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盘秦

第174页

    陈平也跟着他们一起走,扶苏已经派人往陈平家跑一趟,留下一笔丰厚的钱财和礼物,言明陈平要去咸阳待一段时间,让陈平兄长不必挂念。
    临行那日,不少百姓闻讯而至,又是一番夹道相送、依依惜别,长长的队伍才终于启程。
    而在扶苏一行人离开邯郸郡境内那天,嬴政正式宣布兵分两路从邯郸、颍川两郡攻打魏国,同时还派使者喊话燕王,让他赶紧把自己的好友燕太子丹放回来,要不然秦国可要派人去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嬴政:文武百官突然勤快,我好闲。
    嬴政:没啥事干,不如打个魏国吧!
    魏国:?????
    第85章 染血
    嬴政这人,玩起双重标准是从不讲道理的,他要扶苏多往咸阳写信,转头自己看了是不怎么回的,顶多给扶苏呈上去的奏报批复两句,别的信他一般都用来下饭用。
    这次攻魏谋燕,嬴政没和扶苏商量的打算,也没特意通知扶苏。
    今年赈个灾没让秦国伤筋动骨不说,还趁机把各种大小商品成功输送给东方诸国。
    营销策略也很简单,现在为了救济邯郸郡我们秦国百姓要吃不起饭了,不如大伙暂且放下过去的仇怨好好谈谈。
    我们没那么大脸要你白送粮,干脆来以物易物吧,蜡烛你想不想要?竹纸你想不想要?你们看看我们最近刚出了青瓷套装啊,绝对是居家宴客必备的!
    你想想看,蜡烛一点,青瓷一摆,是不是感觉整间屋子都不同了?
    原价十分高昂,现在为了救济灾民,我们跳水价大甩卖,要买赶早,过几天就恢复原价了!
    众人一看,前头秦国也给他们买了些竹纸和蜡烛,就是价格太贵,一般人舍不得用,比起以前,现在要价确实低多了,绝对称得上是良心价格!
    对于商人们来说,有钱不赚王八蛋!
    他们纷纷带着自己能够收购的粮食和布匹,直奔邯郸和咸阳拿下东方诸国经销商资格,屁颠屁颠地拿了货回国售卖。
    为了感谢这些良心商人,秦国还派遣专人护送他们回去,免得他们半路遇上拦路劫道的、设卡截货的,可谓是体贴入微。
    这样忙忙碌碌大半年,秋收之后嬴政叫人算了算国库账目上的余钱,算了算收上来的新粮,再算了算即将投产的武器兵甲数量,顿时觉得国库十分充实,可以打一仗消耗掉陈粮和旧兵甲,腾出地方还放新的!
    最近调动兵马最多的是去赈灾,连点民乱都没遇上,只需要运运粮送送人什么的。一整年没打过真仗,武将们都快闲出屁来了。
    嬴政一提出打魏燕两国的想法,大伙都积极响应,文臣们不打仗时也能出政绩,他们武将不行啊,再不打仗,他们可就买不起新瓷器了,回头手里那几套摔完就没了!
    谁知道后面大王和公子又会捣鼓出什么新玩意呢?
    还是得打仗!
    打仗能立功,能得赏,能捞钱,哪怕只是小小地升个爵位,俸禄也会多点!
    于是在武将们的热烈响应下,嬴政点了两路主将,又让他们自己举荐副将。
    王翦这次身子骨不太舒坦,辞了主将位置,换儿子王贲上,去邯郸郡蹲着看燕魏两国哪边好下手,要是燕国蠢蠢欲动,想秦魏打起来搞小动作,王贲就直接干燕国去,反正,哪边好打打哪边!
    另一路人取道颍川郡攻大梁城,任杨端和为主将,杨端和是攻魏老手了,好些年前曾两次攻打魏国,没有败绩。上回赵国打得太快,他没赶上,这次他深知请缨要趁早的道理,第一时间表示自己有攻魏经验,主动提出想打这一仗。
    魏国国都大梁城是块难啃的骨头,不仅城墙又高又坚固,外面还有着当年魏惠王命人挖出来的、被命名为“鸿沟”的运河,南通长江,北通黄河,巧妙连通几大水系,构成了百余年来保护着大梁城的天然屏障和运输网络。
    这不仅使大梁城迅速繁荣起来,还使大梁城成为易守难攻的硬骨头。
    有这样的天堑横在面前,他们引以为傲的勇猛将士和精锐骑兵根本发挥不出真正的实力!
    这块难啃的骨头,确实需要有经验的人去对付。
    嬴政允了杨端和的请战,又按杨端和和王贲的举荐点了批副将,迅速征调两拨兵卒补充兵力。
    因此在扶苏离开邯郸郡时,攻魏的两拨大军已经开拔,而扶苏还是在半路上遇上王贲才知晓此事。
    两边正好都在城外扎营,索性并在一起吃了顿饭。
    王贲没瞒着扶苏此行的目的,直言是要去攻魏的,要是燕国不老实,他就打燕国。
    扶苏现在已经习惯嬴政迅速提高的灭国效率,听王贲说嬴政准备燕魏两手抓,连表情都没多大变化。
    不就是父皇打天下打太快吗?
    只要不是秦国输,他都接受得来!
    扶苏想到陈平是魏国人,便拜托王贲帮个忙,捎上两个人一起走。
    前头他曾派两个人去陈平家报信,如今两国要交战,他觉得还是直接去把陈平兄长一并接来咸阳为好。
    这点小事王贲自是一口应下。
    秦国调兵的动静这么大,陈平只要稍微和人打听一下就知道王贲此行的目的,扶苏也没瞒着他,说已经托王贲捎上去过他家的两个人一起走,让他们在两国交战之前把人给接过来。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