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盘秦

第275页

    这次不等嬴政撇下自己,扶苏就抢先开口:“父皇,我想去看看。”
    嬴政也没打算和扶苏抢,上回是他出巡,这回也该扶苏出去看看了。他说道:“也行,你去吧。”
    扶苏回东宫与裳华说了一声,便寻了几个最近腾得出空来的好友看灵渠去。
    太子出巡也不算小事,朝中上下忙活了一通,扶苏便与张良他们乘车南下。
    几人少年时便时常一同出行,如今虽已成家立业,一路同行却仍是感觉像回到了当年把臂同游的日子,轻车快马、好不自在,不知不觉便抵达了目的地。
    扶苏一行人见到史禄时,赶巧迎来了初夏汛期。他们信步走到灵渠的铧嘴处,只见南北两渠宽阔得很,临高远眺,有种水天茫茫之感。
    史禄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好的货船便鱼贯而出,争先恐后地运输着货物南下,很快从扶苏他们眼前飞驰而过,进入那仿佛已经被驯服的漓江之中。
    这些货船凭借水力,仿佛能一日千里。
    扶苏心中有种十分奇妙的感觉。
    当你独自站在天地间,免不了会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宛如蝼蚁或草芥。
    可当你看到奇伟险隘的山川河泽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变得温顺可爱,甚至还能帮助你做你想做的事,你又会觉得人虽渺小,却又是天底下最为胆大敢为、最为勤劳聪慧的存在,要不然这些由老天创造的事物怎么会心甘情愿地为他们所用?
    扶苏与张良他们感慨了一番,又对负责灵渠工程的人论功行赏,并把那些服足了劳役的俘虏安置下去,让他们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回去的路上,扶苏断断续续画些关于灵渠的所见所闻,还认认真真地写了篇歌颂灵渠的文章,表示希望朝廷日后能修出更多这种有利于南北交通、地方发展的好工程。
    回到咸阳后扶苏把文稿整理整理,呈上去给嬴政看。
    嬴政读完了,觉得自己没去灵渠看看有点亏,好在往后打下百越他也不是不能去的,到时候顺道看看就是了。
    至于扶苏的那番吹捧,嬴政觉得一般般,也没有让他很高兴。
    不就是修个渠而已,没什么了不起的!
    没过几天,嬴政私底下召见了史禄,对史禄进行一番委婉的暗示:我们大秦还有哪里可修渠的?你啥时候能拿出新方案来?钱不是事儿,人也不是事儿,修出来有用就成,大不了百越打回来的俘虏给你们挖渠去!
    史禄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水利工程哪有嫌多的?即便秦地这边修够了,东方诸国还有地方没修呢,水利工程搞好了不管是对农业还是对运输来说都是大好事啊!
    史禄对着舆图如此这般如此这般地讲了自己的构想,表示只要朝中有余力,那肯定还有许多地方要修,比如魏地原来的鸿沟水系收拾收拾,再往江南那边一连,那不就是良好的水路运输网络?再把江南的基础水利搞搞,发展一下江南农业,往后大秦肯定能多一个粮仓!
    手里粮多了,想干什么干不成?
    嬴政听了龙心大悦,立刻叫史禄回去写个章程出来。
    等史禄把折子递上来,嬴政又不动声色地把这事交给扶苏去办。
    扶苏看到这个折子果然十分欢喜,拉着史禄秉烛夜谈,聊了许多关于江南的规划,殷殷地把这事和云阳学宫最新一批毕业生交托给史禄,希望史禄在完成江南开发计划之余再培养出一批实干人才来。
    史禄见嬴政父子俩都对此事这般看重,自然上心得很,收拾收拾便精神抖擞地带着人往江南去了。
    在接下来的许多年里,兴修水利成为了各郡考课的重要指标之一,每位新官员赴任之后第一件事都是在自己任地转悠一圈,愁容满面地琢磨起哪里还能搞一搞。
    随着水利工程的兴起以及新肥料、新粮种的全面普及和不断改进,百姓们家中渐渐有了余粮,为了把日子过得更加富足,各地农户也纷纷隔出猪圈养起了小猪,《母猪的产后护理》和《公猪的阉后护理》等书逐渐成为大秦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第135章 番外四:月下逢
    萧何入朝之后,一直是扶苏的左右臂膀,官职虽不显,做事却十分缜密,于民生一道是很有自己的想法,扶苏时常与他商量政务。
    史禄要出发搞江南水利时,扶苏约谈了萧何,问起萧何未来的规划。萧何家乡本就临近江南一带,对那边的风土人情十分熟悉,扶苏想知道萧何有没有到地方上历练的打算。
    萧何已经把妻儿接到咸阳,不一定会喜欢外调。不过扶苏将来是准备推行“不历郡县不拟台省”的,往后不到地方上锻炼锻炼、不在地方上做出点实绩来,以后肯定是没机会往上升的。
    现在嬴政派人开发江南,扶苏觉得这是个机会,可以让萧何去江南主持一方事务。站到朝廷在江南搞大开发的风口上,萧何任期一满升迁起来就容易多了。
    至于萧何现在管着那些事,交接给陈平就成了,陈平虽然年纪不大,做事却也挺稳妥,留在京中再锻炼锻炼,过几年也是可以外放混资历的。
    扶苏给萧何讲了讲日后的打算,让萧何回去考虑清楚。
    萧何当场便表示愿意外调。他在朝中待了这么久,手上的事务干得轻车熟路,日常办公已没什么难度,可仔细一琢磨,偏又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亮眼实绩。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