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等着我(上)
四街镇是泉州长清区下面的一个很普通的小镇,镇上有个农贸市场。
每天天没亮,菜农就会担着菜来农贸市场摆摊。
周边四面八乡的老百姓一大早就会来赶集,和方圆的老家东湖镇有点相似,但规模却小了很多。
农村人不缺蔬菜,所以农贸市场里猪肉卖的最好,其它的就是冷冻食品、例如青条鱼、鸡腿、鸡翅等等,是销量最高的食品。
因为一大早就来赶集,不管卖菜的,还是买菜的,一般都不会吃早饭。
早上四五点钟起床,买完菜回家最少九十点钟,舍不得花钱的只能饿着肚子回家吃。
舍得花钱的就会买几个包子、卷个大饼,喝碗豆脑或是甜沫,好不惬意。
因此方薪雅和丈夫就在农贸市场旁边开了家早点铺。
老公王向明年轻的时候在外面打工学过面点手艺。
所以专卖包子、馒头和豆脑。
做早点生意很辛苦,经常大半夜就要起床,特别是冬天,特别的熬人。
可是不卖包子没办法,一家人指望着这个小店过活呢。
早点铺最忙的自然是早上这一阵子,大概到10点钟左右,陆续续下了集,店里才稍微清闲下来。
“向明,今天剩的包子多吗?”方新雅一边擦着桌子,一边问问道。
“还剩下十几个菜包子。”王向明打开蒸笼看一眼道。
在这种小集市上,肉包子卖的最好,菜包子最不好卖,他们已经一再减少菜包子的数量,可是依然还有剩。
“应该没人买了,装袋子里带回家当晚饭吧。”方新雅叹了口气道。
“又带回去啊?嘉嘉跟我说,她菜包子都快吃吐了,她想吃肉包子。”王向明为难地道。
他口中的嘉嘉,是他的女儿王嘉怡,今年八岁,正在上小学二年级。
小姑娘性格活泼,嘴巴特能说,王向明有时候都给她怼的哑口无言。
想到女儿王向明嘴角不自觉的露出笑容。
“不吃怎么办?难道把这些包子扔掉啊,多浪费,一点也不知道节约。”方新雅闻言生气地道。
“我没说扔掉,我们自己吃不成吗?再说嘉嘉和君君都在长身体,总是吃蔬菜怎么行?”
他口中的君君,是方新雅弟弟家的小孩,叫方立君,今年才三岁。
夫妻两个都是跑长途的,所以就把他丢给了岳母。
而王向明父母去世的早,自然也就没人帮他照顾孩子。
平时他们忙店里的事情,孩子自然也就没人带,于是也丢给了岳母。
除此之外,岳母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也就是方新雅的奶奶。
前两年岳母带着孩子在乡下。
后来王嘉怡要上学,于是岳母就跟着过来了,现在和他们一起过。
当然才三岁的方立君和奶奶自然也跟着过来了。
这让小夫妻两压力比较大,好在岳父在外面做工,经常贴他们一些。
“那行吧,我们再蒸一笼肉包子。”方新雅想了想说。
“蒸一笼?吃不掉多浪费啊?”
他们用的包子笼都是那种大笼,一笼能蒸几十个。
“你就不能少蒸几个啊。”
“哦,好。”王向明闻言有些恍然。
“真是个木鱼脑袋。”方新雅说完自己也笑了起来。
趁着王向明蒸包子的功夫,方新雅又把地上的卫生打扫了一下。
地上塑料袋、餐巾纸、一次性碗筷丢的到处都是,每天早上都能扫一大堆。
“老板,你们这里的包子还有吗?”就在这时候,从门外走进一群人。
“有,有。”方新雅赶忙放下扫帚。
抬头看这一行人足有十来个,有老人有孩子,好像是一大家子,心中不由盘算着,剩下的包子不知道够不够?
心里这样想着,人却迎了过去,“赶紧坐吧,不过现在只有菜包子,要是想要肉包子,还要等几分钟。”
方新雅打量着一行人,看他们穿着不像是本地人,其中一老一少两个人,让她隐隐觉得有些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但一时又想不起来。
“等一会没关系的,还有豆腐脑吗,给我们每个人来一碗吧。”
“哦,好的,我们家豆腐脑味道特好,在全镇都找不到第二家。”方新雅喜滋滋道。
当然全镇也没有第二家卖豆腐脑的。
方新雅交代丈夫多蒸一些肉包,然后一边给大家盛豆腐脑,一边说道:“你们是来附近旅游的吧?”
