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盘秦

第241页

    李斯出身不高,肯定挺仇恨贵族,所以会提出这些堵死分封制的建议多么正常。
    有人悄然去问李斯,李斯矢口否认,说自己不知道不知情没有参与。
    得到答案的人回去一琢磨,彻底明白了:没错,就是李斯!
    这么大的事,你说你不知道不知情没有参与,那不是扯淡吗?
    看看人家大公子,参与了就是参与了,别人一问就老实承认,多么实诚,多么坦然,你这矢口否认的肯定是心虚了!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李斯发现最近很多人看向自己的目光都怪怪的,仿佛带着谴责,又仿佛带着鄙视。
    等弄清楚原由后,李斯觉得很冤枉。
    首先,这事他是支持的!
    在郡县制和分封制里面选,他绝对会选郡县制!
    可那本报考指南是哪冒出来的,他是真的不知情!
    李斯越想越觉得自己背锅了,琢磨了几天,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能直接怂恿嬴政干这件事的只有扶苏一个。
    李斯悄悄找上扶苏问那份报考指南是不是他干的。
    扶苏一口承认:“是啊。”他又感激地看着李斯,诚挚地表示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所有人都出了一份力,您对我的启发特别大。
    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出自真心,扶苏还拿出一本报考指南表示哪里是受李斯启发,哪里是参考李斯的做法,哪里是因为回忆起李斯的教诲而增设,总之一句话:这本报考指南里处处都有您的影子啊!
    李斯有点怀疑扶苏是故意的。他狐疑地看着扶苏,却见扶苏又开始点名其他大臣,详细讲述他们都对这本《报考指南》做了什么贡献。
    李斯听得脸都木了。
    这么说起来,这本《报考指南》还是他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结果?
    扶苏还在那里羞惭地说:“今天您找上门来问,我才发现我想得不够周全,当初叫人刻印报考指南的时候我应该在最末尾附上感谢名单才是,下回重印时我会记得的。”
    李斯:“…………”
    李斯嘴巴动了又动,不知该不该劝扶苏别那么干,最后还是把话憋了回去,决定不管这事了。
    反正锅他都已经背上了,那就大家一起背吧!
    作者有话要说:
    扶小苏:这是大家的智慧结晶!
    李斯:对对对,大家的,不是我一个人的。
    文武百官:好阴险一李斯,被人看破了就拖人下水!
    第119章 寒冬
    扶苏说干就干, 第二天就叫人加了块雕版,忠实记录下为《报考指南》提供过意见和帮助的名单。
    在人力物力充足的情况下,扶苏在小世界学来的雕版印刷其实还算方便,至少给朝廷用足够了。
    为了节省纸张,不浪费竹资源,扶苏并没有详细说明每个人到底提供了什么意见,只统一表示感谢大家的热心指导和无私奉献。
    重印来得并不晚,因为扶苏准备把《报考指南》放在文房店供人借阅或者购买。
    虽然各个衙门的头头脑脑手里都拥有一本,但底下的人没有啊,底下的人要是也想要,可以自己买一本,价钱也不是很贵,只比成本价高那么一点点,买回去大概能用个十年八年,儿子孙子都可以拿来选岗备考,但凡家里的大家长有点远见,就该买上一本!
    随着各级衙门把秋季统考的消息传出去,不少人一大早派仆人去北市排队,准备在重印版发售当天第一时间把这本《报考指南》买到手。
    古往今来,这种关乎孩子前程的参考书都是绝对的畅销书,可怜天下父母心!
    扶苏溜达去和嬴政感慨了一番,认为父母对孩子的爱太伟大了,日后少府衙门一定会争取印刷更多能够帮助他们家子弟上进的书籍,赚不赚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这些含辛茹苦抚育儿女的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嬴政就觉得,这话听起来怪怪的。
    扶苏又凑近和嬴政商量,说最近统计了一下北市每天的交易额,发现交易次数越来越多,交易数额也越积越大,他发现现在同行的半两钱流通起来不太方便,阻挡了不少普通百姓消费的步伐,要不给改改。
    见嬴政不搭腔,扶苏拿出准备好的报表给嬴政看数据,说要是一次性拿出大钱来,普通百姓肯定舍不得,可要是一点一点往外掏,不知不觉他们就会把钱全掏出来了!
    想想看,大伙兜里的钱全部掏光以后,肯定得更努力赚钱,这样他们干起活来岂不是更加勤勉、更加积极,这是多好的事啊!
    嬴政淡淡问道:“那你觉得不铸大钱,该铸什么样的钱?”
    “现在我们有铁器和瓷器,大家的铜器都用得少了,正在开采的铜矿又比较多,孩儿觉得还是继续用铜铸小钱。”扶苏给嬴政讲了一下自己的构想,“这是小额用的,方便寻常人家一般花销,大额不管用什么钱都太重了,用起来也不方便,可以考虑用特殊的纸来做钱票,这样携带起来方便。”
    嬴政觉得扶苏简直是在异想天开,他绷起脸教训道:“你以为你拿一张纸出去说那是一大笔钱,别人就愿意信你?”
    扶苏说道:“孩儿拿出去当然不会有人信,可是父王不一样,父王可是天下之主!”他仰头看着嬴政,语气十分诚挚,“父王一发话,大家肯定都愿意用。我们可以在发行纸钱的同时往各郡设立官营钱庄,拿着钱票的人可以到当地钱庄取钱,这样时间一长,大家就都习惯用钱票代替现钱了。”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