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页
顿弱对嬴政的亲厚没什么特别反应,只简单地提了自己的要求。他对其他事没兴趣,只享受搞间谍活动时的隐秘快感,嬴政负责给钱给人,他负责去实施,这样就足够了,没必要表现得多君臣相得。
顿弱很清楚要是自己天真地把嬴政这份礼遇当真,回头下场凄惨的人可能就是他了。
天下君王,本就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
两个人商谈完毕,嬴政上马回宫,正好碰上扶苏领着一群小萝卜头往回走,看起来是刚放学回宫。
嬴政叫人把马牵走,信步走过去瞅了瞅那群小不点,发现最显眼的还是被他们簇拥着的扶苏。
扶苏带着将闾他们上前喊人。
嬴政没有哄孩子的习惯,见人挺齐的,统一问了小不点们几句学业上问题,听他们回答起来有些磕绊便摆摆手不听了,直接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平时好好学,别整天想着玩。”接着嬴政又给他们举例,说某某家里的孩子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文武兼修,天赋好不说还勤勉努力,你们好好反省。
将闾他们顿时变成一群小鹌鹑,没人敢吱声了。
扶苏怕小孩子们受创太深,连忙以天色不早为由让将闾他们各回各宫。
嬴政也没在意扶苏自作主张,更不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有什么不对,是他们自己承受不了而已。
既然那群小萝卜头不在了,嬴政便单独把扶苏拎去一起用晚膳,顺便考校考校扶苏最近的学业情况。
扶苏最近都和同窗们一起在校场玩耍,武艺精进了不少,平时也有空闲看书和做些杂事。
今年云阳县各家各户都养了猪,别庄那边则按照扶苏的指示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品种筛选,力求在质量上超过外面的猪。
现在云阳县已经有甜蜜的烦恼,本县猪肉那么多,自己天天吃太奢侈了,赶去邻县卖又麻烦,价钱也卖不起来,很多人想做成腊肉腊肠放着吃个大半年或者方便长期售卖。
近来云阳学宫藏书对外开放的消息陆续传开,不少读书人跋山涉水从各地奔赴学宫,心心念念全是学宫里的书。也因此,云阳县来了不少外地人,也带来不少各地的新鲜消息。
扶苏不时会看看学宫那边汇总来的旬日讲学内容,就在前几天,一个自西北方向远道而来的人讲述他家乡很容易弄到天然的盐巴,他们做菜从不缺盐,连腌鱼腌菜都大把大把地放,他还详尽地讲授了他们家乡用盐腌制各种东西的技巧,讲得人馋到不行。
自古以来大多数人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人的家乡明显临近天然盐湖,盐巴自然应有尽有。
父子俩坐下一起吃饭,扶苏便与嬴政说起了这事。
既然可能有盐湖,除了采集天然盐巴之外,还可以人工利用一下,他见过一些可操作性很强的制盐方法,可以叫人去那位读书人的家乡试一试。若是试成了,那边就可以开设盐场,在打下沿海诸国之前先取那边的盐供百姓使用。
要知道盐的用途很多,比如那位读书人所说的腌肉和腌菜,放些盐巴的话可以让它们滋味更佳;要是那盐湖足够大,可以长期供给足够多的盐巴,那百姓们平时也可以敞开了用盐,饭菜必然更有滋味。
扶苏给嬴政讲了个全新的人工制盐之法,想让人嬴政派人去尝试一下。
嬴政睨着他道:“叫你少操心口腹之事,你还整天琢磨这些。”
扶苏说道:“大伙吃得好了,不管种地还是打仗都更有劲头。反正也不费什么事,派几个人过去就能试了。”
嬴政这才点了头:“行,回头我派人过去试试看。”
扶苏说道:“要是人去得早,说不定今年云阳县腌肉还能赶上第一批盐。”
嬴政瞅了扶苏一眼,觉得这小子有点得寸进尺,不过想了想还是当着扶苏的面叫了个人进来,让对方点上一批人明天清早立刻出发去寻那盐湖建盐场。
马儿走得快的话,那盐湖也不过是三五天的距离,真不算太远,现在去了正好还能抓住干燥少雨的秋天把新盐弄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扶小苏:我有一个新想法!
嬴政:想什么想,天天瞎琢磨,不像样!说吧,要人还是要钱?
*
注:关于顿弱的设定,参考《战国策》以及自由想象!
第42章 光彩
盐铁之事,自从齐国重用管仲,确立了“官山海”之法,各国便都陆续效仿,大多设为官营,由官方统一采挖、统一售卖。
所谓的官山,指的是山里的东西都是国家的,哪儿发现了矿藏必然要圈起来收归国有,你想采挖得得到官方许可,大头归国家,小头归自己。
官海也一样,江河湖海里的东西都是国家的,发现哪里有产盐当然也立刻圈起来, 第一时间收归国有。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也照搬了这一套,有盐官专门管着盐事。
百姓要是在湖边山脚弄到点天然盐巴,盐官当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民间要是有人制私盐售卖,那是犯法的,谁都别想干。
别看盐价不算特别高,可谁家做菜不用盐呢,没盐的菜肉吃多了,嘴里能淡出鸟来。
所以垄断盐业,售卖官盐赚的钱积少成多,一年下来对国库来说是一项大收入!
