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玩宝大师

第755章 赔了夫人又折玺

    “说你急,你还更急了。”吴臣摆摆手,“这事儿,得先看乾隆是不是真得到了传国玉玺,又是不是真有可能丢失在京杭大运河。因为,从常规情况来看,他不太可能带着传国玉玺路过大运河。”
    余耀接口道,“其实,我也是因为吴处先说了这是勾连传国玉玺的线索,才借此理解刻字的意思。这‘内位’容易理解,应该是皇后;这‘定龙’,若是事先不知,且得好好琢磨一番。”
    吴臣点点头,“推理这个,也能更好地判断谢流斋在民国时期的线索。”
    杨四海笑而不语,杨锐抽了口烟,“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辛苦老吴磨豆腐。”
    吴臣听出杨锐是拿“辛苦娘子磨豆腐”的梗来调侃他,也不在意。
    其实乾隆这事儿,确实值得推敲一番。
    从后唐末帝李从珂抱着传国玉玺投身熊熊大火之后,传国玉玺就再也没有一个相对确凿的消息了。后世虽然出现了各种传说,但都很难让人采信。
    而乾隆曾经得到过传国玉玺,这个连传说都没有过。
    不过,正史上,却有乾隆认定伪玺的记载。
    根据《清太宗实录》,皇太极掌权以后,派多尔衮攻打察哈尔的过程中,多尔衮曾经很意外地得到了“传国玉玺”;皇太极拿到“传国玉玺”之后不久,便借着这个由头,正式建立大清,登基称帝。
    这件事儿记载很明确,而且根据后续几代皇帝的“实录”,从皇太极,到顺治、到康熙、到雍正,这方“传国玉玺”一直于皇宫存在,而且有使用记录。
    但是,到了乾隆时期,这方“传国玉玺”,却就此弃用了。
    因为在乾隆十一年,乾隆亲自认定,这方“传国玉玺”是假的。
    其实,认定是“假的”,从眼力上来说,并不难。这几代皇帝,也并不是没眼力。
    这一方所谓的“传国玉玺”,很有可能是皇太极为了显示自己是“受命于天”的正统真龙,从而策划多尔衮演了“一出好戏”;而后续几代的皇帝,不管真假,估计也只能配合到底。
    那乾隆为什么突然不“配合”了呢?
    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认定这一方“传国玉玺”为假,不是独立的,前后几年,他先后排除了三四十方假玉玺。
    乾隆既不是傻子,也不是疯子,相反,肯定要比一般人聪明。结合他认定大量玉玺为假的情况,大致可以推断,他极有可能得到了真的传国玉玺。
    即便没有得到实物,应该是得到了线索,而且是很有希望有结果的线索。
    从乾隆十一年的情况,再看乾隆十三年。乾隆十三年,乾隆带着富察皇后出宫了。
    这里面有两个情况,第一,乾隆对富察皇后“钟爱异常”;第二,富察皇后当时刚刚经历丧子之痛,受到打击之后身体很差,否则也不会在路上就去世了。
    明知道心爱的皇后身体不行,还要带着她长途劳顿,有史料说是乾隆为了让皇后散散心。但是,富察皇后不是心情不好,是悲伤压抑加身体受损,散心有毛用啊?
    而且,这一趟的行程也不像是“散心”的行程,因为乾隆去了孔林,又登了泰山到了岱庙。
    前后联系推断,就可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管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是得到传国玉玺还是确凿线索,那么在乾隆十三年离京前往孔林和泰山之前,他应该是已经确实得到了传国玉玺!
    之所以此前没有“声张”,很有可能是因为他想以天子之礼,拜谒孔林、祭祀岱宗,极为正式地宣告天下。
    所以,才带上了富察皇后。这样的盛事,不仅对于乾隆来说是无比激动的时刻,对皇后来说,同样如此。
    但是,这次出行,不仅没有“普天同庆”地宣告结果,富察皇后也死在了路上。
    现在可以回到那句刻字上了:失定龙于运河!
    这件事情夭折了,是因为乾隆带着传国玉玺出行的过程中,丢了!
    从出行的路线来看,从京城到泰山,和京杭大运河产生交集是必然的。
    如果真是丢失在了大运河之中或者沿岸,那么乾隆之前对于得到传国玉玺的事儿秘而不宣,这时候就更不会“宣”了!
    这一趟出去,本来是天大的喜事,结果却赔了夫人又丢玺!
    而且,在乾隆八十多岁的时候,又刻了这“遗恨”在传国玉玺上,说明他从丢失到刻字,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再找到。到了八十岁,想必也彻底死心吧。
    当然,这只是余耀和吴臣两人在讨论中得出的分析。这件事情没有任何史料可以佐证。
    不过,渐渐地,杨锐也被他们的分析给吸引了,时不时插话投入其中。
    “如果这事儿成立,那刻字的工匠估计刻完就被赐死了。”杨锐感慨了一句,接着又问道,“不过,这方玉玺应该是在清末才流出清宫,之前的几个皇帝,就没有根据这条线索继续寻找么?”
    “这就不好说了,有可能是找了一样没找到。总之乾隆以后,再也没有相关消息流传下来。”吴臣话锋一转,“但是,这方玉玺流出清宫,为人所得,最后落到了谢流斋手中之后不久,运河附近的一个小县城,也传出了一个消息。”
    杨锐忽而嘿嘿一笑,“还是这样介绍有意思!”
    “这个县城并不是直接毗邻运河,相距还有个一百多里,不过,有一条与运河交汇的天然河流,下游附近则连通一个湖。这个湖,在县城的边缘。当年,有人在湖中,挖出了一个巨蚌,到底有多‘巨’不知道,但是撬开似乎合不拢的蚌壳,没发现珍珠,却发现了一个七宝琉璃匣!上面镶嵌了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
    吴臣说到这里,不由叹了口气,“此事太过离奇,而且没有明确史料,所以暂且存疑。”
    杨锐却沉吟,“佛家七宝?乾隆笃信佛教,这是众所周知的。”
    吴臣接着说道,“不过,这个七宝琉璃匣,被很多渔人和当地人争抢,据说当时就被打个支离破碎,散落的七宝被哄抢,分头卖出。大部分被京城的古玩商收走。”
    余耀接口道,“别人可能不会多想,但是谢流斋如果知道了这个消息,他有线索在前,估计会推测,这个七宝琉璃匣,有可能就是当年装传国玉玺用的!”
    吴臣点点头,“他当时虽然在沪海,但应该是收到了消息,而且还去过这个县城,了解了事情经过。不过,这个湖面积不小,而且谢流斋恐怕还有别的想法,他掌握这个‘重大线索’秘而不宣,可以抛出诱饵,和倭国人、英国人谈价。”
Back to Top