“不是,我们是来找人的。”方圆笑着回答道。
方新雅又看到一行人中的小女孩,大概和自己小侄子差不多大的年纪,于是笑着道:“小朋友真可爱,豆腐脑要吃甜的吗?阿姨给你多放点糖。”
其实这一行人,就是方圆一家了。
本来是准备周六过来的,但是考虑到何柳青的行程安排,所以周五晚上,他们就做飞机飞到了泉州。
在泉州过了一夜,然后兵分两路,何柳青跟导游去附近景点逛逛,他们一家则跟着罗家成安排的工作人员,直奔四街镇而来。
“甜的可以,但是糖少放一点,别太多。”方圆笑着回答道。
并且打量着眼前的女人,身材微胖,面容憨厚,穿着一身快汗透了的碎花格子寸衫,很朴实的一个农村妇女。
她应该就是方圆唯一的堂姐了。
不但方圆在打量方新雅,全家人都在打量她,这让方新雅察觉到有些怪异,但她什么都没说。
大白天的,还怕抢劫不成,再说这一家也不像什么坏人。
等她把豆脑端到方圆和方爸爸面前的时候,越发觉得他们面熟了。
“你们看上去好生面熟,是不是哪里见过啊。”方新雅以开玩笑的语气道。
“你好,认识一下,我叫方圆。”方圆站起来,伸过手去。
“啊,哦,你好!”看方圆如此正式的介绍自己,方新雅有点不知所措的感觉。
王向明这时候把蒸笼放到炉子上,正好走了过来,闻言有些诧异地打量了一下方圆。
然后有些惊喜,又有些疑惑的问:“你不会就是发明大白的那个方圆吧?”
方圆笑着点了点头。
“方圆啊,老婆,这是方圆啊,新闻上播的那个方圆。”王向明见方圆点头承认,立刻激动地对方新雅道。
“是发明大白的那个科学家方圆?”方新雅还有些不确定地问。
因为她实在想不出,以方圆的身份地位,来他们这个小地方,并且还来她店里的理由。
“如果没有第二个发明大白的人,我想是的。”方圆笑着说。
“哦,你好。”方新雅这才反应过来,赶忙把手在衣服上擦了擦,然后握住方圆一直没收回的手。
有些尴尬地道:“我叫……。”
“你叫方新雅,这位是你老公王向明。”方圆抢先说道。
“咦?”方新雅闻言和老公面面相觑,满脑子的疑问,一时间都忘记了收回手掌。
每天天没亮,菜农就会担着菜来农贸市场摆摊。
周边四面八乡的老百姓一大早就会来赶集,和方圆的老家东湖镇有点相似,但规模却小了很多。
农村人不缺蔬菜,所以农贸市场里猪肉卖的最好,其它的就是冷冻食品、例如青条鱼、鸡腿、鸡翅等等,是销量最高的食品。
因为一大早就来赶集,不管卖菜的,还是买菜的,一般都不会吃早饭。
早上四五点钟起床,买完菜回家最少九十点钟,舍不得花钱的只能饿着肚子回家吃。
舍得花钱的就会买几个包子、卷个大饼,喝碗豆脑或是甜沫,好不惬意。
因此方薪雅和丈夫就在农贸市场旁边开了家早点铺。
老公王向明年轻的时候在外面打工学过面点手艺。
所以专卖包子、馒头和豆脑。
做早点生意很辛苦,经常大半夜就要起床,特别是冬天,特别的熬人。
可是不卖包子没办法,一家人指望着这个小店过活呢。
早点铺最忙的自然是早上这一阵子,大概到10点钟左右,陆续续下了集,店里才稍微清闲下来。
“向明,今天剩的包子多吗?”方新雅一边擦着桌子,一边问问道。
“还剩下十几个菜包子。”王向明打开蒸笼看一眼道。
在这种小集市上,肉包子卖的最好,菜包子最不好卖,他们已经一再减少菜包子的数量,可是依然还有剩。
“应该没人买了,装袋子里带回家当晚饭吧。”方新雅叹了口气道。
“又带回去啊?嘉嘉跟我说,她菜包子都快吃吐了,她想吃肉包子。”王向明为难地道。
他口中的嘉嘉,是他的女儿王嘉怡,今年八岁,正在上小学二年级。
小姑娘性格活泼,嘴巴特能说,王向明有时候都给她怼的哑口无言。
想到女儿王向明嘴角不自觉的露出笑容。
“不吃怎么办?难道把这些包子扔掉啊,多浪费,一点也不知道节约。”方新雅闻言生气地道。
“我没说扔掉,我们自己吃不成吗?再说嘉嘉和君君都在长身体,总是吃蔬菜怎么行?”
