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页
这句话的尾音落下,温女士疲惫地拧了拧眉心。
她有她的难处,她还有一些病理报告亟待整理,另外还要赶几篇要发表在学术刊物上的论文好让自己的履历更辉煌从而增加她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很多事,也不是她情愿偷懒,她只是力不从心。
陆之韵想要的一场平等的、心平气和的对话,注定不可能有。
陆之韵有陆之韵的烦恼,温女士也有温女士的难题。
“妈妈,我只是想和你讲一讲道理。”
“什么道理?”温女士居高临下地说,“道理就是在未成年之前,你必须专心学习,学习才是你的主业。”
陆之韵抿唇,抬眼望着温女士冷淡而疲惫的双眼,问:“然后呢?青少年时期一旦有爱情的萌芽就扼杀,等到一过二十岁,就要求往家里带男朋友,大学毕业就开始催结婚,结婚之后就开始催生?人的感情是有开关的吗?说没有就必须没有,说有就得有?这样生活,和畜生有什么分别呢?总归就是生存与繁衍的问题。”
“那是以后的事,不是你这个年纪该考虑的问题,你别和我强词夺理。我对你没别的要求,在学校就做你该做的事——安心学习。不该想的别想,不该做的别做。”说着,温女士不以为然地冷笑一声,“你们这个年纪,懂什么爱情?”
“妈妈……”
“我没时间和你扯这些。如果你不听话,我会让你听。”
“妈妈,你能不能讲讲道理?”
“我正在和你讲,是你听不进去。你们的班主任应该有那位男同学家长的电话,你不愿意和他断,我直接和他的家长谈,让他们管好自己的孩子。”
陆之韵知道,一旦温女士去和孟飞白的父母谈,话必定会讲得很难听。因为话讲得难听,才能让孟飞白的父母也成为拆散他们的主力军,才能更高效地破坏她和孟飞白的关系。
温女士是知道陆之韵的软肋的,且一掐一个准。
如果陆之韵只有十五岁的话,必定会六神无主,会听温女士的话。或许,温女士根本不需要威胁,只需要拧拧眉心,疲惫地说一句“你能不能让我省点心”,陆之韵就会战战兢兢地全听她的。
她永远知道怎么让陆之韵听话。
此时。
陆之韵的手掌、腿侧的伤口仍旧隐隐作痛。
她抿了抿唇,若有所思地看着温女士:“妈妈,你一定要这样吗?”
温女士抱臂,下巴微抬:“我没功夫和你闲扯。你年纪也不小了,该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是不能做。我不希望你和那个男同学还有来往,能做到吗?”
陆之韵静静地望着她:“还有呢?”
“在外面,要体现出恰到好处的教养,要讲礼貌。别人讲话难听,不是你言行举止粗鲁的理由。我不希望再从外面听到你不讲礼貌、看不起人、学坏了之类的话。”温女士淡淡地看着陆之韵,不容置疑地问,“能不能做到?”
陆之韵没有回答。
假如她的初中时代没有遭受过校园暴力,没有被群体排斥过,温女士对她这样的教育并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
也许她会阳奉阴违,会在学校对男同学动心,会瞒着温女士悄悄地谈个恋爱,然后再和对象一起考一个好的大学,等经济能独立了再公开在一起。
也许她胆子小一点,在学生时代做一个乖乖牌,等到毕业了按部就班,在周围人的安排下开始相亲、结婚、生孩子。
一辈子就这么按部就班地过下去。
然而,因为曾经有过被排斥的经历,周围人、甚至是和她关系最亲近的温女士对待早恋的态度,让她在学生时代就形成了一种潜意识——不能和男生太过接近,不能谈恋爱。在中学时代,和男生约会谈恋爱是一件绝对错误的事。
长期以往,曾经被群体排斥的经历、温女士以及环境的施压,令她不敢靠近异性。一怕被排斥被伤害,二怕周围的人用异样的、谴责的目光看她,仿佛她是一个堕落的人,做了什么了不得的错事。
也许,这就是当初陆之韵明明主动向孟飞白告白、却在成功的两小时后由喜悦转向惶恐主动提出分手的因由。
她的天性是勇敢的,后天的经历却将她磋磨成了懦夫。
换一种说法,如果初中时代遭受的校园暴力让她患上了PTSD,那么温女士和周围人向她灌输的观念无疑加重了她的病情。
又因为她继承了温女士的“爱面子”,除她自己以外,身边没有人知道她经历了什么、遭受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她患有PTSD,没有人能帮助她,甚至还会在无形之中踩她一脚。唯有她自己,在意识到之后,开始自我的挣扎。
陆之韵的悲哀在于,从来没有一个人真正地了解她、懂她,甚至没有人愿意这样做,她只能不断地去适应周围人的标准,去做一个普遍意义上受欢迎的人。
假如是只有十五岁的陆之韵面对这些,她根本不会说出来,只会将一切都藏在心里,会做个省心的乖小孩,像个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木偶。
然后,她心里的洞会越来越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成为到了二十七岁虽然喜欢孟飞白却仍不敢和他发展一段稳定的恋爱关系的陆之韵。
她会一直努力地笑,努力地快乐。
然而,每一个笑容的背后,她的心上都在下雨。
--
她有她的难处,她还有一些病理报告亟待整理,另外还要赶几篇要发表在学术刊物上的论文好让自己的履历更辉煌从而增加她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很多事,也不是她情愿偷懒,她只是力不从心。
陆之韵想要的一场平等的、心平气和的对话,注定不可能有。
陆之韵有陆之韵的烦恼,温女士也有温女士的难题。
“妈妈,我只是想和你讲一讲道理。”
“什么道理?”温女士居高临下地说,“道理就是在未成年之前,你必须专心学习,学习才是你的主业。”
陆之韵抿唇,抬眼望着温女士冷淡而疲惫的双眼,问:“然后呢?青少年时期一旦有爱情的萌芽就扼杀,等到一过二十岁,就要求往家里带男朋友,大学毕业就开始催结婚,结婚之后就开始催生?人的感情是有开关的吗?说没有就必须没有,说有就得有?这样生活,和畜生有什么分别呢?总归就是生存与繁衍的问题。”
“那是以后的事,不是你这个年纪该考虑的问题,你别和我强词夺理。我对你没别的要求,在学校就做你该做的事——安心学习。不该想的别想,不该做的别做。”说着,温女士不以为然地冷笑一声,“你们这个年纪,懂什么爱情?”