这也是扶苏没有自己找个盐湖捣鼓的原因,这种东西他是不能贸然插手了,最好是嬴政派人去搞。
--
顿弱很清楚要是自己天真地把嬴政这份礼遇当真,回头下场凄惨的人可能就是他了。
天下君王,本就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
两个人商谈完毕,嬴政上马回宫,正好碰上扶苏领着一群小萝卜头往回走,看起来是刚放学回宫。
嬴政叫人把马牵走,信步走过去瞅了瞅那群小不点,发现最显眼的还是被他们簇拥着的扶苏。
扶苏带着将闾他们上前喊人。
嬴政没有哄孩子的习惯,见人挺齐的,统一问了小不点们几句学业上问题,听他们回答起来有些磕绊便摆摆手不听了,直接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平时好好学,别整天想着玩。”接着嬴政又给他们举例,说某某家里的孩子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文武兼修,天赋好不说还勤勉努力,你们好好反省。
将闾他们顿时变成一群小鹌鹑,没人敢吱声了。
扶苏怕小孩子们受创太深,连忙以天色不早为由让将闾他们各回各宫。
嬴政也没在意扶苏自作主张,更不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有什么不对,是他们自己承受不了而已。
既然那群小萝卜头不在了,嬴政便单独把扶苏拎去一起用晚膳,顺便考校考校扶苏最近的学业情况。
扶苏最近都和同窗们一起在校场玩耍,武艺精进了不少,平时也有空闲看书和做些杂事。
今年云阳县各家各户都养了猪,别庄那边则按照扶苏的指示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品种筛选,力求在质量上超过外面的猪。
现在云阳县已经有甜蜜的烦恼,本县猪肉那么多,自己天天吃太奢侈了,赶去邻县卖又麻烦,价钱也卖不起来,很多人想做成腊肉腊肠放着吃个大半年或者方便长期售卖。
近来云阳学宫藏书对外开放的消息陆续传开,不少读书人跋山涉水从各地奔赴学宫,心心念念全是学宫里的书。也因此,云阳县来了不少外地人,也带来不少各地的新鲜消息。
扶苏不时会看看学宫那边汇总来的旬日讲学内容,就在前几天,一个自西北方向远道而来的人讲述他家乡很容易弄到天然的盐巴,他们做菜从不缺盐,连腌鱼腌菜都大把大把地放,他还详尽地讲授了他们家乡用盐腌制各种东西的技巧,讲得人馋到不行。
自古以来大多数人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人的家乡明显临近天然盐湖,盐巴自然应有尽有。
父子俩坐下一起吃饭,扶苏便与嬴政说起了这事。
既然可能有盐湖,除了采集天然盐巴之外,还可以人工利用一下,他见过一些可操作性很强的制盐方法,可以叫人去那位读书人的家乡试一试。若是试成了,那边就可以开设盐场,在打下沿海诸国之前先取那边的盐供百姓使用。
要知道盐的用途很多,比如那位读书人所说的腌肉和腌菜,放些盐巴的话可以让它们滋味更佳;要是那盐湖足够大,可以长期供给足够多的盐巴,那百姓们平时也可以敞开了用盐,饭菜必然更有滋味。
扶苏给嬴政讲了个全新的人工制盐之法,想让人嬴政派人去尝试一下。
嬴政睨着他道:“叫你少操心口腹之事,你还整天琢磨这些。”
扶苏说道:“大伙吃得好了,不管种地还是打仗都更有劲头。反正也不费什么事,派几个人过去就能试了。”
嬴政这才点了头:“行,回头我派人过去试试看。”
扶苏说道:“要是人去得早,说不定今年云阳县腌肉还能赶上第一批盐。”
嬴政瞅了扶苏一眼,觉得这小子有点得寸进尺,不过想了想还是当着扶苏的面叫了个人进来,让对方点上一批人明天清早立刻出发去寻那盐湖建盐场。
马儿走得快的话,那盐湖也不过是三五天的距离,真不算太远,现在去了正好还能抓住干燥少雨的秋天把新盐弄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扶小苏:我有一个新想法!
嬴政:想什么想,天天瞎琢磨,不像样!说吧,要人还是要钱?
*
注:关于顿弱的设定,参考《战国策》以及自由想象!
第42章 光彩
盐铁之事,自从齐国重用管仲,确立了“官山海”之法,各国便都陆续效仿,大多设为官营,由官方统一采挖、统一售卖。
所谓的官山,指的是山里的东西都是国家的,哪儿发现了矿藏必然要圈起来收归国有,你想采挖得得到官方许可,大头归国家,小头归自己。
官海也一样,江河湖海里的东西都是国家的,发现哪里有产盐当然也立刻圈起来, 第一时间收归国有。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也照搬了这一套,有盐官专门管着盐事。
百姓要是在湖边山脚弄到点天然盐巴,盐官当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民间要是有人制私盐售卖,那是犯法的,谁都别想干。
别看盐价不算特别高,可谁家做菜不用盐呢,没盐的菜肉吃多了,嘴里能淡出鸟来。
所以垄断盐业,售卖官盐赚的钱积少成多,一年下来对国库来说是一项大收入!
这也是扶苏没有自己找个盐湖捣鼓的原因,这种东西他是不能贸然插手了,最好是嬴政派人去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