他口中的君君,是方新雅弟弟家的小孩,叫方立君,今年才三岁。
夫妻两个都是跑长途的,所以就把他丢给了岳母。
而王向明父母去世的早,自然也就没人帮他照顾孩子。
平时他们忙店里的事情,孩子自然也就没人带,于是也丢给了岳母。
除此之外,岳母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也就是方新雅的奶奶。
前两年岳母带着孩子在乡下。
后来王嘉怡要上学,于是岳母就跟着过来了,现在和他们一起过。
当然才三岁的方立君和奶奶自然也跟着过来了。
这让小夫妻两压力比较大,好在岳父在外面做工,经常贴他们一些。
“那行吧,我们再蒸一笼肉包子。”方新雅想了想说。
“蒸一笼?吃不掉多浪费啊?”
他们用的包子笼都是那种大笼,一笼能蒸几十个。
“你就不能少蒸几个啊。”
“哦,好。”王向明闻言有些恍然。
“真是个木鱼脑袋。”方新雅说完自己也笑了起来。
趁着王向明蒸包子的功夫,方新雅又把地上的卫生打扫了一下。
地上塑料袋、餐巾纸、一次性碗筷丢的到处都是,每天早上都能扫一大堆。
“老板,你们这里的包子还有吗?”就在这时候,从门外走进一群人。
“有,有。”方新雅赶忙放下扫帚。
抬头看这一行人足有十来个,有老人有孩子,好像是一大家子,心中不由盘算着,剩下的包子不知道够不够?
心里这样想着,人却迎了过去,“赶紧坐吧,不过现在只有菜包子,要是想要肉包子,还要等几分钟。”
方新雅打量着一行人,看他们穿着不像是本地人,其中一老一少两个人,让她隐隐觉得有些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但一时又想不起来。
“等一会没关系的,还有豆腐脑吗,给我们每个人来一碗吧。”
“哦,好的,我们家豆腐脑味道特好,在全镇都找不到第二家。”方新雅喜滋滋道。
当然全镇也没有第二家卖豆腐脑的。
方新雅交代丈夫多蒸一些肉包,然后一边给大家盛豆腐脑,一边说道:“你们是来附近旅游的吧?”
“不是,我们是来找人的。”方圆笑着回答道。
方新雅又看到一行人中的小女孩,大概和自己小侄子差不多大的年纪,于是笑着道:“小朋友真可爱,豆腐脑要吃甜的吗?阿姨给你多放点糖。”
其实这一行人,就是方圆一家了。
本来是准备周六过来的,但是考虑到何柳青的行程安排,所以周五晚上,他们就做飞机飞到了泉州。
在泉州过了一夜,然后兵分两路,何柳青跟导游去附近景点逛逛,他们一家则跟着罗家成安排的工作人员,直奔四街镇而来。
“甜的可以,但是糖少放一点,别太多。”方圆笑着回答道。
并且打量着眼前的女人,身材微胖,面容憨厚,穿着一身快汗透了的碎花格子寸衫,很朴实的一个农村妇女。
她应该就是方圆唯一的堂姐了。
不但方圆在打量方新雅,全家人都在打量她,这让方新雅察觉到有些怪异,但她什么都没说。
大白天的,还怕抢劫不成,再说这一家也不像什么坏人。
等她把豆脑端到方圆和方爸爸面前的时候,越发觉得他们面熟了。
“你们看上去好生面熟,是不是哪里见过啊。”方新雅以开玩笑的语气道。
“你好,认识一下,我叫方圆。”方圆站起来,伸过手去。
“啊,哦,你好!”看方圆如此正式的介绍自己,方新雅有点不知所措的感觉。
王向明这时候把蒸笼放到炉子上,正好走了过来,闻言有些诧异地打量了一下方圆。
然后有些惊喜,又有些疑惑的问:“你不会就是发明大白的那个方圆吧?”
方圆笑着点了点头。
“方圆啊,老婆,这是方圆啊,新闻上播的那个方圆。”王向明见方圆点头承认,立刻激动地对方新雅道。
“是发明大白的那个科学家方圆?”方新雅还有些不确定地问。
因为她实在想不出,以方圆的身份地位,来他们这个小地方,并且还来她店里的理由。
“如果没有第二个发明大白的人,我想是的。”方圆笑着说。
“哦,你好。”方新雅这才反应过来,赶忙把手在衣服上擦了擦,然后握住方圆一直没收回的手。
有些尴尬地道:“我叫……。”
“你叫方新雅,这位是你老公王向明。”方圆抢先说道。
“咦?”方新雅闻言和老公面面相觑,满脑子的疑问,一时间都忘记了收回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