“妈妈……”
“我没时间和你扯这些。如果你不听话,我会让你听。”
“妈妈,你能不能讲讲道理?”
“我正在和你讲,是你听不进去。你们的班主任应该有那位男同学家长的电话,你不愿意和他断,我直接和他的家长谈,让他们管好自己的孩子。”
陆之韵知道,一旦温女士去和孟飞白的父母谈,话必定会讲得很难听。因为话讲得难听,才能让孟飞白的父母也成为拆散他们的主力军,才能更高效地破坏她和孟飞白的关系。
温女士是知道陆之韵的软肋的,且一掐一个准。
如果陆之韵只有十五岁的话,必定会六神无主,会听温女士的话。或许,温女士根本不需要威胁,只需要拧拧眉心,疲惫地说一句“你能不能让我省点心”,陆之韵就会战战兢兢地全听她的。
她永远知道怎么让陆之韵听话。
此时。
陆之韵的手掌、腿侧的伤口仍旧隐隐作痛。
她抿了抿唇,若有所思地看着温女士:“妈妈,你一定要这样吗?”
温女士抱臂,下巴微抬:“我没功夫和你闲扯。你年纪也不小了,该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是不能做。我不希望你和那个男同学还有来往,能做到吗?”
陆之韵静静地望着她:“还有呢?”
“在外面,要体现出恰到好处的教养,要讲礼貌。别人讲话难听,不是你言行举止粗鲁的理由。我不希望再从外面听到你不讲礼貌、看不起人、学坏了之类的话。”温女士淡淡地看着陆之韵,不容置疑地问,“能不能做到?”
陆之韵没有回答。
假如她的初中时代没有遭受过校园暴力,没有被群体排斥过,温女士对她这样的教育并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
也许她会阳奉阴违,会在学校对男同学动心,会瞒着温女士悄悄地谈个恋爱,然后再和对象一起考一个好的大学,等经济能独立了再公开在一起。
也许她胆子小一点,在学生时代做一个乖乖牌,等到毕业了按部就班,在周围人的安排下开始相亲、结婚、生孩子。
一辈子就这么按部就班地过下去。
然而,因为曾经有过被排斥的经历,周围人、甚至是和她关系最亲近的温女士对待早恋的态度,让她在学生时代就形成了一种潜意识——不能和男生太过接近,不能谈恋爱。在中学时代,和男生约会谈恋爱是一件绝对错误的事。
长期以往,曾经被群体排斥的经历、温女士以及环境的施压,令她不敢靠近异性。一怕被排斥被伤害,二怕周围的人用异样的、谴责的目光看她,仿佛她是一个堕落的人,做了什么了不得的错事。
也许,这就是当初陆之韵明明主动向孟飞白告白、却在成功的两小时后由喜悦转向惶恐主动提出分手的因由。
她的天性是勇敢的,后天的经历却将她磋磨成了懦夫。
换一种说法,如果初中时代遭受的校园暴力让她患上了PTSD,那么温女士和周围人向她灌输的观念无疑加重了她的病情。
又因为她继承了温女士的“爱面子”,除她自己以外,身边没有人知道她经历了什么、遭受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她患有PTSD,没有人能帮助她,甚至还会在无形之中踩她一脚。唯有她自己,在意识到之后,开始自我的挣扎。
陆之韵的悲哀在于,从来没有一个人真正地了解她、懂她,甚至没有人愿意这样做,她只能不断地去适应周围人的标准,去做一个普遍意义上受欢迎的人。
假如是只有十五岁的陆之韵面对这些,她根本不会说出来,只会将一切都藏在心里,会做个省心的乖小孩,像个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木偶。
然后,她心里的洞会越来越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成为到了二十七岁虽然喜欢孟飞白却仍不敢和他发展一段稳定的恋爱关系的陆之韵。
她会一直努力地笑,努力地快乐。
然而,每一个笑容的背后,她的心上都在下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