更大。
这种当然也是未时一开始想过的。下面上万条讨论,抛去没意义的回帖,还有部分指责古法制茶是对人的伤害,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剩下的一些,大多数都是沈老早就设想过的了。还有一些一看就不靠谱的。剩下的,能引起师徒二人主意的,就是一条恒温制法。
既然是要靠热度来烘干茶叶,是得茶叶里的成分可以手部的进行直接接触来进一步提纯。那么在耐相对温度高一点点的材料的帮助下,用控温炉是不是可以尝试进行恒温炒制。这么一来,手套不至于失效,也不会因为高温而给手部带来二次伤害。也可以做到更近的接触到茶叶本身,进行更好的灵能交互。
说实话,这个想法对师徒二人来说并不新颖。但炒茶温度太低不行,虽然如今的茶叶,初步杀青都是由机器直接进行的。但那也只是保证了鲜茶叶可以在保温盒里保存更长的时间。而不是古法之茶中真正意义上的杀青。利用茶炉制茶,这个步骤当然可以省略。异能本身也会带走生茶叶本身过多的青涩味道。但上锅炒就是另外一个流程了。温度低了,可以先焖茶,但炒茶讲究的就是一个火候,温度不足,至少未时上辈子炒茶时,养父是没有那么教过他。但其实他很清楚,上辈子也是有这项技术的。但他没接触过,这也是事实。毕竟他的制茶技术是继承的养父,养父不会的,他当然也还没有学会。
但这一次,沈老刚刚好收到了之前拜托人去研究的几副耐高温阻隔毒素的手套,最高可耐温度八十五度。在完全无破损的情况下,阻挡毒素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三。虽然这么薄,还是会有毒素会被人体吸收,但比起真正的徒手,还是要强了许多。而有了这种制作了数年才出来几副的手套,他们就真的开始尝试起了恒温炒茶。
尝试必然会有失败的可能性。未时心里有准备,但当第一副手套废了的时候,他还是很沮丧。这个时候,他开始正视起老师和奶奶还有自家母亲大人跟自己说的,失败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这真的跟他所想的,完全不一样。在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在这个世界的生活,让他对自己的制茶手艺有了上辈子完全不曾有过的十足信心。
他有些庆幸自己跟老师做了这个试验。如果这个第一次失败的经验来自于之后的比赛,那他可能真的需要几天才能消化了。
其实沈老也是第一次看到徒弟制茶失败。虽然这种失败跟用茶炉制茶完全不同。而且也是因为这是全新的尝试。但不得不说,在此之前,连他都觉得,如果是未时的话,实验会成功。
师徒二人都有些沮丧。但他们又不是真的会为了失败而放弃的人。未时虽然有一刹那的纠结,但很快就又燃起了斗志。因为刚刚在制茶的时候,他虽然带着手套,但一样可以很自如的跟茶叶进行交互。而且茶叶也的确有良好的干燥反应,这说明方向上应该没有大问题。只是手套的耐热度和锅之间的温度有一定的误差,导致破损的手套中不良的成分很快进入了茶叶里,这锅茶叶整个都不能用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手套的温度在精准一些,虽然耗时较长,应该可以更精准的提纯出更多的清毒成分。所以实验不能停。
就这样,在龙行云每天无所事事,只能套上虚拟机在虚拟现实网络找人训练的衬托下。未时和沈老几乎整日都在制茶间里忙碌。一共五副手套,平均一天损坏一个。茶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师徒二人这几天炒了二十多锅。其实失败的比成功的多。但渐渐也摸索出了一些规律。当然这也证明,这个尝试基本算是成功。只是手套还是质量不太行。但即便是手套的研制上,也已经初见成效了。
二十多炉茶,成功的仅有八炉。这绝对是师徒二人制茶生涯来失败率最高的几天。但未时明显没有第一炉茶失败时的纠结。反而面对失败的时候也很兴奋。他会仔细记录为什么失败,失败之前什么情况,失败之后茶叶的情况和是否可以及时用双手补救。当然靠着双手补救最后炒成的茶也有五炉。但这不在完全用手套制成的八炉范围之内。仅有五天就有了这样的成绩,别说是师徒二人兴奋,就是听到这个消息的林教授和童校长也兴奋得不得了。可惜的是,他们只看到了成品,却没有看到手套。因为……全坏了。
童校长提议:“这个手套的研发单位是哪里?是不是可以成立一个专项实验室?咱们学校可以提供场地材料和资金!”
沈老说:“这个是我拜托了曾经的一个追随者。他的孙辈是一名制炉师,这个是我们在闲聊的时候被他孙子看到了,然后自告奋勇亲手制作的。虽然也等于是我拜托,但这全部的东西都是人家自主研发。我可以联系他一下,看看他是有自己的实验室还是有自己的团队。现在证明这种手套的确有可行性,并且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改进,那即便他不需要咱们学校的支持,也应该有成立一个正经的项目组了。这可是震撼制茶界的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